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守陵制度其實是秦朝活人殉葬制度的一種變相的執(zhí)行,當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之后,人殉被人們認為是殘忍,一度廢除,然而在漢朝時期,由于宮斗的發(fā)達,讓”人殉“制度又有復活的跡象——讓宮女、寵妃守陵,成為一種制度。

守陵制度在起始于漢初,高祖駕崩后,妒婦呂后不僅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還將大批的未曾生育子嗣的后妃安排去守陵。

漢武帝時期,由于他對美色的貪婪,后宮人數(shù)激增,這些美貌的女子很多在漢武帝駕崩后還十分年輕,但是都被派去陵園守陵,一時間宮中哭聲不絕,十分凄慘。

漢成帝駕崩后,皇后趙飛燕徹底失勢,沒過多久被派去守陵,結果趙飛燕于當天夜里自殺,可見守陵是有多苦,否則趙飛燕不會寧死也不去的。

東漢皇帝駕崩,“諸園貴人”隨“大行皇帝”的靈柩遷徙陵園,《漢書·安帝紀》:“謂宮人無子,守陵園也!边@些后妃貴人可能一生未曾被臨幸,即使被臨幸也無所出,后宮無所出就是無所依靠,不過那些有所出的后妃,下場就一定好嗎?比如鉤弋夫人,生前漢武帝真是萬般寵愛,可當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立即“立子殺母”以絕后患,可憐的鉤弋夫人死得十分還非常年輕,而且非常不甘心。

所以守陵的“宮女“并非是干雜役的宮女,而是包括皇后在內的后妃貴人,如果僅僅是宮女,那她們在陵園沒準生活得挺快樂,如同在寺廟修行,遠離后宮,生命更加安全。而日復一日做的那些活,也說不上有多累,她們已經習慣了那種生活。

而對于高高在上的后妃來說,曾經萬人簇擁,在后宮很有地位,甚至受到皇寵以為能一步登天,結果卻落得在陵園孤獨終老,連個男人都見不著,又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承歡膝下,心中的凄苦可想而知,畢竟前朝的后妃都是可以放出宮嫁人的。

根據(jù)《東漢會要》記載,和帝駕崩后,宮人被派去守陵,其中地位頗高的貴人,如馮、州兩位貴人也在其中。

在唐代,守陵的宮女也很多的,據(jù)《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記載:“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

說到這里,我們看到古人的喪葬理念——古人認為人死后是有靈魂的,還像生前一樣可以享用各種東西,所以必須要“侍死如生”,也就是對皇帝的侍奉更加不能怠慢,甚至比生前還盡心盡力。

守陵的后妃和宮女都有哪些事情做呢?

1、侍死如生

守陵宮女每天要洗得干干凈凈,換漂亮的衣服,給皇帝送一日四餐,整理被褥,為皇帝準備洗漱用品,清掃陵園,保持陵園衛(wèi)生干凈。必要的時候還要穿得漂亮表演歌舞讓皇帝觀賞,還要學會哭靈,如果表演得不好,或哭得不真實,還會挨打,十分凄慘。曹操設立的銅雀臺就是做這個的,他甚至有遺囑他死之后,宮人必須對著他的陵墓唱歌跳舞,侍奉他如同生前一樣。

2、祭祀

每天要在寢殿祭祀,每月在陵廟祭祀,寢殿里每天提供四次飲食,陵廟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則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還要將皇帝的衣冠定期請去到城中的宗廟祭奠一番再拿回來,這個過程中要充滿虔誠,好像皇帝真的會穿它一樣,這叫座“游衣冠”。

總之守陵的生活是辛苦的、沉悶的,而且很恐怖,古人認為靈魂是存在的,宮人們必然帶著敬畏和害怕的心,每天給皇帝整理被褥的,在雙重的壓力之下,只怕那些柔弱的妃子即使不自殺,也活不了多久。

最佳貢獻者
2

總體而言,古代為帝王守陵的宮女們,過的都是凄涼孤獨的生活,而且還要做很多服務工作。

我們可以用漢代為例,一窺當時的守陵生活。

大體而言,這些宮人需要完成兩項任務:

  • 1、每天伺候死去的皇帝皇后的靈魂起居飲食;
  • 2、定期協(xié)助祭祀活動。

1.日常起居

《后漢書·祭祀》記載:

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監(jiān)典省,其親陵所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這里的廟,不是后來燒香拜佛的廟宇,而是陵廟。陵廟設置在帝陵旁邊,里面供奉皇帝的神主排位,每個帝陵都有自己獨自的陵廟,比如漢武帝的是龍淵廟,漢昭帝的是徘徊廟。

(漢武帝茂陵)

漢代人認為,人死后是有靈魂的,而靈魂也需要吃喝,所以就在陵廟里來為皇帝皇后提供這些服務。負責皇家飲食的太官,要送來各種食物,由陵園里的專門人員安排上供。

此外,那些宮女們還要每天早晚定時整理被褥、準備各種各樣的洗漱用品。雖然沒人真的會用,但是所謂祭神如神在,她們心里要覺得先皇會來用,就是要用這份敬畏來完成工作。

(漢陽陵出土侍女俑)

2.祭祀活動

根據(jù)文獻記載,在陵園當中還有很多的祭祀活動,《漢書》說:

日祭於寢,月祭於,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廟,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又月一游衣冠。

這里的廟,就是前面說的陵廟,而寢、便殿,都是陵園里的殿宇。

每天要在寢殿祭祀,每月在陵廟祭祀,每個季度,在便殿祭祀。具體來說,寢殿里每天提供四次飲食,陵廟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則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每月還要游衣冠。

啥意思呢,就是先帝生前用過的衣冠不能扔,也不能埋,平時要放在陵園的寢殿里頭供著,每月還要把這衣冠從寢殿里頭請出來,拿到都城的宗廟里去祭祀一番。這就是游衣冠。

看到這兒,您肯定感覺到了,這祭祀也太麻煩了吧!

沒錯,這些活動非常繁瑣,需要很多人力物力,那么這些守陵的宮女們,自然也逃不掉勞動了。

3.凄苦生活

史書記載,為漢代皇帝守陵的宮女人數(shù)也是不少的,而這些宮女們除了勞累,內心世界也非常凄苦。畢竟是女子,身心相對柔弱一些,在守陵時又不可能讓她們另許人家,也難以和娘家人溝通交流。

所以呢,這些女子大多數(shù)只能在陵園中孤獨終老,成為真正的白頭宮女。

而且有時候,被貶到陵園,其實就相當于被判了死刑。比如著名的西漢美女趙飛燕,在漢哀帝死后,被廢為庶人,并被安排到漢成帝的陵園去,當天她就在那里自殺。

從這些守陵宮女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古代皇權政治下女子的悲慘命運。

3

在中國古代,看守皇陵的都是士兵、當年有功的小人物還有被貶的臣子。當然還有一類人也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宮女。

要說起守陵的宮女,可能在秦始皇駕崩的時候就有過。但是把它作為一個制度那可是從西漢開始的。

在西漢有規(guī)定,皇帝死后必須有宮女去為他看守陵墓,這里的宮女不僅僅是宮中伺候主子的侍女,它還包括失寵、犯錯的妃子,還有沒有子嗣的妃嬪。

這樣一來,這個守陵的宮女隊伍可是不小了。但是這些花季的女子,一入皇陵便到死都出不去了。

這些宮女以前在宮里,還有個打賞、升職、得寵的機會,但是一到皇陵,什么都沒有了,只有守著沒有生命的陵墓,而且還要伺候這個死去的皇帝。

那這些守陵宮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呢?請大家跟隨有書君一起來看一看。

一、 守陵宮女每天要為天子祈福,還要伺候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

守陵宮女每天的首要任務當然是要伺候皇帝了,皇帝生前是怎么伺候的,死后還必須是怎么伺候。

也就是生前享盡榮華,死后也要照著來,讓皇帝的靈魂享受著。

這一點在《后漢書·祭祀》中就有詳細的記載,說宮人必須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這就是說宮女還要像以前一樣,在每天相同的時間為皇帝,整理被子,準備各種洗漱用品,然后把皇帝需要的東西一 一地都準備上并擺上,還要為皇帝準備膳食。

一切都像皇帝活著那樣伺候,而且不能有一點閃失,還有帶著敬畏的心去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

按照程序走完以后,宮女們還要去大殿給皇帝祈福。她們必須把自己梳洗的干干凈凈,這樣才是對靈魂的敬畏。

然后先后排著隊伍來到皇陵的前殿,在那里,她們必須全都跪下來,用誠心為皇帝祈福,希望皇帝繼續(xù)享受那份延綿的福氣。

二、 守陵宮女還要每天定時給死去的皇帝跳舞

皇帝在生前的時候,就會有宮女為他跳舞,供他欣賞。當然這個節(jié)目在他死后也要持續(xù)著,他的靈魂也要繼續(xù)享受著。

所以這些宮女又要保持微笑為一個不存在的人,穿上華美的衣服開始翩翩起舞。而且跳舞的時間也是有規(guī)定的,還是要在皇帝生前觀賞舞蹈的時間來跳。

這也就是不能亂了皇帝生前的時間表,讓皇帝繼續(xù)按曾經的生活作息走著。

一個沒有人欣賞的舞蹈,跳好了也沒有人給獎賞。但是如果跳不好,還是一樣地會有性命之憂的。

哎,每天這樣強帶微笑的跳舞,已經是宮女們必須遵守的一個守陵規(guī)則了。說起來,這個規(guī)則也確實挺枯燥無味的,宮女們也確實地不容易。

三、 守陵宮女還要每天哭靈,還要參加定期的祭祀活動

哭靈就不用說了,就是為死去的人哭泣,用以寄托一種哀思;实垴{崩了,守陵宮女當然必須地為皇帝哭靈了,這個是必須的。

她們每天都必須唱歌給死去的皇帝聽,歌頌功德寄予思念,這個都是硬制度。不過這可苦了這些宮女了,就這樣一直哭啊、唱啊,有時候這一天下來,都把嗓子弄啞了。

弄啞嗓子她們也不敢有半點的松懈,因為一旦發(fā)現(xiàn)了懈怠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這可是對先皇的不敬,所以她們的性命可就堪憂了。

當然皇陵的祭祀活動,宮女也是必須要參加的。

首先就是每天要在寢殿祭祀,為祭祀提供四次食物。然后呢每個月又要到陵廟去祭祀,而每個季度又要到便殿去祭祀。

看來宮女遵守的一系列的制度還不少呢,光祭祀就分著日祭、月祭祀、季度祭。

關鍵月祭的時候,還要外加一項游衣冠。就是把皇帝生前的衣冠從供奉的寢殿里面請出來,拿到陵廟里去祭祀一番。

宮女參加的祭祀大概就是這些了,這些任務也是很繁瑣的呢。

看來守陵的宮女去皇陵守陵可不是一件享福的事,她們肯定是萬分不想去做這些枯燥的事的?墒菦]有辦法,這就是皇家的制度,不是你們不想去就不去的。

所以作為一個宮中的女子真是可悲,她們的命運從來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任封建制度任意擺弄,真是可悲可嘆啊!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周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復: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4

在古代,皇帝去世之后都是要葬在皇陵中的,而陵墓中不僅要有士兵看守,還得有宮女守陵!皇帝身份尊貴去世之后還是要有人伺候的,不過伺候這些老皇帝們的宮女可并不是宮中的那些普通的丫鬟們,她們大多都是皇帝生前沒有寵幸過的,又或者沒有生下過皇子,而自己的家族實力又不強大的妃嬪們。這部分妃嬪在皇帝去世之后,一部分會為皇帝陪葬,一部分則會留在皇陵當中。美其名曰是守陵的,但其實就像是關入了冷宮中一樣!若是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新皇帝也沒有讓她們再次回宮的話,那么她們就會老死在皇陵中,她們若是想要逃出去的話,就會遭受到追殺。這些人的生活其實要比皇宮中的宮女們生活的差很多,那么她們在皇陵中又是怎么為皇帝守陵的呢?又要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呢?

一些史書上面有記載這些守陵的宮女們所做的事情,宮女們對于皇帝的喜好都是比較了解的!如果皇帝生前晚上吃宵夜的話,那么她們就需要按照從前皇帝的習慣,晚上備好飯,雖然皇帝去世了不能吃,但是形式一定要有;实廴羰窍矚g看舞蹈的話,這些宮女們就會經常跳舞給皇帝看。

另外,這一些宮女們待在皇陵中叫守陵,還有一些人是去守孝的,而這些人就是皇帝的兒女們。老皇帝的大多數(shù)兒女們都需要到皇陵中守孝三年,在這期間他們不能吃肉也不能夠穿錦衣華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為皇帝誦經,然后燒紙錢等等;实鄣倪@些子女們都是嬌生慣養(yǎng)的,自然和那些普通的宮女不能比,所以她們不用打掃衛(wèi)生,也不用唱歌跳舞給皇帝聽!并且,那些宮女們需要服侍皇帝的子女們!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人是自愿為皇帝守陵的,比如說一些皇帝去世之后,極其傷心的妃子和太妃們,她們甘愿去守陵一輩子,這些人到了皇陵中也不用做一些吃苦受累的事情,而且飲食起居都是有人照顧的;实鄣淖优畟內曛缶涂梢曰氐綄m中,又或者是回到自己的府邸了,他們會過回從前的生活!

守陵是從西漢開始的,劉邦去世之后,呂后下令讓那些沒孩子的妃嬪們去守陵!這些去守陵的人一定要會哭,有的時候一個月或半個月她們就需要哭一次,而且必須要哭的真實,若是被人發(fā)現(xiàn)哭得虛情假意的話,很有可能腦袋就掉地了。并且,她們對皇帝不能夠有絲毫的怠慢,若是覺得皇帝去世了聽不到歌,所以唱歌的時候就不認真,又或者是跑調的話,那么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也是要被處死的!

守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她們做的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稍有不慎就會丟了性命!去守陵的有很多都是一些花季少女,這樣的一群女子去陪已經死了的老皇帝,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呀,但是她們仍然要表現(xiàn)的非常的開心。大多數(shù)去守陵的宮女們都不是自愿的,沒有人敢娶她們,也沒有人敢與她們親近,她們也不敢抱怨,只能夠選擇面對現(xiàn)實與命運。

守陵這個制度之所以會形成,主要是怕老皇帝去世之后一個人住在皇陵中寂寞,因此就安排了很多女子去伺候他!這個制度沒有考慮過那些守陵宮女的命運,她們從此就沒有了自由,大家看一些宮斗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的橋段就是,妃子又或者是皇帝的子女犯了錯之后被皇帝安排去守陵,所以守陵是對她們的懲罰。這些守陵的宮女們不能夠走出高高的城墻,只能夠在城墻當中看著自己的容顏一天天的老去,她們的心靈倍受折磨,但是卻無可奈何。甚至,很多膽小的宮女精神慢慢的出現(xiàn)了問題,最終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5

守陵,原本是一種盡忠盡孝的行為,也是一種美德?墒,在皇權統(tǒng)治下的守陵制度,卻逐漸成為了赤裸裸的壓榨。以宮女守陵的做法,是在西漢時期逐漸成為定制的,使得不少女性飽受荼毒。

漢代的陵園一般規(guī)制很大,而且設有相應的主事官員,以便對陵園進行管理,更好地“服侍”皇帝。不過,雖然宮女守陵制度始于漢代,但在漢初還是比較寬松的。起初,皇帝死后,宮女或賜給諸侯王,或被遣送回鄉(xiāng)、允許再嫁,很少將她們送往陵園。

到漢武帝時,開始改變了這一做法。漢武帝生前“多取好女至數(shù)千人,以填后宮”,使得后宮中有了大批年輕美貌的女子。到漢武帝死后,這批女子的命運則十分凄慘:“皆以后宮女置于園陵。

漢武帝的做法,算是“開創(chuàng)性”的,他的舉措也被后世皇帝所繼承。所以,自漢武帝開始,宮女守陵成了一種定制。

漢代的守陵制度是很殘酷的。當時,不僅宮女被發(fā)往陵園,有時候皇帝生前寵幸的妃子也會一并前往,為的就是防止皇帝在九泉之下會寂寞。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冠名堂皇的說法,其本質還是一種人殉制度的轉變。

此前,帝王死后寵妃和宮女要一并殉葬,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有人抨擊這種制度。于是,就慢慢演變成了讓這些女性去“守陵”,美其名曰是侍奉先帝,為皇帝盡忠。但事實上,只是將這些女性變相地禁錮起來,防止她們到民間再嫁后有損于皇室尊嚴。

說道宮女們侍奉死去的皇帝,倒也沒什么特別的。通常而言,這些女性只是居于陵園內,不能隨意外出。說白了,她們就像是整座陵墓的附屬品、裝飾品,更是一批犧牲品。

當然,皇家自然不會讓她們就這么終日無所事事。通常,這些宮女也要擔負起灑掃的責任,以讓陵園干凈整潔。另外,有時候在位皇帝前往陵墓祭奠,守陵的女子們也要做好相應的籌備工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一般認為宮女守陵是自漢武帝開始成為定制的,但此前也有類似的行為。比如,秦始皇死后,除大部分殉葬的后妃外,還有部分派去守陵的女子。另外,漢高祖劉邦死后,呂雉為了打擊報復,也令一些嬪妃前去陵區(qū)居住。

說起宮女伺候死去的皇帝,有個比較“奇葩”的例子:曹操臨終前下令,要讓妃嬪和宮女們,定期到其墳前獻歌獻舞。而到了唐朝后,守陵人要拿先帝當活人一樣伺候,每日都照顧其飲食起居。可是,這些所謂的“侍奉”,又豈能是死人能享受的了的?

6

守陵制度起始于西漢,皇帝死后就會有大量的宮女陪葬,說得好聽就是守陵,有時候皇后妃嬪也不例外。漢高祖逝世后,呂雉就安排了大部分妃嬪去守陵,可能是曾經的嫉妒之心吧。

曹操臨終前也曾留下遺言:

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于臺堂上施八尺床繐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 輒向帳前作妓。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

就是讓他生前的妻妾歌姬等每月15去他陵墓前跳舞,古代人死了也還是要享受!

韓愈也曾寫了一句詩:

設官置衛(wèi)鎖嬪妓,供養(yǎng)朝夕象平居

就是所有人都要和平時一樣照顧死去的皇帝,所以就相當于有兩個皇帝,一死一活,都需要大量的開支。

首先每天日常照料把環(huán)境整理整理,還要黑皇帝準備一日三餐,洗漱用品。

然后每月定期祭祀,祭祀規(guī)矩多,需要大量的人一同完成,所以也就需要大量的宮女去勞動。

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這句白居易的詩就概括了守陵宮女的一身,一旦守陵,直至終老,多少青春年少的宮女就這樣在那里熬白了頭,守陵的殘酷是無法想象的。

一入宮門深似海,然而守陵更甚,整天面對一副冰冷的棺材,沒有自由,受到眾多規(guī)矩的約束,慎言慎行,稍有不慎就會死。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鑒,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7

古人崇信“事死如事生”,帝王則更不例外;实壅J為他死后在陰間仍然過著和陽間一樣的生活,其陵墓區(qū)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設置龐大的守陵隊伍,其中為數(shù)不少的宮女就是守陵人之人。

唐代詩人白居易把為帝王守陵的宮女稱為“陵園妾”,她們皆是未生育過的宮女,皇帝下葬后都會被遣往皇陵守陵,從此不得再出陵園半步。與守陵宮女類似的還有一些被貶的大臣、失寵的嬪妃等,她們被統(tǒng)稱為宮人。

帝王陵園通常是縮小版的皇宮布局,只是被松柏所覆蓋,給人以清冷寂寥,甚至陰森恐怖之感。守陵宮女告別親人后,會被宮中太監(jiān)押送到陵園來,直到死去。守陵宮女不關守的是帝王陵墓,還守的是青春與凄苦。

守陵一說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而將守陵作為制度是開始于西漢時期。凡是皇家陵寢,都要有包括宮女在內的宮女來守陵。漢高祖劉邦去世后,呂后便將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和宮女派往陵園守陵,武帝時期規(guī)模擴大化。

漢成帝駕崩后,王太后讓其妃子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從此班婕妤每天陪著石人石馬,冷清地度過了她落寞的晚年,死后一并葬入成帝陵中。到了東漢時期,宮廷中將未被皇帝臨幸過的守陵宮女稱為“諸園貴人”。

據(jù)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操曾在鄴城修筑自己享樂用的銅雀臺,臺上房屋有一百多間,鑄大銅雀于樓頂。曹操立下遺囑,在他死后其嬪妃和宮妓要定期對著他的墳墓歌舞。唐朝時期,為皇帝守陵的宮女也是很多的。

這些守陵的宮女與在宮中的職責差不多,每天在陵區(qū)伺候已故皇帝的日常起居,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事死如事生”,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宮女在陵區(qū)并不是孤立群體,與她們相伴的還有守陵衛(wèi)隊和一些大臣、嬪妃。

守陵宮女會依據(jù)守陵制度,每天在皇陵的寢殿中,整理已故皇帝的床鋪被褥,為已故皇帝更換洗嗽用品。當然了,這些工作都是在皇陵的地面建筑中進行的,并不是在地下陵墓之中,猶如我們平時見到的侍奉神靈一樣。

除此之外,還要準備象征性的一日三餐,每天進行及時更換。守陵制度中對宮女每天的活動都有嚴格的限制,尤其是祭祀的時間。每天的祭祀活動在寢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動是在陵廟之中,而每季的祭祀活動則在便殿之中。

守陵宮女每月還有一個特殊的工作,那就是將已故皇帝的衣冠從寢殿中請出,拿到帝王太廟中進行祭祀,之后再放回寢殿。每逢已故皇帝生辰、死期或節(jié)日,都要舉辦大型的祭祀活動,這也是宮女最為忙碌是日子。

大型祭祀活動不但要準備無數(shù)的祭品,還要為先帝唱歌跳舞,這些工作都是由守陵宮女來完成。雖然這些享受者都已故去,但這些宮女猶如在皇宮中伺候皇帝一樣,每天的小型舞樂也是必不可少的,無人欣賞也不能懈怠。

陵區(qū)的衛(wèi)生打掃也是要宮女負責的,帝王的陵區(qū)通常面積都不會小,如明成祖的長陵面積達十多萬平米,工作量確實是巨大的,當然守陵宮女的數(shù)量肯定也不會少。陵區(qū)要求地面要保持干凈,墓碑上無塵,四周無雜草等。

在清代,守陵的機構主要由總管衙門和掌關防衙門組成?偣苎瞄T負責陵區(qū)的守衛(wèi),而掌關防衙門是負責陵區(qū)的祭祀及修繕。守陵宮女便屬于掌關防衙門管理,宮女每月的俸祿能拿到十兩銀子,總管則為一百五十兩。

清朝時期的守陵制度已非常完善,守陵宮女既能拿到高薪,工作也比較規(guī)范,能進陵區(qū)工作的宮女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清皇陵一年中有四大祭,二十小祭,大祭在清明、中元、冬至、歲暮,小祭在每月朔日和望日。

守陵宮女只是這龐大的陵園管理部門中的一部分,是最底層的勞動者。清代的分工比較細致,守陵宮女只負責皇陵的祭祀和內部打掃,陵區(qū)的則由太監(jiān)等專人進行管理,守陵人員在清后期被大量裁撤,守陵女性基本消失。

總之,明清之前的守陵宮女的生活是比較凄苦的,而明清時期的守陵宮女的生活雖然也比較單調,但待遇卻是不錯,而且?guī)啄曛蟊憧呻x開皇陵回到老家。宮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其實就一句話,生前怎么伺候死后還是一樣。

8

眾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皇帝去世之后殉葬者很多,但是那些活著的守陵人更是不在少數(shù)。殉葬一事因慘無人道曾經被歷代皇帝廢立復起反復多次,雖然意義不大,殉葬風俗泛泛卷土重來,一直到康熙時期基本已經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

但是,為殉葬者鳴不平的大有人在,為守陵者強出頭的卻沒有,那么大的陵墓總得需要有人為此付出青春,于是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一天不廢除。就注定那些守陵人,尤其是那些守陵宮女她們悲慘的命運就會多延續(xù)一天。

雖然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詩歌發(fā)表了情感釋放和無盡的寄托,但詩人僅僅是對守陵宮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真摯的憐惜,對無比殘酷的制度發(fā)表了公開的抨擊。在唐代詩詞中有百余首作品真實陳述了守陵宮女的生活,我在這里就不再長篇闊論地碼字了。僅借用白居易詩詞來代表!

白居易《陵園妾-憐幽閉也(一作托幽閉,喻被讒遭黜也)》:
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奉寢宮年月多。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青絲發(fā)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憶昔宮中被妒猜,因讒得罪配陵來。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jiān)送鎖門回。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門到曉月裴回,柏城盡日風蕭瑟。松門柏城幽閉深,聞蟬聽燕感光陰。眼看菊蕊重陽淚,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淚無人見,綠蕪墻繞青苔院。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遙想六宮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猶聞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爾君恩何厚薄。愿令輪轉直陵園,三歲一來均苦樂。

通過詩詞,我們可以想象得出,這些守陵的宮女也曾今是貌美如花,也是妙齡少女,也曾擁有青春靚麗的顏值,但是大多都是命運充滿不順,而紅顏薄命,在深宮得不到君王的寵愛,只能終年苦守在皇帝陵園中日以繼日,在茫茫無盡的悲思中荒度歲月,任由容顏消逝?上攵切┍话才攀亓甑娜耸怯捎趯m斗爭寵中失敗,被迫害,成為了陪陵的犧牲品。告別家人,被武裝押送到陵園來,鎖住的是陵園大門和無盡的青春,注定了一直到死都不會出去。

史書記載:守陵制度開始于西漢時期,當時皇帝死后害怕孤獨寂寞,就根據(jù)時局不同而安排數(shù)量不等的宮女在陵墓里陪伴著他,更是在有些時候皇后、太后下葬時,也會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守陵宮女。

西漢政權初始,千年毒婦呂雉妒恨劉邦的生前寵妃,在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后,呂后就借題發(fā)揮將劉邦昔日的那些沒有生過一兒半女的嬪妃打發(fā)到陵園去為劉邦守陵。一代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執(zhí)政時期后宮人數(shù)眾多,在他死后,守陵的嬪妃和宮女的人數(shù)盛況空前。眾所周知的西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為了躲避趙飛燕姐妹的迫害,主動請旨到長信宮侍奉皇太后躲避禍亂。漢成帝死后,班婕妤自覺到成帝陵園守陵到死,班婕妤死后也葬入陵園。

西漢獲罪被廢的皇后,也將會被送到皇帝陵園。趙飛燕作為漢成帝的皇后,在成帝暴斃之后沒多久被廢后,安排到成帝陵園守陵,一代妖女不堪受辱,選擇了自殺。東漢皇帝駕崩,“諸園貴人”即隨“大行皇帝”靈柩遷徙陵園。所謂“諸園貴人”,《漢書·安帝紀》注云:“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也。”因為沒有子嗣被安排去守陵的宮女就叫“諸園貴人”。而所謂“無子”者,就是根本沒有被皇帝寵幸過,又或者是臨幸過但是沒有懷上龍嗣。還有,一些后宮佳麗在后宮爭寵中敗下陣來,冒犯他人,自然也會被安排去為皇帝守陵。

據(jù)《東漢會要》記載,和帝葬后,宮人入園守陵,在妃嬪中地位頗高的貴人也在其列,如馮、周兩位貴人。曹操在公元210年于鄴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臨漳修筑銅雀臺,臺上有屋120間,鑄大銅雀于樓頂,為其晚年宴樂之所。

曹操立下遺囑,命令在他死后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著他的墳墓歌舞。唐朝時期,這種不為人道的行為,這種歧視女性人權的制度依舊盛行。唐代守陵的宮廷女人也是比較多的,據(jù)《資治通鑒》,《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記載,唐制,“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

韓愈《豐陵行(順宗陵也,在富平縣東北三十里)》:“設官置衛(wèi)鎖嬪妓,供養(yǎng)朝夕象平居!笔亓甑膶m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起居,等于說就是把死去的人當作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小心謹慎地伺候。 守陵宮女生活悲慘,他們被高高的墻體限制住了自由,眼睜睜地望著外面那自由的天空卻有心無力,猶如身陷牢籠一般。眾多的守陵宮女正當貌美漂亮年華階段,卻要在這樣難以煎熬的日子中令容顏漸漸老去。

無數(shù)個夜晚,可以想象得到這些守陵宮女望著高墻外面那陰暗的夜空,甚是令人恐怖,讓無數(shù)膽小的守陵宮女天天和私人相伴,日久天長幾乎就成了精神病。

9

古代皇室有兩項非常殘忍的制度,一是殉葬,二是守陵。

殉葬自然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至于守陵,很多人可能還不太了解它的殘忍,甚至而言,因為受各種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對守陵人這個群體,還有著一股神秘的向往。

在很多人印象中,說起守陵人,自然而然地認為都是些武功高強又赤膽忠心的將士,但其實呢,這些將士叫做護陵軍。真正的守陵人,往往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

當然,這里的宮女,并不是指那些后宮中地位低下的宮女,而是生前伺候過皇帝的嬪妃們。

這些被派去為皇帝守陵的嬪妃,要么是生前不受皇帝待見,處處被排擠和打壓的;要么是沒有為皇帝生下兒子,自己娘家又沒有什么背景和地位的。

通常情況下,從踏進陵園的那一刻開始,這些嬪妃將一輩子在這陵園里陪著先帝的亡靈終老,所以她們原先嬪妃的身份也就隨之消失,實際地位等同于宮女,故又稱她們?yōu)椤皩m女”。



根據(jù)史書上記載,把守陵正式作為一項國家制度,最早始于西漢。當時在劉邦死后,呂后下令所有的沒有子嗣的妃嬪全部去為劉邦守陵。后來的歷代皇帝,基本上都延續(xù)和采用了這個政策,直到清朝滅亡才廢除。

在古代,人們相信即使人的肉體已經死了,但人的靈魂還在。即使皇帝已經駕崩,但皇帝的靈魂還在陵墓里,因此宮人們還要在皇帝死后繼續(xù)一絲不茍地侍奉皇帝的靈魂。

所以,這些宮女所謂的守陵,并不是悠閑的在那待著、閑著,而是要像生前伺候皇帝一樣。

對此,韓愈就曾特意寫下這樣一句詩:“設官置衛(wèi)鎖嬪妓,供養(yǎng)朝夕象平居!說的就是守陵的宮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起居,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守陵的宮女,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在皇陵里要每天打掃和整理皇陵的寢殿,如灑掃陵墓四周的地面,撣墓碑上面的灰塵、除草等等,除了保潔工作之外,還要每天早中晚更換拜祭皇帝的祭品,以保證先帝一日三餐都能夠吃到新鮮的食物。

此外,她們還要負責皇帝的祭祀活動,每天的祭祀活動就在寢殿里進行,每月的祭祀則需要這些宮女們把皇帝的衣冠拿到寺廟里待人祭祀,儀式完畢后再拿回去,每年的祭祀就在大殿中進行。

不僅如此,宮女們還要像皇帝生前一樣,定時定點跳舞唱歌,表演節(jié)目供皇帝娛樂,即使這些節(jié)目并無人欣賞,宮女們也不得怠慢,稍有懈怠就是大罪,就有殺身之禍。

從這層意義上說,這些守陵的嬪妃們,雖然逃脫了被殉葬的命運,但下半輩子卻都要在這陵園里度過,每天還要把一個死人當作活人來伺候,枯燥乏味毫無樂趣,完全就是一個活死人,其殘忍可想而知。

10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守陵的宮女是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畢竟伺候死人聽看起來就很奇特,但是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為守陵宮女伺候死后的皇帝,基本就是皇帝在位的時候該怎么伺候怎么辦唄,主要就是伺候死后皇帝的飲食起居,表演歌舞,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同時還要哭靈、祈福、定期舉行祭祀活動。

首先,說一下守陵制度的起源及守陵宮女是哪些人

古代守陵制度始于西漢,守陵的宮女里面不僅僅包含地位低下的婢女,也有后宮失寵的妃子、沒有子嗣或者生育過孩子不幸夭折的妃子,還有個別的皇后。比如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在成帝暴亡之后過了幾年被廢,遣往延陵守陵,她不堪受辱,最后選擇了自殺。

西漢初年,呂后妒恨劉邦的寵妃,在高祖駕崩之后,呂后便把那些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打發(fā)到陵園去居住。漢武帝后宮人數(shù)膨脹,他死后,守陵的嬪妃宮女人數(shù)更多。

守陵宮女需要伺候死后的皇帝飲食起居,表演歌舞

宮女們在宮中的時候,主要是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到了皇陵也是如此。她們每天要整理皇陵寢殿中,皇帝的被褥,為皇帝準備洗漱用品,清掃陵園,保持陵園衛(wèi)生干凈。當然她們不是對尸體做這些事,而是為了所謂的“靈魂”,古代人認為,人死后是有靈魂的,即使沒有人使用,也要每天更換。此外,還要準備一日三餐,也是同一個道理。

上面這些是照顧了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但是皇帝還有娛樂生活。曹操曾在死前立下遺囑,命令在他死后,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著他的墳墓唱歌跳舞,他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享用。所以守陵宮女們需要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點,為死去的皇帝跳舞、唱歌,稍有懈怠卻會有性命之憂。

守陵宮女還要哭靈、祈福、定期舉行祭祀活動

守陵的宮女每天要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前殿里跪著為先皇祈福,雖說先皇已是一個死人,但宮女們每天還是要像侍候活人一樣伺奉他。

其次宮女們還要哭靈,需要有一些基本功,畢竟是技術活,要哭得像模像樣,稍有懈怠,便會被認為是對先皇的不敬而遭責罰,甚至被處死。

守陵宮女還要負責對皇帝的祭祀活動。每天,每月,每季度的祭祀活動都有所不同,每天的祭祀活動在寢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動在陵廟中進行,而每個季度的祭祀活動則在便殿中進行。每個月要從皇陵寢殿中把皇帝生前的衣冠請出,拿到都城的宗廟中享受祭祀,之后再放回寢殿。這也叫“游衣冠”。

總的來說,守陵的宮女的生活,是乏味、繁瑣、沉悶的,類似于呆在尼姑庵中,這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宮女被派去守陵,很多人的后半生就這樣與陵墓為伴。即使有幸可以放回老家,她們也失去了女人最好的年華,真可謂十分悲慘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