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了解明朝的歷史,可以先從官方正史開始,粗讀《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或許枯燥,卻是很有研究價值的一套資料。

如果想要輕松閱讀的話,《明朝那些事》讀起來輕松愉快,不費腦子,又可以了解歷史。

最佳貢獻者
2

最近看了一本明朝史,由易中天老師寫的中華史《嚴嵩與張居正》。從1521嘉慶、隆慶到萬歷1620謝幕,99年的明朝史,而明朝從1368-1644只有277年史。三位皇帝占據(jù)了大半明朝史,值得學習和了解。

易中天老師把高大上的君臣和難懂的歷史故事,深入淺出。就如讀故事一般,然而那是鮮活的歷史。寫了聰明如嚴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能當擺設,帝王師與實干家張居正差點沒逃過開館戮尸的下場。一任任首輔在帝皇有權利之下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嘉慶皇帝意外的當了皇帝,然后一心想給自己父母名分的孝子。嘉慶即能保證大權在握,又懂得馭臣之道,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國。

嚴嵩雖然害人不淺,卻終歸被嘉靖皇帝坑了,因為他只是寵臣而非權臣。

而明朝的俸祿之低,廉潔的海瑞也只能在母親大壽之只才能吃得起肉。而海瑞的廉潔只能供著,而不能流入廟堂之內。幾乎誰都要孤立他,只能當作活化石供著作為招牌。如果海瑞進了廟堂,餓死皇家子弟,皇帝就得過清貧日子。

而張居正的改革過于激勵斷了太多了的財路最后才落得兩面都不是人。在易中天老師定義來說,作為教育者他是失敗的,作為改革者,也是失敗的。由于張居正有成功的先決條件,大權在握,然而由于太多著急或者時代的局限性,難以挽留王朝。

在皇權之下的斗爭生存,最后誰又能全身而退。忠奸都全賴與君!全書聲動,情節(jié)緊湊。讀完意猶未盡。《嚴嵩與張居正》易中天

3

謝謝邀請。關于明史研究的書籍有很多,通過網(wǎng)上收集整理如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1、《細說明朝》,黎東方著。

2、《朱元璋傳》,吳晗著。

3、《明史講義》,孟森著。

4、《明史》(上、下),湯綱、南炳文著,古文。

5、《劍橋中國明代史》,崔瑞德、牟復禮著。

6、《傳習錄》,陽明著。

7、《萬歷十五年》《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黃仁宇著。





4

看過關于明朝的書不是很多,但看過的歷史書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是《明朝那些事兒》。怎么說呢,這本書結合正史與野史,語言干練,流暢,讀起來很有意思。懸念把控的很好,讓人讀了停不下來,值得推薦。

5

大家好,我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明朝歷史一直具有很高的熱度,想要了解這段時期的歷史,其實有非常多的歷史書籍。

一度風靡的當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不錯的入門級書籍。

想要了解深刻的,那自然不能錯過正史《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實錄》等。

當然這些可能讀起來相對的比較困難。



現(xiàn)代也有不少明朝歷史書籍。

顧誠先生的《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南明史》、《隱匿的疆土:衛(wèi)所制度與明帝國》、《李巖質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等等。

樊樹志先生的《晚明史》、《晚明大變局》等。

另外還有《劍橋中國明代史》、《明代社會生活史》、梅毅《大明朝的另類歷史》等等。



以上就是我的拙見,希望有所幫助,歡迎批評指教。

6

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歷經(jīng)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朝真正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么今人又如何通過書籍這種最原始的方式,走進這樣一個朝代,去探尋它那一席之地。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本。

《明朝那些事》

首先要推薦的,必須是這本《明朝那些事》,這是一本連載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它以一種網(wǎng)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關于明朝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本書可在百度搜索可看。

《萬歷十五年》

作者是黃仁宇,是一位美籍華裔的學者,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tǒng)治者萬歷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終在相互制衡沖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后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扎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仿佛能夠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在那個看似平平淡淡的萬歷十五年,明代發(fā)生了許多末節(jié)的小事,殊不知,這卻為明朝的崩潰埋下了歷史的隱患。明朝的文官制度歷來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提升皇權,廢除了傳承千年的丞相制度。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他的子孫居然因為這件事而發(fā)展形成的文官制度最后卻束縛住皇權,讓皇帝,首輔等一系列掌權者為之困擾。皇權與文官集團的利益沖突貫穿了有明一代。

《細說明朝》

本書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明末三大案等歷史事件,以及陳友諒、張士誠、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方孝孺、張居正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本書所采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采的史學著作。

好了,以上三部就是我為大家推薦的想了解明朝歷史的入門書籍,其實我們讀史,其實正是想以史為鑒,從讀過去的故事中,找到樂趣的同時,也能為現(xiàn)實中的自己找到范例,然后得以更好的生活,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7

明朝的書看得不多,《明朝那些事》《易中天中華史》,還有一些其它合集里面零星的看了一些

8

自然是《明朝那些事》了,這本書作者用詼諧的語言,把枯燥的歷史變的十分生動有味,值得一看。

當年明月剛開始是一個小職員時,領導曾經(jīng)說他“沒什么能力”。但當他寫出《明朝那些事》之后,突然得到了領導的重用。

《明朝那些事》剛出來的時候,當年明月還不怎么出名,也只是單位里的一個小職員,但隨著章節(jié)的增多,當年明月聲名鵲起,一時之間粉絲如云,他的職位也得到提升。

為什么《明朝那些事》這么受到追捧,原因則是在二十四史中,《明史》體例嚴謹,放在史書中確實是一部卓越的著作,但作為紀傳體的斷代史,讀起來確實很費力,不適合讀慣白話文的當代人的閱讀。

而白話文形勢的《明朝那些事》卻填補了這一空白,當年明月用詼諧的語言,把艱深的歷史普及化,講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一時之間受到熱捧。

從2006年開始,三年的時間,這部書的發(fā)行量超過了千萬,足以見得大眾對這本書的喜愛。 盡管時間過去很久,但這部書籍依然受到大眾的歡迎,可見作者的文筆之精彩。

9

我集中推薦一批有關明朝歷史的圖書。 按難易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有代表性之書籍,基本可以滿足廣大網(wǎng)友的需求。入門級為通俗好讀的作品,研究級為引人深思之作,骨灰級為進一步研究明朝歷史所需之作。在某種意義上說,你只要了解明朝,你就可以大體理解古代中國。

入門級:

《正說明朝十六帝》

語言淺顯易懂。如書名,講了明朝十六位皇帝的故事。17萬字左右,插畫多,讀起來很有趣味。適合孩子看,成人看;適合女人看,男人看;適合床上看,廁所蹲坑看,火車飛機上看。在高中的一個暑假看過。和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教材放在一起時,簡直判若云泥,會發(fā)現(xiàn)原來歷史其實這么好玩,原來皇帝也是人,原來皇帝的生活是這樣子的。

感謝這樣不是戲說歷史但是同樣有趣的書,讓我對歷史的興趣不至于被當年的應試教育泯滅干凈。

《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當年明月。入門級。七本近百萬字。

時下最流行的關于明朝歷史的書籍。有溫度有感情地講訴明史,并且是鴻篇巨制,非常全面,值得一看。屬于通俗歷史演義小說,里面夾雜了作者的一些私貨,故而一部分細節(jié)和史料有出入。但從整體來講,還是不錯的。

研究級:

《萬歷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學術書中的通俗讀物。

大明歷史是條浩浩湯湯的長河,作者抽刀斷水,形成一個水截面 - 萬歷十五年。這個截面有政治線,軍事線,思想線組成。而這根線由這幾個人物點串聯(lián)勾勒而出:萬歷皇帝、首輔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其實也是類似的結構。

如果說前幾本書可以速讀,那這本書已經(jīng)需要一字一字認真讀才好懂了。但并不失有趣。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

作者:張宏杰。莫言為此書做了序。

七張面孔分別是: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賢、張獻忠、吳三桂、鄭成功;本書用了很大篇幅,整整十六章介紹了明朝創(chuàng)始人朱元璋的生平傳記,其他人物各有一章。七個人物身份各異,作者試圖通過介紹他們,勾勒起大明朝的基本輪廓。

一些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顛覆了我對某些歷史人物固有的刻板印象。比如,其實魏忠賢是個老實苦命人,在沒有油水的普通的太監(jiān)崗位上了過了幾十年,常受其他太監(jiān)欺負,最后是老天眷顧,用真情照顧的主當了皇帝才迎來了開掛人生;再比如海瑞的另一面:怒罵5歲的女兒,令其餓死身亡;海瑞的妻妾們也都是因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自殺身亡的;比如吳三桂,其實是個社會精英,風度翩翩,英姿颯爽,八面玲瓏......

個人很喜歡張宏杰的書,它沒有學術書那么艱深難咽,但是不失專業(yè),普及了真實的歷史,引人深思,而且讀來文筆流暢,有趣有味。強力推介他的其他書籍,《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等等。

骨灰級的明史書:

《明史》

張廷玉等編撰;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清朝政府寫的明朝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屬于官修史書,前后修了近百年,雖然后人對此褒貶不一,而且訛誤不少,但質量還是有相對保證的?伞睹魇贰啡偃,八千六百多頁,二百八十多萬字,還全是文言文,貿(mào)然通讀全文肯定行不通。如何閱讀呢?

我的建議是:先讀目錄,然后精讀志、表,再細讀本紀,然后從后往前看列傳。

《明實錄》

明朝史官著。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書中記錄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大量資料,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基礎史籍之一。

《明實錄》共十三部,兩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萬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書,系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跡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敕、律令,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思宗崇禎朝、安宗弘光朝、紹宗隆武朝、昭宗永歷朝因戰(zhàn)亂無實錄。

《明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著

《皇明通紀》陳建;

10

可以先看一些明朝的一些電視劇,對明朝的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雖然不是歷史也可以了解一些大的事件。

電視劇朱元璋,好像是胡軍演的

講的是朱元璋參加起義軍的過程,還有定都南京還有和陳友諒的水戰(zhàn)等。李擅長,劉伯溫,湯河,藍玉,徐達,常愚春,等明朝初期的人物都有體現(xiàn)。

大明1556,陳寶國演的,這部劇很好,值得一看。嚴嵩,嚴世藩,張巨正,海瑞,徐階,戚繼光,胡中獻,等人物都有精彩表現(xiàn)。陳寶國把嘉靖皇帝演的很到位。

大明芳華這部劇呢跨度比較大,從靖難開始一直演到英宗復辟,朱允文,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zhèn),朱祁鈺,六個皇帝,至于故事情節(jié)看看而已扯當真,不過大的事件是真實的。

還有正徳演藝,講述了朱厚照荒唐短暫的人生。

如果看書的話可以看中國通史,歷史大事件都有介紹。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