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簡單,漢宣帝沒有追尊自己的親祖父劉據為皇帝,是因為要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不能追尊親祖父為帝。

如果,劉據是正常早亡的,漢宣帝是按班就部繼承皇位的,那他追尊父祖并沒有什么問題,也不會遇到任何阻撓。

但是,劉據是起兵逼宮敗死的,漢武帝自始至終也沒有赦免過劉據的罪過,那他的身份還是罪人無疑,包括剛出生的漢宣帝,也是罪人的家屬。直到武帝臨死大赦,漢宣帝才擺脫罪人的身份,恢復皇室身份。

而漢昭帝劉弗陵則是漢武帝臨死前確立的合法繼承人,雖然漢昭帝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但是自從劉據被殺就已經失去大宗宗子的地位,漢昭帝就是合法的大宗宗子,繼承了皇位,成為新的大宗。

只因為昭帝無嗣,權臣霍光為了繼續(xù)掌權,拋棄昭帝的兄長劉胥不立,轉頭給昭帝立嗣,就是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劉賀在位時間太短,僅僅27日,就因為染指兵權被霍光廢掉,還被扣上一堆雞毛蒜皮的罪名。

霍光第二次為漢昭帝立嗣就選擇了生活在民間毫無勢力的漢宣帝,隨著祖父被殺已經淪為小宗的漢宣帝,被選擇成為大宗漢昭帝的嗣孫,按照宗法制度,劉詢就必須降其私親恩義,盡心奉事所承帝室大宗,意思就是忘記你自己的本生父祖,侍奉你承繼的父祖了。

本始元年【前73】,才繼位幾個月的漢宣帝第一次提出自己父祖的問題,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

毫無意外的招致全體官僚的抵制,有司奏請;“《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就是說陛下你已經是昭帝之后了,不能逾禮,就追上宣帝生父劉進謚號悼,母王曰悼后,祖父太子劉據謚號戾,祖母史為戾夫人,改葬一下,其墓地稱為戾園、悼園,僅此而已。

地節(jié)二年【前68】三月,霍光去世,漢宣帝迫不及待的親政,地節(jié)四年【前66】七月,鏟除霍氏家族真正的親政后,漢宣帝才再次提出父祖的問題,這次大臣們就沒有那么強硬了,退了一步,“《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

也就是說漢宣帝可以稱生父為皇考,但是他做為昭帝嗣孫的事卻是不容更改,所以他無法為親祖父上尊號,如果給親祖父劉據上尊號,就是表示不承認昭帝了,但是昭帝可是武帝合法的繼承人哦!是誰也不敢否定的。

因此,為了自己的正統(tǒng)性,就是貴為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不管漢宣帝多么的憋屈無奈,他也不能為其父祖徹底平反,能夠讓生父稱皇考都不錯了,還是不要奢望那么多。畢竟?jié)h宣帝的情況和后世的漢哀帝以及宋英宗明世宗大不一樣。

就是這樣。

最佳貢獻者
2

被追尊為皇帝的不少,比如曹丕追尊其父曹操為魏武帝,西晉司馬炎更是追尊其祖父司馬懿、其父司馬昭、其伯父司馬師為帝,嘉靖外藩入主大位也追尊生父為帝。。。

自己光宗耀祖了,讓自己的父、祖也享受無限榮光是常態(tài)。

衛(wèi)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這個無妄之災,不僅自己喪命,還連累了母親衛(wèi)子夫和妻兒。只有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幸存,被投入大牢。巫蠱之禍真相大白后,漢武帝殺了所有誣陷太子的人,并建思子宮追思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是被誣陷、被逼迫起兵已經得到漢武帝的認定與原諒。

衛(wèi)太子劉據如果沒有發(fā)生巫蠱之禍,妥妥的是皇帝。他孫子繼位后,追尊這個倒霉的爺爺也在情理之中。但劉病已只定謚號為“戾”!办濉爆F(xiàn)代漢語容易和暴戾、戾氣聯(lián)系在一起,不是一個好詞。孫子怎么給爺爺這么一個壞詞?!在古代謚法中,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個人覺得:戾太子的戾應該為“不思順受”。他被冤枉是真,但跟他老爸動武了也是真。在古代,漢武帝是他的父,也是君,是雙重領導,那句話怎么說的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按照當時的價值體系,認為衛(wèi)太子“不思順受”是沒有偏差的。

在從劉病已繼位之初的現(xiàn)實來看,這個謚號也是必須的。眾所周知,在劉病已之前有一個漢廢帝劉賀,皇帝工作沒干一個月就被拿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荒唐,做一千多件錯事。但真實的原因絕對是這個劉賀不聽話,太想獨立和單干。為權臣所不容。

劉病已,與劉賀相比更加弱勢,劉賀好歹的一藩王,還帶著一些助手入主。劉病已,是衛(wèi)太子一系碩果僅存的后代。襁褓入獄、幼游民間,在祖母的娘家長大,娶妻也是小吏之女。根本沒有任何勢力,除了他是漢武帝的嫡系子孫。

劉病已的政治智慧就表現(xiàn)在這里。他一方面在霍光手下小心謹慎,大大嘉獎霍光,讓他繼續(xù)掌權,穩(wěn)住權臣;另一方面,他極力肯定漢武帝的功績,讓大臣給漢武帝定性。(因為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國 家經濟已經很困難了,漢武帝本人都下了罪己詔。)表面上看著是肯定漢武帝,但內里是在強調他的正統(tǒng)地位。偉大武帝的嫡長子的后代!在加重自己的政治籌碼。

而那個起兵反抗過漢武帝的劉據,雖情有可原,但行動上是有錯的。

個人認為,沒有追尊劉據也是在肯定漢武帝。為了漢宣帝繼位之初那岌岌可危的地位,他爺爺在地下應該是理解的,而且一定點贊他這個孫子。知道大局,舉重若輕。

3

劉詢給自己的祖父衛(wèi)太子劉據上了個不好的謚號“戾”,其實是相當考究的。就這一件事,充分說明了劉詢是一個相當成熟的政治家。他能夠在漢武帝之后,開創(chuàng)“孝宣中興”,絕對不是碰運氣得來的。

(劉詢劇照)

歷史上的皇帝,只要皇位不是從父親那里傳下來的,都會對父親,對祖父有所表示,要追尊一個什么。

比如曹丕這樣的開國皇帝,因為他的皇位不是祖上傳下來的,所以往往會對父親、祖父,乃至曾祖父進行追尊。這樣做,所要體現(xiàn)的,是自己的皇位,不是從別人那里奪來的,而是繼承了祖上的蔭德。

一些不是開國皇帝的皇帝,他也會這么搞。比如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的皇位就不是直系的祖上傳給他的。他當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認自己的父親為皇考,而認明孝宗為皇伯考。他這樣做,無非也是要表明自己能當皇帝,是祖上積下的蔭德,而不是首輔楊廷和把他選拔起來的。朱厚熜也通過這個“大禮議”,把權力從楊廷和手中奪過來。

照理說,霍光在廢掉他剛立不久的皇帝劉賀,把劉詢從監(jiān)獄里放出來當皇帝,劉詢也應該像朱厚熜、曹丕那樣,追尊自己的祖父、父親為皇帝。就算不追尊為皇帝,也要上一個好的謚號才對呀,為什么他竟然給自己的祖父上謚號為“戾”呢?

前面我們說了,劉詢這樣做,是他很成熟的表現(xiàn)。那么,他成熟在哪里呢?

(霍光劇照)

第一,劉詢不想貿然動霍光。

如果他一定要追尊自己的祖父劉據,表現(xiàn)自己的皇位是來自于祖父、父親的蔭德,必然是對霍光把他從監(jiān)獄里放出來當皇帝的一種否定。這樣的話,劉詢與霍光的矛盾就會激化。劉詢可不想這樣做。再說了,霍光雖然專權,但是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劉詢只需要等時間,等到霍光撒手的那一天,他就可以坐正,而且還可以從容收拾霍光的家人。

第二,劉詢追尊劉據會否定漢武帝。

其實,劉詢沒有必要給祖父劉據上一個多么尊貴的謚號。因為給祖父劉據上尊貴的謚號,必要會否定曾祖父漢武帝當初在“巫蠱事件”中的做法。漢武帝不但是霍光的主子(霍光是漢武帝給漢昭帝劉病已的顧命大臣),而且在當時有著巨大的權威。劉詢否定漢武帝,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再說了,他也用不著否定。因為當初漢武帝活著的時候,對“巫蠱事件”的處理方式,已經感到很后悔,他對那么發(fā)動“巫蠱事件”并造成太子劉據自殺的人,給予了嚴厲的處罰。后來,他還專門修建了一座“思子宮”,表達他的后悔。從某種意義上說,漢武帝已經給劉據平反,劉詢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劉據劇照)

第三,劉詢追尊劉據是給自己抹黑。

劉據當時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后來他假傳圣旨造反的行為,實在是錯誤的,是不能肯定的。劉詢就算想給劉據平反,也無反可平。平了反,反而是給自己抹黑,讓別人記住他劉詢是犯上作亂的劉據的后代,得不償失。

第四,劉詢可以通過追尊漢武帝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通過追尊劉據,是不明智的選擇。但是,劉詢又必須追尊自己的祖先。只有追尊祖先,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因此,劉詢非常明智地選擇了漢武帝。他上臺的第二年,就提出給漢武帝上“廟樂”,給予漢武帝極大的尊敬。雖然有不少大臣反對,認為漢武帝后期所做的那些事,不配上“廟樂”,但是劉詢一定要這樣做。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表明自己是漢武帝的曾孫,受的是漢武帝的蔭德,得位很正。

事實證明,劉詢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不但提高了自己地位,還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最終開創(chuàng)了一個盛世。

(參考資料:《漢書》)

4

首先,漢武帝表達對衛(wèi)太子的思念只是為了安撫活著的人,并沒有下詔赦免過衛(wèi)太子的罪過,衛(wèi)太子之孫劉病已常年被羈押在長安監(jiān)獄中就是事實,漢武帝也沒正式安葬過衛(wèi)太子和他的家人。

其次,漢武帝去世那年進行了大赦天下,已經五歲的劉病已被赦免。漢武帝臨終前良心發(fā)現(xiàn),承認了這個曾孫的存在,給與了他皇室宗族的身份,因此劉病已這時才被皇家承認是皇族成員。

第三,漢昭帝去世無子,迎立的新帝劉賀和掌權的權臣霍光不對付,導致被廢。這時皇位空缺,霍光看中了劉病已背后沒有任何勢力的身份,所以迎立他為新帝。漢宣帝是以漢武帝曾孫的身份被過繼給了漢昭帝劉弗陵,以昭帝后嗣的名義繼承帝王的。宣帝在名義上是昭帝后嗣,他的本生衛(wèi)太子這一支當然沒有資格被尊為皇帝。

5

漢宣帝是個傳奇,從囚犯、浪蕩小子,逆轉為一代中興之主。有人說是霍光顧念舊情,廢黜劉賀,將衛(wèi)太子劉據的孫子扶上皇位,我想跟舊情應該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霍光與衛(wèi)家沒有多大關系

許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衛(wèi)青、衛(wèi)子夫的外甥,因此霍光跟衛(wèi)太子也有親戚關系。

非也,非也!



衛(wèi)青同霍去病的媽媽衛(wèi)少兒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因此霍光與衛(wèi)家,沒有太大的關系。

【按說霍去病跟隨母親衛(wèi)少兒長大,衛(wèi)少兒后來嫁給陳掌,按說霍去病應該姓衛(wèi)或陳,他卻選擇姓霍,看來陳家對他,也如鄭家對衛(wèi)青一樣不待見!

而且可能霍光與衛(wèi)家還有嫌隙。

《漢書》記載,霍去病突然盛年而逝,接著衛(wèi)青的長子就因為犯法被奪取爵位;羧ゲ樾l(wèi)青射死李敢,可是李敢的女兒確是太子劉據的寵姬,李敢的兒子為太子效命。



巫蠱之案爆發(fā)時,霍光正得寵漢武帝,霍光沒有為太子劉據說過一句好話,劉病已小的時候在獄中,大的時候在掖庭,霍光從未照拂過。

那么霍光為什么要把劉病已推上皇位呢。

答案很奇葩: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大家看下圖:



可以看出,自從昌邑王劉賀被廢黜,與漢武帝血脈最近除了大老粗劉胥,就剩劉病已了。



霍光不可能扶持劉胥,只能扶持劉病已登基。

劉病已登基為皇帝,尊漢昭帝的上官皇后為皇太后,相當于劉病已過繼給了漢昭帝劉弗陵。本來按血緣關系的輩分,劉弗陵應該是劉病已的叔祖父。

但是按社稷宗祧來論,劉病已相當于劉弗陵的繼子,若追尊祖父太子劉據將置漢昭帝于尷尬的地位。



巫蠱之亂是漢武帝牽一而禍延全國的,最終被奸人江充加以利用,試圖置太子劉據于死地,衛(wèi)太子劉據不甘束手就擒,才領兵起來反抗。

當時劉據和身邊的謀臣判斷漢武帝已死了,江充等借機生事謀反,為了避免成為秦朝的扶蘇,劉據引兵發(fā)動抵抗,但是漢武帝沒死,這場抵抗就成了叛亂,并迅速被漢武帝親率大軍鎮(zhèn)壓。

漢武帝雖然事后反悔,建立所謂思子宮,寄托哀思,大抵不過是政治作秀而已。



其實并沒有真正為太子劉據平反。如果漢宣帝堅持自己要為祖父劉據平反,就向天下人昭示漢武帝錯了,劉據的抵抗是正確的,不是謀反,那繼承法統(tǒng)的一脈就應該是劉病已,那么漢昭帝的地位就尷尬了。

若劉病已尊奉太子劉據為皇帝,作為劉據的弟弟劉弗陵,劉病已就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了,這樣一來,試問霍光和上官皇太后怎么可能答應呢!

6

歷史上追尊皇帝的例子確實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開國皇帝追尊自己的十八輩祖宗,但是漢宣帝這種在一個朝代的中期入嗣大統(tǒng)然后即為的情況卻比較特殊。

北宋英宗時期曾經出現(xiàn)了一個長達十八個月的“濮議事件”,原因就是宋仁宗駕崩之時并沒有留下子嗣,只好讓自己的養(yǎng)子(侄子)趙曙即位,趙曙就是后來的宋英宗。英宗即為之后覺得自己應該追封父親濮王趙允讓為帝,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駁,最終英宗也只能稱自己的生父為“皇考”,而不能稱“帝”。明朝同樣也出現(xiàn)了這種問題,除了追封父親為帝會遭到反對之外,封在世的母親為皇太后也是與傳統(tǒng)禮法相違的,因為正宗的皇太后只能是先皇所立的皇后。

漢宣帝不能追封祖父,即漢武帝的皇太子劉據為帝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漢武帝雖然在晚年對太子被殺一事充滿懊悔,但是卻沒有給他平反?梢哉f漢武帝的做法是非常理智,并且符合一個政治家的思維方式的——他將于兒子劉據的關系分割開來,從父子之情上來說,他做“思子宮”表達自己的哀思與悔恨;從君臣關系上來說,他沒有認同劉據的造反事實是出于被逼無奈等原因,而是肯定了劉據的造反事實。在封建社會,凡是造反的人,不論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板上釘釘的死罪。

所以,漢宣帝雖然是劉據的親生孫子,但是他名義上是繼承了漢昭帝的皇帝,在政治上來說與劉據沒有一點關系,所以劉據并沒有被追封的依據。從另一方面來說,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劉據就是一個曾經造反的反面角色,他犯下的政治罪并沒有被漢武帝原諒,所以,漢宣帝當然也不能因為個人感情或者血緣關系而違反維護政治統(tǒng)治的基本原則。

7

我是【今古言堂】,感謝題主的邀請,這個問題我來答。

漢宣帝劉詢,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帝王。

相信有許多人看過,由孫耀威和曹穎主演的電視劇《烏龍闖情關》,這部電視劇除了漢宣帝與霍光之女的感情和鳩摩智的部分描述不符合史實以外,其他方面較為真實的將這位,在長安天牢度過童年生活的皇曾孫劉病已的人生履歷給描述了出來。

要知道,在劉詢登上帝王之前。還存在著一位短期的帝王,那就是漢武帝之孫劉賀。

但是這位被霍光扶持上位的漢廢帝劉賀,并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帝王。

這位歷史被描述荒淫無道的帝王,在登位之后,便不斷挑戰(zhàn)霍光等輔政大臣的底線,安插自己的親信進入朝中各重要部門之后,僅當了27天的帝王,便被霍光等人以27天干了1120次錯事而廢黜,成為了后世著名的;韬,覺得聽起來挺熟悉的吧,沒錯!他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齊名的;韬钅咕庣姷闹魅恕

我們暫且不說霍光為何廢掉劉賀,且說他在廢掉劉賀之后,根據劉賀的前車之鑒,霍光找到了長在民間,毫無政治根基的劉詢作為新君,是為漢宣帝。

而從血脈角度來說,劉詢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的兒子,正兒八經的皇曾孫,可是當劉詢成為帝王之后,卻沒有追尊自己的祖父劉據為帝王,令人不經覺得奇怪。

但是,今古告訴你,他選擇不為自己的祖父追尊為帝王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就為大家好好說說這其中的個中緣由。

首先,漢武帝已將太子兵變定義為謀反,法理上不允許推翻已成事實的判決

由于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將太子劉據發(fā)動的兵變定義為謀反,即使在之后漢武帝了解了真相,自己建了一座思子宮來想念他。

但是終究沒有從法理上來為太子劉據平反,因此就法理正確性的角度來說也不允許將一位曾經的叛逆追尊為帝王,這會極大的損害王朝政治統(tǒng)治的權威性,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治。

如果一位曾經被定義為叛逆的人可以成為帝王,勢必會誘導其他人為了帝王之位而謀反,這也是劉詢所不能接受的,既然自己已經當了帝王,就暫且讓爺爺委屈一下,好歹這一脈將皇位又拿回來了,也算對得起他老人家了。

其次,劉詢的繼位,是以漢昭帝孫子的名義繼承的,親緣族系上也不適合追尊劉據為帝王

劉詢在繼位之前,已由霍光等人將其族系轉為漢昭帝劉弗陵一脈,是劉弗陵的合法繼承人,這就使得劉詢的爺爺的族系中只能是劉弗陵,而如果追尊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勢必會影響宗室族系的傳承。

這對于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漢朝而言,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而劉詢曾經提出過這一個想法的時候,也就被滿朝文武以此理由給拒絕了。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漢宣帝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
有司奏請;“《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第三,作為當時朝堂真正掌控著霍光,不會允許這種政治挑戰(zhàn)的出現(xiàn)

前面我們說到了,漢廢帝劉賀的廢黜和漢宣帝劉詢的登位都與霍光有著極大的關系。

作為這個時候漢王朝真正的掌控者,霍光很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皇帝。

因此他不會允許新君做出挑戰(zhàn)他政治權威的事情來,如果劉詢追尊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就是否認了他安排劉詢?yōu)闈h昭帝劉弗陵孫子的安排,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如果有?那么漢廢帝劉賀就是前車之鑒。

而劉詢顯然比劉賀更清楚自己的勢力建立的基礎在于霍光,在初次提出這個提議就被群臣拒絕之后,便再也沒有提起此事。即使自己任性了一把才娶到了青梅竹馬的許平君,被霍光之妻給毒死也未曾發(fā)作,直到霍光死后才真正的秋后算賬,可謂是十分懂得隱忍蓄勢。

結語

漢宣帝劉詢,在繼位成為帝王之后,未能追尊自己的祖父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其實是當時政治環(huán)境下的無奈選擇。為了皇室的傳承法度及維護其正統(tǒng)性,他雖然未能挽回自己祖、父輩的名譽,但在實際上卻已將漢室的皇位重新導回戾太子一系,已然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程度,有孫如此,戾太子或許也能泉下有知了。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8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迫自殺,進而漢武帝幾乎將劉據一支斬盡殺絕。幸得丙吉保住了衛(wèi)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也就是后來的漢宣帝。

漢昭帝去世以后,由于沒有子嗣,所以霍光只能從漢武帝的后代中在選擇一個。開始霍光選擇是昌邑王劉賀。誰知這個劉賀是一個極其不靠譜的主,在位二十七天干出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劉賀不僅荒唐而且還想從霍光手中奪取權力。霍光決定廢黜劉賀,改立劉詢?yōu)榛实邸⒃兊腔Q帝以后,他和霍光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這位新皇帝是否合法。

從法理道義上說,劉詢畢竟是衛(wèi)太子劉據的后代。雖然漢武帝晚年曾經為了追思衛(wèi)太子,建立了思子宮,而且殺掉了當年迫害衛(wèi)太子之人,也赦免了劉詢的罪名?墒墙K漢武帝一朝,他始終沒有以正式文書的形式為衛(wèi)太子平反。也就是說在法律上衛(wèi)太子依然是一位起兵造反的罪犯。漢昭帝一朝也沒有為衛(wèi)太子平反。漢昭帝和霍光不僅沒有為衛(wèi)太子平反,他們連漢武帝的尊號和廟號也沒有確定。說到底霍光也是衛(wèi)氏集團的一份子,其實霍光心中比較反感漢武帝后期的一些政策。只不過霍光是漢武帝欽命的顧命大臣,如果否定漢武帝就等于否定自己。所以漢昭帝一朝,霍光沒有想過給漢武帝定尊號和廟號,漢武帝的問題大家都避而不談。漢昭帝不為漢武帝定尊號,也沒有任何問題。漢昭帝是漢武帝的兒子,也是漢武帝親自指定的繼承人,他的帝位合法性沒有任何疑問。

可是到了漢宣帝這里情況就不一樣了,新皇帝的合法性問題急需解決。漢宣帝和霍光都有這個需求。畢竟這位罪犯之后是霍光擁立的,尤其是在廢掉了一個合法的繼承人后擁立的;艄鈴U掉劉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展示霍光的權威,鞏固霍光的權威;另一方面廢掉成年皇帝西漢并沒有先例,霍光難免遭人非議。霍光需要通過某些手段,向天下證明這位新皇帝的資格絕對合法。漢宣帝也需要和霍光一起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在這點上,他們兩個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如果想解決這個漢宣帝帝位合法性問題就要先解決三個人的問題,那就是漢武帝,衛(wèi)太子和漢昭帝。

此時霍光要想證明自己廢立皇帝的合法性,就必須拿出他欽命顧命大臣的身份,所以他必須重新搬出漢武帝這塊招牌;艄獍岢鰸h武帝這塊招牌也可以為自己擁立罪人之后提供法理支持。漢宣帝更需要通過尊崇漢武帝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否則他就坐不穩(wěn)皇位。此時漢宣帝不可能到處標榜自己的衛(wèi)太子之后,他只能標榜自己的漢武帝之后,這是他唯一的優(yōu)勢。所以霍光和漢宣帝都需要尊崇漢武帝。最后霍光和漢宣帝為漢武帝立廟號,尊漢武帝為漢世宗,并在全國范圍內為漢武帝建立宗廟。

解決了漢武帝的問題之后,下一個需要解決衛(wèi)太子的問題。衛(wèi)太子是漢武帝的太子,如果不發(fā)生巫蠱之禍的話,他應該理所當然成為下一任皇帝。那時候劉詢皇帝的合法性將不會有任何疑問?墒切l(wèi)太子不僅沒有成為皇帝反而背上了一個造反的罪名,直接導致漢宣帝生下來就是有罪之身。如果想證明漢宣帝的合法性首先必須剝除漢宣帝身上與生俱來的罪名。這時候為衛(wèi)太子平反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于是漢宣帝在為漢武帝追加廟號的同時,也為衛(wèi)太子平反。公元前73年,漢宣帝下詔為衛(wèi)太子平反,追謚衛(wèi)太子為“戾”,所以我們也稱衛(wèi)太子為“戾太子”。同時以湖縣閿鄉(xiāng)邪里聚為戾園,改葬劉據。漢宣帝給衛(wèi)太子追謚的這個“戾”,明顯是一個惡謚。據《逸周書 謚法解》: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給衛(wèi)太子追謚這個謚號明顯說不通,我覺得東漢許慎的解釋比較合理。許慎認為“戾”有蒙冤受屈的意思。漢宣帝為衛(wèi)太子的平反至此基本結束。按道理說衛(wèi)太子一支終于得到平反之日,身為衛(wèi)太子之孫的漢宣帝應該為自己的爺爺和爸爸全部上帝號才對?墒菨h宣帝只是追謚衛(wèi)太子為“戾太子”。這又是為什么呢?

如果想解決上一個問題就需要解決漢昭帝的問題。無論是被廢的劉賀還是新立的漢宣帝繼承的都是漢昭帝的皇位,也就是說他們等于過繼給已經去世的漢昭帝。如果這時候漢宣帝給衛(wèi)太子追尊帝號的話,就等于否定了漢昭帝帝位的合法性。而漢昭帝的地位又是合法繼承于漢武帝。也就說承認漢昭帝地位的合法性就不可能給衛(wèi)太子追尊帝號。漢宣帝是一個做事謹慎的人,他不像明世宗那么個性,為了把自己的親生父親抬進宗廟甘愿與世界為敵。漢宣帝為了昭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他只能放棄衛(wèi)太子,改投到漢昭帝門下。所以漢宣帝不可能為衛(wèi)太子追尊帝號。整個漢宣帝一朝,漢宣帝為衛(wèi)太子的平反也僅僅局限于公元前73年,此后二十幾年,漢宣帝一直都在有意淡化衛(wèi)太子一事。

所以漢宣帝尊崇漢武帝,追謚衛(wèi)太子,而又不給衛(wèi)太子尊帝號,都是為了自己帝位的合法性。

9

因為禮儀不允許。古代的禮儀:禮,為人后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所以漢宣帝也沒有辦法。因為漢宣帝不是以漢武帝重孫、衛(wèi)太子孫、劉進子的身份繼位的。而是以漢武帝孫、漢昭帝子的身份繼位的。按照禮法宣帝稱帝昭帝為父親、武帝為爺爺。而稱呼衛(wèi)太子為伯父、稱呼劉進為侄兒。漢宣帝是過繼給漢昭帝為子的。就如明朝嘉靖是過繼給明孝宗為子,要稱呼孝宗為皇考。稱呼原來的父親興獻王為叔父。為此暴發(fā)數年的大禮儀之爭。最后嘉靖贏了,稱興獻王為皇考,孝宗為皇伯考。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當時昭帝沒有兒子。當時大臣提議由武帝剩下的唯一兒子廣陵王劉胥繼大統(tǒng)。但是如果是昭帝的哥哥廣陵王繼位,那昭帝這一脈不就絕嗣了。漢書: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最后霍光等人選了武帝孫、昌邑哀王子劉賀。也就是讓昭帝的侄子劉賀繼位,侄子也叫從子。劉賀是以昭帝兒子身份繼大統(tǒng)的,是過繼給昭帝的。漢書: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臣敞等議,禮曰“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后,遣宗正、大鴻臚、光祿大夫奉節(jié)使征昌邑王典喪。但是劉賀不到一個月就廢了,還是要再選過。霍光等人上書: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大宗指文—景—武—昭帝。小宗指景、武、昭的兄弟。但要跟大宗血脈最近的。)最接近大宗的當時昭帝兄弟的兒子們。會選擇劉詢也是因為他撿了便宜。廣陵王這一支排除在外、燕刺王曾謀反也排除在外、昌邑王這一支就更不用說了。群臣上奏:躬行節(jié)儉,慈仁愛人(曾面是夸獎的話)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廟,子萬姓。(嗣孝昭皇帝后,就是說劉詢從此在宗法上是昭帝的兒子)

宣帝繼位后還是想追尊衛(wèi)太子的,但沒有后來明朝嘉靖那么強硬。繼位幾個月就下詔讓官員給衛(wèi)太子定謚號,這是一個信號。漢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當時就有官員上書:《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就是禮法規(guī)定做了人家的繼承人,就要做人家的兒子,所以自己的親生父母就降位屈尊享受不到祭祀,這是出自對祖宗的尊崇。陛下是孝昭帝的繼承人,要繼承對祖宗的大祭,制定禮儀不能逾限越規(guī)。當時官員提議謚為戾太子。劉進謚為悼,按照諸侯王的標志來。宣帝暫時接受了,必竟自己才繼承幾個月。

八年后宣帝的統(tǒng)治越來穩(wěn),這次官員稍微讓步了。漢書:有司復言:“《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就是說按古禮父親為士人,兒子當了皇帝對父親的祭祀應該按照皇帝的標準來。應該給悼園(劉進)上尊號皇考(皇考是父親的意思,到了宋代只能皇家用。就是當朝皇帝稱呼先帝為皇考)把劉進的墓穩(wěn)為寢。(寢指皇帝的陵墓)劉進成為有皇帝之實無皇帝之名。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不可能再追尊衛(wèi)太子為皇帝了。

而且追遵衛(wèi)太子為皇帝于禮不通,古代只有開國皇帝才會追謚爺爺輩的。爺爺追謚了父親追不追謚?漢朝皇帝系是高—文—景—武—昭—宣。如果把衛(wèi)太子追尊為帝,請問把衛(wèi)太子排在那里?請問衛(wèi)太子以什么身份追尊為帝?如果按照爺爺身份來追尊,漢昭帝不就變成漢宣帝的叔公。那漢宣帝還怎么以昭帝兒子的身份繼大統(tǒng),那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面對這樣的問題。劉秀雖然是但實際是繼承自漢,所以史稱光武中興。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fā)之后,劉秀的父親也只是縣令。跟后來后劉備也非常之像。估計劉秀也常對人講:孝景帝玄孫、長沙王之后。雖然也是皇族后裔,但他這一支屬于遠支旁庶一脈。按照禮法來講排隊也輪不到劉秀當皇帝,必竟隔的太遠了。一開始劉秀在洛陽設宗廟供俸西漢諸帝,后又立親廟供俸他父親以上幾代先祖。這樣做法受到群臣反對紛紛上書:實同創(chuàng)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就是要認西漢皇帝為父)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春陵四世指的是劉秀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等。他們是臣,西漢諸帝是君。把他們同列,不合禮)劉秀很矛盾,也想保留親廟。大臣再上書: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就是說劉秀應以宣帝—平帝為親。認宣帝為祖父、元帝為父親。逢年過節(jié)劉秀要親自去拜,成帝以下的皇帝讓大臣去拜。對于劉秀的直系先祖就立皇考廟(改了名字),供俸劉秀父親—劉買(劉發(fā)兒子)。由大臣去拜。劉秀也不得不妥協(xié),必竟直親的廟保留了。從宗法禮法劉秀就是宣帝孫子、元帝兒子。

10

漢宣帝沒有追尊其祖父劉據為帝,涉及到宗法社會嚴格的承祧和禮法制度。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后因病已兩個字民間避諱太多,才改名劉詢,他是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漢武帝劉徹的曾孫,人稱皇曾孫。巫蠱之禍,劉據滿門身死,只有劉病已因年幼生存下來,養(yǎng)在民間,等到漢昭帝當上皇帝,待遇逐漸好起來,漢昭帝無子死亡,權臣霍光先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君,因利益沖突嚴重,劉賀當了二十七天皇帝便被廢掉。


群臣商議后,在丙吉等人的力薦下,霍光與張安世便擁立了劉病已為皇帝,史稱宣帝。他能當上皇帝,并不是因為自己親生父親這一系而繼承得到,而是作為其本來應稱為叔祖的昭帝劉弗陵的繼承人而上位,需要稱呼霍光的外甥女、劉弗陵的皇后為母后,簡單說,就是給劉弗陵當兒子了,不再是劉進的兒子,劉據算伯父而不是祖父。如果承認回去,就失去當皇帝的合法性。(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再者,當時劉據雖說是被江充蘇文迫反,田千秋還玩了一個文字游戲叫“子弄父兵”,武帝也因為想念這位兒子而建了思子亭,但自始至終,從來沒有給劉據平反過,可能由于事實叛亂是存在的,也考慮到如果平反,劉弗陵繼承的合法性便會受到挑戰(zhàn)。所以劉據悖父起兵是板上釘釘的事,劉詢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就下詔要求為故皇太子而不祖父議謚號,由于以上的原因在,自然不能稱皇帝,宣帝的皇位可是來自昭帝,而不是劉據一系,所以大臣商議討論后定了一個“戾”字,即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但這個字也有含冤的意思,時稱為戾太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謚號既定,就設戾園為劉據改葬,陵園設置長、丞等官職,設置周衛(wèi)供奉守護,霍光死后,漢宣又增加戾園的采地民戶滿三百家。這已經是過繼給別人當兒子的劉詢能為親祖父所作的努力了,在重宗法禮法的時代,一著不慎,就會惹出正統(tǒng)之爭。如后來的柴榮過繼給郭威的道理一樣。還有劉氏后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因為爭取正統(tǒng)人心,承祧了漢元帝衣缽,認他為父,尊漢宣帝劉詢?yōu)樽娓。自己的父親只能封為南頓君。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