家天下以來,中國的皇朝統(tǒng)治,走過了4000多年的時間,公元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以黃帝紀元4609年紀之。這么長的時間,有存在很多王朝。王朝有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說法。但往往在大一統(tǒng)王朝之后,會有一個尾巴王朝。有的尾巴王朝很小,如南朝梁國的尾巴王朝西梁;有的很大,如西晉的尾巴王朝東晉;有的很長,如西周的尾巴王朝東周。有則很大,大到不能用尾巴王朝來形容彼此之間的關系,如前漢和后漢。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的封建帝國,文治武功斐然,做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給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一個共同的名字:漢人,且延續(xù)至今,這是其他朝代不能媲美的成就。西漢前期,自劉邦始,連續(xù)7代,皆屬明君,第一次建立了行之千年的東亞朝貢體系。正因為西漢的煌煌功業(yè),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威武高大,所以每逢亂世時,人們往往人心思漢。漢朝滅亡后,魏晉時代,仍承漢朝余威,震懾周邊少數(shù)民族。
漢武帝時的推恩令,讓劉氏皇族的人遍布天下,即現(xiàn)在所說的“遍地劉”。很多漢朝宗室,一代代傳承下來,已經成了庶民。劉秀就是漢高祖的九世孫(自稱的),在他這代,就已經是南陽的一個農民了。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劉秀趁勢崛起,短短數(shù)年時間,削平各地諸侯,重建漢朝。這有幾個原因:
1、天下大亂,人心思漢。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尖銳,王公大臣沒有辦法,就讓王莽改革。結果王莽托古改制,有人說超出了那個時代的認知,不被當世人理解,結果越改越亂,恰逢天下大旱,于是群雄并起,世道大亂,人們開始懷念起強盛統(tǒng)一的漢朝來。西漢鼎盛期的漢宣帝不過60年之前,人們仍然歷歷在目。
2、新朝大軍的意外崩潰。新朝40萬大軍,集中了全國的精銳部隊,結果在一場流星和隕石的天變中,意外崩潰了。新朝賴以維持的武裝力量喪失后,新朝滅亡也就進入了倒計時階段了。
3、經過戰(zhàn)爭,原先困擾西漢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集中在土地兼并嚴重,社會階層分化。王莽希望地主們主動將自家多余的土地、奴婢都給貢獻出來,緩解社會矛盾,不僅被一口拒絕,還惹惱了這一波人,動搖了統(tǒng)治基礎。可是經過連年的戰(zhàn)爭洗禮,漢朝人口從西漢末年的6000萬年,下降到東漢初年的2000萬人,原先困擾大家的吃飯問題,被解決了。
4、貴族世家的支持。王莽之所以失敗,與失去封建地主的支持有關。當時,并不存在得屌絲得天下的邏輯。劉秀起家勢力在河北,一到河北地界,各地方豪強又是送女人,又是送軍隊,讓劉秀呼啦啦一下子就成了天下勢力最為雄厚的軍閥了。至于這些貴族世家為什么支持劉秀呢?當時的劉秀也不過30歲出頭,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的領袖才能?赡苁莿⑿阈談。劉秀對這些貴族世家也很好,開國之后,給了很多特權。結果造成了中國政治上的貴族世家勢力的抬頭,這種政治勢力,一直延續(xù)到了唐朝中期,直到科舉制興盛后,才逐漸改觀。
歷數(shù)各個尾巴王朝,東漢等同于重新創(chuàng)立,在各尾巴王朝中是最強盛的,一方面是因為西漢打下的牢固的民心基礎,讓劉秀憑借一個姓氏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同法國的拿破侖姓氏一樣。另一方面是劉秀開創(chuàng)的與貴族世家共享天下的政治制度,讓他團結了更大多數(shù)人。當然,這與劉秀本人的努力奮斗也是分不開的。
東漢在政治制度、國土面積等方面與西漢相比都有繼承與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將之作為全新的一個王朝看待,也無不可。說及對外關系,西漢時將最兇悍的對手匈奴打殘西遁,東漢的主要對手,則是纏斗百年的西羌。當時的民族關系有點復雜,但是漢朝因此保持了相當有戰(zhàn)斗力的國防軍。所以也有說法:列國以弱滅,獨漢以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