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評價,才更客觀。

首先,從權力上看,一定是李建成更強大。李建成是太子,平時是要協助處理一些朝政大事。如果皇帝出處征戰(zhàn)或視察,太子就要代行國政。

李建成身邊,還掌握了部分京城的軍隊。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基本上全是李建成的人,尤其是常何將軍。

而李世民手上沒有兵權,除非是皇帝分派的特殊任務外,李世民手上沒有什么政務可以操作。

李世民當年征戰(zhàn)的兵馬都歸政府管理,軍權并不在李世民手上。沒有皇帝的手令和兵符根本就調不勸軍隊。

在整體實力這個層面上來看,李建成占優(yōu)。第一回合李建成勝出。

接下來,我們來看人才。

由于李世民長期征戰(zhàn)在第一線,因此手上有不少能征之將。在被李世民攻下的城市中,他也把許多有見識的文人拉攏到了自己帳下。

而李建成則因為長期坐鎮(zhèn)后方,負責糧食和兵源征集,和后方管理。真正上前線的次數太少,因此手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略差。

第二回合,李世民勝出。

最后,來看下智謀。

李建成是作為太子來培養(yǎng)的,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治國上,不管是用人還是做事,他心中是有國家一盤棋概念的。他的心里是陽謀建設國家的計劃,陰謀這些東西,不是他的專長。并且按照正常的邏輯,他必須是國家的接班人,沒有必要去搞那些見不得光的人。

而李世民則處在不利的位置上,按照正常邏輯,他是當不上皇帝的。因此他只有搞陰謀,搞突擊,殺掉李建成才能成功。于是他收買了李建成的心腹常何,這才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

當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時,李建成以為玄武門的守將,尤其是常何會站在自己一邊,哪知道全體將軍們在觀望。李世民是事先有準備,身邊的人反而多一點。李建成身邊除了李元吉和幾個隨從外,根本就沒有什么人。

第三回合,李世民勝出。

三局兩勝,最終的結果還是李世民勝出,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結果。

最佳貢獻者
2

祝大家閱讀愉快!

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世民,所以大多人認為在這之前,李世民的實力肯定比李建成的實力強,其實這個是個誤區(qū),不要因為李世民是秦王,手下戰(zhàn)將如云,功勞甚大,再加上一直被說成“子打江山父親坐”的李淵,很多人也就認為這個子打江山指的是李世民,其實這里面大多是指他有幾個好兒子,其中也包括李建成。玄武門之變之前可以說李建成的實力可以甩李世民幾條街的,下面我們不妨做個對比。

一:政治上

李淵肯定是支持自己的長子李建成的,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還不斷打壓了李世民,甚至把李世民調離了長安,防止李世民接觸這個政治中心。還有齊王李元吉的幫助,在太子黨和秦王黨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李元吉就曾經設計殺害李世民,可是李建成心軟沒有同意,最后反被殺死。

(李世民劇照)

二:軍事上

秦王李世民雖說兵強將廣,但是李建成太子府也有很多精兵良將,他單單在府中就養(yǎng)了士兵兩千,羅藝給他的300起兵,還有齊王李元吉的兵力,實力可以說是超過李世民的,有人就說有兵有什么用?沒有李世民會打,了解過的人都知道,李世民在建唐的過程中同樣立下了很多功勞,唐朝建立后他還多次率兵攻打了突厥,而威望之所以不如李世民,是因為李淵把李建成留在身邊,一直讓他接觸如何處理國家大事,但是不代表李建成的軍事才能就輸于李世民。

(李建成劇照)

三:民心——無形的實力

因為李建成本就是太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擁有絕對的主動權的,玄武門之變之前,連玄武門的守將都是自己人,他自己的兵力也是多于李世民的,但是自己麻痹大意,最后被李世民給反擊了。而玄武門之變后雙方還在廝殺,直到李元吉和李建成的死訊傳到了這些士兵耳朵,他們才放棄抵抗。這都還沒有徹底放棄,是尉遲恭去逼宮了,最終以李世民的勝利結束。

因為史書都是勝利者所寫,李世民就開創(chuàng)了第一個公然篡改史書的人,玄武門之變成了他的污點,正因為他是唐朝偉大的皇帝,我們眼里的明君,所以給我們一種潛意識,認為他在很強大,其實李建成一是輸在自己心軟,其次是輸在沒有心腹,論心腹,李世民比李建成不要多太多,李世民在決定發(fā)動政變之前,同樣是猶豫的,但是手下眾多大臣都極力慫恿,說服李世民?傊痪湓,成功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3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和李建成雙方的實力誰更強?強多少?總體來說李建成的實力更強,因為李建成在當太子的時候,得到李淵授予的兵權,李淵培養(yǎng)了李建成的政治、軍事才能,是當時是李淵反隋建唐的重要參與者。李淵登基唐朝建立,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淵對李建成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職責。李建成平時受命協助李淵處理繁重的軍國要務,李淵外出“巡幸”時,李建成就坐鎮(zhèn)長安“監(jiān)國”,代理朝政。

李世民小的時候,家里來了一書生,這位書生也會看相,古人把看相當做識人的一種本領,如三國時的崔琰。這位書生看到李世民的臉,就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古代的偉人都天生有異相,李世民也是這樣啊!

因為李世民得不到李淵的信任,以至于李世民的手下文武大臣都被放到邊防前線去干活,這讓李世民很不開心,李世民認為建立唐,他也提了諸多意見,李淵為什么還要把太子之位給李建成?要說功勞,李世民比李建成大多了,可見李淵的偏心。

于是李世民暗中謀劃后來被稱為““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及李元一并殺死,不留一個活口。還將李淵逼退,當太上皇,到現在李世民當上大唐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建立了大唐盛世,萬邦來朝,其中就有西亞、歐州一些國家。

4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會下意識的說肯定是李世民的實力強,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情況恰恰相反的,說難聽一點,李世民就是一個贏了的賭徒,就在玄武門前一天,他差一點被李淵拿走所有權利,他及時的拿出太子擋槍,他告訴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其妃子有染,李淵得知此事非常憤怒,命他第二天和李建成等人當面對質。

結果第二天李世民就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并且贏得了勝利。人們在各種影視劇中,都將李建成演成一個沒腦子的廢物,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在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之前,李世民是沒有實力去和李建成抗衡的,很多人都說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一直跟著李淵東征西討,李淵的部下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們都支持李世民。

實際上李世民跟著李淵打天下的時候,李建成被派往河東獨立發(fā)展,而且進攻長安的時候,李建成的部隊和李世民帶的軍隊是一起殺進去的。李淵當了皇帝之后,在立儲的問題上面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就認定了太子是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風格不同,李世民的確是有很多的戰(zhàn)功,他的部隊也很能打,李建成是軍政結合,他立下的戰(zhàn)功其實并沒有比李世民少多少。人才方面,李建成在當時身邊有不少人才,只不過李世民做了皇帝,李建成身邊的人自然沒有多少記載,而且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態(tài)度又很明確,所以大家都是支持太子。

李建成本就是儲君,大臣們支持,皇帝支持,再看李世民,支持李世民的大臣也有,可是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李世民沒有實力和李建成斗,那他為什么成功了呢?他正是看中了在玄武門之中,雙方都是相同的人馬進去,因為是面圣,不會帶太多人,就是一些隨從,而他又是突然襲擊,玄武門大門關閉,外面的人一時半會無法支援,正是因為他的這一場豪賭成就了他的帝位,否則正常發(fā)展的話,他是絕對斗不過李建成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5

當然是李建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欽定的太子,是李世民的哥哥。按照古代長幼有序的法則,李世民本無權成為皇帝的。

從法統(tǒng)上,李建成本來具有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的,但他的政治智慧卻差李世民很遠。李世民有著問鼎的政治野心,所以不惜發(fā)動軍事政變,架空時任皇帝的自己的父親李淵,以尊稱太上皇的名義剝奪了父親的權力,又在軍事政變中閃電戰(zhàn)一樣擊敗太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

照理說,政變,這個在當時絕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卻因為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后來的勵精圖治清正廉明,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所以人們認為玄武門政變這個污點被大唐盛世燦爛的光輝所掩蓋。

6

政治實力應該相差無幾,但天平逐漸向李建成傾斜,否則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先說一下政治制度和雙方實力,唐初政治格局基本上是九品中正制,紳士家族和隋朝遺老遺少把控朝堂,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魏晉南北朝府兵制,也就是有大量的貴族私兵,這些兵主要在長安和一些大城市,還有很多的各路投靠李家的地方豪強勢力,這些豪強勢力把控地方,經歷了隋末的亂戰(zhàn)后,李家得了天下,短時間卻沒有能力全面把控整個朝野。李建成出生即是世子而后又立為太子,能力也不差,在李家的地位一直是二把手,根據傳統(tǒng)認知,長安的世家和官僚階層肯定是建成的擁泵。李世民打下了大半個唐朝版圖,緊急關頭又多次化解唐朝危難,血仗硬仗關鍵仗都是他帶兵打下來的,攻城掠地后肯定會根據自己的意愿安排手下,從而被山東諸地擁護,大多數因戰(zhàn)功而身居高位的將軍們擁護秦王,地方挾持中央,尾大不掉。廟堂文官集團和武將對峙,迫使李淵一度想著成立二都。李淵是皇帝,根據各王朝千年的血的政治教材和二十年前血淋淋的隋朝教訓,不出意外應該循舊歷傳位給李建成,而且明里暗里拉李建成,隨著雙方斗爭激烈化,已開始著手清除李世民勢力,這徹底打破了雙方的政治平衡,引起了李世民集團不滿。秦王府可都是百戰(zhàn)余生的狠人猛人和連年跟敵人斗智的老狐貍,最終玄武門一戰(zhàn)而定勝敗!總體上說,李世民集團總體實力是占優(yōu)勢的,才會造成,太宗掌權后,長安和地方沒有大規(guī)模反叛,長安雖有惡斗,一戰(zhàn)而長安定!

7

李世民在皇子中是屬實力派人物,有多年隨軍出征和掛帥征戰(zhàn)的經歷,并且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為唐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馬之功勞。而且為人正真,劣跡很少,民間威望和信謄都不錯。主要是他深得軍心民心,一直受高宗監(jiān)視和壓制。而其它皇兄弟除了討父皇歡心和拉幫結派,貪圖享受,不得軍心民心。所以總體上還是李世民實力最強,也最有能力當皇上。

因為得軍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治天下。天下是靠軍隊打出來的,也是靠軍隊保護和維持的。

8

從《資治通鑒》內容來看,李世民長期征戰(zhàn),每戰(zhàn)必勝,消滅了宿敵竇建德、王世充,不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擴充了大片疆域,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在強敵惡戰(zhàn)來臨時兩次對李世民許諾:只要他戰(zhàn)勝就改封他為太子,結果李世民打贏了李淵卻食言不提承諾,給李世民造成心結。李世民功高蓋主,后來李建成、李元吉、李淵父子三人聯合起來打壓李世民,甚至要剝奪李世民的軍權給李元吉,讓李元吉帶領李世民的秦瓊尉遲恭等將領和軍隊去北伐突厥,明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借戰(zhàn)爭毀滅李世民的軍隊實力。所以說玄武門之變對李世民來說是迫不得己,雙方都保持著心理準備,注定這是一場命運搏殺,李世民在尉遲恭的幫助下險勝。

另外史書記載李元吉別有所圖:先挑撥李建成去斗李世民,待二人彼此內耗,身敗名裂之后乘機奪權,穩(wěn)登帝位,由此看來兄弟三人心思殊途,表面和諧,內心兇險,注定早晚會由一場搏殺來決定誰贏誰輸,玄武門之變后反而迅速穩(wěn)定了大唐局勢,為貞觀之治開辟了條件。

9

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勢力更強一些,畢竟戰(zhàn)功太大老爸沒有啥官職可以給他封了只好發(fā)明了一個天策上將;李建成在京城和后宮,士族中的影響更大一些,另外還有李元吉和李淵的支持,綜合來看,還是李建成實力更占優(yōu)勢一些。

10

李建成的實力在長安要強的多,而且自己是太子,最主要的是他錯判局勢,低估了對手。李世民抓住了時機,當斷則斷,在合適的地點,恰當的時機,先下手為強,一舉滅掉對手。做大事的人要當機立斷,切不可優(yōu)柔寡斷。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