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在寫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戰(zhàn)》,特別注重曹操團隊謀士們的謀劃和建議,也更關注曹操作為主帥的決策。

針對題主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雖說曹操人才濟濟,戰(zhàn)將如云,謀士如雨。不過,似乎沒有三千謀士吧,但曹操的謀士團隊,的確是最強大的,這個毋庸置疑。

不僅曹操的謀士團隊人員最多,但也不乏頂級謀士。這里無法一一詳細介紹,有興趣的友友,可以去看我寫的《豹眼中的官渡之戰(zhàn)》,就清楚曹操的謀士多么厲害,曹操又是多么善于決策的。

我始終認為,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敗,曹操負有很大的戰(zhàn)略錯誤,但孫劉聯(lián)盟的確勝得有些僥幸,跟官渡之戰(zhàn)雷同。并不是說,偶然的因素是導致戰(zhàn)役勝負的決定因素,但的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主要在于曹操的決策失誤,并不在于謀士智庫的不給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投奔東吳求助。有人認為孫權必殺劉備,但謀士程昱卻說:“孫權繼承新位,尚未在海內(nèi)樹立威望。曹公無敵于天下,初步占據(jù)荊州,威震江表,孫權雖有謀略,但也不能獨自抵擋。劉備則一向有英名,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孫權必定援助他們,來防御我軍。之后會分道揚鑣,那時,劉備已經(jīng)得到實際資助,孫權再想殺他,恐怕也不能夠了!

這個分析指出了孫劉聯(lián)盟的必然性,也預見了曹操并不能一舉消滅孫權、劉備。但把曹操捧得太高,助長了曹操驕傲自滿的情緒。本來曹操奪取荊州后,就有些得意忘形,程昱沒有適時地強調(diào)孫劉聯(lián)盟的戰(zhàn)略意義,提醒曹操加強防范。這是其不足之處。

看上去,程昱的建議輕描淡寫,從后果來看,程昱有遠見之明。

曹操也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正確的決策,責任不在謀士。

曹操占領荊州,想乘機順江而下,消滅孫權。

賈詡勸阻,說應該首先安撫百姓,等待時機。但曹操沒有采納,結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而歸。

從程昱、賈詡的建議看來,說明在逆境中,曹操會認真考慮謀士的建議,審慎決策;但在順境中,謀士們也不愿意說一些打擊情緒的喪氣話。

這是曹操謀士們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曹操的謀士缺乏死諫。這也是因為曹操善于決策的原因所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曹操還是謀士,都會犯錯誤,這很正常。

曹操大敗回到北方,痛哭郭嘉郭奉孝,悔不該不聽郭嘉之言。

郭嘉在赤壁之戰(zhàn)前病逝,遺言曹操不可南征,否則不得生還。曹操僥幸逃回,但恐怕嚇得不輕。

祭奠郭嘉,其實也有尋找失敗借口的意思。這也是曹操沒有重視謀士意見的結果。

火燒赤壁,這是史實。但沒有很具體的記載,演義的一些說法,當不得真。

至于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都是無中生有。諸葛亮僅僅就是起到了溝通孫劉聯(lián)盟使者的作用,并沒有很大的亮點。

東南風起,在寒冬的確少見,但也不是絕對沒有。

這如同當時的瘟疫一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否有謀士給曹操提醒,沒有史料記載,

但曹操的確被大火狠狠地燒了一把。

曹操敗退,主要還是當時瘟疫爆發(fā),曹軍戰(zhàn)斗力大大下降,曹操把剩余船只自己燒掉,從而撤軍。

整個過程,從劉琮投降開始,曹操就接連決策失誤,這是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反而是謀士智庫都有很正確的建議,都沒有被曹操采納。

雖說是三個臭皮匠,頂?shù)蒙弦粋諸葛亮。但三千謀士智庫,起碼比得上三個臭皮匠。

根本原因在于曹操得意忘形,過于自信輕敵,導致了戰(zhàn)役失敗,與謀士團隊關系不大。

最佳貢獻者
2

導語: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精典的一戰(zhàn),其精典的真實性在于以少勝多,重分體現(xiàn)了東吳都督周瑜的高超指揮藝術及一個年輕軍事家的膽略和氣魄。

應:題主把赤壁之戰(zhàn)的主人曹操與諸葛亮掛起勾來,好像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是諸葛亮指揮的,曹操三千謀士也好,戰(zhàn)將千員也罷,這好像于諸葛亮并無多大關系。

史記諸葛亮根本與周瑜沒見過面,也沒資格進周瑜的中軍大帳,那首先要否定什么草船借箭,借東風之類恭維在諸葛亮臉上貼金的話,赤壁是用了火攻,但這是周瑜的杰作,于諸葛亮是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孫,劉是聯(lián)盟共同對付曹操,但劉備,諸葛亮僅是敲邊鼓的,主戰(zhàn)場是在渡江的正面戰(zhàn)場上。

若曹操大兵順利渡過長江三國就不可能有鼎立之勢了。

赤壁之戰(zhàn)曹操以失敗告終,這也讓曹操未能統(tǒng)一天下而終生遺憾,其實曹操失敗原因卻另有隱情。

三國志清楚的記載著曹操失敗的原因不是什么諸葛亮,諸葛亮在曹操面前僅小菜一碟,就是他的主子劉備在曹操面前也嚇得連酒杯都端不住的《有一點要清楚,謀士僅是參謀作用,軍隊的決策是司令員下的,戰(zhàn)爭的勝負不決定于某個參謀》,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大部隊趕上《瘟疫》,部隊一觸即潰,在缺醫(yī)少藥的情況下,精心打造的戰(zhàn)船被毀,有些沒著火的戰(zhàn)船曹操也下令毀滅,部隊有計劃的撤退,并非華容道二十幾人向關羽磕頭求情說法,向關羽臉上貼金是假的,關羽根本沒去。

所以以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是粟米千擔不及明珠一顆,而事實上與諸葛扯不上多大關系,否則周公瑾的千古杰作不替諸葛做了嫁衣,這是不公平的!

3

謝謝誠邀作答,赤壁之戰(zhàn)是歷史上有名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充分的顯示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曹操率領號稱幾十萬大軍,想一口吞并弱小的蜀國和東吳,蜀國諸葛孔明舌戰(zhàn)東吳群儒,促成了蜀吳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東吳黃蓋自打自挨的假投降的苦肉計,龐統(tǒng)獻出連環(huán)計,孔明借東風火燒連營,使曹操十萬大軍毀于一旦。曹操失敗原因主要有幾條:一,北方人去南方打仗,不認水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上不服水土,疾病連綿,地利上不占優(yōu)勢。二:曹操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輕敵,不聽從謀士籌劃,輕信假投降,武將雖多在水戰(zhàn)中不戰(zhàn)優(yōu)勢,謀士雖多眾謀而決少。三:雖戰(zhàn)天時,以天子而令諸候但也不全得天時扶助,失敗也應可知,我們不是預言家,也僅以史書三國演義而論,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4

如果前提是在三國演義中,那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沒錯,三國演義中,曹操的百萬雄師、千員戰(zhàn)將、三千謀士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只要略施小計,曹操的百萬大軍傾刻灰飛煙滅。



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比如火燒新野、火燒博望、舌?zhàn)群儒、三氣周瑜、七星壇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七星燈續(xù)命等等發(fā)生在諸葛亮身上的故事,全部都是小說虛構的,在真實的歷史上并不存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是赤壁之戰(zhàn)中擊敗曹操的重要人物,但即使在三國演義中,也不是諸葛亮一個人擊敗曹操的百萬雄師,還有周瑜、龐統(tǒng)、魯肅、黃蓋等人,齊心合力才最終用火攻擊敗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zhàn),是一連串智謀與妙計的較量,雙方謀士主帥斗智斗勇,各顯神通。

首先是周瑜用了一連串連環(huán)計,欺騙了曹操的說客蔣干,用反間計迫使曹操上當殺了水師將領蔡瑁和張允,接著施行苦肉計讓曹操相信周瑜與黃蓋將帥不和,黃蓋再用詐降計向曹操投降,約定投降之日。



同時周瑜還將龐統(tǒng)借蔣干之手,成功送入曹營,為曹操獻上鐵索鎖戰(zhàn)船之計策,表面是為了穩(wěn)定船只,其實是為了火攻方便,龐統(tǒng)還成功從曹操設計回到周瑜處。

等到周瑜這邊一切計策成功,萬事俱備,都準備妥當時,就等著諸葛亮呼風喚雨施法請來東南風,因為曹操在長江以北,周瑜在長江以南,當時又是冬天,最終諸葛亮成功請來東南風,黃蓋借詐降之機將火船駛向曹營,曹營一片火海,曹操大敗狼狽逃走。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zhàn),非常精彩,各種計策應接不暇,各種謀略眼花繚亂,最終的結果就是曹操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但是真實的赤壁之戰(zhàn),完全不是三國演義中說的那么精彩,相反,一點也不精彩。



真實的赤壁之戰(zhàn)其實是一場遭遇戰(zhàn),曹操在平定荊州2個月后,就開始迫不及待準備東征劉備和孫權了,曹操兵分兩路,一路曹操自已率領從江陵城出發(fā)沿著長江向東水陸并進,另一路都督趙儼率領七軍從襄陽沿著漢水南下。

赤壁之戰(zhàn)真正維持的時間極短,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而且曹操兩路大軍只有曹操親自率領的這一支軍隊與孫劉聯(lián)軍有交戰(zhàn)。



真實的赤壁之戰(zhàn)其實與諸葛亮關系不大,主要策劃和領導者是周瑜,是由黃蓋獻計,以詐降取得曹操信任,然后再利用約定好的投降時間率領船隊沖向曹營,并縱火點燃了船隊,最終擊敗了曹操。

曹操受到火攻后,大敗而歸,而另一路人馬聽到曹操失敗的消息后,直接退回襄陽,都沒有參戰(zhàn)。



另外曹操本部參加赤壁之戰(zhàn)的人馬也沒有百萬,只有區(qū)區(qū)六七萬人,被火燒死的大部分發(fā)是荊州投降的軍隊,曹操本部的損失并不大,主要將領及謀士一個也沒有損失,可見赤壁之戰(zhàn)并不激烈。

而孫劉聯(lián)軍方面總共有5萬軍隊,周瑜率領的東吳軍隊有3萬人,劉備及劉琦率領的荊州軍有2萬人,合起來5萬,實力并不比曹操差多少。



正史上的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前與魯肅一起趕赴東吳,并說服了孫權一起聯(lián)合抵抗曹操,其實孫權早有聯(lián)合之意,并非諸葛亮說服的,而是魯肅早向?qū)O權說過,再加上東吳的周瑜等人力主抵抗,所以孫權同意了諸葛亮的聯(lián)盟請求。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有三個主要作用:

一是協(xié)助處理好了劉備與孫權聯(lián)盟之間的關系,促成了聯(lián)盟;



如果按照劉備的尿性,打不過就逃,就到處投靠,指不定早就逃走了,沒有諸葛亮勸劉備促成聯(lián)盟,劉備哪有日后的發(fā)展。

二是勸諫劉備在南郡之戰(zhàn)中趁機發(fā)兵拿下荊州四郡,作為劉備唯一的地盤,也是將來發(fā)展的根據(jù)地。

這是一步很高明的棋子,劉備趁東吳軍隊在圍攻南郡之時,發(fā)兵拿下荊南四郡,雖然位置偏點,但好歹是自已打下來的地盤,這四郡也成為了劉備日后的發(fā)家資本。



三是規(guī)劃了劉備集團的戰(zhàn)略,讓劉備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戰(zhàn)略意圖。

劉備沒有諸葛亮只能算流寇,有了諸葛亮,劉備才能算政治集團,有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意思和規(guī)劃,不再是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而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戰(zhàn)略,這是一個質(zhì)的變化,為劉備十幾年后建立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但要說到正史上曹操的百萬雄師、千員戰(zhàn)將、三千謀士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諸葛亮,那就真是太神化了諸葛亮了,不過就算不神化的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整個三國也是排在前五的位置。

5

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又一個諸葛吹出來幫他刷人氣。

首先,赤壁之戰(zhàn)跟諸葛亮并沒有多大關系,作戰(zhàn)雙方是東吳集團和曹操,劉備一方至多也就是起到輔助作用。三國演義中硬生生把諸葛吹成核心人物,把借東風搞成戰(zhàn)役的決定性因素,這都是扯的。所以,既然整個赤壁之戰(zhàn)劉備一方包括諸葛在內(nèi)都是敲邊鼓的,那么曹操敗得再慘,曹操體現(xiàn)得再愚蠢,只能反襯東吳尤其是孫權和周瑜的牛叉,跟諸葛沒幾分錢的關系。

其次,赤壁之戰(zhàn)談不上慘敗。曹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曹操也還是咬下荊州一大塊肉。遺憾的未能全部占有荊州,從而為劉備的崛起和東吳的壯大和生存造就了條件。但反過來說,如果曹操沒有提前用兵荊州,荊州遲早會被孫權占據(jù)或者被劉備篡奪,不管哪方據(jù)有荊州都講降迅速做大,從而威脅曹操已有底盤的安全。尤其是東吳,一旦孫權全盤據(jù)有荊州,極有可能會北上與曹操爭天上。所以客觀上說,赤壁之戰(zhàn)雖然沒有達成預期的成果,但是曹操也是得利的,而劉備撿了大便宜,孫權次之。

最后,在說說諸葛亮。天天吹真心沒意思,歷史需要客觀。諸葛粉就是再吹,也改變不了他最終悲情逝去而蜀漢茍延殘喘的歷史結局。

6

雖然諸葛亮是我最喜歡的古人之一,但是明顯諸葛亮沒有那么厲害,更談不上曹操三千謀士比不上一個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被小說、傳說和演義嚴重夸大的一個歷史人物。不可否認諸葛亮的才能,但是也不應該夸大諸葛亮的能力。諸葛亮在三國時代算是一個頂級人才,但是一個諸葛亮也就是頂?shù)蒙先齻臭皮匠。如果諸葛亮真的一個人能頂?shù)蒙喜懿偃е\士,劉備也不至于只是三分天下。



我們受到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認為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實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的作用遠遠沒有小說中那么大。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中最大的功勞便是促成了孫劉聯(lián)盟,孫劉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曹。孫劉聯(lián)合起來以后,周瑜便率領三萬大軍開赴赤壁前線。

周瑜利用火攻在赤壁打敗曹操,其實整個戰(zhàn)爭過程跟諸葛亮幾乎沒有什么關系。不僅和諸葛亮沒有什么關系,跟劉備集團的關系都不是特別大。所以不能以赤壁之戰(zhàn)斷定諸葛亮的頂?shù)蒙喜懿偃е\士。



周瑜在赤壁打敗了曹操,那么就可以斷言曹操的眾多謀士加在一起就比不上一個周瑜呢。顯然也不能這么說。周瑜在赤壁吃打敗了曹操,但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說曹操手下沒有周瑜厲害。周瑜別說力壓曹操眾多謀士,周瑜連對付曹仁都是慘勝,最后險些搭上自己的性命。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諸葛亮。即使諸葛亮是赤壁之戰(zhàn)的重要功臣,也不能說明諸葛亮就勝過曹操手下的眾多謀士。后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對付郝昭這樣的武將都費勁,也始終沒有戰(zhàn)勝司馬懿。

我們不應該過度貶低歷史人物,也不應該過度提高歷史人物,我們應該還給歷史人物本來的樣子。

7

感謝相邀

首先曹操慘敗赤壁之戰(zhàn)不是手下的謀士頂不上一個諸葛亮,第一點,曹操手下程昱等謀士戰(zhàn)前曾全告過曹操,但當時曹操剛拿下荊州沒多久,只要拿下江東那么天下就唾手可得,自信過大,恰恰被東吳所利用。

第二點,曹操得到荊州水軍時日不多,軍心不是很穩(wěn)定,而且曹操的兵力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兵,水軍方面不如東吳水軍。

第三點,兩軍交戰(zhàn)之前,曹操被騙,將指揮水軍作戰(zhàn)的將領蔡瑁殺死,導致軍隊沒有了擅長水軍的將軍,雖然派于禁去指揮,但也只是半吊子。

第四點,曹操太過小看蜀吳聯(lián)軍的力量和人才,導致被騙,用鐵鏈將曹軍的船只全部連在了一起,被東吳用火攻擊敗。

8

這是討論小說呢,還是討論歷史?

如果是討論歷史,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的慘敗,跟諸葛亮關系真不大。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借東風,都是子虛烏有。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的作用,是出使東吳,為孫、劉聯(lián)合做出自己的貢獻,至于行軍作戰(zhàn),真沒他什么事。

曹操是輸給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為什么曹操那么強大,會敗給周瑜呢?其實,在周瑜跟孫權的對話里,就指出可以打敗曹操的四大理由:

第一,北方并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仍割據(jù)關西,是曹操的心腹之患;第二,北方軍隊以騎兵見長,曹操卻舍棄鞍馬,想以水師為主力與吳越抗衡,舍長取短;第三,即便是北方騎兵驍勇,該年天氣特寒,馬匹沒有草可吃,騎兵威力也發(fā)揮不出來;第四,曹操帶著中原軍隊遠涉江湖,水土不服,一定有大批人病倒。

周瑜不是吹牛,而是確確實實窺視到曹操的弱點所在,他目光如炬,別人看不到的,他看到了,別人沒想到的,他想到了,他的目光超越眾人,他內(nèi)心廣闊如海,他的內(nèi)心堅強如鋼。

當時曹操號稱八十萬,周瑜通過種種情報分析,認為曹操所率的中原部隊,不過只有十五六萬人,且勞師遠征,早已疲憊不堪。其所招降的劉表舊部,最多只有七八萬人,這些人并非真心臣服。以疲憊之師加上首鼠兩端的降部,人數(shù)雖多,不足畏懼。

即便如此,周瑜只有三萬兵馬,加上盟友劉備的部隊,也不到五萬人,在兵力上仍是非常劣勢。在兵力一比五的劣勢下,對手又是智謀超群的曹操,曹操麾下又有許多著名的謀士,想要打贏此役,仍是相當困難。

但是,無論是曹操還是其謀士,都有一個避不開的弱點:對水戰(zhàn)一竅不通。于是曹操犯下大錯,為了解決北方人暈船的現(xiàn)象,他下令把戰(zhàn)船相連,首尾相接。而這個錯誤,給了周瑜以少勝多的機會。而周瑜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機會。

在赤壁之戰(zhàn)中,有幾個關鍵點很重要:其一是黃蓋詐降,以騙過曹操不容易,但由于曹操過于自信,認為自己勝券在握,敵方將領前來投誠,是意料之中;其二是進攻的發(fā)起時間,歷史上沒有孔明借東風,但周瑜確實是耐心等待東南風起后,才發(fā)起火攻;其三是截擊,在曹操敗退時,截擊曹軍。這三點,周瑜都做得非常出色。

在赤壁之戰(zhàn)整個過程中,曹操軍隊被燒死、淹死、殺死以及餓死、病死、被踩踏死者,人數(shù)超過一半。曹操自稱有八十萬人馬,而周瑜的估計是二十三、四萬。保守算來,曹操軍隊死亡人數(shù)超過十二萬人。這在曹操軍事生涯中,是從未有過的大敗戰(zhàn)。

所以,曹操包括其智庫,不是敗給諸葛亮,而是敗給周瑜。

9

驕傲使人落后啦

10

赤壁之戰(zhàn)是曹操的過于自信,是智庫們的失誤。沒把戰(zhàn)艦連環(huán)又搖擺,連環(huán)起來又挨火功,左不是右不是,都怪水土不服呀!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