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我國西南大省,古稱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來,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圖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從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峽地區(qū),面積比今天的四川省還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還包含了今天的直轄市重慶以及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qū)。重慶地區(qū)在清代分為重慶府、夔州府、酉陽直隸州、忠州直隸州,屬四川省管轄。
1646年年11月,清朝為剿滅割據(jù)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quán),以肅親王豪格為主帥,從陜西取道南下攻打張獻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相繼攻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寶陽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至此,清朝才開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于張獻忠的起義軍和豪格的清軍在四川屠殺過甚,使得四川人口銳減、生產(chǎn)停滯。清軍進入四川,由于無法解決糧餉供應(yīng),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國英等降將駐守四川。不久后,張獻忠的余部繼續(xù)反撲,使得四川的戰(zhàn)亂又延續(xù)了一段時間。
在1650年至1659年這段時間里,張獻忠的余部和清軍繼續(xù)爭奪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進一步減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時,全川登記在冊的人口居然只有60萬。偌大一個四川,幾乎成了空蕩蕩的行政區(qū)。為了解決四川生產(chǎn)問題和耕種問題,康雍乾從湖北、江西、福建、廣西、湖南等十幾個省份大量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東。到了清朝時期,由于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所以許多川西的少數(shù)民族羈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內(nèi),大大擴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圖。不過由于統(tǒng)治的需要,一些屬于四川的地區(qū)也被劃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將四川的遵義府劃入了貴州。
(現(xiàn)代四川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