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淳意的年紀(jì)在當(dāng)時已不算小了,再者,皇帝的眼光雖然挑剔,卻也會因為其他的原因選擇一些秀女入宮,比如安陵容與夏冬春。
清朝時期,后妃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戶部主辦的八旗選秀,另一個是內(nèi)務(wù)府主辦的上三旗包衣選秀。
八旗選秀:
順治帝開始,滿洲、蒙古與漢八旗所有年滿十三歲到十六歲的適齡女子,軍要參加三年一次的選秀,被選中者,或入宮廷成為皇帝妃嬪,或被指婚給宗室成員,未參加過選秀的八旗女子不得私自婚配。
清朝大多數(shù)妃嬪,都是通過這樣的渠道進入后宮,咸豐時期,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貞,就是在選秀中被撂牌子落選,再被指婚給了醇親王奕譞,成為福晉。
上三旗選秀:
清朝時期,宮廷中的宮女均來自于滿洲上三旗,即鑲黃旗、正黃旗與正白旗的世襲包衣家庭,沒有所謂后妃陪嫁帶侍女入宮的規(guī)矩,而宮女們被皇帝看中之后,則可以晉封為妃嬪,此外,辛者庫籍的宮女若被皇帝看中,也可以封妃嬪。
清朝時期,有不少妃嬪也是宮女出身,比如康熙帝的良妃衛(wèi)氏,乃辛者庫出身,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原本就是孝昭仁皇后身邊的宮女,乾隆帝的孝儀純皇后魏氏,也是宮女出身。
按照慣例,方淳意雖然年紀(jì)最小,但是她也符合秀女參選的要求,她與甄嬛初次相見的時候,言明自己已經(jīng)14歲,之后在宮中被冷落了很久。
方淳意第一次被皇帝臨幸,是在17歲的時候,也就是說,她在后宮之中默默無聞足足三年之久,按照規(guī)制,她的年紀(jì)符合標(biāo)準(zhǔn),但是皇帝為何不等方淳意再大一些選她入宮呢?
第一,皇帝本就打算選一次秀而已
開頭,皇帝與太后的對話,太后希望皇帝選秀,以便于綿延子嗣壯大皇室,而皇帝的意思是每三年選一次實在是有些靡費,若是真的要選秀,這一回也就夠了。
所以,對于皇帝來說,有些必要選的秀女,就只有這次的機會比較合適了,之后恐怕就沒什么閑工夫來選秀了,方淳意雖然年紀(jì)小,但是皇帝有意選她入宮,白養(yǎng)幾年也無所謂。
第二,方淳意有必須入選的理由
按照黃規(guī)全的說法,初入宮廷的秀女之中,只有甄嬛有“莞”的封號,然而實際上,還有一個人也有封號,且位分也是常在,那就是方淳意,她的封號是“淳”,取自其本名,倘若沒有封號,那么她的稱呼應(yīng)該是方常在,就如同沈眉莊的沈貴人一樣。
原本,皇后給甄嬛定的居所是承乾宮,而方淳意是別的宮院,結(jié)果華妃忌憚之下,將甄嬛與方淳意的住處,都換去了冷僻的碎玉軒之中。
甄嬛長相頗美,受到皇帝青眼,且在選秀時幫助安陵容頂撞夏冬春,這些都被華妃看在眼里,所以她有必要去防備著進行打壓,那么方淳意為何也被連帶著受到了華妃的“關(guān)照”呢?恐怕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方淳意的家世。
選秀之時,皇帝雖然非常挑剔,但是中選秀女的中選原因都有所不同,夏冬春是因為名字有趣,而且舉止張狂,在一眾沉悶的秀女里格外搶眼;安陵容是因為鬢邊的海棠引來了蝴蝶,使得皇帝收回成命,沈眉莊本身就非常出挑,加上太后欽命,因其家世好,出于顧忌前朝的考慮而留用,并賜貴人的位分。
方淳意參選之時不過14歲,尚且稚嫩,在一群秀女之中倒是顯得俏皮可愛,得到了皇帝的格外關(guān)注,再者,從她同樣有封號,位分在常在,還與甄嬛一起被華妃弄去了碎玉軒這些情況來看,方淳意的家世未必就比甄嬛、夏冬春等人要低,這也是華妃所顧忌的。
而皇帝或許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他在選秀之時,眼見一群木訥秀女之中,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俏皮的,雖然年紀(jì)小了些,但也合乎規(guī)矩,何況皇帝選秀還要為前朝考慮,選了方淳意入宮,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方淳意年紀(jì)小,養(yǎng)幾年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