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于現代的名譽主席、終身名譽主席,這是一個虛職
或者說,在明朝三公三孤的稱號一般來說是留給死人的
為何這么說呢?明朝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官至一品,幾乎是不存在的,尤其是文官!
可能是老朱出身貧農,又被當官的欺負過,所以他覺得當官的人都很壞,雖然活兒還是要干的,但是無論是薪水還是官職都打了折扣
明朝官員薪水不多,而且官職一品更是遙不可及,當然死后追封還是不少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明朝歷史上出了一個活太師,此人能量極大,水平極高,生前就混到了正一品太師頭銜——千古名相張居正!
三公的頭銜到了明朝,幾乎成為死掉的優(yōu)秀文官專用
鼎鼎大名的于謙(不是抽煙喝酒燙頭那個),就是少保,而且還是活的少保。原因很簡單,京城守衛(wèi)戰(zhàn)力挽狂瀾拯救大明天下的就是他,避免重蹈北宋覆轍、延續(xù)明朝大一統(tǒng)的功績,封個少保實在不為過
所以,于謙后世人稱于少保,這是對于他的敬稱,也看的出少保這個職位的稀缺性和難以獲得,除非什么天大的功績,一般人是撈不到的!
明朝文官系統(tǒng)中,一般來說很少能有人活著得到此殊榮,比如四朝不倒的楊廷和,也只是死后追贈為太保;三邊總制、內閣首輔楊一清,也是死后追贈太保
可以這么說,活著就拿到三公頭銜的文官只有張居正一個人,是為太師。而于謙只能算是半個文官,畢竟因為保衛(wèi)京城有功才封少保的,而且少保還是從一品
在明朝混,想要拿到這個名譽頭銜,實在是太難了!!把持朝政20年的奸相嚴嵩,也只是撈到了個少師兼太子太師(從一品)
武人出身的官員,能拿到三公頭銜的,還真能數上一數
明朝最強錦衣衛(wèi)、明朝唯一三公兼三孤擁有者,這就是陸炳,一個神秘的男人。他在歷史上不怎么知名,卻在某些戲劇中出現
作為幫助徐階、張居正扳倒嚴嵩的最大幫手,陸炳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低調到骨子里的人,從小和嘉靖皇帝一起長大,算是光屁股的鐵哥們
升官發(fā)財自然不在話下,榮升錦衣衛(wèi)一把手自然是手到擒來。更為厲害的是,此人曾于一場宮廷大火中救出一個人,而此人就是嘉靖皇帝,啥也不說了,這關系算是鐵到家了吧!
權勢滔天的陸炳,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的三公兼三孤,是為太保兼少傅,不由得讓人感嘆,當官當到這份上,也是沒誰了!
除了陸炳,還真不太好找了。就算是昔日名將洪承疇,崇禎一個勁兒的鼓勵,也只是封了個從一品而已,是為太子太保
看來,武將想拿三公頭銜,也是有點難的啊!可問題回來了,往上數一數呢?什么李善長啦、朱永啦、張輔啦,還都是位列三公,生前即封為太師!
所以文臣武將的PK結果,就是武將拿的比文臣要多
搞笑和奇葩是明朝的一大特點,在三公上也毫不含糊
生前便官至一品,位列三公的人可謂是寥寥無幾,也就那幾個猛人,還有就是跟著老朱打天下的那批人
可是,還有一個人值得我們注意,此人不僅生前便被封為太師,而且成為當時最爆炸的新聞,因為此人不僅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官,他只是一個人的侄子而已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此人啥也不會,算是個半文盲,可就因為他有個厲害的叔叔,于是乎天啟年間,魏良卿被封為太師
讓人嘆為觀止的同時,不得不感嘆一句——權力真是個好東西,有了權力想干嘛就干嘛!就像當時的朱厚照,為了打仗給自己封了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的封號,實在是拉風的緊
話說回來,明朝的三公基本都亮相了。有的很厲害,有的很傳奇,有的很...
但是,至少我們能明白一點的是,但凡能位列三公的人,要么有突出卓越的貢獻,要么有權傾天下的實力,總之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是沒資格去碰的
而自詡長得很帥能力很強的張全蛋、李鐵柱之流也是沒有機會的
只有像王尼瑪這樣的大師級人物,才能有機會觸碰到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耀
或者說,某爸是李綱也行得通......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