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鴻門宴指的是秦朝滅亡后,以項羽為首的楚軍和以劉邦為首的漢軍的一次宴會,實則項羽想借宴會之機殺掉劉邦。然而,最后卻以失敗告終,項羽之所以沒能殺死劉邦,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項羽的性格原因。項羽雖然是稱雄列國的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諸侯莫不畏懼,但是他剛愎自負,尤其自大,根本沒把劉邦放在眼里,這可能與他的出身有關(guān),畢竟是楚國貴族,而劉邦呢,在他眼里就是個小混混。因此劉邦在宴會上一服軟,項羽便不想再殺他了,如果殺了,那非大丈夫所為。



2.楚軍內(nèi)部出了叛徒。這個叛徒就是項伯,提前去劉邦營中報信,使劉邦有了準備。《史記》記載,“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3.劉邦手下大將樊噲的功勞。鴻門宴上,樊噲忠心護主,加上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辭,一下子把項羽給鎮(zhèn)住了,這才給劉邦逃跑創(chuàng)造了時間和條件。

最佳貢獻者
2

項羽鴻門宴沒有殺死劉邦有這幾大因素。

第一,項伯把殺死劉邦的計劃泄露給張良,他把這事告知劉邦,并做好準備。

第二,做好準備的劉邦去應宴,劉邦先向項羽認錯,弄得項羽心里軟了,沒心殺劉邦。范增看出劉邦心思,派項莊舞劍殺劉邦,結(jié)果項伯也出來舞劍護劉邦,這就給劉邦騰出了喘息之機。

第三,樊噲攪宴也給劉邦脫身創(chuàng)造了條件。說一千道一萬,就是項羽沒有決心殺死劉邦,項羽從心里沒有看得起劉邦,沒有把他放在眼里。也就是說項羽狂傲自大,如果重視劉邦的話,項羽不可能不理會范增的計謀。

3

鴻門宴上的劉邦碰上了大麻煩,有人要取他性命。不過這個人不是項羽,而是范增。

項羽雖然對劉邦關(guān)閉函谷關(guān)極為惱火,但在他的心底,劉邦這只瘟雞根本沒資格污了他這把牛刀。

所以,項羽對劉邦是抱著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來處理的。否則,以劉邦的精明,如果其判定項羽真心想滅他,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自己去送貨上門。

劉邦雖然知道范增容不得他,但他對此并不十分擔心,因為項羽很看重自己的權(quán)威,如果項羽不親自下令,范增根本就調(diào)不動一兵一卒。

項羽對劉邦是打心眼里瞧不起,項羽的祖上是楚國貴族,而劉邦的老祖宗卻是地道的農(nóng)民,其本人也不過是一街頭無賴。

以項羽的高傲性格,根本不屑于在酒宴上斬殺劉邦,那樣做的話,會給人留下項王是因忌憚劉邦,才會偷偷摸摸的在背后下手的印象,這對愛惜名聲的項羽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再就是項羽自視過高,不過以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以四十萬精兵對十萬烏合之眾,項羽也確有足夠多的驕傲資本。

項羽對劉邦的潛力明顯估計不足,自己這次一發(fā)怒,劉邦就嚇得乖乖的跑來謝罪,想除掉這樣的窩囊廢還需要搞小動作么?

項莊以助酒興的名義上前舞劍,項羽最初對其企圖根本一無所知,后來看出門道時,也只會在心底埋怨范增多事,否則的話,只需一個眼神項伯就得退下。

劉邦的表演天分和演講口才也徹底征服了項羽,甚至讓項羽起了愧疚之心,為安撫劉邦,甚至不惜將曹無傷抖了出來,這個時候哪里還顧得上去琢磨范增的顧慮。

樊噲的突然出現(xiàn)也讓項羽惺惺相惜,所謂英雄愛英雄,好漢惜好漢。樊噲的魯莽作風正合項羽的胃口。

這個時候項羽在心理上已經(jīng)是坐在了劉邦的一邊,只會埋怨范增多事,在得知劉邦尿遁后,也壓根沒有派人去追拿的念頭。

這讓范增既失望又氣憤,項羽也因為此次的縱虎歸山,而在日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4

表面上,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項伯事先把鴻門宴的計劃透露給了劉邦,讓劉邦做好了思想準備去面對項羽的質(zhì)問;

第二、項伯由于相信張良的緣故,與劉邦私訂了兒女親家,有意幫劉邦開脫。在項莊舞劍時,保護了劉邦;

第三、樊噲闖入酒宴,打斷了正在進行的話題,給劉邦制造了"如廁"脫身的機會;

根本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范增沒有公開做決策的權(quán)力,只能是建意項羽如何做,導致"項莊舞劍"失;

第二、項羽好面子,找不到太適合的理由殺一個低調(diào)承認錯誤的人;

第三、項羽過于自負。他從心?看不起劉邦,覺得他沒什么大不了,想殺掉他隨時可以。

5

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戰(zhàn)神,他的一生戰(zhàn)無不勝,功無不克。最后被韓信的數(shù)十萬軍隊來了一個十面埋伏,韓信也不敢強功,以四面楚歌瓦解軍心,使得楚軍無心再戰(zhàn),退至烏江,率領(lǐng)剩余的百來好人,在數(shù)十萬治軍中來回沖殺三次,漢軍無可奈何,項羽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選擇自刎。鴻門宴不殺劉邦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當時殺劉邦不是項羽的主意,范曾看出劉邦不凡,決意要殺,但項羽不認為劉邦不會是他的威脅,認為范曾是杞人憂天。雖然當時答應殺劉邦,但最后改變了方案。

2如此英雄豪杰有他的傲氣,項羽自視甚高,不會詭計謀殺劉邦。

3在功城略地上項羽天下無人能敵,但在計謀上,他與劉邦相比較,差的太遠。項羽麾下的許多人才投靠了劉邦,最有名的就是韓信,可見項羽不會看人識人。劉邦略施小計,即可讓項羽不殺自己。




6

我個人認為鴻門宴是項羽最好的機會,完全可以把劉邦除掉,但是項羽并沒有這么做,給自己留下一個強力的對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鴻門宴事件發(fā)生的背景

當時十八路諸侯為了親心協(xié)力攻入秦朝國都,更是立下字據(jù)“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guān)中為王”,項羽自認為楚軍勇猛無比,肯定是第一個進入關(guān)中的隊伍。楚軍的確是十八路諸侯當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軍隊,秦軍沒有一支軍隊是楚軍正面之敵,項羽自認為關(guān)中為王非自己莫屬。

可是劉邦也想在關(guān)中為王,但劉邦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如果在正面戰(zhàn)場對決,那么自己絕不會是第一個進入咸陽的。于是就出奇招,不再正面戰(zhàn)場出現(xiàn),直接走羊腸小道,直逼咸陽,果然劉邦成功了,勸降了秦王子嬰,第一個進入了關(guān)中。后來項羽來到了咸陽城外,看到這個情形很是生氣,就打算把劉邦滅掉,但是項伯把這個消息偷偷告訴了劉邦,劉邦知道自己不是項羽的對手,于是做好準備之后就前去項羽軍中賠罪。但是有驚無險,項羽活了下來。

再來說一下項羽沒有殺劉邦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劉邦做好了準備

當項伯把項羽的殺心告訴劉邦之后,劉邦把咸陽當中的所有東西的賬目都給項羽準備好了,并準備好了相應的說辭,計劃好了后退的路線。

第二個原因:賄賂了項伯

劉邦見過項伯之后,立馬和項伯結(jié)成了兒女親家,這樣項伯起碼能給自己美言幾句,劉邦的投資很成功,項伯不光說劉邦的好,而且項莊想刺殺劉邦的時候,被項伯攔截了下來。

第三個原因:項羽狂妄自大

自從項羽起兵以來,沒有人是楚軍的敵人,項羽更是有著萬夫不當之勇,連英勇善戰(zhàn)的秦軍都算不上對手,更何況是其他人,尤其是一個小小的劉邦,就沒怎么放在心上,項羽覺得殺不殺沒有任何區(qū)別。

第四個原因:項羽有婦人之仁

項羽不是一個堅決的人,這個我們可以通過很多事情就能夠看出來,項羽想殺劉邦只是一時生氣,沒有考慮到其他的因素,所以當項羽看到劉邦這么識趣,主動前來請罪,氣早就消了一大半,也就沒有了殺劉邦之心。

我個人認為以上四個原因就是項羽不殺劉邦的理由

7

從古到今,有不計其數(shù)的重要飯局,而鴻門宴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為司馬遷在惜字如金的史書中,不惜筆墨的重彩濃妝,使得其流傳甚廣。其實就是小弟給大哥認個錯,大哥也不是誠心要怪罪小弟的那種飯局。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何最終沒有殺掉劉邦,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截止鴻門宴時,項羽心中并沒有產(chǎn)生殺掉劉邦的想法。項羽是聽到曹無傷說劉邦要稱王時,覺得很生氣,計劃進軍霸上,給劉邦點顏色看看,讓劉邦明白,到底誰才是大哥。在這之前,項羽對劉邦還是不錯的,即便是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也是范增的意思,什么刀斧手安排、項莊舞劍等,都只是范增的表演,整個過程項羽都沒有除掉劉邦的想法。

范增作為謀士,他能見微知著,對劉邦的認識比較徹底,但作為楚霸王的項羽,他骨子里的驕傲致使他在當時,還沒有將劉邦當做對手。所以,整個鴻門宴項羽是作為大哥接受小弟陳述和道歉的飯局,項羽并不想再鴻門宴上殺掉劉邦,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劉邦事先沒有侵占秦宮,并且及時前來誠心陳述致歉,打消了項羽對他產(chǎn)生的不滿。由于項伯的提醒和幫助,劉邦得知項羽不滿之后,即刻前去向大哥陳述致歉,解釋了其中的誤會。

事實上,劉邦拿下咸陽后,雖然對金銀財寶和后宮美女很動心,但在樊噲和張良堅決勸說下,將秦宮完好無損的留給了項羽,自己委屈不甘的返回霸上。在這個事實面前,項羽失去了殺掉劉邦的主要理由,在他心中,劉邦這個小弟表現(xiàn)不錯,反倒認為自己這個大哥做得有失妥當。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就更加不會除掉劉邦了。

第三、樊噲的強行闖入并將他們做局的目的揭穿,讓項羽感覺理虧。項羽其人,力能扛鼎,這種人對武力的崇拜是天生的,樊噲正好也是這種類型。當樊噲聽到張良說劉邦可能有危險時,直接強行闖入,打破了當時那種微妙的局面。樊噲不管他們那一套,毫無保留的將當初項羽和劉邦的約定說出來(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并且批評項羽說,劉邦做到仁至義盡了,你現(xiàn)在卻想殺掉功臣,沒有道理。被樊噲徹底揭穿之后,項羽感到確實有些理虧,所以,劉邦溜走他也沒有生氣。

綜上,就是我認為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的原因。至于有人說就因為鴻門宴上項羽沒有出手,就放虎歸山,致使后來失敗,我以為站不住腳。如果項羽確實想殺劉邦,即便劉邦逃到霸上又能咋樣,項羽當時的大軍足以消滅劉邦,否則,劉邦也不會一聽到項羽不滿便跑來致歉,問題的關(guān)鍵還是項羽當時并不以劉邦為對手。只是在后來雙方此消彼長的過程中,項羽才感到了劉邦的威脅,但那時,他已經(jīng)拿劉邦沒有辦法了。

8

項羽這個人有矛盾性格,可以說是既理性又感性。一方面項羽待下寬厚,每當部下有人患病時,項羽都為之難過,甚至肯把自己的食物分享出去。另一方面,每當部下立功受賞時,項羽卻又舍不得為其加官晉爵了,乃至于把大印的棱角都快磨光了,仍然不肯賞給功臣。

①、項羽性格矛盾,易于被激怒也易于被感動

項羽為什么要對付劉邦?劉邦又為什么敢主動上門致歉?項羽之所以會對付劉邦,乃是因為聽信了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的小報告。

曹無傷對項羽說:“沛公欲用子嬰為相,在關(guān)中稱王!边@才激怒了項羽,項羽原本就對劉邦派人封鎖函谷關(guān)不滿。因此,便決心消滅掉劉邦的勢力一了百了!

(沛公劉邦)

而劉邦之所以會主動赴鴻門致歉,也是抓住了項羽的矛盾性格,易于被激怒的人,通常也易于被感動。兼之又有項伯為其在項羽面前周旋,使劉邦的安全系數(shù)大大增加。一代梟雄劉邦,若無茍全性命之把握,豈會盲目冒險?

此外,別看項羽率領(lǐng)的40萬大軍實力強大,但卻是天下諸侯的聯(lián)軍,而不是項羽的一家之兵。而劉邦盡管只有10萬兵馬,但卻是自己的人馬。

一旦項羽在鴻門宴上宰了劉邦,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既會因違背楚懷王“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的命令在道義上失分,也有損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后樹立的光輝形像!

(左司馬曹無傷)

②、項羽自信可以對付劉邦

況且,項羽有對付劉邦的辦法。后來,項羽借口漢中之地也算是關(guān)中一部分,先把巴、蜀、漢中封給劉邦,讓劉邦當了漢王。

然后,又把關(guān)中土地平分給三個秦朝降將,打算用“關(guān)中三王”,堵住劉邦向東方發(fā)展的通道,試圖把劉邦永遠“關(guān)進籠子”。這說明:項羽也并非一點兒戰(zhàn)略眼光也沒有!

當劉邦在鴻門宴上以屈求伸,對項羽的百般服軟示弱,使既易被激怒又易被感動,而且虛榮心極強的項羽,自認為霸主地位已經(jīng)穩(wěn)固!便想向天下人宣揚自己的寬厚仁慈,以便延攬人心!

在這種心態(tài)的促使下,項羽不僅沒殺劉邦,反而向劉邦透了底兒: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在挑唆,我壓根兒就不想對付你!項羽的變卦使亞父范增的精心設計落空,使劉邦得以用上廁所為借口溜之大吉。

(西楚霸王項羽)

在這場鬧劇中,暫時獲勝的是項羽。此后不久項羽主持了“戲下分封”,并自立為西楚霸王!暫時受挫的是劉邦,因?qū)嵙Σ蝗珥椨,不僅沒有當成關(guān)中王,反而被驅(qū)趕到漢中!而最倒霉的是左司馬曹無傷,劉邦從鴻門宴返回灞上立刻就殺了曹無傷。一心賣主求榮的曹無傷,不僅很受傷,而且還丟了性命!

9

鴻門宴是一段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走大街上隨便問個人,都能給你說上兩句。就包括現(xiàn)在,在飯局當中你如果吃飯過程中領(lǐng)導教育你兩句,你肯定會低估上兩句,這那是請吃飯,明擺著就是個鴻門宴嘛!

項羽為什么要給劉邦擺這個鴻門宴呢?其實是劉邦在反秦的斗爭中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把項羽給惹毛了!

劉邦和項羽之前呢,依據(jù)楚懷王的約定說“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誰先克定關(guān)中,你倆誰就做關(guān)中王,秦國當時還很強,誰都不愿意去,誰去誰就當炮灰。劉邦這時候就自告奮勇的說,我去!結(jié)果還不錯,劉邦沒有做的炮灰,反而在秦二世三年十月攻破了咸陽。但是就在他攻下咸陽時,劉邦犯了個嚴重錯誤,什么錯誤呢?

當時劉邦身邊有個謀士,也不知道叫什么,估計是想在劉邦身邊顯擺顯擺自己的能力,就給劉邦出了個餿主意。對劉邦進言說,咱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攻破咸陽了,咱現(xiàn)在要派兵把這函谷關(guān)把守起來多好,你看函谷關(guān)是從中原地區(qū)進軍秦地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要是把函谷關(guān)把守起來,秦這塊地方就是咱們的了。劉邦一聽,是個路子,于是馬上派了一支軍隊把函谷關(guān)給守起來了。

這時候的項羽還在北邊打仗,項羽把北邊的戰(zhàn)局給平定下來以后才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關(guān)中地區(qū)開來,開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項羽蒙圈了,一看劉邦的軍隊把函谷關(guān)守起來了,怎么也不讓進去,項羽這暴脾氣哪能受得了這個,馬上下命令給英布說,英布給我把這函谷關(guān)給攻下來,項羽蒙打一陣就把函谷關(guān)打開了,過了函谷關(guān)以后項羽帶著軍隊就來到了鴻門,到鴻門后不走了,定軍在這,把軍隊駐扎在鴻門。這下劉邦啞巴了,傻眼了。偏偏這個時候劉邦自己的隊伍里面出了個叛徒,這個叛徒叫曹無傷,這人出賣劉邦,這叛徒曹無傷就跑到項羽那打小報告。給項羽說這個劉邦良心大大地壞了,野心大地很那。他把秦王宮的金銀財寶都運走了,想自己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一聽這個心里面給氣壞了,這還了得?說,明天讓咱們得將士們大魚大肉飽餐一頓 ,然后給我把這個劉邦給滅了。

當時的情況項羽兵力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劉邦的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劉邦如果和項羽叫板打它一仗的話,那簡直就是以卵擊石,項羽分分鐘都能把劉邦打的哭著喊媽,這時的劉邦估計想跑都趕不上趟了。無巧不成書,這個時候項羽的隊伍里面也有一個向劉邦這邊通風報信的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有人就說這項伯腦子缺根筋吧?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呢?原因是項伯和張良關(guān)系不錯,項伯通風報信和劉邦一毛錢關(guān)系沒有。他知道張良現(xiàn)在還在劉邦的軍隊里,明天大軍一出發(f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門失火,也得殃及池魚呀!大軍開將過去,張良還能活著出來?所以他連夜從鴻門到霸上去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想著讓張良趕緊跑吧,走是趕不上趟了。張良那里肯走,聽說這情況后于張良馬上就去見劉邦向他報告情況,劉邦不會說別的,還是那句話,為之奈何?你說咋辦?張良就問劉邦說,這誰給你出的餿主意來,要你把函谷關(guān)把守起來?。劉邦說,哎呀媽呀,可別提了,有個混賬謀士,給說我只要把這個函谷關(guān)一把守關(guān),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張良說,你也糊涂啊,你不想一想,你能打得過項羽嗎?劉邦沉默了半天說,打不過,那你說現(xiàn)在怎么辦?張良說,現(xiàn)在也沒有啥好辦法,看看讓項伯給說說情行不行。

隨后張良就把項伯請了進來,劉邦就連忙解釋說,項伯啊,老大哥啊,你看這個事弄的,這個項將軍恐怕是誤會了,我這個怎么敢派兵在函谷關(guān)把守,我那點兵力在函谷關(guān)不過是想防防強盜,咋能會防項將軍的呢?你看,事情就怎么事情,情況也就怎么個情況。還的麻煩你幫我說說,幫我給項將軍好好解釋解釋,大家都消消氣,和為貴嘛!項伯說行吧,我就幫你說說?說說吧!于是項伯又連夜回到項羽軍中,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好說歹說了一遍,然后又說,賢侄啊,劉邦這個人你最好還是不要殺他的好,人家現(xiàn)在是功臣,秦剛剛被我們滅掉,你就殺功臣,這樣于情于理講不過去嘛。項羽一聽就答應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這些人到鴻門去拜見項羽。劉邦見了項羽說,將軍啊,現(xiàn)在臣和將軍都在懷王手下當差,都是接受了懷王的命令出擊的,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城南,我也沒有想到,怎么就一不小心就捷足先登了,實在不好意思呀!不過現(xiàn)在也好,我又很榮幸地見到將軍你了! 裝孫子的裝孫子,得意忘形的得意忘形,一番寒暄以后,就到了下面我們要說的鴻門宴了。

這鴻門宴明擺著是借此機會殺劉邦的,為什么項羽楞是沒殺了劉邦呢?

鴻門宴是項羽要請劉邦吃飯,吃飯當然是好的,劉邦也不能不領(lǐng)情。雖然劉邦不喜歡項羽這個人,也不想吃這頓飯,但躲是躲不了得,只能硬著頭皮應付差事。

這頓飯不好吃,不好吃的原因是范增極力主張殺了劉邦。范增早就對項羽說過,劉邦這個人原本就一流氓地痞。他在老家的時候,酒色財氣,無所不貪。你看他這次進入咸陽,居然秋毫無犯。這家伙可是想這更大的東西呀!像這樣能夠克制自己的人,豈能有不防之理?

因此,范增在席間頻頻使眼色給項羽,項羽缺心眼似的視而不見。范增又頻頻舉玉玦,項羽卻故意扭過頭不看。玦,暗示決斷。范增三舉玉玦而不應,傻臉了!范增只好自己動手了。他出去后找來項羽的弟弟項莊要他進去舞劍,伺機謀殺劉邦?上Х对龅挠眯膮s被項伯看破,項伯好人做到底,也拔起劍來舞劍,目的掩護劉邦,項莊沒機會下手了。

張良在也坐不下去的,他出門趕緊去找樊噲。

樊噲問:事情怎么樣了,飯還沒吃完?

張良說:吃什么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樊噲說:這生死關(guān)頭,我愿與沛公同生共死。

于是樊噲強行闖入帳內(nèi),與項羽怒目相向,頭發(fā)向上直立,眼眶幾乎要爆裂。

項羽按劍而起問:來者何人?

張良說:這是沛公的駕駛員和警衛(wèi)員。

項羽說:壯士!賜酒。

樊噲拜謝,接過酒一飲而盡。

項羽又說:給他一條豬腿。

手下人就給了樊噲一條生豬腿。樊噲一屁股坐在地上,拔出劍來在盾牌上切豬腿,邊切邊吃。在場的人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只有項羽大為欣賞。

項羽說:真他么壯士!還能在喝一杯嗎?

樊噲說:小樣兒,臣死都不怕,喝酒當然得喝個痛快了,換大碗來!

接下來,樊噲長篇大論,慷慨陳詞,痛斥項羽。樊噲說: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唯恐不多,刑律唯恐不酷,這才眾叛親離,F(xiàn)在,沛公奉命入秦,封關(guān)以待將軍。勞苦功高如此,未有寸土之封,反有性命之憂,天理何在?將軍聽信讒言而欲誅有功之人,又豈非亡秦之續(xù)······

項羽聽的是如癡如醉,哪里還顧得上什么劉邦。劉邦一看機會來了,說自己啤酒喝多了,得上個廁所,然后一溜煙跑了。

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是因為項羽身上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在項羽看來,用鴻門宴這種方式殺劉邦是小心行徑,即使殺了劉邦也勝之不武。項羽如果殺劉邦,那一定得轟轟烈烈的干一仗,要么就是兩個人單挑,誰打死誰算誰。

其次,是樊噲的插入,打破了這場僵局。原本項羽在殺劉邦這件事上也不是說偏見與殺或不殺,對于后來的項莊舞劍,項羽也是保持中立態(tài)度。只不過是樊噲讓項羽一時忘了這還有個劉邦。

10

鴻門宴最緊張時刻,項羽為什么沒殺死劉邦?

鴻門宴是楚漢之爭的關(guān)鍵時刻,也是楚漢相爭的轉(zhuǎn)折點,項羽有最佳的機會殺掉劉邦,改變歷史,可是項羽卻在關(guān)鍵時刻沒有下手,放過劉邦,放虎歸山,最終敗給劉邦,丟掉天下,讓人非常惋惜。

項羽有沒有能力殺掉劉邦?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無論是個人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項羽殺劉邦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個人來看,項羽出生貴族,從小受過良好教育。

雖然叔父教他讀書,沒學多久不學了。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叔父項梁非常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表椓河纸趟麑W兵法,項羽很高興,但沒學多久也放棄了。但是項羽天生神力,能夠舉起千斤重鼎,又才氣過人,吳中弟子都很怕他。劉邦出身農(nóng)家,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也沒有學過什么功夫,只是一個地痞無賴。

可見從個人戰(zhàn)力上面PK,項羽完勝劉邦。

從軍事實力來看。

項羽在消滅掉王離、章邯等秦軍主力后,一路收編投降秦軍,到咸陽時已經(jīng)有軍隊40萬,而且都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正規(guī)軍。反之劉邦的軍隊只有10萬,這10萬人基本上是烏合之眾,沒有打過什么硬仗。因為劉邦一直采用的就是勸降政策,派能說會道的謀士勸說秦國將領(lǐng)投降,這一招很成功,一路順風順水提前到達咸陽。這樣一來,戰(zhàn)斗力就無法和項羽相提并論了。

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項羽是高傲的,目中無人的,他個人能力超絕,殺宋義、滅秦軍主力、諸侯覲見嚇得匍匐而行。項羽的傲氣到達咸陽時也達到了巔峰,這時候的項羽是瞧不上劉邦這幫烏合之眾的。這從鴻門宴的座次上就可以看出來。

項羽、項伯東向坐,亞服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當時座位以東向為最尊,項羽請客,項羽是主,劉邦是客,卻讓客人坐在最底下的座位。可見項羽是瞧不起劉邦的,既然瞧不起,又何必要殺呢?

二.愛惜自己的羽毛。

項羽年輕氣盛,非常愛面子,害怕留下不好的名聲。他和劉邦是結(jié)義兄弟,劉邦是大哥,他是小弟。雖然他一開始看到劉邦派人把守函谷關(guān),自己想做關(guān)中王,再加上范增的火上澆油,勃然大怒,要第二天去攻打劉邦?墒窃陧棽膭裾f下,再加上劉邦見面一副孫子模樣,項羽的怒氣已經(jīng)消失。他不愿在鴻門宴上下手殺劉邦,給外人留下他忌憚劉邦,而在背后偷偷摸摸下手的印象,這對愛惜羽毛的項羽是不可接受的。

三.剛愎自用不聽勸告。

項羽為人非常固執(zhí),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大局觀,聽不進別人勸告。鴻門宴上范增頭一天就勸說項羽殺掉劉邦。鴻門宴上范增先是

“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玨以示者三”,

再三示意,項羽不理睬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出去找項莊舞劍,乘機殺掉劉邦,可是由于項伯的庇護,有沒有殺成。至始至終,項羽都無動于衷,因為他認定劉邦不會背叛他,對他沒有威脅,所以無論范增怎么勸,他都不會聽。

四、心慈手軟婦人之仁。

別看項羽外表強悍,其實內(nèi)心不是一個堅定的人。他缺少殺伐決斷的剛毅,對項伯這樣一個叛徒,沒有絲毫的防備,對他的勸說言聽計從。在劉邦的耐心解釋下,他已經(jīng)完全放松了警惕,變得心慈手軟,不再把劉邦當成他的敵人。

這一點劉邦就比他狠,劉邦逃回軍營,二話沒說,就把叛徒曹無傷給殺了,解釋的機會都沒給。假如雙方身份對調(diào)一下,劉邦殺起項羽可能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項羽不殺劉邦的主要原因在于項羽自身性格,項羽自身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不會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劉邦肯定也是摸準了項羽性格,知道他不會殺自己,才會從容赴宴,否則以劉邦的精明,絕不肯明知必死還來喝斷頭酒。


項羽不殺劉邦的次要原因。

一.項伯的極力勸說。

項伯是相遇的叔叔,位列左尹,項羽對他非常尊重。可是這樣一個人卻在鴻門宴開始前跑到劉邦軍中,將項羽要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他。劉邦抓住這跟救命稻草,給他金銀,結(jié)為兒女親家,把項伯順利拉攏。項伯回去賣力替劉邦求情。

二. 劉邦個人表演到位。

鴻門宴上,劉邦一見到項羽,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訴苦、表忠心,呼天搶地表白自己沒有背叛項王。在劉邦的精準表演下,項羽心慈手軟,相信了劉邦,始終沒有下手。

三.樊噲的勇猛機智。

關(guān)鍵時刻,樊噲及時闖帳,吃生豬腿肉、大口喝酒,讓項羽產(chǎn)生惺惺相惜之感,所謂英雄愛英雄、好漢重好漢。再加上樊噲的一番義正辭嚴的犀利的批評,項羽徹底變得啞火,覺得自己虧欠了劉邦。殺劉之心再也沒有提起。


項羽不殺劉邦后果很嚴重。

劉邦逃出生天,項羽的結(jié)局就不那么美妙了。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不再贅述。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guān)注@叮當老師,為你分享教育的那些事兒!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