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漢宣帝沒有追尊自己的親祖父劉據為皇帝,是因為要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不能追尊親祖父為帝。
如果,劉據是正常早亡的,漢宣帝是按班就部繼承皇位的,那他追尊父祖并沒有什么問題,也不會遇到任何阻撓。
但是,劉據是起兵逼宮敗死的,漢武帝自始至終也沒有赦免過劉據的罪過,那他的身份還是罪人無疑,包括剛出生的漢宣帝,也是罪人的家屬。直到武帝臨死大赦,漢宣帝才擺脫罪人的身份,恢復皇室身份。
而漢昭帝劉弗陵則是漢武帝臨死前確立的合法繼承人,雖然漢昭帝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但是自從劉據被殺就已經失去大宗宗子的地位,漢昭帝就是合法的大宗宗子,繼承了皇位,成為新的大宗。
只因為昭帝無嗣,權臣霍光為了繼續(xù)掌權,拋棄昭帝的兄長劉胥不立,轉頭給昭帝立嗣,就是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劉賀在位時間太短,僅僅27日,就因為染指兵權被霍光廢掉,還被扣上一堆雞毛蒜皮的罪名。
霍光第二次為漢昭帝立嗣就選擇了生活在民間毫無勢力的漢宣帝,隨著祖父被殺已經淪為小宗的漢宣帝,被選擇成為大宗漢昭帝的嗣孫,按照宗法制度,劉詢就必須降其私親恩義,盡心奉事所承帝室大宗,意思就是忘記你自己的本生父祖,侍奉你承繼的父祖了。
本始元年【前73】,才繼位幾個月的漢宣帝第一次提出自己父祖的問題,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
毫無意外的招致全體官僚的抵制,有司奏請;“《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就是說陛下你已經是昭帝之后了,不能逾禮,就追上宣帝生父劉進謚號悼,母王曰悼后,祖父太子劉據謚號戾,祖母史為戾夫人,改葬一下,其墓地稱為戾園、悼園,僅此而已。
地節(jié)二年【前68】三月,霍光去世,漢宣帝迫不及待的親政,地節(jié)四年【前66】七月,鏟除霍氏家族真正的親政后,漢宣帝才再次提出父祖的問題,這次大臣們就沒有那么強硬了,退了一步,“《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
也就是說漢宣帝可以稱生父為皇考,但是他做為昭帝嗣孫的事卻是不容更改,所以他無法為親祖父上尊號,如果給親祖父劉據上尊號,就是表示不承認昭帝了,但是昭帝可是武帝合法的繼承人哦!是誰也不敢否定的。
因此,為了自己的正統(tǒng)性,就是貴為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不管漢宣帝多么的憋屈無奈,他也不能為其父祖徹底平反,能夠讓生父稱皇考都不錯了,還是不要奢望那么多。畢竟?jié)h宣帝的情況和后世的漢哀帝以及宋英宗明世宗大不一樣。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