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世民肯定是牛人,也是一個很牛的皇帝。

一般來說,唐太宗李世民近似半個開國皇帝,而其他朝代如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已經(jīng)54歲,光武帝建立東漢時30歲,隋文帝建立隋朝時40歲,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時已經(jīng)52歲,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朝時33歲,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半個開國皇帝,登基時37歲,明太祖建立大明時40歲,明成祖登基時42歲。而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干掉兩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禪位之時,不過28歲而已。

于奠基后世的其他皇帝來說,這個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

在這樣的年紀下成為皇帝,熱血仍然在他的胸膛流動,在位二十余年間,數(shù)次對外對內(nèi)用兵。

因其功績,毛主席高度贊賞李世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貞觀二年,滅掉割據(jù)勢力梁師都建立的梁國,統(tǒng)一全國。

貞觀四年,滅掉突厥,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自貞觀中四夷君長請?zhí)跒樘炜珊梗呛笠娜寺手^天子為天可汗。--《資治通鑒注》

之后又對高句麗用兵,隋煬帝是數(shù)次用兵都告失敗,而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取得大勝,為之后在唐高宗時期成功滅掉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入高麗境,凡百馀戰(zhàn),無不捷。攻石城,拔之。進至積利城下,高麗兵萬馀人出戰(zhàn),海岸擊破之,斬首二千級。--《資治通鑒》

貞觀二十年,又設立多個都護府管理漠北漠南,極大的擴大了版圖。

另外唐朝的“開放”之風也可以說是從李世民在位時期開始的,他本著內(nèi)外一視同仁的理念得到了周邊各族的擁戴。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在治理國家上,唐太宗李世民又能夠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并能完善和開創(chuàng)制度,如發(fā)展科舉制、租庸調(diào)制、府兵制等等。

再者如唐朝對待藩王的制度上不同于此前朝代的制度,宗室藩王只有爵位而不裂土。

本來李世民是想要對宗室子弟們?nèi)糠鉃槭酪u的刺史,最后在以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勸阻下而放棄了。而且這些爵位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的兒子也不過是個平頭百姓,想要步入仕途仍然需要通過科舉。

此后宋朝建立,宗室的對待方式也是類似唐朝,也就因此歷代只有唐宋兩朝沒有大規(guī)模的藩王之亂。

明朝建立后,以漢朝晉朝元朝為榜樣,分封藩王,結果導致朱棣的“靖康之役”,但朱棣也沒有徹底解決明朝的藩王問題。

最終使得藩王成為明朝在財政上的蛀蟲,間接的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拙見,歡迎批評指教。

關注南嶺說史,了解更多歷史趣聞軼事。

最佳貢獻者
2

不是別人說很牛,的的確確是非常牛!列舉一下毛主席和錢穆對他的評價

毛主席:“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錢穆: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一個杰出的君主,自稱:年十八便為經(jīng)綸王業(yè),北剪劉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內(nèi)又安。古來英雄撥亂之主,無見及者,貞觀之治,尤為后世所望。太宗即英才挺出、又勤于聽政。太宗一朝賢臣,如王珪、房玄齡、杜如晦、溫彥博、李靖、魏征、戴胄之類,指不勝屈,其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齊一努力之精神,實為中國史籍古今所鮮見。

因為大家不管從影視作品,還是歷史書籍等各方面,都對他有一個大致了解,我就不細講他的經(jīng)歷

主要講他比較特別幾個方面

第一,少年軍事天才,基本上開國戰(zhàn)爭都是在他二十四歲之前就完成了,在對比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歷史,沒有一個開國君主戰(zhàn)爭能在他這個年紀就完成的,雖然他不是開國君主,但是他在唐朝開國時期,也差不多是這樣角色。

第二,中國從秦漢到隋唐經(jīng)歷四百年的長期的分裂,雖然隋朝重新統(tǒng)一,可是隋朝非常短暫的又陷入天下大亂的局面,而又能夠重新統(tǒng)一起來,這個少年軍事天才貢獻最大。對比西方,羅馬帝國滅亡,就無法像中國這樣又重新統(tǒng)一,開始分裂到至今。如果李世民無法在統(tǒng)一起來,我們中國后面歷史難以想象

第三,在治理國家,創(chuàng)建了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后面歷朝歷代都是延續(xù)這套制度,只是有的朝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輕微的修改,甚至到今天我們國家一些制度也是延續(xù)他。

第四,對外方面,秦朝對北方匈奴是建長城防御策略,漢朝初期劉邦被匈奴圍困,對匈奴以和親嫁公主政策,經(jīng)過文景之治修生養(yǎng)息,到了漢武帝主動進攻打了一二十年才把匈奴打趴下,最后整個國家都打的一窮二白。而反觀李世民剛開始國家非常窮困也是用國庫錢財收買了突厥才換來休養(yǎng)生息機會,可是短短幾年,立馬就把北方突厥給打趴下,而且都是降服的服服帖帖,后來他也做草原的天子,稱“天可汗”,他沒有把這個問題留給后代子孫,在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時候征服了突厥,到了后面的朝代,宋被遼金威脅,明朝被北元威脅,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漢人建立政權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征服只有他是全勝,而且國家付出代價也最小。

如果還有不足的,希望小伙伴們留言補充

3

唐太宗李世民還不牛?

怎么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寫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也就是說,中國這幾千年來,唐太宗李世民在幾百個皇帝中是排的上號的!

為什么?

我們簡單說說。

1. 武功赫赫

(1)雁門關救駕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于岐州武功縣,是隋朝岐州刺史李淵次子。

李家家世顯赫,他的父親李暎敝馨倉葑芄、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曋蓿顪Y母親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姐

可以說,李家是皇親國戚。

因為關隴集團是以軍功來授予官職,所以李世民從小被李淵訓練的弓馬嫻熟。

隋大業(yè)十一年(615年),突厥始畢可汗所率大軍把隋煬帝圍困在雁門口,箭矢都射入了城內(nèi),隋煬帝抱著兒子大哭,情況十分危急。

隋將云定興奉命援救,向各地招募愿意出征的軍士,李世民應募從軍。

當時云定興所帶領的軍隊只有5000多人,隋煬帝圍困的軍隊有1萬多人,而突厥大軍是10萬之眾。

如果強行進攻,無異于以卵擊石。

于是李世民于是采用了疑兵之計,在軍中大量攜帶軍旗,戰(zhàn)鼓,將行軍隊伍拉長,迷惑敵人。

突厥人見煙塵滾滾,戰(zhàn)鼓雷雷,以為隨軍主力到了,再加上糧草不足,只好退兵。

隋煬帝逃回太原,對大侄子李世民豐厚的賞賜,從此李世民威名遠傳。

(2)晉陽起兵

隨著隋煬帝胡作非為,天下人紛紛起義,留守太原的李淵也決定起兵。

義寧元年(617年), 晉陽起兵后,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tǒng)帥右三軍,進攻長安。

但隋將宋老生率領兩萬精兵駐扎在霍邑,阻擋唐軍去路。恰逢連日大雨,唐軍的糧食斷絕,李淵和裴寂商量暫且撤軍回太原。李建成和李世民強烈阻止,終于使得李淵堅定了繼續(xù)進攻的決心。不久,唐軍攻克霍邑,隨后渡河,攻占長安。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進封秦王。

(3)攻克洛陽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關中和河東一帶,而河北、中原、山東、江南都有許多割據(jù)政權。李世民率軍出征,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主要有四場大戰(zhàn)役。

一,向西,破薛舉,平定隴西,鏟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二,向北,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三,向東,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唐朝占領了華北。

四,向東北和向東,鎮(zhèn)壓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自此,唐朝平定北方,統(tǒng)一全國之勢,勢不可擋。

(4)親征高句麗

高句麗是北魏以來在東北最大的邊患。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唐軍取得多次大勝,攻占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座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到中國,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zhàn),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隊,斬獲高句麗首級達到四萬余級,而唐軍士兵死了不到兩千人,繳獲了大量鎧甲、馬、牛等等。

功績遠超隋煬帝,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戰(zhàn)果遠大于損失,重創(chuàng)高句麗。當李世民兒子李治即位后,滅高句麗。

2. 文治

(1) 文化

貞觀初年,李世民詔令在全國范圍內(nèi)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余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藏書質(zhì)量和數(shù)量遠遠超過前代,史稱“群書大備”。

并任命著名學者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于內(nèi)庫,以宮人掌管。

(2)恢復經(jīng)濟

隋朝末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亂,民不聊生。李世民在經(jīng)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使農(nóng)民安定生產(chǎn),耕作有時,使得經(jīng)濟迅速。

與此同時,他還減輕農(nóng)民賦稅勞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


總評價:唐朝貞觀年間,四海升平,文治武功,鼎盛一時,史稱“貞觀之治”。

4

提問我回答:李世民19歲開始就跟父親李淵揭桿起義,在推翻隋朝的征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但他不是李淵的長子,自古立太子必選長子,排在第二子的位置上,雖有戰(zhàn)功也獨掌一支唐軍,可他不是太子的首選。太子李建成則是名正言順的帝位繼承人,怎么辦?

于是就因為帝位相爭,發(fā)生了兄弟相殘殺的悲劇,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就連太子的兒子等一家人都被鏟草除根,李元吉也同樣有悲慘下場。李世民呼吁父親李淵讓位,然后封李淵為太上皇,軟禁在東宮,用眾多美女陪著太上皇度過余生,李淵后來也很出力,又生出15個兒子。

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太宗皇帝,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李世民最牛的方面就不放過任何一個美女,包括武媚娘,后來成為李治的枕邊人,還建立周這個朝廷,建洛陽為東都。

5

唐太宗在歷代君主中享譽盛名,不論文治還是武功,無出其右者,幾乎是完美的一代君主。既然李世民是如此英明神武,我們就來看看他牛在哪些地方?

英武善戰(zhàn)

李世民雖說不是開國之君,但他在唐朝立國的路上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起義之初,李淵還是有所猶豫的,正是李世民軟磨硬泡,運用各種手段,才使得李淵下定了起義的決心,或許其中有些許不實,但李世民居功至偉。

大軍進兵到賈胡堡,由于恰逢雨季,加之糧草供應不及,李淵打算回撤太原,再另做打算,李世民強烈要求:“本興大義以救蒼生,當須先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小敵即班師,將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此為賊耳,何以自全!”

最后好不容易,在李世民的建議下, 李淵才決定繼續(xù)進兵,這才攻占了長安。隋末群雄逐鹿,李淵的占據(jù)長安,但立足未穩(wěn)固,此時李世民再次充當了軍隊統(tǒng)帥,率領唐軍大殺四方,這才打下了諾達的天下。

李世民平滅薛舉、攻破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大量地盤。公元620李世民奉命進攻王世充的割據(jù)勢力,洛陽城城池堅固,武器齊備,唐軍攻城數(shù)月都無法攻克。王世充糧草唐軍所斷,城內(nèi)危機四伏,于是王世充求援竇建德。

竇建德很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發(fā)兵十萬要救洛陽城,李世民分兵三千五百人,據(jù)守虎牢關,大部分唐軍繼續(xù)攻城,李世民僅用三千五百人,采用疲敵之法,一舉洞穿竇建德十萬大軍,王世充得知竇建德潰敗,也獻城投降。

虎牢關一戰(zhàn),李世民的威望到達頂點,不僅如此,李世民每次戰(zhàn)爭多親臨戰(zhàn)陣,多次以少數(shù)兵力犯險,常常是九死一生,正是因為他的勇武、機智,將士對其皆愿以死相報。

從諫如流

馬上皇帝很多,而上馬能統(tǒng)兵,下馬能治國的皇帝少之又少,偏偏李世民就這是那種文官兼?zhèn)涞膬?yōu)秀君主。

唐初,如果是功臣烈士的后人,國家有相應的恩蔭政策,或能封官進爵。于是很多人偽造資歷,騙取朝廷的恩惠。有一個叫柳雄的人,偽造履歷,被查實,李世民憤怒異常,下令要求處死。


大理寺少卿戴胄,負責審理此案,上疏道:“按照律法,此人應處以流放,不能判定死罪。”李世民大怒:“你是按照法律來判決,難道讓朕失信于天下嗎?”戴胄回答:“陛下的決斷取決于一時的喜怒,但法律適用于天下人,陛下把案件交于法司審理,臣就不能違背法律!如果陛下執(zhí)意要殺,臣只能表示遺憾!”

李世民猶豫了,皇權的威嚴當然要維護,但法律的公信力如果受到懷疑,君主的權威又從何談起。李世民仔細思量之后,竟然妥協(xié)了,他對戴胄道:“朕的做法有誤,卿能如此執(zhí)法,朕也就放心了!”這是史上皇權和法權之間的罕見沖突,最終法律的尊嚴得以保全。

李世民曾說過:“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在弘揚法治精神方面,李世民可是后代的楷模。魏徵諫言李世民更是被傳為千古佳話,魏徵上疏諫言數(shù)百次,是貞觀之治的大功臣。

摒棄前嫌,知人善任

但凡政變,大多會斬草除根,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卻沒有濫殺李建成同黨,大量原太子舊臣被重用。原來魏徵就是太子集團頭號智囊,還曾著力要求李建成先下手干掉李世民,太子覆滅后,魏徵反而受到重用。

史料記載“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笔烂袼刂仄洳牛娜荻Y之,引為詹事主簿!

李世民曾要求封德彝舉薦人才,封德彝卻長時間沒有推薦什么人,李世民問其原因,封德彝卻道:“不是我不盡力,而是現(xiàn)在的確沒有什么奇才!崩钍烂竦溃骸坝萌巳缤梦锲,要取之所長,這當怪你沒有識別人才的眼光,怎么能污蔑整個時代?”


貞觀五年,李世民要求百官諫言朝政得失,武官常何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寫這份奏疏,門客馬周執(zhí)筆刷刷點點幫他寫了二十多條,常何以為就此就可以交差了。李世民看到常何的奏折,十分驚異,便讓常何覲見,常何不敢隱瞞,便說出此奏折是門客馬周代寫。

李世民馬上召見馬周,并提拔為高官,并成為一代名臣。李世民的不拘一格和知人善任著實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6

唐宗宋祖,李世民作為盛唐最富盛名的皇帝,文治武功都是名垂青史!

1、騎射功夫了得,擅長用兵。在盛唐開國時就立下不世軍功,首先提議起兵反隋的是李世民而不是李淵,李世民與劉文靜、裴寂商議好之后才告知的李淵。正式起兵也是李世民招兵買馬,協(xié)同李淵、李建成揮師南下,不到半年就攻破長安,次年公元618年,李淵于長安稱帝,建立了唐朝。

2、一統(tǒng)天下,李世民是頭號功臣。

武德元年李世民率兵討伐薛舉之子已稱秦帝的薛仁果,一舉擊敗了秦軍,俘虜了薛仁果。次年,唐軍擒獲割據(jù)在西北的另一個割據(jù)首領涼帝李軌,完成了對西北的統(tǒng)一。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兵與劉武周對峙。李世民派將軍秦叔寶、殷開山在美良川打敗劉武周的大將尉遲敬德,并使其歸降。劉武周大懼,與手下宋金剛逃奔突厥,被突厥殺死。從此唐朝統(tǒng)一了北方。

武德四年,李世民、李元吉出兵洛陽,討伐在洛陽稱鄭帝的王世充。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爭,唐軍掃清了洛陽的外圍據(jù)點,包圍洛陽。王世充危在旦夕。此時河北的夏王竇建德率兵十萬來援助。李世民率兵三千,搶占了虎牢關,趁夏軍疲憊時發(fā)起猛攻,將夏軍擊敗,俘獲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之后李世民又破劉黑闥、徐圓朗和高開道,李世民在為盛唐東征西討,平定四方,說李世民打下的江山并不為過。

3、在文治上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又進一步發(fā)展了科舉制度,改革了田地制度,為后世的封建帝國制度開創(chuàng)了先河。

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在歷史上貞觀之治赫赫有名,是所有盛世之中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在李世民治下河清海晏,國力強盛,開始了版圖的擴張。從高句麗、突厥到中亞諸國,盛唐軍容鼎盛,掃平了八荒!

在文化上,李世民治下佛教得到了發(fā)展,同時盛唐民風開放,諸多思想在盛唐得到傳播與發(fā)展。國都長安成為了全球經(jīng)濟與文化中心。即使到了現(xiàn)在,莫高窟等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中華的瑰寶。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的有力爭奪者,能跟唐太宗平起平坐的皇帝一只手就能數(shù)得過來,所以李世民是真的很牛。

7

不要搶,我來答!

歷史長河漫漫,朝代更迭,政權交換,各個朝代的皇帝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傾盡權利建設自己統(tǒng)治的天下。于千千萬萬個朝代中,唐朝登上了歷史舞臺的中央,光彩動人,絢麗奪目。要說唐朝為什么這么厲害,恐怕和唐朝的統(tǒng)治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而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位,站在全局考慮問題,贏得身前生后。我想,這也是后來很多人稱贊李世民很牛的原因吧。

在政治上,李世民能夠知人善任。

他首先為自己組建了一個高效能的 “領導班子”。一生從諫如流,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據(jù)記載,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諫他的過失。對此,他不但沒有惱怒,反而愈發(fā)謙虛。為了鞏固統(tǒng)治,他進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度,培養(yǎng)人才,擴大了政府的統(tǒng)治基礎,鞏固了中央集權。

李世民一生致力于推行仁政,與此同時,他又十分注重法治,即便是在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他也堅持維護法律的公正,以身作則推行法治。在貞觀一朝,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在經(jīng)濟上,頒布適合國情,順應民心的經(jīng)濟政策

李世民深知農(nóng)業(yè)是經(jīng)濟的根本,繼位后就頒布了一系列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墾殖荒地、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鼓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而且他早年目睹隋煬帝的窮奢極欲,以及底層人民所遭受的壓迫與奴役,決心愛惜民力,不輕易征發(fā)徭役。同時,他堅持過著節(jié)儉的生活,以節(jié)省府庫開支。即便是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都始終不肯耗費民力去修筑新宮。這種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zhì),為他贏得了民眾的一致愛戴與擁護。貞觀一朝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君臣和諧,上下一心,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年至九年,百姓豐衣足食,牛馬遍野,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xiàn)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三、君依于國,國依于民的民本思想

歷朝歷代對于老百姓的態(tài)度各有不同,但諸多思想認為百姓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國家的安定發(fā)展都依賴于百姓即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敝孛袼枷胍嗍侨寮业膫鹘y(tǒng)思想之一。唐朝是在隋末橫征暴斂、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爆發(fā)的農(nóng)民起義之后建立起來的。唐朝建立之初一切百廢待興,統(tǒng)治者的稍稍放縱都可能使得民眾反抗,繼而重蹈隋的覆轍。李世民指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民亡!币酝鱾朝代帝王之人都將自己置于百姓之上,君王為重,民次之。為了個人享受增加賦稅,壓榨百姓,把百姓的錢財當做供其玩樂的金庫。卻不知為自朝的滅亡埋下禍根。李世民將民眾看成國家根本,重視民眾利益。一再強調(diào)安人寧國,尤其統(tǒng)治者要節(jié)制,國君清心寡欲,百姓則安居樂業(yè)。反觀生活在進步時代中的我們,部分官員打著辦公事的旗號,實則自我娛樂。

四、制度是保障,注重制定制度

貞觀初年,中原地區(qū)飽受戰(zhàn)火摧殘,繁華不再,出現(xiàn)了“莽蕩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的破敗景象,恢復經(jīng)濟成為李世民的首要任務。

為此,他認真推行均田令和租庸調(diào)法,以促使生產(chǎn)恢復,保證租稅的收入。均田令讓老百姓都有田可種,而要使百姓“富足”,就要施行租庸調(diào)法,它是在保證國家基本賦稅的前提下,不再向百姓濫征額外賦稅的保障。

均田令和租庸調(diào)法在當時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具有先進性、合理性,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唐太宗克制己欲、唯才是用、以民為本,并嚴格推行均田令和租庸調(diào)法的治國之道,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寫在最后的小青峰:

在李世民的倡導下,建立了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社會,在較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官員的奉公守法和廉潔自律,較大程度上保障了百姓們的基本權益……一切都呈現(xiàn)著繁榮的局面,唐朝也因此發(fā)展到了巔峰。因此,我想對李世民說一句:您真牛!

8

答:偉人曾贊許過【李世民】:這個人很了不起,18歲帶兵打仗...!李世民做為一代君王,確實很《牛》!他只所以穩(wěn)坐江山,其過人之處有三點:一,納諫,也就是善于聽取臣下的不同意見,明辯是非,然后釆取正確的意見。二,知人善用。李世民曾對臣下魏徵說:選擇官員,不能馬虎,用了一個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了一個壞人,別的壞人也都來了,因此做為大臣必須舉薦賢才。三,最了不起的是李世民深諳君輕民貴,他深知人民力量偉大,他告誡下屬:人君依靠國家,國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來奉養(yǎng)人君,就象割身上的肉來食用,肚子固然飽了,但身子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國家也就亡了!可見他統(tǒng)治時期的《貞觀之治》是受后人充分肯定的!

9

因為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盛世的時期,國外的唐人街也是由此取名。中華5000年唐朝是最繁榮昌盛的,所以李世民確實厲害。

10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不僅擴大了唐朝的版圖,并且還建立了開放的王朝,使當時的唐朝能夠得到四方的朝賀,使唐朝不論是經(jīng)濟還是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所以盡管李世民在繼位上不是名正言順的,但是他所開創(chuàng)的盛世也是不可抹殺的。

李世民在位期間發(fā)動了很多的戰(zhàn)爭。新建立的唐朝面臨著很多的外患。李世民為了百姓的生活穩(wěn)定,先后派出兵打敗了北方的突厥以及西方的高昌國、吐谷渾,李世民的這一舉措不僅抵御了外部的入侵,并且擴大了當時中國的版圖?梢允巩敃r的唐朝在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快速發(fā)展。也正是因為擁有這樣外部和內(nèi)部都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才使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有名“貞觀之治”。

李世民對少數(shù)民族沒有采用一味的打壓,同時也采用和親的方法,把大唐的文化傳播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這樣既增加了少數(shù)民族對于大唐的認識,而且能夠增加兩國的穩(wěn)定。尤其是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把大唐的各種工藝和技術帶到這個比較偏僻和落后的國家,使這個國家學習大唐事物技術,增加對大唐的認識。并且李世民還大膽的任用少說民族的人當官任職,這樣的做法,使很多的少數(shù)民族承認了李世民,并且得到他們的擁戴。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個擁有很大智慧的皇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