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11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年號嘉靖,是大明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他的孫子萬歷在位48年。
嘉靖皇帝繼位的時候,大明已立國153年,大明帝國已顯出老態(tài)。本來,是輪不到他當皇帝的,因為他不是皇子,只是封在外地的藩王之子。嘉靖的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朱祐杬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第四個兒子、弘治朱祐堂是成化皇帝第三個兒子,這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弘治是一位仁慈友愛、深得大臣推崇和愛戴的好皇帝,弘治幼年悲苦,生活簡樸,據(jù)說只有一個老婆,也只有朱厚照這么一個兒子,可惜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爭氣,1521年,正德皇帝30歲那年就死了,沒有兒子,弘治這一脈香火斷絕。我們經(jīng)常說因果報應,可是這么好的弘治皇帝竟然絕后,實在有點遺憾。正德無后,那死后皇位誰來繼承?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皇位繼承“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正德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弟弟,倫序當立朱厚熜。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按照排隊的話,這會皇位就輪到朱厚熜了,朱厚熜他爹朱祐杬是正德排序最前的有子嗣的親叔叔。明朝走到這個階段,皇位繼承是相對成熟了,有明一代,幾乎沒有發(fā)生較大的皇子爭儲問題。此時的首輔楊廷和跟正德朱厚照的老娘張?zhí)笊套h,決定:“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于宗廟,請于慈壽皇太后,與內(nèi)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闭f了這么多啰唆話,目的是告訴大家,從禮法上講,嘉靖繼位合理合法。記住,遺詔里面是讓朱厚熜來“嗣皇帝位”。
三、頗有爭議的“皇帝”前期有功
明世宗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于煉丹。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癡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但他也并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
(1)嘉靖前期世宗在張璁的輔助下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勛戚莊田、罷天下鎮(zhèn)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內(nèi)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贊美之聲。河南道御史劉安說:“今明天子綜核于上,百執(zhí)事振于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
明代名臣張居正在萬歷三年(1575)以自己少年時的親身體驗,對嘉靖前期整頓學政的成就予以極高的評價。他說:“臣等幼時,猶及見提學官多海內(nèi)名流,類能以道自重,不茍徇人,人亦無敢干以私者。士習儒風,猶為近古!
(2)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決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遺址,四面環(huán)繞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規(guī)劃的外城長七十里,東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設城門十一座、敵臺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門外和通惠河設置水閘兩處,其他低洼地帶設置水關八處。由于工期浩大,在嚴嵩的建議下改為先修筑南面,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qū)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許可。后因用兵頻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災后將財力物力集中于宮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沒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門的甕城。嘉靖初年還在四郊新建了地壇、日壇、月壇。
(3)《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人們習慣于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副本。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睹鲗嶄洝返却罅课墨I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jīng)典,并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tài),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明世宗巡訪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馂闹,嘉靖皇帝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三、為什么說嘉靖皇帝昏庸無能?
(1)嘉靖皇帝 “認爹”記 史稱“大禮儀”事件
首輔楊廷和
此人為大明公司的CEO,也就是內(nèi)閣首輔,是四朝元老楊廷和。楊廷和是四川新都人,他當年是個神童,如果當時有XX大少年班,他絕對是少年班里的佼佼者。他十三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后被選為庶吉士,堪稱學神。做個對比,范進五十四歲中舉人,海瑞三十四歲中舉人。
高智商的楊廷和在明孝宗弘治年間做了朱厚照,也就是后來的明武宗的老師,年輕的朱厚照被楊老師的學識和魅力折服了,成了一名楊粉。明武宗一上臺,楊老師就升級為楊總進入了內(nèi)閣,幾年后成了內(nèi)閣首輔(相當于國務院總理)。
楊總在任上也是干得風風火火,有明一代,楊總是數(shù)得上的名臣賢相。有楊總在時,朱厚照才能放心大膽去玩,在最近的一次大明公司裁員就是他干的。大明公司已經(jīng)掛牌上市一百五十年了,遇到了和上一家本土公司北宋一樣的問題,就是冗官冗員太多,公司最近幾年干賠了(財政赤字),楊總不走王安石開源理財?shù)穆,選擇了節(jié)流,大筆一揮,下崗分流再就業(yè)吧。北宋在王安石的開源和司馬光的節(jié)流之間左右搖擺,最終公司倒閉了,但是大明延續(xù)了下來,楊總功不可沒。
楊廷和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楊廷和基本上成了大明公司的掌舵人。此時年僅十四歲的朱厚熜要來了,楊總相信,這個年輕人不是自己的對手,憑他的聲望,他能讓老板聽自己的。
認誰做爸爸的問題是個問題
到了北京城,楊總告訴朱厚熜,為了保證皇家族譜的連續(xù)性,你現(xiàn)在不能管你爸爸叫爸爸了,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算是過繼給了你大爺明孝宗朱祐樘,所以你只能管你大爺叫爸爸,管你爸爸叫叔叔,并且楊總還舉了其他朝代的例子,表示以前都是這么干的。六十二歲的楊廷和看著十四歲的朱厚熜,他覺得朱厚照當老板時,基本上自己的建議都能批準,這個朱厚熜才十四歲,更不會反對自己?墒撬,十四歲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候,朱厚熜也不是朱厚照。倔強的朱厚熜當時就表示,朕不干,憑什么不能叫自己的爸爸做爸爸,還有天理嗎?滿朝之人還有誰愿意為朕說話?朱厚熜目光所及,自己的員工都低下了頭,心里默默打著算盤,相比于得罪楊總,咱們還是選擇得罪新老板吧。于是,朝臣都站在了楊廷和一邊。朱厚熜頓時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在這個紫禁城里好絕望,他拼命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卻什么都抓不到。
就在世宗準備讓步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站了出來,幫了嘉靖皇帝一個忙,他寫了一篇文章,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jù),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批駁了群臣的觀點,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張璁也得以加官進爵,成為議禮派的首領(當時的反對大臣們稱為護禮派)。
張璁還是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反腐、整頓吏治、清理皇親國戚的田產(chǎn)等。嘉靖18年,65歲的張璁死了,嘉靖給他的謚號是文忠,和嘉靖的兒子隆慶給楊廷和的謚號一樣。對,張璁對嘉靖就象狗一樣忠心、象羊一樣溫順,干工作象牛一樣賣力,但此人絕非龍之心,打擊報復相當有一套,后世史學家對他褒貶不一,貶多褒少。
左順門慘案
圍殲張璁、桂萼的行動失敗后。眼看文斗武斗都不行,楊慎(楊廷和兒子)又想出了別的招——上訪。地點還是選在具有法律豁免權(quán)的左順門,具體方式是哭。帶頭大哥楊慎領著二百多號人開始嚎啕大哭,可以不用流淚,但是必須聲音要大。這當然驚動了嘉靖,考慮到二百多個人跪在自己家門口對著自己哭,這里頭還有不少一二品的大員,這玩意鬧得太像國喪,對自己太晦氣。于是嘉靖就讓太監(jiān)傳話:你們想的事,朕都知道了,你們回去吧,事情會解決的。這是官話,又叫廢話。這些官場老油條壓根不理,還放出話來我們要得到圣旨才能回去。
嘉靖怒了,你們覺得左順門是法外之地,我承認了么?就讓錦衣衛(wèi)把八個帶頭的帶走,這時候有不少人一看,軟骨病犯了,老板發(fā)橫了,咱還是回去吧。也不知道這些錦衣衛(wèi)是不是玩忽職守,楊慎這么大個領頭的都沒帶走。于是黑社會老大楊慎又出來喊話了,今天誰回去以后咱們哥幾個就跟他絕交,怕死不是共產(chǎn)黨。既然上升到這種道德綁架的高度,一些猶豫的跟他們繼續(xù)干下去了,雖說走了幾十個,還是有一百多個人繼續(xù)留下來哭,這次哭得更兇了,還帶上了動作,捶胸頓足,還邊拍門邊哭。嘉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抓八個也是抓,抓一百個也是抓,全部就地打屁股(庭仗),一時間左順門外皮開肉綻,當場就有十幾個年紀大的頂不住,一命嗚呼了。
在明朝的時候,被皇上庭仗是件很光榮的事。挨完板子你可以回頭跟人吹牛,哥們當年為了勸諫皇上,可是挨過板子的。那感覺就像是他是比干,當今皇上是紂王似的,說出來臉上光芒大大的。一般人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就覺得很牛了,這一頓板子把自己抬得比皇上都高,所以作為老板,不是被逼的忍無可忍,也不會出此下策,但明朝官員的性格也可見一斑。
楊公子在剛挨過板子才十天,又有人告他狀了,說本來左順門前那些人都要散了,就是楊慎領頭把人拉回來繼續(xù)哭。嘉靖一聽,好啊,原來破壞安定團結(jié)政治局面的大壞蛋就是你小子。于是楊慎就又被打了一頓杠上花,這酸爽只有他自己知道。楊慎還沒等屁股上的肉長好,就被嘉靖貶到了云南,還催促趕緊上路,于是楊慎只能帶著菊花殘趕往云南。
這些前前后后的記錄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事件,也更多的表明嘉靖皇帝“認爹”的較真,同時“大禮儀事件”是明朝中后期的君臣關系惡化的開端。 傷透了大臣們的心!
(2)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夜晚,嘉靖服用了道士煉制的丹藥后,去了端妃的住所。這位端妃雖然受嘉靖寵愛,也時常遭受虐待。侍奉端妃的宮女,更是屢受嘉靖凌辱和責罰,其中有一位叫楊金英的宮女,串聯(lián)了十多位宮女,在端妃侍候完嘉靖歇息去沐浴時,楊金英等人一擁而上,用繩子勒住了嘉靖的脖子,但是把繩子打了兩個死結(jié),沒勒死嘉靖,過程中,其中一個宮女嚇壞了,跑去喊人來救嘉靖,來人把嘉靖從鬼門關救了回來。后果可想而知,參與的宮女包括那個報信的,以及端妃,全部被處死。歷史學家將此稱為“壬寅宮變”,因這年是干支紀年的壬寅年。歷史上謀殺皇帝的事多了,但宮女集體謀殺皇帝的事只發(fā)生在大明朝嘉靖身上,真是從來未有事,競出嘉靖朝,丟死了了。這件事,沒有背后主謀,沒有其他背景,純粹是宮女無法忍受嘉靖的所作所為。連宮女都深惡痛絕,你說嘉靖這人怎么回事?天恩雨露,恩澤竟然澤被不了幾個卑微的宮女。
(3)潛行修道 癡迷丹藥,不再上朝
這件事造成另一個惡劣影響,嘉靖從此搬到西苑居住,一心修道,再也不上朝了。不上朝不是不管事,也經(jīng)常在西苑召見大臣,密探也經(jīng)常向他報告大臣們的動向,大權(quán)還在手,這個是不能放的。后世很多人說,不上朝也沒有關系,能把權(quán)力抓住,把國家治理好就可以了。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表面看,只要皇帝批示裁決,大臣們?nèi)?zhí)行就可以了。但是,朝會有朝會的功能,就像現(xiàn)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經(jīng)常開一開,官員們見見總理,相互見見,了解其他部門的事,不至于閉塞。明朝朝會,京城四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上朝的這些四品以上的官員就經(jīng)常能見到皇帝、見到其他部門的官員,親聽皇帝的訓示,耳濡目染。朝會既有莊重的儀式感,又有實際內(nèi)容,對于開拓干部視野、增強干部忠君愛國的責任感、提升干部綜合素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朝,也體現(xiàn)了皇帝治國理政的誠意,正心誠意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皇帝不上朝,國家就不可能治理好。從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嘉靖24年不上朝,期間雖然也召集重臣商量大事,其他大臣就很難見到皇帝了。就比如,明朝某人在某部當侍郎(副部級)或者郎中(司局級),親戚問他皇帝長什么樣,某人說沒見過,親戚想,10年侍郎沒見過皇帝?聽說你是好大的官啊,看來官也不大,連皇帝都沒見過。官員的責任感是否大打折扣呢?
(4)三位皇后 沒一個善終?
嘉靖共有三位皇后,原配是陳氏,陳皇后死后立了張后,再廢,又立了方氏,三人無人得以善終。嘉靖元年,嘉靖冊立陳氏為皇后,嘉靖十七年(1528)的一天,嘉靖和陳皇后坐在一起聊天,宮女張氏前來獻茶,嘉靖看到張氏玉手雪白柔嫩,欲念頓起,情不自禁地抓住其手輕輕撫摸。陳皇后見此醋意大發(fā),用力推張氏,誤將張氏手中茶澆在嘉靖臉上。嘉靖大怒,飛起一腳,朝陳皇后小腹踢去。陳皇后此時已有6個月的身孕,遭此飛腳,連嚇帶痛,當即昏死過去,不久就不治身亡,嘉靖未生憐憫之情,不僅將喪事辦得極為簡單,還下旨梓棺不準出皇宮正門,如宮妃一樣,從左門抬出。
陳皇后一死,受嘉靖寵愛的宮女張氏立刻被加封為順妃,一月后,嘉靖帝便立順妃張氏為皇后。張璁從中進士到內(nèi)閣首輔,只花了6年;這個張宮女從宮女到皇后,只花了一個月。剛開始,張皇后對嘉靖一切順從,言行舉止十分小心。嘉靖尊崇道教,道士邵元節(jié)挖空心思編寫了一本《圣女訓》,每隔幾天就給皇后嬪妃們講演一次,張皇后不勝其煩,張皇后經(jīng)常拒絕穿嘉靖親自設計的奇裝異服“垂云冠”參加各種陪祭活動。嘉靖十三年(1534)正月新春佳節(jié),張皇后侍候嘉靖吃飯,乘嘉靖高興,略有建言,嘉靖聽后暴怒,喝令褫去皇后冠服,鞭責數(shù)十。第二天張皇后便被廢居別宮,在冷宮里被囚禁兩年后離世。嘉靖知道后,也無半點哀悼之情,下令按妃子的葬禮埋掉,死后無謚號。
張皇后被廢幾天,德妃方氏就在極隆重的禮儀中成為嘉靖的第三位皇后。嘉靖頒詔告示天下,飭令命婦入宮朝見皇后,禮節(jié)的隆重繁縟,是冊立前頭兩位皇后不能比的。可惜她的好運也極其短暫。五年后,坤寧宮發(fā)生火災,嘉靖帝竟然阻止宦官們前往搶救方皇后,任由方皇后被活活燒死。俗話說,一夜夫妻百日恩,為何三位皇后無一人得善終?是這幾位皇后人品都不好?是這幾位皇后德行都惡劣?都不是。
(5)什么叫嘉靖?就是家家都干凈。
嘉靖一輩子不是沒有干工作,皇帝的一些基本職責還是盡到了,繼位之初也曾勵精圖治,大權(quán)從未旁落,官職也沒有空虛,國家機器還在運轉(zhuǎn)。但嘉靖在位45年,農(nóng)民起義近50次,多次發(fā)生兵變;面對蒙古人的搶掠,無所作為;面對倭寇的橫行,束手無策;國勢積弱,民不聊生。著名的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上陳《治安疏》說道:老百姓說你的年號好。什么叫嘉靖?就是家家都干凈。家里什么都沒有,所以叫“家凈”。嘉靖氣得吐血,要殺海瑞;但聽說海瑞自己已準備了棺材,就沒有立即殺海瑞,為什么不殺?嘉靖說,殺了你,讓你成了千古忠臣,我就成了殺忠臣的昏君,我偏偏不殺你,不讓你如愿。不久,嘉靖死了。嘉靖后期,已基本到了天怒人怨的境地,據(jù)說他快死的時候,朝廷內(nèi)外頗有撥云見日的喜感。這就是嘉靖。
(6)嚴嵩父子 統(tǒng)治大明王朝
關于嚴嵩父子的貪腐,專權(quán)大明王朝20年。天下怨恨。想寫 可能故事太多了,就不寫了,個人就舉列子來表明 ,嘉靖皇帝 的昏庸情況吧!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70余人的倭寇在浙江登陸后從浙東深入腹地,竄入安徽、江蘇,一路燒殺搶掠,行程千里,還圍繞南京城兜了一大圈。當時明朝在南京駐有12萬人的軍隊,不敢出戰(zhàn),最后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官撩麑⑵堇^光為了籌措軍餉,不得不向嚴嵩等朝廷要員行賄。國事如此,怎不痛心?
據(jù)說,明代那本有名的《金瓶梅》就是當時的大文豪王世貞,為了謀殺嚴世蕃而設計的。王世貞也是張居正和楊繼盛的同學,因為在楊繼盛案中鼓動自己的父親搭救楊繼盛,結(jié)果連他父親最后也被嚴嵩父子陷害致死——這就更可以說明,徐階當初為什么要忍了。
清代以前,像《稗說》這類野史都提到王世貞為了報殺父之仇,知道嚴世蕃喜歡看有色情內(nèi)容的書,就寫了這本《金瓶梅》,先泡在砒霜里,等曬干處理后再送給嚴世蕃看。嚴世蕃看得很過癮,邊看邊用手指頭沾著口水翻書,等他看完了,也就中毒死了。
可以看出嚴氏父子已經(jīng)到惡貫滿盈的地步了。
以上就是嘉靖皇帝被認為昏庸無能的 6件事吧,其實很多大臣及百姓都盼望皇帝老兒趕緊下野及死去,可偏偏在位45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宮,年60歲。廟號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寫在最后小編認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厚熜不行,厚德載物。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人為善,福如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若未至,福已遠離。 喜歡的點贊,也歡迎在評論區(q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