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應該是韓信。他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后人奉為“兵仙”。他虜魏,破代,平趙,下燕,東擊齊、南滅楚,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幫劉邦打下漢室江山。劉邦曾經在分封諸王的時候許諾他:“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韓信為劉邦平定了諸侯國后,便開始自我膨脹,到了齊國便讓人對劉邦說,想要齊國的封地,想做齊王。這時候的劉邦正被項羽派兵攻打,聽到了韓信這樣的想法,心里很是不爽。在詢問張良后,經過深思熟慮,采納了張良的意見,答應了韓信的要求。但在垓下之戰(zhàn)結束后,劉邦立即收了韓信的兵權,并改封韓信為楚王。這是劉邦對韓信的一次嚴重警告。
在劉邦平定天下以后,在被封的七個異姓王里,韓信是地位最高的一個,也是第一個被貶的,因為私藏項羽手下將領鐘離昧,從‘楚王’變成了‘淮陰侯’。劉邦對韓信已經存有戒心了,如果這個時候韓信能夠收斂自己的性格,低調行事,或許還能夠活下來。
被貶之后,韓信始終憤憤不平,經常稱病不上朝,不給劉邦面子。即便在京城,他還是如游士一般放蕩。在京城里,仰仗著自己勞苦功高,看不起周勃、灌嬰等劉邦的嫡系元老;即便是劉邦的連襟--樊噲,韓信依然心高氣傲地羞辱樊噲。這樣的牛脾氣,處理不好官場關系和君臣關系,注定只有死路一條。
幾年后,陳豨叛變謀反,劉邦讓韓信隨自己一同出征去消滅叛軍。但韓信此時又怎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稱自己病了,不愿共同前往,又和陳豨約定里應外合,就這樣,韓信還是踏上了造反的路。這時有人向呂后揭發(fā)韓信準備與陳豨一起謀反,準備里應外合,呂后與蕭何商議一番后,由蕭何將韓信一人騙入宮中。蕭何便給韓信發(fā)帖說:“就是有病也得來!笔捄螌n信有知遇之恩,韓信想也沒想就去了。韓信剛一入宮便被人綁了起來,韓信知道自己死期將至,表示劉邦曾對自己說過的“看見天不能殺,看見地不能殺,鐵器不能殺!睕]曾想?yún)魏笤缬袦蕚,用麻袋套住頭,懸空而調被宮女活活用削尖的木棒扎死了。堂堂在沙場上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到頭來這樣的死法也真夠屈辱的。
韓信的悲劇,更多的在于他自己的性格,把面子看得比性命還重要,加上他太過剛直、傲慢無禮,這些都是造成他人生悲劇收場的重要原因。如果能早點收斂,也不至于落下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