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強宣戰(zhàn)的國家,就是清朝統(tǒng)治下的中國,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做出“萬國宣戰(zhàn)”的決定。

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為什么出如此欠缺考慮的決策呢?這跟維新變法失敗后,洋人支持光緒帝,反對慈禧有關。

本來慈禧也不會這么沖動,畢竟槍炮不如人、軍隊素質差,但自從看到義和團的“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之后,她開始有了大膽的想法,“有如此神勇義士,定能滅洋人,保我大清江山!

1900年前后,民間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把矛頭對準帝國主義,迅速在中國北方壯大聲勢,用暴力手段打擊外國教會侵略勢力。

西方來的傳教士一旦被義和團抓到,往往就會被凌辱、酷刑甚至處死,他們寄回家的信件讓歐洲人倍感驚慌,中國人被他們想象成為殘暴嗜血的民族。

哪怕義和團運動結束之后,西方國家依然丑化中國人,甚至產生“傅滿洲”這樣的文學形象人物,這個虛擬人物連續(xù)100年被稱為“最邪惡的中國人”。

回到慈禧太后的“萬國宣戰(zhàn)”現(xiàn)場,一面是英、法、美、俄、德、日、意、奧、荷、比、西十一國接到宣戰(zhàn),另一方面清軍、義和團開始攻打東交民巷使館區(qū)。

當年的東交民巷使館區(qū)被嚇壞啦,各國使館人員約500人、守軍約500人、避難基督徒約400人,武器只有槍支沒有大炮。

而進攻方具有碾壓性優(yōu)勢,清軍的主力是槍炮齊全的甘軍,義和團有超過10萬人包圍使館區(qū)。然而奇怪的事情就發(fā)生了,這么多人硬是打不進去……

清軍擁有最先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按道理幾發(fā)炮彈就能把使館區(qū)砸出大窟窿,可是炮兵就是怎么也打不中目標。清軍里的洋槍也沒發(fā)揮作用,只聽到陣陣槍響,就是不見洋兵倒下。

每天的亮點就是義和團沖鋒,他們穿著紅衣紅褲,焚香禮拜后,一人一道符,高喊口號沖進巷子……洋兵發(fā)現(xiàn)后,一通射擊,義和團留下一批尸體后撤。

更蹊蹺的是,在戰(zhàn)斗的間歇,慈禧太后還派人送西瓜、蔬菜、面粉、雞蛋、肉類進東交民巷,生怕里面的人餓死。

殺洋人最積極的義和團感覺很沮喪,把更大的精力用在殺北京城內的“二毛子”。他們還認為老百姓的“不潔”讓神功失效,北京的義和團下令破解“令人家煙囪上蓋以紅紙,又令將糞桶倒置,插紙花于上!

結果沒有絲毫改變,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清兵怎么也打不到要害,義和團沖鋒總是被擊退……65天過后,義和團傷亡慘重,僅取得打死43個洋兵,傷152人的戰(zhàn)績。

為什么10多萬義和團打不下500洋兵防守的東交民巷?答案就在慈禧那里,她后來說:“……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最佳貢獻者
2

打不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慈禧根本沒打算真的把東交民巷打下來。

對東交民巷的攻擊實際并不猛烈

首先要更正問題里一個錯誤,東交民巷不僅有500士兵,還有400多使館工作人員和大約2000中國基督徒,這些非戰(zhàn)斗人員有相當部分也武裝起來了,而義和團大約是2萬多人。當然,如果從人數(shù)對比,還有義和團得到了清軍的支援看,理論上打下東交民巷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實際上東交民巷遭到的攻擊卻很輕微。

當時在東交民巷的《每日電訊報》駐華記者辛普森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庚子使館被圍記》,記述了他被困東交民巷時的經歷。作為一名記者,辛普森并非專業(yè)的戰(zhàn)斗人員,但是在他的敘述中,居然出現(xiàn)了在東交民巷覺得“枯悶無味”,所以不得不找“消遣之法”,而他的消遣之法就是指偷偷溜出防線去射擊義和團玩。

在遭到2萬多人圍攻的情況下,一個記者還可以清閑的溜進溜出玩射人游戲,這場圍攻東交民巷的戰(zhàn)斗有多兒戲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慈禧并沒考慮真的攻下東交民巷,否則一頓大炮過去早就拿下了。

慈禧從一開始就沒真的想和列強撕破臉

慈禧這么做,無非是因為她并不是真的相信義和團,只是一面是義和團的興起對她的威脅,一面是對洋人的痛恨,所以慈禧故意把義和團頂在前面對抗洋人。

當然,慈禧也知道洋人不好惹,所以并不會真的和洋人撕破臉,實際上即使在聯(lián)軍攻克大沽的時候,所謂的宣戰(zhàn)詔書,也不過是勸說各國使館人員立刻撤離,避免被拳民所傷:

中國與各國向來和好,乃各水師提督遽有占據(jù)炮臺之說,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F(xiàn)在京城拳會紛起,人情浮動,貴使臣及眷屬人等在此使館情形危險,中國實有保護難周之勢,應請于二十四點鐘之內帶同護館弁兵等,妥為約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

慈禧都體貼到這份上了,怎么可能真的攻克東交民巷。

3

從古至今,慈禧是唯一一個敢于向十一國列強宣戰(zhàn)的人,而她的宣戰(zhàn),很大一部分是受義和團的影響。

▲1900年東交民巷一部分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徹底成為了列強眼中的肥肉,德國率先咬了第一口——強占膠州灣。之后,各國列強紛紛加強對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由此,無數(shù)的貧苦百姓除了面對清政府的壓迫外,還要供養(yǎng)這些貪婪的外國人,義和團運動也因此爆發(fā)。

最初的義和團運動是在山東境內,目的只有“滅洋”,他們以封建迷信為手段,迅速組織了大量的人,既有貧苦的百姓,也有工商業(yè)者,甚至還有士兵和官員,以及王公大臣。

當時的山東巡撫毓賢非常排外,所以大力扶持義和團,并且為義和團改了口號為“扶清滅洋”,以此增加其合法性。后來,當袁世凱接任山東巡撫后,徹底看清義和團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所以對義和團運動極力打壓。

受到袁世凱打壓后,義和團成員走向了直隸地區(qū)。



1900年5月,清政府和洋人的矛盾逐漸加劇。各國列強要求清政府限制義和團的發(fā)展,并且準備向北京派遣軍隊。

6月10日,戰(zhàn)和不定的清政府默許了義和團進入北京,大量的義和團成員開始蜂蛹進入京城。

進入北京城后,義和團成員根本就不敢動洋人,對于有500多洋人正規(guī)軍駐守的東交民巷更是敬而遠之。他們所謂的滅洋是針對“二毛子”,也就是售賣洋貨的中國商人,以及信奉天主教的中國平民。

義和團進入北京時,英國人普特南·威爾寫了一本《庚子使館被圍記》,此書以被害者的角度詳細敘述了整個義和團運動。

在書中,他相對公正的分析了義和團爆發(fā)的原因,那就是洋人的貪婪和巧取豪奪打破了中國百姓的生計平衡,讓大量的百姓喪失了經濟來源。



當他們得知義和團進城之后,北京的各個教堂開始起火,無數(shù)家銷售洋貨的中國商店被燒毀。在大火中,中國商人不顧生命的去搶救可能幸免于火災的物品,同時也有無數(shù)的乞丐在涌向廢墟,很多人為此痛不欲生。

除了放火之外,義和團還會迫害一些信奉天主教,以及擁有洋人貨物的中國人。

此時,很多東交民巷的公使開始組織救援隊伍,他們出東交民巷準備營救這些已經信奉天主教的中國人。

普特南·威爾是第二支營救隊,在營救的路上,他看到大量的中國人被義和團被虐待、毆打,甚至屠殺。6月12日夜晚,在一戶中國人家中,所有的西洋物件被破壞,全家中十三口人被屠殺殆盡。


▲進入使館區(qū)的中國天主教徒

6月14日時,德國公使克林德指揮軍隊擊斃了20余名義和團成員。

6月16日,京城四千余家商鋪被義和團焚毀(一說是一千余家),此時,慈禧下達了解散義和團的命令。不過,慈禧隨即又收到了假情報,讓他還政于光緒,于是慈禧態(tài)度大變,準備和洋人大干一場。

事情越來越亂,無數(shù)的中國商人,中國天主教徒涌向使館區(qū)。

6月21日,慈禧對十一國宣戰(zhàn),并且懸賞捕殺洋人,戰(zhàn)爭奇觀也由此開始。

▲進入使館區(qū)的中國天主教徒

由于深受迷信思想,義和團的所有軍事行動都逃離不了封建迷信的儀式,他們以喝符水、念咒語、請神仙的方式圍攻東交民巷和西什庫大教堂。

成群結隊的人圍攻使館,失敗后以洋人會妖術為由,開始施展刀槍不入的法術。結果,一旦前排被洋人的機槍擊斃,一大群人立刻做鳥獸散。

西什庫教堂也是如此,此地僅有洋人守衛(wèi)幾十人。在義和團圍攻的途中,晚清頑固派大臣,禮部尚書啟秀企圖用佛門圣法擊潰西什庫教堂的法術,于是請了五臺山上的和尚下山。和尚自稱關公下凡,騎著馬就沖向了教堂,一聲槍響,只有那匹“相對聰明”的馬活著回來了。

▲簽訂辛丑條約

無獨有偶,在天津,有一次大量義和團冒雨出戰(zhàn),當三名洋人拿著槍出戰(zhàn)時,所有的義和團成員立刻反向而逃?谥胁粩嗟卣f;“下雨天,正好可以回家種地,何苦受這罪”。

最終,我們看到,在京津地區(qū)整整60多天的義和團運動中,受傷最大的不是洋人,而是中國的百姓。反觀東交民巷使館內的洋人,僅有43人被殺、152人受傷。

4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五百洋鬼子?還十萬義和團?這事那叫扯的疼,疼的厲害,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抹黑自己個人,這就成了時尚了,這也沒誰了。

話說守那東交民巷這嘎達不止五百洋鬼子的大頭兵,而攻打這地的義和團他壓根就不存在。

您就說吧,用一個不存在的超大人數(shù)去碾壓一對大眼珠子就能數(shù)出來的敵人,打仗沒這么算的吧!

今天,就借這地和大家伙掰扯掰扯這事。

牛掰的不要不要,超人附體的五百洋鬼子。

首先這比鼻屎大了老多的地,確實有五百個洋鬼子士兵。但請您記住了,這地是使館區(qū),使館的工作人員他也不是吃素的。要知道那會洋鬼子所謂的使館工作人員更多的都是帶有軍官色彩的外交人員,就這幫子提槍能打靶,揮刀能指揮的東西可有四百多個。

這要是加上閑著扯淡玩的記者和普通大鼻子,您自己個感覺這得有多少?這你可別不承認,這事結束之后有老鼻子多的記者,寫自己個的回憶錄,那這波人咱少算點,五十個,這不多吧!

好,這幫真真的老外就一千號人。這還得加上二千多信奉基督教彌撒的滿清基督徒。你以為這幫人沒有武裝嗎?這就是三千人的部隊。

咱再瞅瞅義和團,說是十萬,充其量就兩萬。三千對兩萬,大刀片子對快槍,您自己個想這問題。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這兩萬的義和團幾乎就沒有靠近過這所謂的東交民巷,您就算是給義和團配備四十米的大刀片子,能夠得著這幫子洋鬼子嗎?這不扯嗎?

您如果說義和團靠近過這嘎達,那充其量僅僅是經過而已,還不是大規(guī)模的。您如果要證據(jù),咱給大家伙說個事。

話說英國佬這使館里邊,蹲著幾個《每日電訊報》的記者,其中有一個叫辛普森的東西,他在這事結束之后,自己個蹲在犄角旮旯里寫了一本《庚子使館被圍記》,講的事就是東交民巷的事。

話說,他這天天的蹲在使館里頭,閑的屁股上都長釘子里,整個就坐不住了。當然用人家文明世界的文明話講,叫做枯燥無味。

咋整?哈哈!人家要給自己整點樂子,當然用人家的文明世界的文明話講,想了個消遣的方法。

咋個消遣呢?整根快槍,悄摸兮的溜出他們那五百洋鬼子防守的防線,蹲在一個老鼠拉那啥的地界,瞄著路過的義和團開槍。

這家伙,一槍一個那叫個過癮。≡谶@里俺要說明一下,干這事的洋鬼子可不止這一個。

瞅見沒?一個記者都能偷偷的溜出去這么干,您就知道這東交民巷的事有多扯淡了吧!

所以啊,別給洋鬼子那大臉蛋子上貼金,沒那么光彩!

是誰在攻打東交民巷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要說了:“你這不是扯呢嘛?那么這東交民巷的事,就沒打過?別擱著胡咧咧了,那洋鬼子咋死的?”

俺就呵呵了!東交民巷這嘎達開槍打仗這事確實有,但參加攻擊的他壓根就不是義和團,是清軍。

在《義和團檔案史料》這書里,進攻使館的部隊一個字都沒有提過義和團。

而在滿清那官方文件中有倆折子是這么寫的。

翰林院侍講學士朱祖謀:“今官軍圍攻使館,數(shù)日不解!加抟詾閼(zhàn)事不可不備,而使臣不可不保。”
接著是御史鄭炳麟奏折中說:“……連夜雖槍炮齊放,而東交民巷洋兵盤據(jù)如故,以待外援。請飭城內武衛(wèi)各軍,克期迅奏膚功,黎庭掃穴,盡戮之以滅洋人之口,將來可盡諉之亂兵亂民所為,非我所能禁御。”

從這些個字中,您能感覺到啥?清軍才是攻擊使館的主力,壓根就看不見義和團的影子。而且過去那寫折子不能胡咧咧,敢胡咧咧這離死可就差臨門一腳了。

再有前邊咱不是提到的那個《庚子使館被圍記》,這里邊對清軍的進攻有著詳細的描述。而對義和團的進攻,僅有三次,就這三次瞅起來壓根就不像是戰(zhàn)斗,拉出來咱瞅瞅。

說六月二十三號,數(shù)名拳匪。瞅見沒數(shù)名您自己個感覺能超過二十個嗎?不能啊!這幫人拿著火把沖入德國使館周圍的房子,點火燒房子,結果被德國鬼子盡殺之。

六月二十七號,二百個義和拳,被滿清的部隊逼迫向美國佬的使館進攻。瞅見沒事逼迫,這是最大的一次,僅僅是攻擊了街道上的工事,然后就被擊退了,然后呢?沒了,就這么結束了!

這到了七月,就一個人,一個義和團的娃娃,拿這引火的物件,沖向矮騾子小鬼子的防線,當場被打死。

好吧,就這三次。您自己個覺得這是進攻嗎?拉倒吧,別讓人笑掉大牙,那熱鬧那蹲這去唄!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就要說了:“拉倒吧!這誰信?滿清那會克虜伯大炮都裝備了,來個齊射,就把這使館區(qū)給突突了,至于打那么老半天嗎?”

就這事您得問問慈禧,知道啥叫明面上的進攻,背地里的保護。您就說吧,慈禧這事辦的地道不地道?風騷不風騷?政治手腕擱著一操作那叫個高明。

核心有洋鬼子自己個保護,外圈有滿清大兵保護,您就說吧,義和團能靠近那才叫見了鬼。

您如果要證據(jù),您問問榮祿,他每天那蔬菜,水果,牛羊肉,面粉自己個的大頭兵不吃,都那去了?

都送到了洋鬼子的嘴巴里去了,怕這幫武裝到牙齒的洋鬼子餓死,這就是事實!

那么說道這里就有人要問了:“就這事洋鬼子也死了不少人,那說明這仗確實是打了,這又怎么說?”

咋說?攤開來說唄!只能說明慈禧這人搖擺不定,想要給洋鬼子一個教訓,但又不想徹底的得罪洋鬼子,所以瞅著就那么的別扭。

咋說呢?這里邊和洋鬼子掰手腕的一共倆人,一個是榮祿,一個是甘軍的董福祥。

而這事結束以后,洋鬼子要殺人泄憤,榮祿啥事沒有,洋鬼子要死要活的就要董福祥去死,這事就值得咱玩味了!

因為董福祥弄死了老毛子的團長,大家伙自己個想想這問題。后來董福祥雖然沒有被滿清砍了腦袋,但也被革職了,就這么病死在了家里。死后還將自己個財產四十萬兩交付國庫,而慈禧害怕列強,居然連個像樣的儀式都沒有給人家,連個謚號都沒有。

哎!這事和誰說理去!

這事東交民巷的事,其實慈禧也就說的明明白白了。

“……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5

歷史上根本沒有“十萬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這回事。

長久以來,包括我們的歷史書上都寫著“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和西什庫教堂”這么一個事,但這個事是不存在的,沒有發(fā)生過的。自從1992年北大教授林華國考證之后,早被史學界承認了。

義和團于1900年6月上旬進入北京后,主要活動地點是在外城。從6月12日起,他們開始焚燒教堂,但并未曾對使館進行攻擊。根據(jù)英國外交官樸笛南姆的日記記載,6月12日有數(shù)名義和團成員在英國使館外徘徊,使館武官克林德帶人沖出使館,抓獲一名團員,其余人逃走。6月13日起開始有大批義和團成員在使館外聚集,竇納爾公使后來回憶道“我們?yōu)榈挚惯M攻做好了準備,但直到第二天晚上,沒有發(fā)生任何重要的事情。”

6月14日晚間,義和團發(fā)動了唯一一次進攻,但進攻人數(shù)不超過百人,被使館輕易擊退。

6月16日,慈禧命令榮祿“速派武衛(wèi)軍中得力隊伍,前往東交民巷一帶,將各使館實力保衛(wèi)”。清政府的總理衙門也將這個情報通報給了各國使節(jié),征求他們,榮祿的部隊該如何在使館內駐扎。此后使館一直處在清軍和洋兵的雙重保護下,義和團根本無法靠近。

那在義和團之外,有沒有人發(fā)動對使館的進攻呢?當然有,只不過,進攻的是清軍。

是不是很奇怪?慈禧一面派榮祿的武衛(wèi)軍保護使館,一面又讓其他清軍(主要是甘軍)進攻使館,自相矛盾嘛,怎么回事?

這就是慈禧的老謀深算了。清政府一方面派兵攻打使館,一方面又怕將外國人惹急了會妨礙將來的和談,而且李鴻章為代表的一大批封疆大吏對與洋人宣戰(zhàn)是執(zhí)反對意見的,所以清政府將攻打使館的責任推到義和團的頭上,一再表示自己是要保護使館的。還有不少人主張將使館人員全部殺死滅口,以便將來可以把責任全部推到義和團頭上,這種心態(tài)在清朝官員心里不占少數(shù)。

所以,攻擊使館的是清軍,和洋人一起保衛(wèi)使館的也是清軍,真是滑稽。這也是為什么打不下東交民巷的原因了。

《庚子使館被圍記》是當時住在使館內的英國人寫的,全書沒提過義和團打使館,要是有這事,怎么可能不記載呢?

還有一本書,是教民鹿完天的《庚子北京事變記略》,鹿完天是現(xiàn)場目擊者,他也只記載了清軍進攻使館,絲毫沒有寫義和團。要知道外國人和教民都是仇視義和團的,要是義和團真的進攻使館,不會不提的。

攻打使館的場面看上去十分熱鬧,清政府的甘軍連火炮都用上了,還占領了比利時和荷蘭兩國使館,之后圍攻意大利及奧地利使館。

可是事實是,比利時、荷蘭兩個使館的洋人早就撤走,這只兩幢空的建筑。清政府為了推卸責任,將攻打使館的鍋讓義和團背了。

清末一些記述義和團運動的書籍,多是出自反對義和團的官紳之手,他們也樂意將這個鍋交給義和團來背。

下面咱們再假設一下,如果是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能不能成功?我認為有可能成功,但代價肯定會很大。

義和團興起于農村,團員根本沒受過訓練,戰(zhàn)斗力上是“戰(zhàn)五渣”。他們聚集在一起,都是靠教壇聚集,推選一位“大師兄”指揮,經費什么的更是統(tǒng)統(tǒng)沒有。

義和團每個壇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互無隸屬,組織松散,號令很難統(tǒng)一。

東交民巷的外國人約有四千名,其中有戰(zhàn)斗力的有兩千多,且有洋槍上千枝。義和團的武器五花八門,大刀,降魔杵,飛刀,火槍,甚至還有捆仙繩和金箍棒(這兩樣不是法寶嗎?),雙方武器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但是義和團有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而洋人糧食不足,如果義和團能守住自己的防線,餓也會把洋人餓死,畢竟雙方人數(shù)相差太多。

如果義和團主動進攻,必然要付出極大代價;如果他們能困住洋人,勝利的希望很大。

不過歷史沒有假設,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討論。

6

作者:金滿樓

說起庚子年事,確實有太多離奇之處。

比如清軍和八國聯(lián)軍在京津一帶已經打得熱火朝天了,但孤絕于京城、只有五百洋兵不到的使館區(qū)卻是屢攻不下,這可真是咄咄怪事。

這里先說一個笑話。話說慈禧太后的身邊紅人、武衛(wèi)軍統(tǒng)領榮祿得到攻打使館區(qū)的命令后,他心里也是犯嘀咕,知道這事不好辦。

為什么呢,不說慈禧太后可能是一時昏了頭腦,而且還可能是被端王載漪等人給把持了,這萬一把使館夷為平地,公使統(tǒng)統(tǒng)消滅,事后追究起來,那可是要滅全族的!

于是,榮祿就故意讓實力最差的董福祥的甘軍去打。為什么呢,因為董部只有一些土制大炮,打不下來的!



不久,端王載漪也看了點門道,于是假借太后上諭調來武衛(wèi)中軍分統(tǒng)張懷芝攜新式“開花大炮”前來助戰(zhàn)。

張分統(tǒng)也犯了嘀咕,萬一這開花大炮一響,局勢可就不可收拾了,于是他立刻跑到上司榮祿那,非要榮大人下個手諭作為命令的證據(jù)。

榮祿是個老狐貍,他不肯留下書面證據(jù),又不好明說,只得吞吞吐吐透露一聲:“橫豎炮聲一響,里面(宮里)是聽得見的!”

就這么著,使館區(qū)上炮聲隆隆,結果卻是全是空炮,怎么打得下!

講真,如果當時要攻下使館區(qū)的,別說一個,就是十個也不在話下。



據(jù)統(tǒng)計,當時使館區(qū)的兵力尚不足500人,據(jù)意大利公使薩瓦戈記載,第一批使館衛(wèi)隊為337人;德國和奧地利的衛(wèi)隊是6月2日才到達的,其中德國52人、奧地利37人。

綜合下來,庚子年使館衛(wèi)隊的兵力應該在450人左右。

此外,30名法國水兵和11名意大利水兵還被派去保護西什庫教堂(北堂),所以使館區(qū)的實際兵力大概只有400人。

就這么點兵力,又沒有什么火炮,要想拿下還不是不費吹灰之力?!

那有人要問,為什么不拿下?

其實前面那個笑話并不完全是笑話,因為所謂清軍圍攻使館區(qū),倒不如說清軍將使館區(qū)與拳民隔離開,防止拳民攻進使館殺光洋人!



當然,因為庚子年局勢的復雜性,有那么幾天慈禧太后確實下令清軍攻打,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對洋人斬盡殺絕,而是泄泄憤,略加表示而已。

其實事實很簡單,慈禧太后不可能不考慮到使館人員的特殊性,如果真的將使館區(qū)夷為平地,那事態(tài)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由此,這才有了一邊裝模作樣攻打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偷偷的給使館區(qū)送去給養(yǎng)。否則的話,別說攻打,就是餓也把使館區(qū)的那些人給餓死了!

至于西什庫教堂(北堂)的那些傳教士和教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由于沒有得到清軍切實的保護,北堂在庚子年雖然沒有被拳民攻下,但也是損失慘重,包括法意士兵在內,死亡人高達數(shù)百近千人。

7

在大師兄、二師兄們的帶領下,拳民們打砸搶還是可以的,要頂著槍炮往前沖,他們可都是小機靈鬼呢!

北京雖然涌入了數(shù)十萬的義和團,但是這些“天兵天將”確實沒有一個明確的領導人,大家都是分壇活動,這樣用一個詞匯來形容就是“烏合之眾”。因此鋪天蓋地的拳民到頭來只做到了圍而不打,如果他們真的有諸多法術,那為什么不穿個墻、遁個地呢?實在不會這種高難度的法術,讓刀槍不入的天兵去沖也可以嘛。

義和團說的義氣沖天也牛氣沖天,可是他們的“滅洋”也是有選擇的,他們可以刨刨鐵路,推到電線桿,擊殺落單的洋人,殺一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洋婦。正兒八經讓他們去對付一些洋兵,那真是難為他們了。

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利用義和團的時候很矛盾,他們既想收拾洋人,又怕洋人知道他們意圖反洋。整個義和團運動中,清政府的思路極不清晰,政令也是朝令夕改,他們既要打擊洋人,又要給洋人獻媚,這極大地限制了反洋的進程。在圍攻使館的過程中,前線主要由清軍包圍,清軍的統(tǒng)率實際上也知道開罪洋人沒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這些油條們圍而不打,實際上起了保護洋人的作用,甚至在困難的時候給洋人送糧送水。

因此,所謂圍攻使館、教堂等行為就顯得很喜感了。

歡迎關注、點贊、嘮嗑,我是孝陵衛(wèi)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動手動腳找東西,正兒八經答問題,期待與諸君交流!

8

義和團本生就伙二個笑話,扶清滅洋,,其時他們匪亂時總共才殺了二百名洋人的樣子,而他們殺害的北京河北百姓確有七八萬人之多,,軍記敗壞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殺人奸淫,為禍一方,,本生就是一群混吃混喝的,能有什么戰(zhàn)斗力,,,,

9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東交民巷,為何十萬義和團打不下來?

先說清軍:

當時的清朝雖然軟弱無能,但是對武器的更新還是比較重視的,當初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就是清政府斥巨資建立。

洋人的使館,不過是磚石結構,守軍也不過500人,更沒有什么重武器,最厲害的武器也就是幾挺機槍。

當初進攻使館的清軍是甘軍,他們可是擁有德國克虜伯大炮的軍隊,機槍、步槍也是相當先進的。在美國某地博物館中,就有一挺繳獲的諾頓菲爾特速射機關槍,對于這挺機槍介紹上寫著:

“英吉利,諾頓菲爾特,敬贈李中堂!

而且這種機關槍,在八國聯(lián)軍占領天津后,繳獲了一百多挺,足可見當時清軍的武器裝備還是不差的。

之所以清軍不用大炮來轟使館,還是為了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畢竟當時治理總督是榮祿,他可不想真的得罪洋人。即使后來慈禧太后發(fā)飆了,下令向十一國宣戰(zhàn),榮祿也是象征性地命令炮兵部隊朝天放了幾炮,讓慈禧太后聽到響聲也就罷了。

也就是說,清軍的炮響,使館不塌,槍響,洋人不倒,而且在作戰(zhàn)間隙,慈禧太后還派人給使館送水、送水果、送糧食……

這也導致進攻使館的義和團異常沮喪,無奈之下,轉而殺向了京城內的“二鬼子”,認為是他們幫助洋人抗戰(zhàn),耽誤了進攻,從而弄了很多冤案。

那么清軍不給力,義和團還有十萬多拳民呢,他們怎么也打不下洋人使館?

義和團,之所以能籠絡這么多人,其實很多是活不下去了,混口飯吃,根本不會什么“神功護體”。很多人都覺得是慈禧太后相信了,那是假話,老太太什么沒見識過,會信這些鬼話?

義和團有點類似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當時的張角就是宣稱: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就是說,天下要換主了,就在甲子年,大家跟我一起推翻蒼天吧。之所以大家信他,是因為他發(fā)明了太平道,因為瘟疫橫行,老百姓為了活命,到處求良方。

張角這個人應該是略懂醫(yī)術的,弄點符,用草藥水泡一下,然后曬干點燃,讓得病的人喝符水,結果有些人就真的治好了,從而深信不疑,誓死追從。

后來之所以被剿滅了,就是因為張角自己先死了,剩下的黃巾軍都傻了,你不是神功護體嗎?

義和團進宮使館,也是先每人喝一碗符水,然后端著狗血就往前沖,結果一陣機槍掃射,死了一片……

剩下的人不敢沖了,找大師兄理論,咋“神功”沒有護體?

大師兄問,剛才那波人是用什么水泡的符啊?

眾人講,好像是井水泡的!

大師兄一拍大腿,哎呀,錯了,要用河水泡,快去打來河水泡了喝下去再沖。

第二波,又死了一片,剩下的人又不敢沖了,大師兄再次一拍大腿,哎呀,要用開水沖!

再一波,又死了一片,大師兄,哎呀,念咒語,喝之前要念咒語,他們忘了念咒語……

說到底,清軍和義和團打不下東交民巷,還是清廷的問題,他們壓根就沒想真打!

10

10萬義和團打不下一個只有500洋兵困守的東交民巷?這事要是真的,那真的是丟人丟到家了。

不過,這事還真不是真的,沒有10萬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這回事。

1900年慈禧之所以突然向十一國宣戰(zhàn),看似瘋狂的背后,實際上卻隱藏著她的兩個用意,一個是借義和團之手教訓教訓洋人,另一個則是借洋人之手鏟除義和團。

義和團愈演愈烈,難道慈禧不慌張?雖然說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可是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尚且能夠看得出來這不過是拳民的緩兵之計,難道慈禧看不出來?她看得出來,所以才如坐針氈。

后來,義和團不斷逼近京城,慈禧更慌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絕對比東交民巷里的洋人更慌。

因為一個不小心,清政府可能就得栽在義和團的手上。

只是義和團說到底也只是由一群貪婪之輩裹挾百姓所組成的集團,他們一路走一路搶,搶得洋人心里窩火,所以洋人便找清政府反應這事,讓清政府趕緊想辦法鎮(zhèn)壓義和團,從而保護洋人們的利益。

這時候,慈禧卻心生一計,何不讓拳匪、洋鬼雙方斗一斗,然后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她對義和團采取了曖昧的態(tài)度。

洋人一看慈禧沒有剿滅義和團的心思,所以就有了自己派兵入駐東交民巷,保護使館的主意,或許這才是洋人想看到的。

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經過商議,迅速做出了組成聯(lián)軍入京的決定,他們打著保護使館的旗號,清政府不想同意,卻也不得不同意。

這八國一開始派了多少兵呢?只有451人,即英國79人、俄國79人、法國75人、美國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德國51人、奧匈帝國32人以及指揮官19人,這451人全副武裝地進駐東交民巷。

義和團浩浩蕩蕩地涌向了京城,他們嘴上嚷嚷著要打洋人,死也要驅逐洋人,可他們真去打洋人了嗎?

沒有。

義和團入京之后忙得很,走了一路,也搶了一路,搶的是誰的呢?沒搶幾個洋人的,反倒搶中國商、民搶得不亦樂乎,搶了一路還覺得不過癮,或者說這樣來錢快,所以入京之后繼續(xù)搶。

這幫烏合之眾入京之后,奸淫擄掠,可謂是無惡不作。

他們搶到了值錢物件,甚至還厚顏無恥地公開叫賣,讓這樣一群人去打東交民巷?別傻了,先不說他們有沒有這個能耐,關鍵是他們根本沒這個心思呀!

所以說10萬義和團攻打500守兵東交民巷這事,純屬謠言,不足信也。

當時真要有10萬義和團不怕死不怕犧牲地往東交民巷打過去,別說拿刀砍了,哪怕是徒手涌過去,東交民巷都得成為廢墟。

東交民巷當時確實遭到了“圍攻”,可要是不是義和團的話,又是誰在“圍攻”東交民巷呢?

實際上,是清軍在攻打東交民巷。

李希圣在《庚子國變記》中記述了1900年6月20日的一幕:“董福祥及武衛(wèi)中軍圍攻東交民巷,榮祿自持檄督之,欲盡殺諸使臣。炮聲日夜不絕,屋瓦自騰,城中皆哭,拳匪助之,巫步披發(fā),升屋而號者數(shù)萬人,擊動天地。”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了,是武衛(wèi)軍在打東交民巷,然后“拳匪助之”,義和團怎么幫助武衛(wèi)軍呢?

他們一個個跑到屋頂上鬼哭狼嚎地當起了“啦啦隊”,榮祿加油,董福祥加油,武衛(wèi)軍加油!

那么,清軍有沒有認真打呢?

也沒有。

清政府這邊還時不時給使館送去蔬菜、水果之類的食物,這是打仗,還是過家家?清軍一開始的時候還是真槍實彈地和洋人打,打到后來反倒變成了禮尚往來的游戲,炮聲轟隆轟隆的響,可卻沒一炮打到實處。

后來,意大利公使薩瓦戈回憶起了這段往事:“投擲石塊代替了槍炮,雙方都習慣了與敵人近距離對峙。隨著號角之聲發(fā)起的夜襲,實際上只是毫無意義的突然的槍聲大作,然后又停下來,人們稱之為起床號。”

由此可見,這場東交民巷的圍攻到底有多滑稽了,如果這樣都能打下來那才奇了怪了。

只不過,清軍不敢和使館守兵動真格的,八國聯(lián)軍的援軍源源不斷地打到京城之后,他們可就不跟清軍繼續(xù)玩了。

八國聯(lián)軍援軍來了,帶著數(shù)不盡的槍炮來了,眼看著便要轟開京城的城門了,慈禧嚇得睡不著了。

1900年8月15日,慈禧帶著光緒等人打扮成平民百姓,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離了京城,西逃而去。

慈禧逃出了京城之后,想起了義和團這幫坑人的烏合之眾,他們不僅沒有幫到自己,反倒害了自己,她越想越氣,于是干脆下令鏟除義和團。

當然,慈禧之所以下令鏟除義和團,除了解自己心頭之恨之外,實則也是為了安撫列強。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