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是我國西南大省,古稱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來,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圖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從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峽地區(qū),面積比今天的四川省還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還包含了今天的直轄市重慶以及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qū)。重慶地區(qū)在清代分為重慶府、夔州府、酉陽直隸州、忠州直隸州,屬四川省管轄。

1646年年11月,清朝為剿滅割據(jù)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quán),以肅親王豪格為主帥,從陜西取道南下攻打張獻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相繼攻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寶陽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至此,清朝才開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于張獻忠的起義軍和豪格的清軍在四川屠殺過甚,使得四川人口銳減、生產(chǎn)停滯。清軍進入四川,由于無法解決糧餉供應(yīng),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國英等降將駐守四川。不久后,張獻忠的余部繼續(xù)反撲,使得四川的戰(zhàn)亂又延續(xù)了一段時間。

在1650年至1659年這段時間里,張獻忠的余部和清軍繼續(xù)爭奪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進一步減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時,全川登記在冊的人口居然只有60萬。偌大一個四川,幾乎成了空蕩蕩的行政區(qū)。為了解決四川生產(chǎn)問題和耕種問題,康雍乾從湖北、江西、福建、廣西、湖南等十幾個省份大量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東。到了清朝時期,由于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所以許多川西的少數(shù)民族羈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內(nèi),大大擴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圖。不過由于統(tǒng)治的需要,一些屬于四川的地區(qū)也被劃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將四川的遵義府劃入了貴州。
(現(xiàn)代四川地圖)

最佳貢獻者
2

謝謝小秘書邀請。蜀地經(jīng)歷古蜀三代,后有杜宇、鱉靈兩代王朝,都與中原關(guān)系十分密切,如黃帝元妃嫘祖和夏朝建立者大禹都是來自西蜀;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蜀;戰(zhàn)國末期,巴蜀之地納入華夏的版圖。

宋朝加強中央集權(quán),并西川路和峽西路為川峽路;后又分為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為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稱之為川峽四路,總稱四川路,四川之名即源于此。

明代朱元璋滅大夏國。四川是全國13個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轄區(qū)除今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市和云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轄境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qū),布政使司衙門駐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區(qū)設(shè)立衛(wèi)所。

明末張獻忠建立過“大西”政權(quán),轄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qū)。明末清初,四川歷經(jīng)連年戰(zhàn)亂,人口急劇減少、滿目瘡痍!端拇ㄍㄖ尽份d:“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滿清初期全國內(nèi)地為18行省,四川省為其一,并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diào)整,遵義改屬貴州,東川改屬云南,通過“湖廣填四川”恢復(fù)了生產(chǎn)力,基本確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滿清中期四川增設(shè)5道,即成綿龍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寧道、川北道、川東道,道轄該地區(qū)的府、州、廳、縣。在川西高原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 招撫木雅、喇滾,瞻對等土司,將雅碧江以東的地區(qū)劃歸四川行省。將西寧衛(wèi)(后為西寧府)、河州隨地劃歸甘肅行省,將松潘及阿壩等地劃歸四川行省。并派四川提督率兵進駐打箭爐,重修鐵索橋。

滿清王朝的四川的版圖與現(xiàn)今四川差不多大,總面積48.5萬多平方公里。

(圖片、資料源于網(wǎng)絡(luò),如侵權(quán)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guān)部分)

3

謝謝邀請。

四川從來都是個大省,自古因為川峽四路,而得名四川。

歷朝歷代,行政區(qū)域變化很大。咱們先看看川峽四路,是指哪些地方。

川峽四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劃,今名”四川“的源頭,包括益州路(成都地區(qū))、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也就是當今四川大部、重慶全境、陜西漢中,湖北恩施、貴州的安順、貴陽、遵義、銅仁等區(qū)域,以及甘肅文縣。

再看看大清朝的四川地圖:

看這個圖,就很明白了。

從元朝開始調(diào)整行政區(qū)域,四川的區(qū)域就在做減法。

從以前龐大的川峽四路中,逐步調(diào)整出去了:漢中,劃歸陜西。恩施,劃歸湖北。安順、貴陽、遵義、銅仁劃歸貴州,文縣劃歸甘肅。

這就基本上是重慶沒直轄時候的四川版圖,也就是大清朝的四川版圖。

據(jù)阿呆考證,還有一些細小的邊緣地區(qū),有差別的。

大清朝四川有:成都府、重慶府、保寧府、順慶府、敘州府、夔州府、龍安府、寧遠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綏定府、康定府、巴安府、登科府。

通俗點說就是:成都地區(qū)、重慶地區(qū)、巴中地區(qū)、南充地區(qū)、宜賓地區(qū)、三峽地區(qū)(萬州)、綿陽地區(qū)、西昌地區(qū)、雅安地區(qū)、樂山地區(qū)、遂寧地區(qū)、達州地區(qū)、甘孜地區(qū)、巴塘地區(qū)、阿壩州。

這下基本講清楚了吧,總體上說,清朝的四川,就是現(xiàn)在的四川加重慶。

4

重慶加上四川再減去西康省部分區(qū)域就大概是了。


四川是中國西部重要省份,也是中國重要的大后方,其首府成都更是西部的特大城市,F(xiàn)在的四川省,甘孜到達州東西長1075公里,阿壩州到攀枝花南北寬900余千米,東連渝,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陜?nèi) C娣e48.6萬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內(nèi)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但是你知道嗎?在大清王朝的時候,四川的地盤可是大不一樣


大清是滿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quán),武力很強大,但是社會文化的先進程度并不是很好,于是大清很多制度都是沿襲大明,于是大清的四川行省也就和明朝的四川行省類似。其疆域大概是今天的四川省(除去甘孜阿壩等部分地區(qū))加上重慶市,比起今天的四川來說地理位置更為靠右且很發(fā)達,清朝九大總督,只有四川總督只管轄四川一個省,這也側(cè)面說明了大清對四川的看重。

以上就是小編得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5

感謝邀請,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四川版圖是怎么樣的,但是你真的了解在大清的時候,四川又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大領(lǐng)域,亂分治

清朝時四川,則是因為轄區(qū)面積遼闊。所以沒有再添加其他的省份,也沒有被交給其他總督管理。所以在清朝統(tǒng)治的前期,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四川總督和四川巡撫同時存在,而且都在成都辦公。總督基本上是負責(zé)軍事,而巡撫這是負責(zé)政事和民生,兩人分管不同的領(lǐng)域。



這樣的情況可能在當時沒大事的時候可能還能和睦相處,但是當叛亂出現(xiàn)的時候,兩位大佬官位平級,大家都互不相讓,導(dǎo)致經(jīng)常內(nèi)斗而不干實事。而當時四川也因為有各種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存在,中央的管理也十分松散,所以當時的四川雖然面積廣大,但實際上更像是各地區(qū)分治。



到底有多大?

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四川省的轄區(qū)比現(xiàn)在大得多,轄區(qū)包括現(xiàn)在的四川、重慶以及西藏的東部地區(qū)。但是在此后的二百多年之后四川轄區(qū)不斷縮小,直至今天。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6

根據(jù)中國地圖社1994年第三版世界地圖冊介紹四川省的地域面積為56萬多平方公里。請看這時的四川地圖:


請注意,四川的西邊即"川邊"地區(qū)是以金沙江橫貫?zāi)媳钡奶烊环纸缇,界定了西藏和四川的區(qū)界。

而在清朝的地圖卻不是這樣的,請看地圖:
從地圖上看,四川的邊界線是往西邊越過金沙江了的,因為一時查不到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個人估計應(yīng)該有五萬平方公里,那么越過金沙江的地方歸于四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11年初,全國處于大革命前夜,整個中國政局處于火山爆發(fā)前的寂靜和不安中,這時候署理四川軍政大權(quán)的趙爾豐、趙爾巽兩兄弟早己鎮(zhèn)不住四川的堂子而退居幕后,巡防軍突然生亂,搶劫全城,血氣方剛的尹昌衡等人帶兵鎮(zhèn)壓了此次"打啟發(fā)"(搶劫)的亂兵行動,尹昌衡由此當上四川大漢軍政府都督。

此時川邊八百里告急文書象雪片飛來,塘報:被趙爾豐"改土歸流"的南北兩路土司、頭人相繼造反,攻占了得榮、定鄉(xiāng)、稻城等縣,包圍了昌都;又有報:理塘失陷,官員殉難。

1912年(民元)七月十日,尹昌衡帶著八個團平息叛亂行為,不到一個月,叛軍被川軍打得喊娘喊老子,十月份平叛結(jié)束,尹昌衡採取了對以下地區(qū)的駐軍:三千人屯北道,二千人屯中道,三千人駐昌都五千人駐巴安?如圖:



也就是說,清未民初四川的版圖至少包括昌都,這個情況和網(wǎng)絡(luò)圖片比較一致。

初略統(tǒng)計:清未民初四川面積至少61~65萬平方公里。

僅僅為個人觀點,請不同意見指正。

7

清朝對四川的統(tǒng)治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末年,當時張獻忠在清軍的追擊之下,不得不逃入四川,并且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quán)。

順治三年,張獻忠戰(zhàn)死,但是四川境內(nèi)反抗清軍的地方武裝并沒有因此停止抵抗。從順治三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年,清軍與四川軍民的較量一直在持續(xù),川人被大肆屠殺,十室九空。

直到康熙二十后以后,四川才逐漸被清政府全部占領(lǐng),隨后,清軍逐漸剿滅四川各地的反抗力量,實現(xiàn)了對四川的完全統(tǒng)一管理。

那么此時,大清王朝治下的四川省版圖有多大呢?

當時四川版圖的西部疆域已經(jīng)達到了川西高原,也就是今天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這一邊界線和今天四川省西部邊界線大致相等,沒有什么大的變化。而在川南,自明末以來,鎮(zhèn)雄、烏蒙、東川三個原本是屬于云南的地區(qū)一直被四川管理,清政府對此進行了調(diào)整,將三地重新歸還云南省,同時還把遵義返還給了貴州,這樣一來,南部地區(qū)的版圖基本上劃定,和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區(qū)別。

而為了加強對川東和川西南統(tǒng)治,清朝政府在原有行政區(qū)劃的基礎(chǔ)上,又在全川新增了一個新的行政機構(gòu)——道,全川分五道。

管理川西北地區(qū)的是成綿道,也叫川西道。轄成都府和龍安府,綿、茂二直隸州,松潘、理番、懋功三個直隸廳。

管理川東的叫川東道,所轄地區(qū)包括了今天的重慶市及其周邊大部分縣區(qū)。管理川北的叫川北道,轄區(qū)大致包括今天南充、廣安、遂寧、巴中、廣元五個市的大部分地區(qū)及中江、安岳、樂至等縣。

上川南道也叫建昌道,轄雅州、嘉定、寧遠三府,眉、邛二個直隸州。下川南道也叫永寧道,轄敘州府,瀘、資兩直隸州,大致相今天四川大涼山以東,仁壽、資陽以南,隆昌、合江以西地區(qū)。

從以上設(shè)置可以看出,實際上清朝年間的四川省版圖和現(xiàn)在的四川省幾乎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到了民國時期,蔣介石出于戰(zhàn)爭的需要,全川被重新劃分為若干個行政督查區(qū),并于1939年將其中靠近西康的幾個督查區(qū)進行了合并,成立了所謂的“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省內(nèi)以金沙江為界,以東劃歸四川,以西劃歸西藏自治區(qū)。

到了1997年3月,重慶市作為中央直轄市被從四川省劃了出來,所以現(xiàn)在的四川省是沒有重慶的四川省。

所以綜上所述,清朝的四川省版圖應(yīng)該是這樣的:東北連接著湖北省,東南接貴州和湖南,西南接云南,西邊靠近青海和西藏,北邊連著陜西、甘肅。全省面積巨大,但是地廣人稀。由于經(jīng)歷了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四川人口損失極為巨大,后來才了“湖廣填四川”的說法。也就是將湖南湖北的人口大量強制遷移到蜀地,慢慢的經(jīng)過幾代人的休養(yǎng)生息,四川才開始恢復(fù)了元氣。

8

前不久去博物館,聽到解說人員是這樣介紹四川的:四川的名字來源于四川境內(nèi)的四條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此而得名。其實就解釋完全錯誤,那四川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川的四條河流

四條河的解釋來源

四條河的解釋所能找到的出處是晚清民國通識課本《澄衷蒙學(xué)堂字課圖說》,但是這解釋明顯不靠譜,著名文史家流沙河先生對于這個說法做過明確的否定。

澄衷蒙學(xué)堂字課圖說

“省名四川,非謂此省有四條川。長江三峽,古稱川峽。元代分為川峽東路、川峽西路、川峽南路、川峽北路,共四個行政區(qū),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而建行省。

我們且不討論老先生講得是否全對。四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先秦時期四川稱為巴蜀地區(qū),秦滅巴蜀后,分別設(shè)立了巴郡、蜀郡。漢朝又將三峽以西的地區(qū)稱為益州,四川以北的地區(qū)稱為劍南。到了唐朝中晚期,在原來巴郡、蜀郡的基礎(chǔ)上將四川分為川西和川東,分別設(shè)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

先秦時期的巴蜀地區(qū)

初現(xiàn)于北宋年間的“四川”

宋太宗至道3年(997年),北宋將全國分為十五路,相當于十五個省,而四川地區(qū)分為西川路和峽西路,因此也稱為川峽地區(qū)。峽指三峽,而川卻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四川盆地平川沃野。

在西川路和峽西路的基礎(chǔ)上,宋朝又將其分為四路: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

由川峽四路得名的四川

行政中心分別設(shè)在今天的重慶奉節(jié)、四川成都、四川綿陽三臺、四川廣元。統(tǒng)稱“川峽四路”,四川也因此而得名,“四川”一詞也開始在南宋的詩詞中出現(xiàn)。

  •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人似隆中漢臥龍,韻如江左晉諸公。

四川全國牙旗底,萬里長江羽扇中。

玉壘頓清開宿霧,雪山增重起秋風(fēng)。

近來廊廟多西帥,出相誰言只在東。

四川省的誕生

元朝在宋代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了“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或四川省,這是四川作為省名,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上。

元朝時期四川第一次以省命名

元朝時期的四川包括現(xiàn)在的四川中東部、重慶大部、甘肅南部、陜西南部,但并不包括今川西高原。

到了明朝時期,四川改名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四川、重慶、貴州遵義、云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

史上最大的四川版圖

到了清朝時期,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制度,許多川西的少數(shù)民族也被并入四川境內(nèi),包括現(xiàn)在的川西高原、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四川,面積近57萬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的四川省

雍正5年,由于政治需要,遵義府被劃入了貴州,此后云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分別劃歸云南和貴州。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四川也就是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四川了。

9

四川是我國西南大省,古稱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來,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

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圖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從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峽地區(qū),面積比今天的四川省還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還包含了今天的直轄市重慶以及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qū)。重慶地區(qū)在清代分為重慶府、夔州府、酉陽直隸州、忠州直隸州,屬四川省管轄。

1646年年11月,清朝為剿滅割據(jù)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quán),以肅親王豪格為主帥,從陜西取道南下攻打張獻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相繼攻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寶陽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至此,清朝才開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于張獻忠的起義軍和豪格的清軍在四川屠殺過甚,使得四川人口銳減、生產(chǎn)停滯。清軍進入四川,由于無法解決糧餉供應(yīng),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國英等降將駐守四川。不久后,張獻忠的余部繼續(xù)反撲,使得四川的戰(zhàn)亂又延續(xù)了一段時間。

在1650年至1659年這段時間里,張獻忠的余部和清軍繼續(xù)爭奪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進一步減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時,全川登記在冊的人口居然只有60萬。偌大一個四川,幾乎成了空蕩蕩的行政區(qū)。為了解決四川生產(chǎn)問題和耕種問題,康雍乾從湖北、江西、福建、廣西、湖南等十幾個省份大量移民進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東。到了清朝時期,由于實行改土歸流和廢除土司,所以許多川西的少數(shù)民族羈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內(nèi),大大擴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圖。不過由于統(tǒng)治的需要,一些屬于四川的地區(qū)也被劃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將四川的遵義府劃入了貴州。

(現(xiàn)代四川)

10

四川,在我國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經(jīng)濟大省,人口大!

不論何時,在整個國家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古以來,四川便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唐朝時,更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可見四川在整個唐朝時的經(jīng)濟及社會地位!

既然問題中問的是清朝時期,四川的版圖,那么這里就不再做其他的闡述!

行省制度建立于元朝,明清時期,對該制度進行不斷完善,清朝入關(guān)之后,在傳統(tǒng)的漢地,設(shè)立了18個行省!

后,清政府在1884年新置新疆省,1887年置臺灣省,1905年置江淮省(后取消)!

而四川,則是這最開始的18個行省之一!

如今的四川省,大體與當初清朝時期所劃定的四川省行政區(qū)劃無二,只不過少了一個后來的重慶市!

清朝時期,四川省就是一個大省,其南接貴州,云南;西接西藏,北連陜西,甘肅,青海;東接湖北!

當時的四川,面積近57萬平方千米!

后來,四川省歷經(jīng)民國時期,到如今,除了與重慶分家以外,其所轄其他地域并無太大變化!
直到今天,四川省人就有著48.6平方千米的面積,在全國來看,也是一個版圖排在前列的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