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謝“VIP7312558669933”的邀請!

韃靼與蒙古是部族交錯的關(guān)系。雖然有交錯的地方,但是韃靼與蒙古是兩個不同的部族,而且分別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所以韃靼不是蒙古,蒙古也不是韃靼。

韃靼一詞雖然出現(xiàn)在明朝,然而這一詞中原人對韃靼部落政權(quán)的稱呼。韃靼這個部落是一個大部落,隸屬于韃靼部落的小部落有:怛旦部落、阻卜部落、塔塔爾部落、汪古部落等。

怛旦部落早在唐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是隸屬于突厥帝國的一個小部落。韃靼人也是突厥語系的一個游牧部落。突厥帝國崛起于漠北草原,后來征服中亞,中亞的部落在突厥的同化下,也多了一批白種人的突厥人。因為草原部落一旦取得勝利,就會將對方的部落瓜分,分給自身隸屬下的各個部落,所以韃靼部落中也多了很多白種人。

突厥帝國分裂后,各個大部落又分成小部落,各個小部落又再次合并為一個大部落。再后來,東西突厥都被唐朝所滅,在唐朝穩(wěn)定的統(tǒng)治下,各個小部落就固定下來,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唐朝遭遇安史之亂,漠北草原的回紇人被唐朝抽調(diào)了大量的兵員平亂,例如沙陀族就是回紇的一個部落。回紇人遭到北方黠戛斯部落的進攻和東方契丹人入侵,回紇人向唐朝尋求庇護,退守到西域和中亞地區(qū)。

契丹人滅掉了黠戛斯,占據(jù)了大漠草原。其中阻卜就是契丹人統(tǒng)治下的韃靼人。契丹人建立的遼朝被女真人推翻后,契丹人裹挾草原各部退守藩屬國的領地,并滅掉了各個藩屬國,建立了西遼帝國。而留在草原上汪古部和塔塔爾部就是金朝統(tǒng)治下的韃靼人。

金朝崩潰后,蒙古部統(tǒng)一草原各部,韃靼人也隸屬于蒙古,成了蒙古人。

所以在中亞的部族是突厥—回紇—契丹—蒙古。這些部族都是從東方西征過去的,雖然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在戰(zhàn)力上要強過中亞各個部族,但是西征的人口比較稀少。不僅沒有同化當?shù)夭孔,反而被當(shù)夭孔逅。每一次西征,漠北的韃靼部落都能在中亞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所以在人口上要更多,文化程度上更高。

政權(quán)雖然是契丹政權(quán),但是主體民族卻是韃靼人,而不是契丹人,契丹人反而被韃靼人同化了。蒙古人也是,西征的過程中,蒙古人比較少,塔塔爾部和汪古部在西征后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一合并,在人口上超過了蒙古人。在中亞真正的蒙古人反而在幾個韃靼部落的引領下,和中亞的韃靼部落結(jié)合。

統(tǒng)治俄羅斯的金帳汗國,名號雖然是蒙古人,但是主體民族卻是韃靼人。蒙古人只剩下一個名號。完成對東歐各個俄羅斯公國征服的不是漠北草原的蒙古人,而是在蒙古人領導下的中亞韃靼人。所以西方人把突厥、韃靼、蒙古都當成一種人的不同名字。

蒙元政權(quán)崩潰后,逃到草原,韃靼人奪取了蒙元政權(quán),建立了韃靼汗國,所以被明朝稱為韃靼人。然而,漠北草原,蒙古人才是主體民族,韃靼人雖然奪取了政權(quán),但是人口處于少數(shù)。除了韃靼還有一個瓦剌政權(quán),也是一個小部落。這漠北草原,無論是地域原因,還是人口的原因,韃靼人更容易被蒙古人同化,徹底地成為蒙古人。

近代的西方是民族國家,單一的民族,根本無法理解大一統(tǒng)多民族的中國到底是怎么回事。因為歷史原因,他們把中國叫做契丹人,也叫做突厥人,也叫做蒙古人,也叫做滿洲人,也叫做漢人、唐人。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取得文化的認同,便于文化的輸出。

中國對中亞的文化輸出更多的是吐蕃人的文化、加上草原文化的一個混合體,因為中亞、漠北、青藏,游牧經(jīng)濟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漢文化更容易輸出到朝鮮、日本、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因為這些國家農(nóng)耕經(jīng)濟占據(jù)重要的地位。

上面所論述的就是突厥人、韃靼人、蒙古人、回紇人他們交錯的歷史關(guān)系。受西方民族主義的影響,現(xiàn)在的突厥人、韃靼人、蒙古人就比較好區(qū)別了。中亞以及新疆的許多民族的統(tǒng)稱是突厥化的各個民族。韃靼人在俄羅斯境內(nèi)比較多,有多個韃靼人的共和國。蒙古人在中國、蒙古國、以及歷史上清朝被沙俄割占的地區(qū)。


最佳貢獻者
2

韃靼:是中國古代北方有多重含義的民族泛稱,主要指蒙古人。歷史上明代蒙古高原有韃靼政權(quán)。又作達旦、達怛,最早見于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中國古代北方有多重含義的民族泛稱。 唐代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韃靼人最早見于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自唐迄元先后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范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是多個族群共享的名稱。在歐洲曾經(jīng)被金帳汗國統(tǒng)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9世紀前后,陰山南北沿邊塞直到河西,青海都出現(xiàn)了韃靼人。與宋遼有交往,并被稱為阻卜。金代,韃靼主要游牧于呼倫,貝爾兩池以西。1202年,成吉思汗徹底征服了塔塔爾部,韃靼人大部分并入了蒙古人。宋元時韃靼成為對蒙古各部的泛稱。有的記載稱蒙古人為黑韃或蒙韃,稱汪古人為白韃,或依其開化程度區(qū)別為熟韃靼與生韃靼。13世紀蒙古人西遷,韃靼之稱逐漸傳遍西方。俄國亦將境內(nèi)操突厥語諸族稱為韃靼人。

蒙古:在蒙古人崛起之前,蒙古大地曾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統(tǒng)治。據(jù)歷史學家考證,蒙古族起源于東胡的分支蒙兀室韋。約在公元7世紀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一帶,后來西遷到了鄂嫩河上游不爾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魯倫河一帶。到公元12世紀,蒙古族已經(jīng)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并分衍出乞顏、札答蘭、泰赤烏等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爾、翁吉剌、蔑兒乞、斡變剌、克烈、乃蠻、汪古諸部。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稱作“有氈帳的百姓”,主要從事畜牧業(yè);居住在森林地帶的被稱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從事漁獵業(yè)。公元11世紀,結(jié)成了以塔塔爾為首的聯(lián)盟,因此,“塔塔爾”或“韃靼”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宋、遼、金時代,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諸部后,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3

韃靼一詞在中國史籍中出自明代,明王朝官方把當時對立、交惡的東西蒙古部落聯(lián)盟,稱呼為“韃靼”和“瓦剌”,韃靼指元朝皇室后裔為首領的東蒙古各部,瓦剌指以衛(wèi)拉特四部為主的西蒙古諸部。而當時的蒙古文獻則把蒙古分為“都沁土綿蒙古”(四十萬蒙古)和“都爾本土綿衛(wèi)拉特”(四萬衛(wèi)拉特),前者即漢文文獻中的韃靼,后者相當于瓦剌。

自元王朝丟失中原,北遷漠北后,蒙古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開始激化,隨著王保保、賀宗哲、納哈出等掌握北元汗廷重兵集團的將領們的或死或降,北元汗廷在蒙古各部落中的威望大為降低。尤其是1388年明軍在捕魚兒海幾乎全殲北元脫古思帖木兒汗全軍,大汗僅率其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西走土拉河,在途中遭到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兒大王和瓦剌聯(lián)軍的襲擊,脫古思帖木兒汗遭擒殺,也速迭兒自稱大汗,此公然篡奪黃金家族嫡系汗位的舉動,可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此后北元汗位的內(nèi)爭不斷、戰(zhàn)火連年。

永樂初年被東蒙古諸部推立為蒙古大汗的窩闊臺后裔鬼力赤(烏魯克帖木兒),在與明成祖朝廷的交涉中,已經(jīng)放棄“大元皇帝”的稱號,明廷稱其為“韃靼可汗”,這是韃靼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明朝官方文件中。此后雖然汗位繼續(xù)處于動蕩輪換之中,但絕大多數(shù)都出自黃金家族嫡系,即忽必烈后裔中,到滿都魯汗、達延汗先后稱汗后,汗位再次鞏固,北元呈現(xiàn)中興之態(tài)。。。。。。

所以說,就蒙古高原上本身的所謂韃靼,就是蒙古自身,沒有區(qū)別。至于題目中的外形服飾差別,乃是由于蒙古人重新回歸游牧部落狀態(tài),自然與雄霸中原的元王朝時期大有不同。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西方史家筆端下的“韃靼人”,與我們漢文古籍中的涵義不同,他們把蒙古西征后建立的以少數(shù)蒙古人、多數(shù)突厥人為基礎的金帳汗國稱呼為韃靼,對其分裂后出現(xiàn)的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諾蓋帳汗國、失必兒汗國等統(tǒng)稱為“韃靼人”,甚至連衛(wèi)拉特人中的土爾扈特部西遷后,也被稱為“卡爾梅克韃靼人”,這些所謂的韃靼人中,除后者外本來就是多民族混合體,多代通婚后,已先后突厥化、伊斯蘭化,自然在外貌、服飾及文化習俗上與蒙古人差距很大了。

4

蒙古是12世紀北方草原上的一個部族,韃靼是北方草原上的另一個部族,又稱塔塔兒。

為什么蒙古會被稱為韃靼呢?

13-14世紀的波斯人拉施特在他編撰的《史集》中解釋說:蒙古一詞……也用于和蒙古人類似的其他民族……由于他們的強大,這些地區(qū)的其他部落也漸以他們的名稱著稱……正如在此之前,塔塔兒人稱為勝利者時,一切其他各族都曾被稱為塔塔兒人。甚至現(xiàn)在塔塔兒人在阿拉伯、忻都斯坦和契丹地區(qū)也還享有盛名。

也就是說,早先塔塔兒人強大的時候,蒙古人被稱為塔塔兒,也就是韃靼。后來蒙古強大了,其他部落就被稱為蒙古了。

實際上蒙古被中國人和歐洲人稱為韃靼的原因還有細微差別。

被中國人稱為韃靼,主要是金朝和塔塔兒接觸比較多。塔塔兒是較早臣服于金朝的北方草原部族。1196年,塔塔兒叛金,金朝丞相完顏襄受命率軍討伐,鐵木真還曾經(jīng)和克烈部的脫斡鄰勒汗,配合金朝軍隊進兵夾擊,因此脫斡鄰勒汗被授予王號,從此稱為王罕。鐵木真則得到“札兀惕忽里”的官號,意為諸乣統(tǒng)領。

最早把蒙古人稱為韃靼的歐洲人,據(jù)說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派出的修士朱利安。他受命帶領使團前往東俄羅斯去搜集蒙古入侵者的信息。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他從庫蠻人那里聽到的,庫蠻人這么稱呼蒙古人,則很可能是因為蒙古軍隊中有人自稱塔塔兒。當然,蒙古人肯定也提到了其他的名號。不過最終西方人使用韃靼這個稱呼,是因為它和拉丁文中的“Tartarus”很像,而這個詞的意思是地獄下暗無天日的深淵。在蒙古入侵之后各種對其的描述中,蒙古人都被塑造為來自地獄的惡魔。所以歐洲人就選擇了這樣一個可怕的詞指代他們。

公元前530年代的雅典雙耳細頸瓶上的地獄形象

5

韃靼有四種解釋,方壯猷先生曾說韃靼有四種指向:

亞洲北部所有民族的統(tǒng)稱(西方人用之);

中國北方民族統(tǒng)稱(西方人用之);

蒙古民族別稱(古代及現(xiàn)代民族主義者用之);

蒙古族塔塔兒部專稱(蒙古族用之)。

同時,在宗教上,韃靼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蒙古人則主要信奉藏傳佛教。

方壯猷:1902年生,1925年入清華師從王國維、梁啟超,著名考古學家、主攻遼宋金、民族史,其越王勾踐劍就由其首先認定,1949年前就已享有大名。1970年在牛棚中病逝。

(1)從西方言論看,韃靼人其實是亞洲北部諸民族的統(tǒng)稱

從成吉思汗開始,韃靼成為中國北方民族的自稱,例如,突厥人力量廣大時,從中東到今天的俄羅斯許多民族都自稱突厥人。而蒙古強大后,許多人便自稱韃靼人。

其實,韃靼人許多并非蒙古人。特別是中亞、西亞、以及西伯利亞、東歐等地區(qū)的韃靼人,更多是突厥化的當?shù)赝林褡澹蛲回驶拿晒湃撕笠帷?/p>

蒙古人

(2)我國中原政權(quán)對其由塔塔、蒙古通用變?yōu)榻y(tǒng)稱

韃靼首次出現(xiàn)是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同時也有各種變體,如達怛。前者以《闕特勤碑》為例,后者以《賜回鶻嗢沒斯特勒(勤)等詔書》(李德裕)。同時還有達靼、達靼札、達旦、塔塔兒、達坦等不同寫法。

我國中原化政權(quán),對韃靼稱呼從蒙古的達達部演變?yōu)閲,是從宋朝開始。

《亡遼錄》中有“鎮(zhèn)攝韃靼、蒙骨、迪烈諸國”可見,韃靼、蒙古是分開的。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開始,因為蒙古帝國建立,威望大增。北方許多少數(shù)民族都自稱韃靼。為此,宋朝就認為韃靼分生熟、生中又有黑白。忒沒真(鐵木真)即黑韃靼。由此可見,韃靼已經(jīng)成為北方民族的統(tǒng)稱。

《遼史》也記載遼太祖神冊三年二月,達旦國來聘。請注意《遼史》是元朝編纂的,它可不用韃靼這個詞。

韃靼人

(3)宋朝人很無聊,打不過人家搞“精神勝利法”,“韃靼”在中國逐漸具有貶義色彩

韃靼人、蒙骨人都受到金國的統(tǒng)治,隨著北宋被滅、南宋建立后,心有不甘的宋國人開始玩酸儒的“精神勝利法”,開始廣泛使用“韃靼”這個詞,由此,改詞逐漸有了貶義色彩。

但這些文字游戲只能滿足無聊的“自慰”,自己不爭氣還是得被滅。元朝建國后逐漸知道了漢人在文字上用意。由此,元朝在修撰《宋史》《遼史》《金史》過程中少用、避用“韃靼”一詞。清朝,也是如此。

6

韃靼與蒙古是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其實說韃靼與蒙古有很大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韃靼這個詞內(nèi)含過于豐富,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含義,所以其中有些含義就和蒙古一詞很不相同了。所以桃花石雜談覺得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先搞清楚韃靼這個詞本身的含義比較好。


韃靼的起源

其實韃靼這個詞的出現(xiàn)要遠遠早于蒙古這個詞。韃靼這個名字在中國古籍里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而蒙古及其相關(guān)詞最早卻是在《舊唐書》里才出現(xiàn),比韃靼出現(xiàn)的時間要晚了3、400年。

韃靼人最早被認為是柔然的余部

最早韃靼這個詞是源自柔然的別稱“大壇”或“壇壇”,所以最早韃靼人是被視為柔然的余部的。而鐵木真出生之后,也就是蒙古人形成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就有塔塔爾部落,也就是韃靼部落。甚至鐵木真的父親就是在和塔塔爾人一起喝酒之后被塔塔爾人給殺死的,也就是被韃靼人殺死的。但在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之后,韃靼人也被納入其中,等于韃靼人在此時融入了蒙古民族。

但這里要說明的是,韃靼人其實在融入蒙古民族之前,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由不同民族的部落組成的部落集團,在融入蒙古人之前他們中間就既包括說蒙古語族的部落,也包括說突厥語族的部落。所以韃靼人在融入蒙古族之前,就帶有一些突厥特征。而韃靼人因為和鐵木真有殺父之仇,所以在融入蒙古族的過程中也曾經(jīng)遭到過比較殘酷的屠殺,特別是其男丁。

韃靼人的興起

所以其實后來韃靼人在融入蒙古族之后,在歷史上是消失了一段時間的。而后來因為入主中原的蒙古人里,其實包含有大量的韃靼人,而韃靼這個稱呼在中原出現(xiàn)的時間又早于蒙古,所以一些中原人就把蒙古人統(tǒng)稱為韃靼。特別是一些反對蒙古的人,可能是因為蒙古人自稱蒙古,那么我們就故意不叫你們蒙古,叫你們不喜歡的稱呼韃靼。所以在元朝以后中原古籍里的韃靼,在桃花石看來只是對蒙古各部的一種泛稱,其實在漢語里就是等同于蒙古的。

明朝時期的韃靼其實是對蒙古的一種泛稱

但在歐洲,韃靼這個詞匯盡管起源與漢語里元明時代的韃靼有些像,也是因為有大量韃靼人的蒙古人攻入歐洲之后,在歐洲語言里留下的稱呼,但在后來其意義卻和漢語里有了顯著的不同。在歐洲語言里,韃靼一詞卻漸漸變得和它最初的含義比較接近了,即突厥化的蒙古人或者說蒙古化的突厥人。

當然這些人最早也是來源于蒙古人的西遷。在蒙古人通過兩次西征在歐亞草原建立起金帳汗國之后,大量蒙古部落也西遷到這一地區(qū)。而關(guān)于金帳汗國,對歷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是鐵木真的長子術(shù)赤和他的兒子拔都所建立的,而且術(shù)赤的出身其實是有些疑問的,即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曾被蔑兒乞部搶走,回來后不久就生下了術(shù)赤,所以術(shù)赤自出生之后就一直被人懷疑不是鐵木真的骨肉。而且這個蔑兒乞部其實擁有一定的突厥背景,也就是說跟同樣有突厥背景的韃靼人有接近的地方,甚至根據(jù)一些傳說,術(shù)赤本人也有一些突厥人的特征。

金帳汗國的“蒙古人”后來基本都演化成了韃靼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反正在金帳汗國建立之后,韃靼人,或者說有突厥背景的蒙古部落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逐漸成為了金帳汗國蒙古人的主流。而金帳汗國的韃靼人很快全部皈依伊斯蘭教,和蒙古人分道揚鑣,到公元14世紀初的金帳汗月即別時期,金帳汗國甚至在國內(nèi)禁止包括蒙古傳統(tǒng)薩滿教在內(nèi)的所有其它信仰,開始獨尊伊斯蘭教,金帳汗國完全變成了韃靼人的國家。

俄羅斯向東方擴張時首先征服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都是韃靼人國家

而金帳汗國在公元16世紀初分裂成伏爾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國、里海附近的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及烏克蘭南部的韃靼汗國等小國家,在當時只有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自稱韃靼,但因為這些汗國都是突厥和蒙古的混血后裔,而且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漸漸的這些國家也都接受了韃靼人這個稱呼,以至于后來歐洲語言里,中亞的廣闊地域到19世紀都曾經(jīng)被稱為韃靼利亞,后來這些汗國相繼被并入俄羅斯之后,韃靼人也就成為對信仰伊斯蘭教,說突厥語族語言的各民族的統(tǒng)稱,但后來很多其它民族有了自己獨特的民族身份,韃靼這個民族指代的含義又收窄,現(xiàn)在一般專指俄羅斯境內(nèi)的韃靼族人。

現(xiàn)在俄羅斯韃靼斯坦的伏爾加韃靼人,外貌已經(jīng)非常歐化

但因為韃靼族在俄羅斯等國的分布也非常分散,因此如果細分,又能分成57個支系,而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伏爾加韃靼人,現(xiàn)在他們在俄羅斯境內(nèi)還有自己的自治共和國韃靼斯坦,其首都就是俄羅斯著名的城市喀山。不過伏爾加韃靼人現(xiàn)在和俄羅斯人的混血已經(jīng)非常多,很多人還已經(jīng)有了俄羅斯名字,并改信了東正教。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韃靼人就是克里米亞韃靼人了,但現(xiàn)在克里米亞韃靼人和當?shù)鼐用竦幕煅惨粯訃乐,而且在俄羅斯和奧斯曼爭奪克里米亞期間,很多克里米亞韃靼人還遷居到了土耳其,所以克里米亞韃靼人現(xiàn)在人數(shù)也非常少。


總體來說,韃靼人曾經(jīng)是蒙古人的一支,但經(jīng)過金帳汗國時期和蒙古人分化之后,現(xiàn)在的韃靼人已經(jīng)和蒙古人有了非常大的差別,無論是語言、文化、歷史和宗教信仰都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和蒙古人已經(jīng)完全是兩個民族了。

7

蒙古人與韃靼人,俄羅斯人,哥薩克人基本沒什么關(guān)系。韃靼人與俄羅斯,哥薩克也基本沒什么關(guān)系。俄羅斯,烏克蘭和哥薩克有很大關(guān)系。

1. 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政權(quán)基輔羅斯諸公國文化發(fā)展出來的后裔;o羅斯諸公國現(xiàn)在分成了三個文化語言很類似的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2. 哥薩克人起源比較復雜,但是和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人關(guān)系很密切。他們主要從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中分化出來的不受俄羅斯沙皇政府管制,不愿意當農(nóng)奴的一種底層自由民組織起來的社會。他們最早是逃離了蒙古金帳汗國統(tǒng)治的東斯拉夫人,他們逃到黑海西北沿岸,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敖德薩以及羅馬尼亞東北部區(qū)域去,并和當?shù)卦械陌仔倥撕喜⒌揭黄鹕钊チ恕?偟膩碚f,哥薩克人究竟是不是一個獨立民族,這一點比較模糊。但是說他們是一群有獨特生活方式,習俗,方言的東斯拉夫人后裔還算是比較準確的。

3. 韃靼人是突厥系民族。長相上與俄羅斯人有較大不同。有很多有明顯的東亞人種特征,有很多有明顯土耳其諸民族特征,跟新疆維吾爾人比較相似。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典型歐洲人的長相,以至于金發(fā)碧眼。作為生活在歐亞大陸過渡地區(qū)的民族,韃靼人的長相和血統(tǒng)也很有過渡性。但是文化上來說,韃靼語和土耳其,維吾爾語幾乎可以互通,習俗與穿著也與維吾爾幾乎一樣。所以是個典型的突厥系民族。這個民族的來歷也是比較復雜;旧鲜侵惺兰o伏爾加保加利亞人的后裔,加上很少部分的蒙古血統(tǒng)。伏爾加保加利亞人應該原來是一個突厥系民族,但是他們來到現(xiàn)在的居住地的時候,這里本來就有芬蘭-烏拉爾民族和東斯拉夫的人在這居住了,所以慢慢地,當韃靼民族形成的時候,已經(jīng)是血統(tǒng)上很混的狀態(tài)了。

4. 蒙古人,東胡民族后裔,純東亞人種。跟前三都只有很少很少的民族血統(tǒng)關(guān)系,就不詳細解說了。

這里算是答了你的第一問了。

第二問,挺復雜的,我能答一點是一點吧。

莫斯科公國的崛起主要是通過利用他們作為金帳汗國代理征稅人的身份開始發(fā)家的。金帳汗國對俄羅斯諸地方的統(tǒng)治極其間接。他們指定了莫斯科大公作為全權(quán)代理人幫他們從各俄羅斯諸城征稅,如果有人不服莫斯科管或不交錢。莫斯科就找蒙古人干爹。蒙古干爹就會來教訓莫斯科的敵人。久而久之,莫斯科就做大了,實力凌駕于俄羅斯諸城之上,以至于最終打敗了自己的干爹,宣布不再服從金帳汗國獨立了。在莫斯科做大了之后若干年,終于到了恐怖的 伊凡四世 雷帝當大公了?植酪练残甲约簽樯郴,從而開始了沙俄歷史。他的主要軍事成就就是打垮了喀山汗國。喀山汗國就是韃靼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國家。在伊凡四世之前的很多年,喀山汗國由于與莫斯科距離比較近,兩國經(jīng)常戰(zhàn)戰(zhàn)和和,互有勝敗。最終到了伊凡四世的時候,他花了很大的力氣攻下了伏爾加河上游離喀山60公里左右的一座島嶼。在那里建立了水軍基地,大造舟艦,最終順江而下圍困了喀山城多個月之后,終于攻克。至此,喀山汗國滅亡了。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他名人在今天莫斯科紅場上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那個俄羅斯象征彩色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

這個戰(zhàn)役是莫斯科沙皇國,極其后來的俄羅斯沙皇國擴張的起點。在打敗了第一個強敵喀山汗國之后,基本上西伯利亞方向就再也沒有強敵了,很從容地就擴張至和清王朝接壤的尼布楚。在這之后很多年,俄羅斯擴張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是在南面與奧斯曼土耳其打拉鋸,西北面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沿岸,正西面與波蘭進行斯拉夫民族領頭羊的爭奪。但是這些戰(zhàn)爭,主要就都是正規(guī)的政府部隊在參與了,較少使用少數(shù)民族部隊。

第三問,簡短一點是這個樣的。

俄羅斯往亞洲方向的擴張主要是驅(qū)使的哥薩克人。當俄羅斯的中央政府越來越強大之后,哥薩克人的生活方式就越來越受到威脅了。在歐洲,俄羅斯政府基本上不大允許哥薩克自由民的存在了。在這個時候,俄羅斯政府想到了一個主意一箭雙雕。他們對哥薩克人說,你們到東方去,那里都是無主之地。你們?nèi)チ酥笠远砹_斯沙皇的名義占領那些土地,沙皇就把那些土地賜給你們生活,政府不管你們,你們不用交稅。哥薩克人當然愿意,其實也別無選擇。

當哥薩克人把這塊地方穩(wěn)定下來之后,俄羅斯政府就會過來接管某些要沖以及肥沃的地方,開始建立城鎮(zhèn),同時驅(qū)使著哥薩克人繼續(xù)往東去尋找新的無主之地,以繼續(xù)他們自由的生活。這里說一句,這個計劃比較緩慢,不是說哥薩克沒住幾年就又要被趕。往往哥薩克在一個地方安居了10年或一代人之后,政府才會過來實際認領這些領土。

8

“韃靼”一詞現(xiàn)有四種含義:其一是對歐亞大陸北部所有突厥-蒙古系統(tǒng)的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其二是東蒙古諸部的統(tǒng)稱;其三是對塔塔兒人的稱謂;其四是對歐洲韃靼民族的稱謂!绊^靼”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人類歷史記載中時的含義是第三種——對塔塔兒人的稱謂,這時的韃靼和蒙古是兩個不同的部族。關(guān)于蒙古人的起源在唐代的典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客魯連河下游以及興安嶺之北的室韋人中有一個叫做蒙兀的部落。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人乘機成批遷入原本突厥語游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使這一地區(qū)逐漸蒙古化,此后人們管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不過這時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樣是指的操同一語系的部族聯(lián)盟,而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只不過后來草原上這些操同一語系的部族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統(tǒng)一的,于是就用蒙古之名指代這片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由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13-14世紀的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在他編撰的《史集》中解釋說:蒙古一詞也用于和蒙古人類似的其他民族。由于他們的強大,這些地區(qū)的其他部落也漸以他們的名稱著稱。11~12世紀在今天的蒙古草原上蒙古、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五雄并立,還有其他一些相對小些的部落分布在這片草原。所謂韃靼最初就是塔塔兒的另一種譯名,他們和蒙古人本來是兩個不同的部族。成吉思汗統(tǒng)一草原諸部后塔塔兒、蔑兒乞、克列、乃蠻諸部也逐漸被冠以蒙古之名。

一開始塔塔兒人的勢力很強大,至今在阿拉伯、忻都斯坦等地塔塔兒人還負有盛名。因此這些地區(qū)的人往往將包括蒙古部在內(nèi)的蒙古草原各部統(tǒng)稱為韃靼人。當時的中國金朝一開始也是和塔塔兒人接觸比較多,因此也將蒙古草原諸部統(tǒng)稱為韃靼人。后來蒙古人統(tǒng)一草原后草原諸部就改稱蒙古人。蒙古汗國曾先后進行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歐洲人在感受到蒙古人帶來的巨大壓力后開始向蒙古遣使,試圖加深對這個東方帝國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歐洲人也許是接觸到了蒙古軍隊中原出自塔塔兒部的人,也許是從阿拉伯人那里接觸到了“韃靼人”這一概念,于是他們開始使用“韃靼”一詞稱呼蒙古人,這時“蒙古”和“韃靼”兩個原本不同的概念開始出現(xiàn)混用的跡象。蒙古帝國的擴張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從東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維也納城下,從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一直到熱帶島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鐵蹄如颶風一般席卷。而在蒙古帝國的擴張征服過程中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等各藩王手中無不握有龐大的領土和強大的軍隊,這就為蒙古帝國日后的分裂埋下了隱患。以蒙古的人口統(tǒng)治如此偌大的國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剛從原始部族過渡而來。盡管他們能馬上取天下,然而卻未能使帝國各地建構(gòu)起統(tǒng)一的政治經(jīng)濟聯(lián)系,因此當他們面對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為先進的民族時迅速和當?shù)厝丝诔霈F(xiàn)了融合跡象:中原的蒙古人仿照漢制建立元朝,而西征的蒙古人絕大多數(shù)同當?shù)氐耐回嗜巳诤喜б懒艘了固m文明。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欽察汗國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突厥化現(xiàn)象,在這一過程中“韃靼”一詞的外延進一步延伸成為歐亞大陸腹地所以突厥-蒙古系統(tǒng)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蒙古帝國崩潰后的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突厥系游牧帝國的人民也會被當時的歐洲人稱之為“韃靼人”。這時歐洲所使用的“韃靼人”這一概念的涵蓋范圍其實大于“蒙古人”這一概念——實際上是對包括蒙古人在內(nèi)的歐亞內(nèi)陸腹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等將領北伐,元順帝帶著殘部逃回漠北草原,結(jié)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統(tǒng)治。這時蒙古人還沿用著“元”國號并準備反攻中原,然而脆弱的草原游牧經(jīng)濟根本無法支撐起忽必烈模仿中原漢制構(gòu)建的大一統(tǒng)帝國,很快各部族的離心傾向表現(xiàn)得越發(fā)明顯。公元1388年明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戰(zhàn)勝北元殘部,俘虜北元皇室成員一百二十余人、官屬三千、軍士七萬,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捕魚兒海之戰(zhàn)的失利使作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黃金家族在蒙古諸部中的威信大為掃地,于是蒙古草原很快就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統(tǒng)一之前諸部林立的狀態(tài)。蒙古諸部逐漸演化為兩大部落聯(lián)盟:位于草原西部的和碩特、綽羅斯、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諸部所形成的聯(lián)盟被稱為瓦剌;位于草原東部的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諸部所形成的聯(lián)盟自稱蒙古,而明朝則稱其為韃靼。所以明朝史籍中的“韃靼”一詞指的是東蒙古諸部形成的聯(lián)盟體系,這和當時歐洲人所謂的“韃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明朝史籍中的“韃靼人”概念的涵蓋范圍小于“蒙古人”概念——明朝人所謂的蒙古人是同時涵蓋韃靼人和瓦剌人的。

除此之外“韃靼人”還有一層含義是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歐洲韃靼民族,那么這個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呢?事實上現(xiàn)代歐洲的韃靼民族和蒙古人的確有淵源,不過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民族。其實歐洲韃靼民族的形成歷史可以追溯到蒙古西征之前:早在蒙古西征之前匈奴、突厥、契丹等亞洲游牧民族就不止一次向西遷徙。大約在公元370年左右蒙古草原上一個名叫步落稽的部落與西遷的匈奴人一起來到歐洲伏爾加河西岸的干草原,他們的后代逐漸演化為伏爾加-保加爾人。蒙古西征后他們被拔都建立的欽察汗國所統(tǒng)治,這些欽察汗國治下的保加爾人和蒙古日漸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歐洲韃靼民族。盡管今天的韃靼人和蒙古人有著這樣的淵源,他們也的確有一部分蒙古血統(tǒng),但實際上他們和蒙古人仍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事實上今天的韃靼人和蒙古人連人種都不一樣:今天的韃靼人絕大多數(shù)為白色人種,在宗教信仰上多為伊斯蘭教遜尼派,這和黃色人種的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人顯然差異還是較大的。

9

韃靼

韃靼是多個族群的共稱,包括以蒙古族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歐洲被金帳汗國統(tǒng)治過的部分突厥系民族及其后裔。

在東方

韃靼人的興起要早于蒙古人,韃靼之名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北朝與隋朝是通過室韋知道韃靼的;在契丹和金朝統(tǒng)治時期,部分韃靼人(主要是蒙古語部族)與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柔然時期(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突厥汗國時期(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國時期(塔塔爾人),只有游牧于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爾人接受“韃靼”這個稱呼,而塔塔爾人被蒙古人吞并后,蒙古人并不以此自稱。

突厥汗國時代的韃靼人位于突厥東邊,說東胡語,是突厥人的敵人;在唐朝末年隨著回鶻汗國的崩潰,不少說東胡語的部落進入回鶻舊地,而“韃靼”是古代中原人對北部國界線境外的各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這個稱呼始于五代兩宋時期。

附圖,突厥汗國

塔塔爾人(九姓韃靼部)總的來說是一個部落集團,里面包括說突厥語、蒙古語的部族。當蒙古人崛起后說突厥語的韃靼部被迫西遷,西遷的路線有兩條:一個是伏爾加河流域,另一個是葉尼塞河流域。遷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與當?shù)卣f突厥語的欽察人、伏爾加保加利亞人等融合形成了今天喀山韃靼人;而在葉尼塞河的韃靼部人則和當?shù)氐陌柼┤说热诤闲纬闪宋鞑麃啠~尼塞韃靼。

附圖,韃靼婦女

在歐洲與西伯利亞

在俄羅斯和部分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游牧民族;而在蒙古人到來之前,西方人把從東方來的游牧民族都叫做“突厥人”。

“韃靼”一詞最早是拜占庭帝國用來指代從黑海到咸海一帶各種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的,這些突厥人都是在蒙古人崛起后西遷的說突厥語的九姓韃靼部族。在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前,東歐草原上的土著游牧民族有保加爾人、巴什基爾人等,講混雜了烏拉爾語的突厥語;外來游牧民族有庫曼人、欽察人等,主要講突厥語;隨著蒙古人的到來,他們連同蒙古人一起被稱為韃靼人。

現(xiàn)在歐洲人所說的“韃靼人”包括廣義和狹義的指代,廣義指俄境內(nèi)所有使用突厥語的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亞、伏爾加河流域突厥語各族);而狹義則只指韃靼族(突厥人的一支)。

附圖,廣義“韃靼人”

現(xiàn)在俄羅斯的塔塔爾族都或多或少的帶有韃靼部民的血統(tǒng),便沒有韃靼部血統(tǒng),但是有些血統(tǒng)是共有的,比如欽察、烏戈爾等。

韃靼(蒙古)是明朝時對北元蒙古人的稱呼,從也速迭兒開始,到達延汗統(tǒng)一東部蒙古與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等部。

附圖,韃靼(蒙古)

蒙古

蒙古人是古代眾多的游牧民族融合形成的,主體是講蒙古語的部落,其遠祖可追溯到匈奴和東胡。

匈奴單于冒頓擊敗東胡,東胡逃到烏桓山和鮮卑山,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烏桓被曹操擊敗后衰落,而鮮卑一族崛起,在西晉鮮卑主要分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禿發(fā)部、宇文部以及別支柔然等。

柔然被北魏擊敗而衰落,最終被突厥系民族擊敗。逃跑的柔然人分為南北兩支,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部分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qū),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一。(《舊唐書》有“蒙兀室韋”)

北宋時,突厥系民族逐漸衰落,蒙兀室韋諸部西遷至蒙古高原,繼而被契丹征服;12世紀時,合不勒汗(鐵木真曾祖)統(tǒng)一蒙兀各部;1206年,鐵木真(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漠北各草原部落(包括部分突厥化的部族),蒙古人形成。

附圖,蒙古帝國

14世紀中期開始蒙古人衰落,明朝將之趕到漠北草原,西征時留在中亞的突厥化蒙古人逐漸伊斯蘭化;明朝時,蒙古高原的東、西蒙古被韃靼和瓦剌統(tǒng)治;后金崛起后,漠南蒙古諸部臣服于后滿洲;18世紀時,清朝征服漠北蒙古各部。

附圖,蒙古人分布

歡迎交流討論!!

希望點贊加關(guān)注!。!

10

想要知道韃靼和蒙古的關(guān)系必須要先分清楚蒙古和韃靼的由來。而蒙古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敵人,常年爭戰(zhàn)不休,這個想必就不用多解釋了,外蒙古獨立了,內(nèi)蒙古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我國56個民族的其中一個。

韃靼人是怎么來的?

其實最初的韃靼就是突厥人的宿敵:柔然人。在《突厥語辭典》里有個叫“塔特”的詞,這個詞簡單的說明塔特指的是波斯人和回鶻人。而波斯和回鶻正是突厥語辭典一書代表的喀喇汗王朝的敵人,但因為政權(quán)的不同這個塔特的對象不同,如突厥汗國時期的塔特是柔然人、喀喇汗王朝時期的塔特則是波斯人和回鶻人、在奧斯曼帝國時代庫爾德人也被稱為塔特。

塔特“tat”最早是這樣寫的,直到突厥人為了更好區(qū)分柔然國的殘余勢力,特意在“tat”尾部加了一個后綴,就成了“tatar”韃靼。這里的韃靼指的是柔然殘余和契丹之間的庫莫奚,這些被突厥用韃靼概括的人群,基本上是突厥汗國時期的蒙古語游牧民族。

而到韃靼一詞到了漢人手里就被音譯成了“韃子”、“韃俘”,這時候基本指的就是蒙古人,到明朝時期更是成了蒙古本部的專用稱。

(韃靼人)

但這里必須解釋的是,不論是在柔軟時期、突厥汗國時期還是蒙古人時期,韃靼這個稱呼都沒有被蒙古人廣泛接受,所以蒙古人從來沒有對韃靼這個稱呼有歸屬感。

而對于俄羅斯的韃靼人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里是一個泛稱造成的結(jié)果。

眾所周知,在蒙古人打遍世界之前,西方人把東方來的游牧民族稱為“突厥人”。直到蒙元鐵騎蹂躪了整個歐洲,這些逃難的突厥語族群逢人就說是野蠻的韃靼人把他們擊敗的,而韃靼在他們的口中是一種蔑稱。

因此在世界各地,以及元朝和四大汗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少把蒙元帝國成為蒙古人,都是統(tǒng)稱為“韃靼”,如馬可波羅游記、西方傳教士的游記、宋朝人的游記等都稱為韃靼。

在金帳汗國成立后,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了全世界都叫蒙古人為韃靼人,金帳汗國更是被直接稱為韃靼國家,而金帳汗國主要人群保加爾人就成了韃靼人了。這種誤傳一直到了至今,俄羅斯也成了韃靼族。

至于為何俄羅斯韃靼人為何混淆他們和蒙古族呢?

(保加爾人)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祖先是匈人、保加爾人一直都是東歐的主人,在我國的資料和古突厥碑文上記載的韃靼人又是蒙古高原東部的主人。

所以保加爾人和柔然后裔的蒙古人就這么一直混淆下去,從此那個能夠翻天覆地打便歐亞大陸的韃靼民族就這樣被捏造了出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