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嘉靖是明代一個繞不過去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5年,僅次于他的孫子萬歷。

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為之一新。嘉靖的資質(zhì)被認為是非凡的。他愛學習,好動腦,博覽群書,聯(lián)對敏捷。稍懂事時,就參加王府的一切例行儀式和典禮,還被帶到北京的皇宮和朝廷去,熟悉了宮廷儀式和典禮的規(guī)矩。他是過早成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熏陶,使他逐漸養(yǎng)成了自我感覺良好、旁若無人、自命不凡的習性。他的父親1519年7月去世后,年僅13歲的他,就接手管理王府,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管理才能。他15歲進京登皇帝位時,其思想體系和世界觀已初具雛形。他的治國方略就是在這種思想體系的指導下,得到幾個所信賴的大臣的幫助而逐漸形成的。嘉靖皇帝的治國方略,可以從他一生的作為中梳理出以下幾條:用老臣,明孝綱,除舊弊,振朝堂等。他的治國方略,是采納解一貫條陳“十事”的結(jié)果,嘉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的。正是這一治國方略才使得他年紀輕輕就站穩(wěn)腳跟、掌穩(wěn)政權(quán)。

嘉靖皇帝好標新立異,較少保守思想,為強化君權(quán)、樹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1530)開始進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為主要內(nèi)容的改正祀典活動。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號,恢復“至圣先師”稱號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舉措陸續(xù)實施。雖然這些與政治、經(jīng)濟改革關系極小,但卻是嘉靖皇帝敢于變更祖制的結(jié)果。嘉靖皇帝在改正祀典中,將朱元璋制定的關于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項規(guī)定改動了。這無疑動搖了祖制不得變動的陳腐觀念,一定程度上為改革活動的開始清除了思想障礙。同時,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嘉靖皇帝也對社會弊端采取一些清理措施,以挽救王朝日漸明顯的頹勢。從這點出發(fā),他對主要由地方官員發(fā)起的改革賦役的活動予以支持,準許在一定的地區(qū)內(nèi)實施,這就為諸如“一條鞭法”等新的賦役征收制度的出臺和在局部地區(qū)的推行鋪平了道路。

嘉靖皇帝為解決長期困擾明王朝的宗藩問題而頒布實施的《宗藩條例》更是嘉靖朝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朝的宗藩制度始于建國初期,在這個制度下,宗室家族世代承襲,只享受優(yōu)厚的待遇,但卻無所事事,成為由朝廷供養(yǎng)的一群寄生階層。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生齒日繁,人數(shù)不斷擴大,朝廷的負擔也就日益加重。洪武時,山西惟封晉王一人,到世宗時劇增為兩萬余人;朝廷所支付的祿米也由每年1萬石,增至87.2萬余石。明王朝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越來越無法忍受。面對嚴重的“宗藩”問題,嘉靖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企圖予以解決。其中收效較為顯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頒布實行的《宗藩條例》。它一方面限制諸王宗藩的請封活動,另一方面減少親王的祿米,規(guī)定了數(shù)十條具體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貴族勢力的膨脹,略為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嘉靖皇帝實施的改革措施,為萬歷初期張居正全面推行改革進行了準備。

嘉靖皇帝采用了以猛治國的方針,對大臣動輒予以廷杖,罰俸、罷官、下獄等方式的懲治。同時他又極喜聽阿諛奉承之言,凡善于拍馬的小人,往往得以升官晉級。這就使為國分憂的正直臣子時常遭受打擊,而勢利小人和奸佞官吏則飛黃騰達,雞犬升天,社會風氣愈加敗壞。為了牢牢控制朝廷大權(quán),嘉靖皇帝還經(jīng)常有意制造和利用朝臣之間的矛盾,使之相互爭斗,他好居中操縱,掌握大權(quán)。這種惡劣作法,使朝臣的門戶之爭愈趨發(fā)展,開明代后期黨爭的先河。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朱厚熄病情加重,而這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別了,居住二十四年的西苑,嘉靖帝已不能再看它一眼了,他極不情愿地被抬到充滿恐怖和肅殺之氣的乾清官。上帝賜予他皇位,卻又僅賜予他一個普通人的體魄和智慧。當他對繁冗的朝政不堪擔荷時,他開始了逃遁,這是與其堂兄明武宗在實質(zhì)上差別無幾的精神逃遁。他用齋醮焚修筑起一道網(wǎng),希冀把自己同整個社會隔離開來,在體會頌圣的道情樂聲中獲得靈感和歡娛,也獲得長生。但最后,他獲得的卻是孤獨。1567年,嘉靖帝去世,享年60歲,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永陵”,謚“欽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素皇帝”。

總括其生命歷程,他從不足十六歲便入繼大統(tǒng)、伴隨他的是近半個世紀的朝廷大政,是蒙騎蹄下的煙塵,是兇險環(huán)生的宮廷,是爭強無盡的內(nèi)閣,是邊卒的叛亂,饑民的造反。可以說嘉靖皇帝既不是“英主”,也不是“昏君”,如果用“中材之主”來評價還比較合適。

最佳貢獻者
2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電視劇《張居正》里的嘉靖性格孱弱,貪圖享樂,親信佞臣,不理朝政;那么歷史上的嘉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算不算一個昏君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歷史。

一、登基時的背景。嘉靖登上皇位后,政權(quán)根基不穩(wěn),危機四伏;內(nèi)有宦官專權(quán)亂政,外有異族南下侵擾,沿海還有倭寇經(jīng)常襲擾,這時候嘉靖皇帝面臨的是一個爛攤子。

要鞏固政權(quán),及時盡快清除內(nèi)憂外患,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怕是不行吧;所以嘉靖帝一上來就盯著兵情、賦稅、內(nèi)政、邊海防這些重點領域開始實施他的執(zhí)政綱領,對遺留的弊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后來萬歷皇帝張居正推行的新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執(zhí)政后采取的措施。一是面對日益繁忙的政務,他積極改組和加強內(nèi)閣管理,選拔能力強而且威信高的大臣出任內(nèi)閣大臣,張居正就是這時候被委以重任的,加強官吏的考核獎懲;二是汲取前朝宦官亂政帶來的隱患,削弱和限制宦官的權(quán)力;三是加強軍事力量,修補北部長城,抵御北部民族的入侵;四是鞏固海防,對進入沿海騷擾的倭寇堅決予以打擊,戚繼光就是這時涌現(xiàn)出來的抗倭民族英雄;五是出臺系列民生政策,減輕賦稅雜役,鼓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讓廣大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六是積極發(fā)展手工業(yè)和家庭作坊,繁榮經(jīng)濟。

三、執(zhí)政后經(jīng)過改革取得的效果。嘉靖帝通過改革首先是穩(wěn)定了政權(quán),有了執(zhí)政的根基,也就是站穩(wěn)了腳跟,有了施展的平臺;北方邊防的到了鞏固,抗倭戰(zhàn)爭取得了長足進展,倭寇再也不敢成規(guī)模前來襲擾;廣大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經(jīng)濟市場得以長足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開始抬頭;思想日益活躍,文化空前繁榮,以后家喻戶曉的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就是這一時期經(jīng)過整理出版成書后傳播的。

四、不足和缺點。自古歷代皇帝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嘉靖也是如此;在嘉靖后期他的進取精神日益消沉,最大的缺點就是信奉道教,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經(jīng)常聽信道士謠言,迷信長生不老之術;導致上行下效,諂媚之風盛行;政務頹廢,奸臣當?shù),好人多受委屈或蒙冤而死?/span>

所以縱觀嘉靖的一生,功過分明,總體功大于過,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算一個昏君。

3

說起嘉靖皇帝,我觀史書真是有些一言難盡的感覺,我并不覺得他是一個昏君,畢竟一個皇帝雖然藏在大內(nèi)長期修玄,許多臣子甚至二十幾年都沒有與他見過面。但是,他仍然們確保大權(quán)不旁落,政由己出,可見他對朝政控制力之強,與歷史上那些沉溺聲色,不理朝政的純粹昏君比起來區(qū)別非常之大?梢哉f,嘉靖皇帝在馭人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相比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更勝一籌,畢竟明太祖和明成祖對朝政控制力強一定程度上是靠宵衣旰食的勤政換來的。

盡管我不認為嘉靖皇帝是昏君。但是,他也絕對不是一個明君。嘉靖皇帝這個人是絕對有做“圣君”的天賦。如果,他能像明太祖朱元璋這樣勤勉的治國理政,他必然能跨入“圣君”之列。然而他卻將自己的天賦致力于鞏固自己的權(quán)力上,在他遠程控制朝政期間,蓄意制造黨爭,而用人幾乎皆是善柔之人,尤其是嚴嵩主政的15年,明朝國勢日益衰弱,民生、財政、國防均開始走下坡路,其對國家之破壞,與昏暴之君并無多大區(qū)別。

說句公道話,嘉靖皇帝在即位之初重用輔臣楊廷和,還是有力圖更新氣象比如說減免天下田租半數(shù),免除正德十五年前的逋賦,斬殺明武宗時代留下佞臣,革除錦衣衛(wèi)冒濫軍校三萬余人,真可謂是一時善政,為史家所美。

世宗初所興除,靡不力也,革錦衣等諸衛(wèi)內(nèi)監(jiān)局旗校工役至十四萬八千七百人,減粟百五十三萬二千余石,是社稷之長利也。


但是隨著自己地位的鞏固,嘉靖皇帝革新的勁頭越來越小。他還聽信宦官崔文等人的誘惑,迷信方術,日夜齋醮燒煉,以求長生成仙之道,而又聽不進逆耳之言。在朝堂上由于嘉靖皇帝的操作,爭斗不斷,加之長期任用嚴嵩以至朝政日非,良可嘆也!

在民生上由于朝政日非,民生問題日益突出,哪怕是在一向稱為繁榮的江浙地區(qū)也是如此。大家請看史料,取材于明工科給事中馮汝弼的《祐山雜說》。

嘉靖十七年到嘉靖二十二年,嘉興各縣饑荒。達到了路邊餓殍不可勝數(shù),為野狗所食的地步,而恰在此時地方官府急于催科,逼的百姓不得不拆家,變賣家產(chǎn),甚者賣兒賣女,官府竟至視而不見,不能繳納逋負立威杖下之鬼。

及途中饑殍,為鳶狗所食者,不可勝數(shù)。又官糧逋負,苦于催科,田無所售,則拆屋貨之蘇湖各邑,不足即鬻妻女于寧紹,寧紹人每以此為業(yè),官府知而不禁。蓋鬻之則妻女去,而父與夫獲生,否則均為杖下鬼耳。


而嘉靖皇帝在干啥呢?依然就是固執(zhí)的沉迷于修道,不可知拔。對嗷嗷待哺的饑民無動于衷,寧可將大把大把的財物花費在修真上,搞得國庫空虛,帑藏匱乏。請看嘉靖十九年工部尚書溫仁和的奏疏。

二三歲間,內(nèi)外大工,如宮如殿,如宇如壇,如廚庫,如陵墳,如碑,共費六百三十四萬七千有奇,而承天所請又一百七十余萬,今尚工三十余所,藏皆矣,請務其急者。


而嘉靖對此根本就是漠然視之,不僅是溫仁和上言勸諫,太仆寺卿楊最指斥那些方士們乃專事欺騙的騙子,結(jié)果是啥?楊最被活活打死,所謂“上怒,杖之百,杖半,最死”。在這兒這位信仰虔誠的嘉靖皇帝完全是與一個暴君無異。



在當時就有人指出,民生凋敝,社會動蕩,但是其根源仍然在于朝廷腐敗,史料來源于明山西按察使喬世寧的《丘隅意見》。

賦役亦有必不可己者。救時急務,惟懲貪禁侈而已。俗侈起于京師,吏貪始于上官!W允亓钜陨现劣诜,又至于卿寺,皆遞相賄賂,以求遷補。

更有甚者,地方官員對中央之詔令視若罔聞,有“得詔書,但掛壁”之稱。




政治廢弛,在國防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朝“北虜”之禍就在嘉靖時期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韃靼之禍一度蔓延到北京城下,釀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庚戍之變”。當然這也是韃靼出了幾個較有才干的領袖有關系,就如吉囊、俺答,尤其是俺答汗搞得邊防頭疼不已。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政事不修的緣故,具體表現(xiàn)在將領怯戰(zhàn),士兵素質(zhì)低下。

我就以“庚戍之變”舉例,由于戎政廢弛,京營的構(gòu)成已多為“老弱疲憊,市井游販之徒”,兵員素質(zhì)非常之差,讓他們出征俺答軍,居然就嚎啕大哭,“泣下”。這樣的軍隊怎么拿的出手。



京營表現(xiàn)如此,邊軍的怯戰(zhàn)情況也是隨處可見,俺答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飽掠西歸,“前后所掠男女驘畜蓄金帛財物既滿志,捆載去”。想從白羊口出塞,總兵仇鸞竟帶領數(shù)十萬軍隊只是遠遠尾隨,不敢放一箭,“凡十萬余騎,相視莫敢前發(fā)一矢”。而俺答在白羊口遭遇明軍抵抗后,不得出,在昌平與尾隨的仇鸞軍遭遇,韃靼軍再次進攻,竟殺死殺傷明軍千余人,差點擒獲仇鸞。


九月,俺答軍全部處塞,由于連日作戰(zhàn),又要照顧劫掠所獲輜重的俺答軍,明軍竟然不敢追擊。只是遠遠尾隨。“始盡出邊,人馬饑乏,皆不能軍。諸將不敢逼,尾送至古北口在而還”。



我想,這些現(xiàn)象都足以突出嘉靖朝軍政腐敗的情況了。更加可氣的是導致俺答犯邊,并且一敗再敗,恇怯不已的仇鸞反而成了抗敵功臣,官秩一再升遷。

而其死后,嘉靖皇帝丟給后世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隆慶元年十二月,戶部尚書馬勝在核查太倉庫的儲備的時候,就核查到太倉所藏銀僅供政府三月開支得惡劣狀況,“今計僅足三月”,要是沒有隆萬之際,高拱、張居正等人的力挽狂瀾,明朝只恐怕就糜爛到底了。



最后,我就以《明史》之贊作為結(jié)尾吧!

贊曰:“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幸臣假托,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于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于邊,賊訌于內(nèi),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jīng),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余年富庶治平之業(yè),因以漸替。雖剪剔權(quán)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4

嘉靖是一個天賦異稟的皇帝,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真實的嘉靖,是一個政治高手,同時也是一個修仙達人
他優(yōu)秀是因為他的政治手腕,縱然多年不上朝依然可以掌控群臣,時刻了解國家的一舉一動

他不合格是因為他并非如他的先輩一樣勤政愛民,習慣了與群臣之間的權(quán)利游戲,他似乎忘記了作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應該負的責任

在位時間第二久的嘉靖,是一個特別的人


  • 修仙達人——凌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

長到讀起來都費勁的這一串字,是嘉靖給自己的封號,一生之中他為自己的修仙大業(yè)一共起了三個藝名,這是第一個

九天宏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 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tǒng)三元證應玉虛總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以上兩個為后期取得

由此可見,嘉靖對于修仙還是很認真負責的,光看這個藝名就可以看得出他的用心

只是,一輩子沉迷修仙的嘉靖,并沒有飛升成仙

卻留下了太多的詬病

比如,他修仙成癮,不僅老呆在煉丹房終日渾噩;再或者連皇帝的帽子也不戴了,改戴道士們的香葉冠

更為奇葩的是,他還聽信國師術士所言“二龍不可相見”而多年不和自己的兒子見面

荒唐如此,也算是少有

所以,嚴嵩作為當朝首輔,把持朝政十余年,正是嘉靖成就了這位明朝第一奸臣

官場腐敗,國庫空虛,百姓賦稅加重都是嘉靖一朝的現(xiàn)象

因而明朝之亡,始于萬歷,實始于嘉靖!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 智商極高——天賦異稟的天才皇帝

嘉靖是天生的政治家,而正是因為天意才坐上皇位

要知道,他完全沒有機會做皇帝,甚至在他被通知要做皇帝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拒絕的。這一切要多虧了他那個貪玩的哥哥朱厚照,太過于貪玩連孩子都沒生

輪來輪去,還是這個少年當皇帝吧,好管好控制!

這是三朝不倒的楊廷和的內(nèi)心想法,雖然有些陰謀的意思,但楊廷和是為大明江山考慮,并非僅為私欲

只是,這個少年的本事出乎了楊廷和的預料,登臺的嘉靖迅速的表現(xiàn)出了自己優(yōu)秀的政治手腕,并讓三朝元老楊廷和無計可施,連自己的兒子都受到牽連,終身流放

嘉靖一朝,權(quán)相嚴嵩雖把持朝政十余年,也有張璁這樣的投機之人一時當權(quán),卻沒有任何人能逃得過嘉靖的眼睛

對于嘉靖皇帝來說,控制群臣就是自己的目的,其他的無需考慮

自負天才的嘉靖,從來都沒有放松過對于權(quán)力的把控,只是他聰明過頭,卻自始至終只為權(quán)力斗爭而斗爭,并非合格的好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自16歲榮登大寶之座,歷經(jīng)將近半個世紀的統(tǒng)治

并沒有將大明的發(fā)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但他絕對是一個有能力、有潛力的優(yōu)質(zhì)皇帝苗子

只是,他自身之意并非在此,年輕之時他也曾勤政,只是在皇帝位子上坐久了也會感覺疲倦

加之他曾差點被身邊內(nèi)侍所害,故而更加神秘莫測,這件事對于他的心理應該留下了很大的陰影。畢竟,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做出了這種事情,凡人都會驚恐不已,何況是如坐針氈的皇帝呢?

當然了,這不是他任意妄為的理由

終明一朝,多位昏庸無為的皇帝出現(xiàn),嘉靖并非能位列其中

但他也不是如朱佑樘、朱棣一類的明君,甚至說他都不如自己的不著調(diào)孫子萬歷

這是一個向往自由和灑脫的修仙達人,也是一個毀譽參半的皇帝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歷史故事,請關注我吧

5

因為一部熱播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陳寶國飾演的嘉靖皇帝為大眾所熟悉,劇中的嘉靖皇帝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對朝政漫不經(jīng)心,對于自己的私人事務卻是錙銖必較。 在明朝16個皇帝當中,嘉靖皇帝算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一位,在位長達45年,在整個明朝的皇帝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他的孫子萬歷皇帝(萬歷在位48年),嘉靖皇帝和萬歷皇帝一樣,不怎么上朝,對于治理朝政也沒有什么興趣,不過對于權(quán)力的競逐卻是非常熱衷的,比如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吵著要給他的父親追封皇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朝“大禮議”事件,同樣的事情在宋朝也發(fā)生過。

嘉靖皇帝之所以能夠即位成為皇帝,與明武宗正德皇帝無后有很大關系,因而明朝宗室不得不從皇室近支當中選擇了嘉靖皇帝。嘉靖即位后,為了讓自己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也與有榮焉,于是準備不顧朝臣反對,強行分封自己的父親朱祐杬為皇考!按蠖Y議”先后持續(xù)了三年,最終以世宗嘉靖皇帝欽定大禮而告終。

如果說大禮議還不能完全表現(xiàn)嘉靖皇帝的昏庸的話,那么此后嘉靖皇帝長期不上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則完全暴露了他昏庸的一面。其中最令人所不齒的是嘉靖皇帝曾經(jīng)相信方士的話,用年輕女子的經(jīng)血作為藥引子,因此宮里面的許多宮女受盡折磨,最終在1542年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宮女起義,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勒死。

因為迷戀長生不老之術,所以嘉靖皇帝開始迷信道教,在宮中設壇,完全不務正業(yè),嘉靖時期的中國已經(jīng)敗象盡顯,可以這樣說,嘉靖朝埋下了明朝最終走向滅亡的隱患。

因此,嘉靖皇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也是明朝眾多昏君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6

我回答的“明朝中期倭寇興起的原因是什么”,其實已經(jīng)說明了我的態(tài)度。即嘉靖皇帝稱不上昏君也稱不上明君。特別是“大禮議”之爭造成的君臣心理裂痕,進而使其“反傳統(tǒng)”“反正統(tǒng)”思想發(fā)揮到了病態(tài)地步。

我僅舉兩例。

(1)對朱元璋開始祭祀了180多年的忽必烈被移出,可以說時對明朝中前期的努力的一個反撲,只是證明其“一時的激憤”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責任,做皇帝就該有做皇帝的責任。你既然憑你自己的能力消滅不了你的最大敵人,那就要采用各種措施穩(wěn)住敵人。

但嘉靖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已經(jīng)祭祀了180多年的五大帝王(朱元璋建國時就開始祭祀,本來六位但楊堅被朱元璋剔除。劉邦、劉秀、李世民、趙匡胤、忽必烈)中的忽必烈給移除了,從而做出“對抗到底”的表態(tài)。

(2)交趾(安南)問題同樣讓人們看到嘉靖皇帝的“短視”

嘉靖時期的1527—1541年,交趾成立莫朝(篡位后黎朝),嘉靖得到交趾的后黎朝報告后,于1537年明朝就準備用武力推翻莫朝還政于后黎朝。

但莫朝開國君主莫登庸連忙向嘉靖遞交了戶口田冊等說要內(nèi)附。結(jié)果嘉靖皇帝立刻罷兵。哪知,還沒有一年,莫登庸病死,交趾大亂,后黎朝開始反攻。莫朝從來就沒有統(tǒng)一過交趾,他說的戶口田冊相當一部分都沒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為了這張空頭支票,嘉靖以及其他后世君主都給錢給物,其實1593年莫朝就只剩下高平一地了。

在這件事兒,嘉靖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顯示大明的能力——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達到了朱棣都沒有成功的事情。然而,這對東南亞各國卻產(chǎn)生了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嘉靖在得到顯示能力、威力的同時喪失了宗主國的責任——維護宗主秩序。

目光短淺、因小失大。

7

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是有自身迫不得已原因的,并不是其怠政。并且說嘉靖是昏君也無法站住腳。當然,很多人會覺得嘉靖很不錯,并且喜歡嘉靖的強勢,對其掌握朝政四十年歌功頌德,我倒覺得嘉靖給明王朝留下了許多致命的隱患。



接下去,我就解答一下為什么我是這么認為的。

首先關于嘉靖的二十多年不上朝。根據(jù)《明史》記載,自從嘉靖二十一年爆發(fā)“壬寅宮變”幾近死于宮女之手后便獨自移到西苑不上朝了,這是嘉靖昏庸的最有利說明。

其實現(xiàn)在更有力的史料證實,嘉靖不上朝的原因是身體垮了,根本支撐不起每天凌晨三點起來早朝。這和他的兒子隆慶以及萬歷后期無法上早朝一樣,隆慶甚至在早朝的路上直接吐血。這也是為什么嘉靖迷信練丹的原因,其實更是為了治病。



不僅如此,早朝很多時候只是形式,并不處理政務,所以不上早朝跟勤政與否一點都沒有關系。

眾所周知,嘉靖不上朝卻牢牢把控朝政一切,故而有嘉靖中興,以及為隆慶新政和萬歷張居正改革鋪墊,這都算嘉靖留下的財產(chǎn)。從這點來說,嘉靖不算昏庸。



然而,嘉靖綱常獨斷,海禁更鬧的后期倭寇侵犯江浙,稿費大明無數(shù)財力物力,算是嘉靖的責任,再包括嚴黨亂朝,都是他不得不背的鍋。

總之,嘉靖絕不昏庸,卻自作聰明。

8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年僅三十一歲的皇帝朱厚照駕崩,由于朱厚照沒有子嗣,而武宗皇帝又是孝宗皇帝僅有的兒子,所以皇太后張氏和大臣們決定迎立憲宗皇帝的孫子、孝宗皇帝的侄子、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即位,而朱厚熜就是被后世稱為明朝最精明的皇帝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第一位非皇子的皇帝。他十六歲即位,共在位四十五年。嘉靖帝在執(zhí)政時期做了很多事情,對內(nèi)他整頓吏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他抗擊倭寇、解決沿海威脅。這都是他執(zhí)政時期的功績,即使晚年他信奉道教,寵信奸臣嚴嵩父子,但是仍然牢牢的控制并把持著朝政。他開創(chuàng)了嘉靖中興,一舉解決了明朝中期以來的頹敗之勢,為后來的張居正改革和嘉隆萬大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嘉靖皇帝和正德皇帝一樣,都是明朝歷史上乃至我國歷史上個人性格極強的皇帝,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作為一個皇帝的綜合素質(zhì)來說,他在明朝十六帝中可以排到上游。他在書法和文學上也有一定見解,執(zhí)政前期也非常勤政,經(jīng)常批閱奏折到后半夜。后來晚年開始信奉道教,在西苑修道,雖然看似不問政事,但是仍然牢牢攥著整個明朝的大權(quán)。

很多人覺得嘉靖帝一生不理朝政,只知道閉關煉丹,是明朝滅亡的始作俑者,是典型的昏君,其實這是對歷史的曲解,我評價一個人,要完整的看待這個人的一生,完整的看待他一生做的所有事情。嘉靖帝不僅不昏庸,反而很精明,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淖怂氖迥昊实邸?/span>

原創(chuàng):歷史課課代表

9

一、嘉靖皇帝是誰?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11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年號嘉靖,是大明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他的孫子萬歷在位48年。

二、嘉靖皇帝“升官記”

嘉靖皇帝繼位的時候,大明已立國153年,大明帝國已顯出老態(tài)。本來,是輪不到他當皇帝的,因為他不是皇子,只是封在外地的藩王之子。嘉靖的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朱祐杬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第四個兒子、弘治朱祐堂是成化皇帝第三個兒子,這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弘治是一位仁慈友愛、深得大臣推崇和愛戴的好皇帝,弘治幼年悲苦,生活簡樸,據(jù)說只有一個老婆,也只有朱厚照這么一個兒子,可惜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爭氣,1521年,正德皇帝30歲那年就死了,沒有兒子,弘治這一脈香火斷絕。我們經(jīng)常說因果報應,可是這么好的弘治皇帝竟然絕后,實在有點遺憾。正德無后,那死后皇位誰來繼承?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皇位繼承“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正德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弟弟,倫序當立朱厚熜。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按照排隊的話,這會皇位就輪到朱厚熜了,朱厚熜他爹朱祐杬是正德排序最前的有子嗣的親叔叔。明朝走到這個階段,皇位繼承是相對成熟了,有明一代,幾乎沒有發(fā)生較大的皇子爭儲問題。此時的首輔楊廷和跟正德朱厚照的老娘張?zhí)笊套h,決定:“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于宗廟,請于慈壽皇太后,與內(nèi)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闭f了這么多啰唆話,目的是告訴大家,從禮法上講,嘉靖繼位合理合法。記住,遺詔里面是讓朱厚熜來“嗣皇帝位”。

三、頗有爭議的“皇帝”前期有功

明世宗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于煉丹。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癡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但他也并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

(1)嘉靖前期世宗在張璁的輔助下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勛戚莊田、罷天下鎮(zhèn)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內(nèi)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贊美之聲。河南道御史劉安說:“今明天子綜核于上,百執(zhí)事振于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

明代名臣張居正在萬歷三年(1575)以自己少年時的親身體驗,對嘉靖前期整頓學政的成就予以極高的評價。他說:“臣等幼時,猶及見提學官多海內(nèi)名流,類能以道自重,不茍徇人,人亦無敢干以私者。士習儒風,猶為近古!

(2)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決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遺址,四面環(huán)繞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規(guī)劃的外城長七十里,東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設城門十一座、敵臺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門外和通惠河設置水閘兩處,其他低洼地帶設置水關八處。由于工期浩大,在嚴嵩的建議下改為先修筑南面,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qū)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許可。后因用兵頻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災后將財力物力集中于宮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沒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門的甕城。嘉靖初年還在四郊新建了地壇、日壇、月壇。

(3)《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人們習慣于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副本。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睹鲗嶄洝返却罅课墨I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jīng)典,并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tài),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明世宗巡訪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馂闹,嘉靖皇帝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三、為什么說嘉靖皇帝昏庸無能?

(1)嘉靖皇帝 “認爹”記 史稱“大禮儀”事件

首輔楊廷和

此人為大明公司的CEO,也就是內(nèi)閣首輔,是四朝元老楊廷和。楊廷和是四川新都人,他當年是個神童,如果當時有XX大少年班,他絕對是少年班里的佼佼者。他十三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后被選為庶吉士,堪稱學神。做個對比,范進五十四歲中舉人,海瑞三十四歲中舉人。

高智商的楊廷和在明孝宗弘治年間做了朱厚照,也就是后來的明武宗的老師,年輕的朱厚照被楊老師的學識和魅力折服了,成了一名楊粉。明武宗一上臺,楊老師就升級為楊總進入了內(nèi)閣,幾年后成了內(nèi)閣首輔(相當于國務院總理)。

楊總在任上也是干得風風火火,有明一代,楊總是數(shù)得上的名臣賢相。有楊總在時,朱厚照才能放心大膽去玩,在最近的一次大明公司裁員就是他干的。大明公司已經(jīng)掛牌上市一百五十年了,遇到了和上一家本土公司北宋一樣的問題,就是冗官冗員太多,公司最近幾年干賠了(財政赤字),楊總不走王安石開源理財?shù)穆,選擇了節(jié)流,大筆一揮,下崗分流再就業(yè)吧。北宋在王安石的開源和司馬光的節(jié)流之間左右搖擺,最終公司倒閉了,但是大明延續(xù)了下來,楊總功不可沒。

楊廷和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楊廷和基本上成了大明公司的掌舵人。此時年僅十四歲的朱厚熜要來了,楊總相信,這個年輕人不是自己的對手,憑他的聲望,他能讓老板聽自己的。

認誰做爸爸的問題是個問題

到了北京城,楊總告訴朱厚熜,為了保證皇家族譜的連續(xù)性,你現(xiàn)在不能管你爸爸叫爸爸了,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算是過繼給了你大爺明孝宗朱祐樘,所以你只能管你大爺叫爸爸,管你爸爸叫叔叔,并且楊總還舉了其他朝代的例子,表示以前都是這么干的。六十二歲的楊廷和看著十四歲的朱厚熜,他覺得朱厚照當老板時,基本上自己的建議都能批準,這個朱厚熜才十四歲,更不會反對自己?墒撬,十四歲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候,朱厚熜也不是朱厚照。倔強的朱厚熜當時就表示,朕不干,憑什么不能叫自己的爸爸做爸爸,還有天理嗎?滿朝之人還有誰愿意為朕說話?朱厚熜目光所及,自己的員工都低下了頭,心里默默打著算盤,相比于得罪楊總,咱們還是選擇得罪新老板吧。于是,朝臣都站在了楊廷和一邊。朱厚熜頓時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在這個紫禁城里好絕望,他拼命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卻什么都抓不到。

就在世宗準備讓步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站了出來,幫了嘉靖皇帝一個忙,他寫了一篇文章,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jù),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批駁了群臣的觀點,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張璁也得以加官進爵,成為議禮派的首領(當時的反對大臣們稱為護禮派)。

張璁還是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反腐、整頓吏治、清理皇親國戚的田產(chǎn)等。嘉靖18年,65歲的張璁死了,嘉靖給他的謚號是文忠,和嘉靖的兒子隆慶給楊廷和的謚號一樣。對,張璁對嘉靖就象狗一樣忠心、象羊一樣溫順,干工作象牛一樣賣力,但此人絕非龍之心,打擊報復相當有一套,后世史學家對他褒貶不一,貶多褒少。


左順門慘案

圍殲張璁、桂萼的行動失敗后。眼看文斗武斗都不行,楊慎(楊廷和兒子)又想出了別的招——上訪。地點還是選在具有法律豁免權(quán)的左順門,具體方式是哭。帶頭大哥楊慎領著二百多號人開始嚎啕大哭,可以不用流淚,但是必須聲音要大。這當然驚動了嘉靖,考慮到二百多個人跪在自己家門口對著自己哭,這里頭還有不少一二品的大員,這玩意鬧得太像國喪,對自己太晦氣。于是嘉靖就讓太監(jiān)傳話:你們想的事,朕都知道了,你們回去吧,事情會解決的。這是官話,又叫廢話。這些官場老油條壓根不理,還放出話來我們要得到圣旨才能回去。

嘉靖怒了,你們覺得左順門是法外之地,我承認了么?就讓錦衣衛(wèi)把八個帶頭的帶走,這時候有不少人一看,軟骨病犯了,老板發(fā)橫了,咱還是回去吧。也不知道這些錦衣衛(wèi)是不是玩忽職守,楊慎這么大個領頭的都沒帶走。于是黑社會老大楊慎又出來喊話了,今天誰回去以后咱們哥幾個就跟他絕交,怕死不是共產(chǎn)黨。既然上升到這種道德綁架的高度,一些猶豫的跟他們繼續(xù)干下去了,雖說走了幾十個,還是有一百多個人繼續(xù)留下來哭,這次哭得更兇了,還帶上了動作,捶胸頓足,還邊拍門邊哭。嘉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抓八個也是抓,抓一百個也是抓,全部就地打屁股(庭仗),一時間左順門外皮開肉綻,當場就有十幾個年紀大的頂不住,一命嗚呼了。

在明朝的時候,被皇上庭仗是件很光榮的事。挨完板子你可以回頭跟人吹牛,哥們當年為了勸諫皇上,可是挨過板子的。那感覺就像是他是比干,當今皇上是紂王似的,說出來臉上光芒大大的。一般人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就覺得很牛了,這一頓板子把自己抬得比皇上都高,所以作為老板,不是被逼的忍無可忍,也不會出此下策,但明朝官員的性格也可見一斑。

楊公子在剛挨過板子才十天,又有人告他狀了,說本來左順門前那些人都要散了,就是楊慎領頭把人拉回來繼續(xù)哭。嘉靖一聽,好啊,原來破壞安定團結(jié)政治局面的大壞蛋就是你小子。于是楊慎就又被打了一頓杠上花,這酸爽只有他自己知道。楊慎還沒等屁股上的肉長好,就被嘉靖貶到了云南,還催促趕緊上路,于是楊慎只能帶著菊花殘趕往云南。

這些前前后后的記錄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事件,也更多的表明嘉靖皇帝“認爹”的較真,同時“大禮儀事件”是明朝中后期的君臣關系惡化的開端。 傷透了大臣們的心!


(2)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夜晚,嘉靖服用了道士煉制的丹藥后,去了端妃的住所。這位端妃雖然受嘉靖寵愛,也時常遭受虐待。侍奉端妃的宮女,更是屢受嘉靖凌辱和責罰,其中有一位叫楊金英的宮女,串聯(lián)了十多位宮女,在端妃侍候完嘉靖歇息去沐浴時,楊金英等人一擁而上,用繩子勒住了嘉靖的脖子,但是把繩子打了兩個死結(jié),沒勒死嘉靖,過程中,其中一個宮女嚇壞了,跑去喊人來救嘉靖,來人把嘉靖從鬼門關救了回來。后果可想而知,參與的宮女包括那個報信的,以及端妃,全部被處死。歷史學家將此稱為“壬寅宮變”,因這年是干支紀年的壬寅年。歷史上謀殺皇帝的事多了,但宮女集體謀殺皇帝的事只發(fā)生在大明朝嘉靖身上,真是從來未有事,競出嘉靖朝,丟死了了。這件事,沒有背后主謀,沒有其他背景,純粹是宮女無法忍受嘉靖的所作所為。連宮女都深惡痛絕,你說嘉靖這人怎么回事?天恩雨露,恩澤竟然澤被不了幾個卑微的宮女。

(3)潛行修道 癡迷丹藥,不再上朝

這件事造成另一個惡劣影響,嘉靖從此搬到西苑居住,一心修道,再也不上朝了。不上朝不是不管事,也經(jīng)常在西苑召見大臣,密探也經(jīng)常向他報告大臣們的動向,大權(quán)還在手,這個是不能放的。后世很多人說,不上朝也沒有關系,能把權(quán)力抓住,把國家治理好就可以了。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表面看,只要皇帝批示裁決,大臣們?nèi)?zhí)行就可以了。但是,朝會有朝會的功能,就像現(xiàn)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經(jīng)常開一開,官員們見見總理,相互見見,了解其他部門的事,不至于閉塞。明朝朝會,京城四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上朝的這些四品以上的官員就經(jīng)常能見到皇帝、見到其他部門的官員,親聽皇帝的訓示,耳濡目染。朝會既有莊重的儀式感,又有實際內(nèi)容,對于開拓干部視野、增強干部忠君愛國的責任感、提升干部綜合素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朝,也體現(xiàn)了皇帝治國理政的誠意,正心誠意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皇帝不上朝,國家就不可能治理好。從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嘉靖24年不上朝,期間雖然也召集重臣商量大事,其他大臣就很難見到皇帝了。就比如,明朝某人在某部當侍郎(副部級)或者郎中(司局級),親戚問他皇帝長什么樣,某人說沒見過,親戚想,10年侍郎沒見過皇帝?聽說你是好大的官啊,看來官也不大,連皇帝都沒見過。官員的責任感是否大打折扣呢?

(4)三位皇后 沒一個善終?

嘉靖共有三位皇后,原配是陳氏,陳皇后死后立了張后,再廢,又立了方氏,三人無人得以善終。嘉靖元年,嘉靖冊立陳氏為皇后,嘉靖十七年(1528)的一天,嘉靖和陳皇后坐在一起聊天,宮女張氏前來獻茶,嘉靖看到張氏玉手雪白柔嫩,欲念頓起,情不自禁地抓住其手輕輕撫摸。陳皇后見此醋意大發(fā),用力推張氏,誤將張氏手中茶澆在嘉靖臉上。嘉靖大怒,飛起一腳,朝陳皇后小腹踢去。陳皇后此時已有6個月的身孕,遭此飛腳,連嚇帶痛,當即昏死過去,不久就不治身亡,嘉靖未生憐憫之情,不僅將喪事辦得極為簡單,還下旨梓棺不準出皇宮正門,如宮妃一樣,從左門抬出。

陳皇后一死,受嘉靖寵愛的宮女張氏立刻被加封為順妃,一月后,嘉靖帝便立順妃張氏為皇后。張璁從中進士到內(nèi)閣首輔,只花了6年;這個張宮女從宮女到皇后,只花了一個月。剛開始,張皇后對嘉靖一切順從,言行舉止十分小心。嘉靖尊崇道教,道士邵元節(jié)挖空心思編寫了一本《圣女訓》,每隔幾天就給皇后嬪妃們講演一次,張皇后不勝其煩,張皇后經(jīng)常拒絕穿嘉靖親自設計的奇裝異服“垂云冠”參加各種陪祭活動。嘉靖十三年(1534)正月新春佳節(jié),張皇后侍候嘉靖吃飯,乘嘉靖高興,略有建言,嘉靖聽后暴怒,喝令褫去皇后冠服,鞭責數(shù)十。第二天張皇后便被廢居別宮,在冷宮里被囚禁兩年后離世。嘉靖知道后,也無半點哀悼之情,下令按妃子的葬禮埋掉,死后無謚號。

張皇后被廢幾天,德妃方氏就在極隆重的禮儀中成為嘉靖的第三位皇后。嘉靖頒詔告示天下,飭令命婦入宮朝見皇后,禮節(jié)的隆重繁縟,是冊立前頭兩位皇后不能比的。可惜她的好運也極其短暫。五年后,坤寧宮發(fā)生火災,嘉靖帝竟然阻止宦官們前往搶救方皇后,任由方皇后被活活燒死。俗話說,一夜夫妻百日恩,為何三位皇后無一人得善終?是這幾位皇后人品都不好?是這幾位皇后德行都惡劣?都不是。

(5)什么叫嘉靖?就是家家都干凈。

嘉靖一輩子不是沒有干工作,皇帝的一些基本職責還是盡到了,繼位之初也曾勵精圖治,大權(quán)從未旁落,官職也沒有空虛,國家機器還在運轉(zhuǎn)。但嘉靖在位45年,農(nóng)民起義近50次,多次發(fā)生兵變;面對蒙古人的搶掠,無所作為;面對倭寇的橫行,束手無策;國勢積弱,民不聊生。著名的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上陳《治安疏》說道:老百姓說你的年號好。什么叫嘉靖?就是家家都干凈。家里什么都沒有,所以叫“家凈”。嘉靖氣得吐血,要殺海瑞;但聽說海瑞自己已準備了棺材,就沒有立即殺海瑞,為什么不殺?嘉靖說,殺了你,讓你成了千古忠臣,我就成了殺忠臣的昏君,我偏偏不殺你,不讓你如愿。不久,嘉靖死了。嘉靖后期,已基本到了天怒人怨的境地,據(jù)說他快死的時候,朝廷內(nèi)外頗有撥云見日的喜感。這就是嘉靖。

(6)嚴嵩父子 統(tǒng)治大明王朝

關于嚴嵩父子的貪腐,專權(quán)大明王朝20年。天下怨恨。想寫 可能故事太多了,就不寫了,個人就舉列子來表明 ,嘉靖皇帝 的昏庸情況吧!

  1.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70余人的倭寇在浙江登陸后從浙東深入腹地,竄入安徽、江蘇,一路燒殺搶掠,行程千里,還圍繞南京城兜了一大圈。當時明朝在南京駐有12萬人的軍隊,不敢出戰(zhàn),最后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官撩麑⑵堇^光為了籌措軍餉,不得不向嚴嵩等朝廷要員行賄。國事如此,怎不痛心?

  1. 據(jù)說,明代那本有名的《金瓶梅》就是當時的大文豪王世貞,為了謀殺嚴世蕃而設計的。王世貞也是張居正和楊繼盛的同學,因為在楊繼盛案中鼓動自己的父親搭救楊繼盛,結(jié)果連他父親最后也被嚴嵩父子陷害致死——這就更可以說明,徐階當初為什么要忍了。

清代以前,像《稗說》這類野史都提到王世貞為了報殺父之仇,知道嚴世蕃喜歡看有色情內(nèi)容的書,就寫了這本《金瓶梅》,先泡在砒霜里,等曬干處理后再送給嚴世蕃看。嚴世蕃看得很過癮,邊看邊用手指頭沾著口水翻書,等他看完了,也就中毒死了。

可以看出嚴氏父子已經(jīng)到惡貫滿盈的地步了。

以上就是嘉靖皇帝被認為昏庸無能的 6件事吧,其實很多大臣及百姓都盼望皇帝老兒趕緊下野及死去,可偏偏在位45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宮,年60歲。廟號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寫在最后小編認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厚熜不行,厚德載物。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人為善,福如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若未至,福已遠離。 喜歡的點贊,也歡迎在評論區(qū)交流!

10

如果嘉靖都不算昏君,還有誰能算昏君呢?

明粉如果覺得嘉靖不算昏君,那只能說明明朝爛到令人發(fā)指的地步,想要找個正常人都很難,所以只能抱著垃圾吹。

明粉動輒說嘉靖聰明,能夠把楊廷和如何如何——我只想問一句:你們腦子沒病吧?

楊廷和不過是個大臣,嘉靖是九五至尊,兩者的權(quán)力本來就不等同。

換言之,楊廷和給嘉靖找不自在為難,而嘉靖如果想要收拾楊廷和是易。這個難易程度,難道明粉心里沒數(shù)嗎?

事實上,如果想要檢測嘉靖的智商,應該把他擺在楊廷和的哪個位置上應對嘉靖這樣的皇帝,同等條件下比較才能見真知。

否則,都是胡說八道。

昏君、明君,看的是政績。嘉靖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政績嗎?

收拾嚴嵩?

你自己重用的貪官奸臣,最后自己收拾了?這叫哪門子明君?純屬昏君民賊之舉。

再比如對待北邊的蒙古人?

聽說過庚戌之變嗎?

蒙古人打到你北京城下燒殺搶掠,結(jié)果嘉靖在做什么?緊閉城門,任由對方胡作非為。

總而言之,這么個典型的昏君,有何吹點?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