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祖十二年,劉邦帶著對戚夫人母子的眷戀離開了人世。第二年,呂雉果然下了黑手,劉如意被毒殺,戚夫人被殘忍地做成人彘,雙雙追隨劉邦于地下,大漢進入?yún)魏髸r代。十幾年后,陳平周勃聯(lián)手,導(dǎo)演了一場誅滅呂氏的軍事政變,呂氏一族被滅門。

單看結(jié)果,似乎有周勃、陳平,還是當(dāng)時尚在世的張良、蕭何等人,他們完全有能力阻止呂雉對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的殘害,那么,功臣們?yōu)楹涡涫峙杂^呢?

我們就從戚夫人、呂雉及功臣集團,三方之間的關(guān)系入手,分析這個問題。

戚夫人對功臣集團缺恩、少威、無利

政治的本質(zhì)是利益輸送,要想讓別人為己所用,首先你得有足夠的資本,讓人愿意為你效勞,而不是渴求施舍。戚夫人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沒資本,跟功臣集團不匹配。

1.戚氏家族不足以成政治勢力一級

西漢開國大致有如下幾個利益集團:宗室、功臣集團(以豐沛集團為代表)和呂氏外戚,戚夫人跟哪一派也靠不上。

有人考證說,高武侯戚鰓就是戚夫人的父親:“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指出,這個“鰓”就是戚鰓,也就是《漢書?百官公卿表》里的中尉“戚鰓”。

臨轅侯戚鰓在高祖十一年被任命為中尉,中尉負(fù)責(zé)京城治安,掌管北軍,九卿重臣。這個安排似乎正好印證劉邦準(zhǔn)備廢劉盈,改立劉如意的動機。

不過,史書并沒明確指出戚鰓和戚夫人的關(guān)系,假如真是如此,司馬遷不大可能省略掉這么重要的信息。所以,戚鰓大概率只是戚夫人的宗族叔伯兄弟。

即便戚鰓是戚夫人的父親,但是史書中再也沒有任何戚氏子弟的描述,戚鰓獨木難支。由此可見,一般皇子爭儲最重要的政治依靠,劉如意不具備。沒有勢力集團跟功臣派做利益交換,陳平周勃等人憑什么會幫你?

2.戚夫人恃寵,孤立于功臣集團之外

戚夫人的作用,僅限于劉邦個人的愉樂工具,她有三大利器,長得漂亮、能歌善舞、性情溫柔。這種小可人,正好彌補了劉邦重壓之后的釋放。

人常犯的錯誤就是思維錯位,劉邦子以母貴,多了一份偏心;戚夫人恃寵而驕,多了不該有的幻想;孟胩热粼参磭L不可,可是戚夫人僅僅是恃寵而驕的小女人,根本不懂政治。

對一個女人來說,不懂政治更可愛,但是如果想涉足政治,那豈不是智商缺席?戚夫人常年陪伴劉邦征伐在外,居然不見她與功臣集團有任何利益輸送,界限劃得清清楚楚,真是好女人,也是笨女人。既然如此,界溝另一側(cè)的功臣們,如何能說服去自己幫她?

3.劉邦沒有為劉如意構(gòu)筑政治防護網(wǎng)

劉邦曾經(jīng)因為擔(dān)心戚夫人母子,在自己去世后遭遇不測,竟下令斬殺鐵哥們兼連襟樊噲。在此之前,又特地安排敢于逆龍鱗的周昌為趙國相,做劉如意的護法金剛。

一個周昌哪是呂氏集團的對手,甚至連劉邦自己,也要對勢力集團低頭。比如看到商山四皓,他就知道如果堅持廢太子,他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比如發(fā)出去的斬殺樊噲圣旨,竟然得不到執(zhí)行。

戚夫人自己沒本錢買通功臣派,個人也沒積攢下人脈,唯一可指望的劉邦,也沒有幫她母子構(gòu)建起政治勢力。這種狀況下,戚夫人母子,對功臣勢力既沒有“恩”,也沒有“威”,更沒有“利”,兩極世界,除非指望功臣們是活雷鋒。

呂雉擁有功臣集團無法對抗的絕對實力

即便功臣集團想當(dāng)活雷鋒,他們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足不足以壓得住女強人呂雉。他們作出的反應(yīng)是,迅速拜倒在呂雉的繡花鞋下。

呂雉自從嫁給劉邦后,百煉成鋼,加上劉邦為了對付功臣勢力,刻意縱容她參政,一個集權(quán)、能、勢為一身的母老虎橫空出世!

漢惠帝劉盈孱弱,司馬遷鄙視得連個《本紀(jì)》都替他忽略了,直接弄了個《呂太后本紀(jì)》。呂后稱制,成了事實上的無冕之王,大臣們只求少被蹂躪,哪敢無事生非摸屁股!

呂雉的政治才能,絕不在劉邦之下,劉邦平定異姓諸侯王期間,國政基本都交由呂雉打理。呂雉在處理韓信、彭越的事件上眼界、果斷與殺伐,連劉邦都不得不佩服。

劉邦在世時,后族勢力雖遠(yuǎn)沒有后期那么強大,但是呂澤、呂釋之憑借軍功,已然可以作為呂雉的外援,撐起一片天。關(guān)鍵是,呂家人繁殖能力強,子孫一大捆,靠姻親關(guān)系給呂氏又加了一層防護網(wǎng)。

陳平周勃這些人都屬猴,尤其是陳平,因為斬殺樊噲事件,被嚇個半死,一頭拜倒在呂雉腳下,終呂雉一生,他都沒直起過腰。

功臣集團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注定他們難有作為

西漢的功臣集團結(jié)構(gòu)比較特殊,兩大特性注定他們難有作為,更不大可能為不相干的戚夫人母子出頭。

  • 其一:內(nèi)部不團結(jié),分化嚴(yán)重

西漢功臣集團其實算不上一個整體,他們內(nèi)部分歧很大,形不成利益共同體。豐沛集團跟陳平等人有矛盾,豐沛集團內(nèi)部也不統(tǒng)一,曹參是一派,蕭何是一派,王陵又是一派,還有掛在呂后褲腰帶上的審食其“自成一派”。

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派想要動作,都會受到別人的打壓。假如陳平想幫戚夫人母子,周勃第一個跳出來就捏死他!在這種環(huán)境下,誰也不敢無事生非,自找麻煩,替別人出頭。

  • 其二:儒法黃老等勢力,都不會支持戚夫人

西漢開國的功臣勢力,從思想學(xué)派,大致可分為儒家、法家和黃老。以張良為首的黃老派,非常理智地選擇隱退避禍,如果不是呂雉逼迫,他連劉盈都不會幫,怎么會主動去幫戚夫人?

以陳平為首的法家,更是懂得趨利避害的原則。法家的本性就是利益動物,陳平一生數(shù)次換主,遭到很多人詆毀,但他始終屹立不倒,關(guān)鍵就在于他懂得“趨利避害”。當(dāng)別人還僅限于順從呂雉時,陳平第一個提出封呂氏子弟為王,這個機靈勁,這副嘴臉,他怎么會替戚夫人撐腰?

儒家呢?儒家不是最講仁義道德嗎?他們?yōu)槭裁匆膊徽境鰜碇鞒终x?恐怕最不可能站出來的就是儒家,原因有兩點。

一是當(dāng)時的儒生勢力太小,不是主流,就一個叔孫通,圓滑得跟陳平有得一比。

第二個原因就是儒家最看不起戚夫人這種,靠寵魅惑主的女人。嫡長子繼承制是儒家思想基石之一,只有呂雉和劉盈的嫡系身份,才符合儒家的要求。所以,老滑頭叔孫通當(dāng)初在劉邦面前,旗幟鮮明地反對更換太子。

估計有人會反對:你說功臣勢力不團結(jié),成不了事,那么他們是怎么聯(lián)合起來消滅諸呂的?

這是有前提條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呂雉死了,皇權(quán)出現(xiàn)真空,呂家子弟能力太弱,功臣集團的膽氣立刻升起來了。第二個因素就是有一個關(guān)鍵人物——陸賈,他置身于利益之外,與各派關(guān)系頗佳,是他從中穿針引線,撮合他們走到了一起。第三個因素就是,齊王劉肥開了第一槍。

因此,就當(dāng)時功臣集團渙散的狀態(tài),他們不大可能冒著風(fēng)險,替戚夫人母子撐腰。

總結(jié)

戚夫人當(dāng)初哭著鬧著,希望劉邦給她母子一個燦爛的明天。劉邦一世英雄,竟然也在這個問題上被感情沖昏頭腦,把最鐘愛的一對母子推到懸崖邊。

人都說,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可是又有幾個人在利益面前,還能看得見前車之鑒?戚氏家族沒勢力,戚夫人沒能力,劉如意對功臣既無恩惠,有無權(quán)威,更無利益相誘,憑什么讓她母子跟兇悍的呂雉斗法?劉邦沒能力看清這一點嗎?不,利益蒙住了雙眼而已!

最佳貢獻(xiàn)者
2

戚姬和劉如意只是棄子,張良、陳平、周勃之輩豈能看不出來。

從劉邦死后,呂后對劉邦的兒子們下手的順序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劉邦布局的高明:劉如意只是“丟車保帥”的“車”,劉肥才是“帥”,不過笑到最后的竟然是劉恒。


呂后首先拿趙王劉如意開刀,這是劉邦意料之中的事。

既然劉邦非常喜歡劉如意,為什么劉邦沒有能夠做出妥當(dāng)?shù)匕才拍兀?/strong>

其實,劉邦先是封劉如意為代王,是比較妥當(dāng)?shù)陌才拧?/strong>可是,戚姬死活不同意,就只好作罷。這確實也符合戚姬的性格,她才不愿意自己的兒子去那個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假如劉如意同意去代國,那剩下的趙國肯定是給劉恒。如果劉恒當(dāng)了趙王,我估計,無論他如何懂得韜光養(yǎng)晦,也絕對逃不過呂后的魔掌。呂后也是半個戰(zhàn)略家,邯鄲這樣的戰(zhàn)略要地,她肯定知道必須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為什么說邯鄲重要?一、當(dāng)時富甲天下。二、進可攻退可守。

而代國則不同,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寶地。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有三:

一、匈奴更多地是騷擾,而不是攻城略地。只要沒人在背后捅刀子,做個安穩(wěn)代王問題不大。而且越是邊疆,越是大有可為。治理好了,利國利民。

二、由于有匈奴的威脅,呂后也不會置國家安危于不顧,而輕易動代王。正是因為這一點,當(dāng)劉恒堅持留在代國,而拒絕去趙國的時候,呂后也沒有辦法。

總之,趙國就是一塊肥肉,誰都想搶。小小劉如意是根本不是呂后的對手的。殺了劉如意以后,呂后又以趙國為誘餌,引誘淮陽王劉友、梁王劉恢、代王劉恒上鉤,結(jié)果只有劉恒沒有上鉤。其實代王一半是天生聰明,另外也是看多了爾虞我詐,學(xué)會了韜光養(yǎng)晦。

趙國,是一塊大肥肉,齊國是一塊更大的肥肉。解決了劉如意,呂后就把魔爪伸向了劉肥。呂后想毒殺劉肥,劉肥機警而又懂得隱忍,讓他逃過一劫。其實,即使毒殺了劉肥,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齊國問題。他的兒子已經(jīng)長大,完全可以獨當(dāng)一面。而且不是一個有出息,而是至少有三個有出息的。你再殺一個兩個照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接班人來得好,加上齊國又是僅次于關(guān)中的形勝之地(從項羽也奈何不了齊國一事,就可見一斑),只要不是內(nèi)部出亂子,即使再給呂后十年,呂后也不一定能拿下齊國。拿不下齊國,呂后就甭想稱帝。

大家也許會問:當(dāng)初劉邦口口聲聲說劉如意“類我”,而且戚姬是他最愛的妃子。為什么不把他封為齊王呢?

主要是戚姬的心太大,看不清形勢,最終害了自己和兒子。她一心想著劉如意接班當(dāng)皇帝,而不是滿足于一個小小的諸侯王。劉邦剛開始也被戚姬誤導(dǎo)了,很想廢了太子劉盈,而以劉如意代之。當(dāng)呂后求張良為她出謀劃策的時候,張良早就胸有成竹:叫劉盈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后來劉邦看到商山四皓居然出現(xiàn)在太子身邊,大吃一驚,從此徹底打消了撤換太子的念頭。

其實太子身邊的商山四皓是不是真的,也值得懷疑。因為他們就出場了一次,以后就消失在歷史的視野中,可能只是四個群眾演員。

但是,劉邦為什么因此就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呢?

劉邦擅長揣著明白裝糊涂,即使只是看到的是四個普通的白發(fā)老頭,他也能看出這是張良等一班老臣已經(jīng)選邊了。至此,他也開始醒悟:僅憑戚姬那些小手段,又沒有元老功臣撐腰,即使劉如意當(dāng)上了皇帝也坐不穩(wěn),而且江山社稷也可能不穩(wěn)。

劉邦陷入兩難,劉盈上位,呂后肯定專權(quán),肯定會禍害劉氏子孫。劉如意上位,很難坐穩(wěn)江山。江山不穩(wěn),劉氏子孫同樣也要遭殃。兩相權(quán)衡,劉邦最終還是選擇了劉盈,而且干脆心一橫,把劉如意當(dāng)了“丟車保帥”的棄子,讓他去當(dāng)趙王,準(zhǔn)備以他的犧牲來喚醒其他兒子的警惕和防備。

總結(jié):張良、陳平、周勃關(guān)心更多的是天下的太平,才不會去過多干涉你呂后的家事!而且,他們肯定看得出來:劉如意就是一個“眼中釘”,就是任呂后宰割“砧上肉”,他的獻(xiàn)祭,多多少少可以降低其他皇子的危險程度。

3

戚夫人母子抱的大腿是劉邦,與西漢開國功臣派沒有利益綁定。周勃和陳平犯不著為了她們母子而去得罪呂后。

劉邦晚年曾有換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打算。他這么想有兩方面原因。

一個小原因是劉盈性格柔弱,子不類父。劉邦對他不滿意。

一個大原因是呂家勢力太大了。劉邦害怕基業(yè)被呂家篡奪。

不過,當(dāng)劉邦在大庭廣眾下,剛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時,群臣直接就把他懟爆了。

比如太子太傅叔孫通就說:太子之位的穩(wěn)定是王朝的根本,根本一動,天下震動!

劉邦被叔孫通一頓懟,很不高興。他還想再爭取下,但隨后又被御史大夫周昌回懟了。

周昌的回復(fù)很簡單:雖然我說話結(jié)巴,口才不太好,但我堅決不同意廢掉太子。

劉邦看眾人反對聲音這么大,心里清楚人心在劉盈一遍,自己不能逆天改命。換太子這事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么,為什么群臣都反對劉邦換太子呢?

大體上講,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遵從禮法。劉盈作為嫡長子,哪能說廢就廢?

第二,呂后、劉盈與豐沛系的關(guān)系很好。

劉邦是豐沛系的帶頭大哥,呂后作為劉邦的糟糠之妻,自然就是大家的大嫂。呂后為劉邦生魯元公主和劉盈時,劉邦那個時候還在鄉(xiāng)下跟周勃、樊噲、夏侯嬰等人混日子?梢哉f,豐沛系就是喊著呂后嫂子,看著大侄子劉盈長大的。他們與呂后和劉盈有一種近鄰般的鄉(xiāng)情。

就拿夏侯嬰來說。當(dāng)年頂著劉邦的咒罵,他三番四次的抱劉盈和魯元公主上馬車,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劉盈姐弟是劉邦的兒子?我看也未必吧。如果當(dāng)時被扔下馬車的孩子是劉如意,夏侯嬰可能也就不救了。

畢竟他與戚夫人和劉如意又沒什么交情;蛟S在他眼里,戚夫人只是個小三。呂后才是他真正認(rèn)可的大嫂。


第三,呂氏一族的勢力很大,且與漢初各派系都有交往,大家對未來有清晰的認(rèn)識。

呂氏一族因為后來被滅族,所以大量的史實被銷毀掩蓋了,史書中往往僅能找到一些許蛛絲馬跡。但即便只是蛛絲馬跡,也可以得到以下三點結(jié)論。

①:呂后的本家在劉邦起義時,最早應(yīng)該是以原始股東加入。并非是打工仔。

②:呂后的大哥呂澤麾下,有一幫很厲害的將領(lǐng),比如丁復(fù)、陳豨、蠱逢等。這些人都是漢初功封侯爵。

③:劉邦打出山東后,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在隨劉邦大軍東出期間,也搶了一塊地盤(他們的老家)。這也就是說,呂氏在楚漢戰(zhàn)爭期間,并不完全從屬劉邦。他們有自己的地盤,實際地位不低。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呂家在當(dāng)時有勢力,有人脈,有軍功,有資歷,對于劉邦集團有舉重若輕的價值。再加上呂后又是皇后,另外再加上娶了呂后妹妹呂媭的樊噲。整個呂氏一族在當(dāng)時,誰想招惹她們?

劉邦因為忌憚呂氏一族,所以想廢劉盈。

可是,群臣也忌憚呂氏。在群臣心里,劉邦廢劉盈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戚夫人有自己的基本盤嗎?她沒有。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劉邦。

劉邦活著,她可以靠吹枕邊風(fēng),在朝廷上刷刷存在感?梢坏﹦顠炝,到時候誰來給她撐場子?

指望周勃、陳平?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就憑劉如意的資歷,豐沛系也不可能選他而不選劉盈。而如果連豐沛系都有清醒認(rèn)識,其它派系,比如以陳平為代表的擢升系,那就更是門清了。

所以,周勃也好,陳平也好,他們絕無舍棄呂氏,去抱戚夫人大腿的可能。也絕無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而去得罪呂后的可能性。

另外,就憑呂后對戚夫人的恨意,當(dāng)她弄死戚夫人時,也是絕對沒人敢阻攔的。

呂后嫁給劉邦的時候才18歲,而劉邦已經(jīng)40多了,是個典型的閑漢。他是靠臉皮厚,去呂家蹭吃喝,被揭穿了也面不改色,被呂老爹慧眼識珠,才娶了呂后回家。

他這種條件娶了呂后,應(yīng)該說,把呂后捧在掌心才合理。

但是過門后,原本是豪門小姐的呂后,一進門就給劉肥當(dāng)了后媽。不僅如此,她還要下地干農(nóng)活,給劉邦照顧老爹。含辛茹苦的操持家里的一切。

可劉邦對此是怎么報答呂后的呢?他經(jīng)常不著家,聚少離多,對呂后感情夫淡薄。甚至連呂后生的孩子也不待見。在逃難途中,一雙親生兒女連續(xù)兩次被劉邦踹下車,多虧夏侯嬰的堅持才把孩子撿了回來。

而戚夫人呢?出道即享福,劉邦去哪都要帶著她,生的兒子劉如意也是劉邦的最愛。劉邦經(jīng)常對外宣稱,所有兒子里頭,只有劉如意最像他。其對劉盈的滿心不滿溢于言表。

后來,受劉邦牽連,呂后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吃盡了苦頭。而戚夫人,則繼續(xù)春風(fēng)得意。

再后來,呂后為了幫助劉邦,敗盡人品,殺韓信,殺彭越。但這些功勞在劉邦心里,仍然抵不住戚夫人吹的枕邊風(fēng)。

戚夫人但凡聰明點,她也應(yīng)該知道,有些東西不能搶。

儲君之位是什么概念?那不是棒棒糖,搶了可以再買。儲君,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誘惑。

之前的事,呂后都能忍。但這件事,呂后不可能再忍。

劉邦臨終前,戚夫人曾經(jīng)找他要過“護身符”?墒敲餮廴硕贾,這根本沒什么用。


在呂后看來。我拋家拋家舍業(yè)蹲大獄,為劉邦連命都差點丟了。你有什么貢獻(xiàn)?你就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你跟我斗,你配嗎?

并且,我不招惹你,可你卻屢次招惹我,我哪里讓你不順眼了?你想置我于死地,那我能饒了你?

試問,這種恨意,當(dāng)時誰敢多嘴?也就是曾經(jīng)力保劉盈,有功勞的周昌敢多嘴(周昌后來改任趙國相,輔佐趙王劉如意)?墒钱(dāng)呂后對他說:“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周昌也沉默了。周昌知道,呂后是真的想弄死戚夫人。她的決心,誰也攔不住。

4

呂雉殺戚夫人跟劉如意的時候,劉邦已經(jīng)駕崩,惠帝繼位,實際上此時的呂后獨攬朝政。呂后在劉邦去世、惠帝即位的當(dāng)年,立即將戚夫人囚禁起來,剃去她的頭發(fā),頸束鐵圈,穿上囚服,在“永巷”舂米。

呂后這種處罰是何意思?

從呂后一貫的作風(fēng)來看,如果呂后要處死威夫人,大可不必費此周折。她這樣做,一是想出一出憋在心中十年的窩囊氣;二是要讓戚夫人嘗一嘗生不如死的滋味。但是,此時的呂后還沒有將魔爪伸向趙王劉如意(戚夫人與劉邦的兒子)。

再看戚夫人的處境。昔日的掌上明珠,今日成了階下因徒,凄慘之中帶著許多無奈,此時的她可謂叫天不應(yīng),叫地不靈。戚夫人在這種絕望的環(huán)境之下,創(chuàng)作了一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非常有名的《舂歌》這首歌的意思是說:兒子為王,母親為奴,整天舂米,常常與死亡相伴。我與兒子相距千里,應(yīng)當(dāng)讓誰去告訴你呢!戚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來救自己。

但是,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呂后,呂后勃然大怒:你想依靠你當(dāng)王的兒子嗎?于是,立即下令召趙王進宮,加以殺害。她就是想讓戚夫人絕望,想讓戚夫人生不如死。惠帝當(dāng)時知道呂后要加害自己的弟弟,親自接劉如意進宮,而且與自己住在一起,目地就是保護趙王;莸鄣倪@種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惠帝都改變不了呂后的主意,他只能用每天跟趙王形影不離得方法去保護趙王。在一次,惠帝出去打獵,而趙王因為起的遲沒有與惠帝同行,呂后立即派人誅殺了趙王劉如意;莸鄱几淖儾涣藚魏蟮闹饕,試問這種情況下,誰敢去求情,加上呂后誅殺韓信,彭越的事跡,這種情況下誰去求情那是自找沒趣,陳平,張良都是有頭腦之人,他們不會去觸霉頭。

戚夫人的下場很凄慘,被做成“人彝”,扔在廁所。呂后的這種非人做法,也將她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人性的嚴(yán)重缺失,為后人所不齒。

5

張良、陳平、周勃與戚夫人不是一路人,自然不會替戚夫人說話。而張良、陳平、周勃他們?nèi)齻之間同樣不是一路人,所以他們四個人如同四條平行的直線,不可能相交到一起。

戚夫人與兒子為何被殺

戚夫人是劉邦最寵愛的女人,劉如意是劉邦最喜歡的孩子,前者可以坐在懷里吃飯,后者坐在腿上喂食。因此,自認(rèn)為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戚夫人開始叫板劉邦的發(fā)妻、皇后呂雉。戚夫人的目標(biāo)很明確,搶占劉盈的太子之位,繼而爭奪呂雉的皇后之位。

顯然,戚夫人的想法有些單純,因為皇權(quán)之下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至少要達(dá)到三點:一、強有力的外援,也就是娘家人,俗稱外戚;二、元老重臣支持,也就是同劉邦出生入死打江山的那幫哥們兒;三、劉邦的寵愛,而且是毫無保留的。

其實,戚夫人所謂的優(yōu)勢一樣都沒有。首先,她只有一個統(tǒng)領(lǐng)北軍的父親戚鰓,雖然有一定的實權(quán),但與呂氏家族那些位高權(quán)重的七狼八虎比起來,不值一提。其次,元老重臣一邊倒的支持呂后,每當(dāng)劉邦提出改立太子時,全都尋死覓活地反對;再則,劉邦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不可能愛情至上,他心里最明白誰能掌舵大漢江山。

所以,戚夫人的“天時地利人和”只是一種自我陶醉的錯覺,綿花糖一樣的雍而不實。因此,當(dāng)劉邦去世,戚夫人母子馬上就變成了退潮后的石頭,突兀、怪異、無援。如此一來,只能任由呂后處置了。難怪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后便對戚夫人說:“將來呂后就是你的新主人了!”羊入狼口,戚夫人哭到淚崩。

劉邦去世不久,呂后將在趙國為王的劉如意騙到京城毒死,戚夫人則被砍手足、挖眼、灼耳、毒啞嗓子,扔入廁所,受人污穢,化為廁神。那么,當(dāng)時張良、陳平、周勃在做什么,為什么不出面阻止呂后施暴?

一、張良在練功。張良夢想著有朝一日化羽成仙,實際上,他在明哲保身。張良是最聰明的一個人,帝王心術(shù)了然于心。所以,當(dāng)劉邦大封功臣給了他三萬戶食邑時,張良只要了三百戶,隨后便閉門不出,專心修練。劉邦很失落,封張良為“留侯”,頗有挽留之意。

但是,張良并不是完全的不問世事,當(dāng)呂后因太子廢立事件被逼的無計可施時,又跑去向張良求助。于是張良給呂后出了“請商山四皓”下山的主意,成功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由此可見,張良在關(guān)鍵時刻是支持呂后的,自然也不可能去干涉呂后處死仇敵了。

二、陳平自身難保。陳平出生很低,家里唯一的一座破屋子還是倚著城墻而立,因為可以省去一面墻的花費。陳平人長的很帥,但娶了一位“三克其夫”的女人,原因是此女家中有財。陳平因妻富貴后先投奔項梁叔侄,劉邦殺出關(guān)中后,又改投劉邦。

楚漢之爭時期,陳平為劉邦出了不少計謀,比如離間范增與項羽的關(guān)系等。劉邦稱帝后,陳平同樣沒少為劉邦出謀劃策,比如計擒韓信、白登突圍、斬殺樊噲等。所以劉邦很是倚重陳平。劉邦病重期間,有人提醒劉邦說,將來樊噲必殺戚夫人母子。于是劉邦找來陳平商量對策。陳平的主意是,到燕地立斬樊噲,軍隊交由他人統(tǒng)領(lǐng)。

解鈴還須系鈴人,劉邦遂交重任交給陳平與周勃。一路上陳平思前想后,認(rèn)為他不能親手殺樊噲,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也就是劉邦的連襟,萬一將來劉邦后悔了怎么辦?再說,即便劉邦朝不保夕,很快去世,但是他更不能把自己推到呂后的對立面。所以陳平?jīng)Q定把樊噲押回京城交劉邦處置。

半路上,陳平聽到劉邦去世的消息,于是自己提前跑回京城向呂后“邀功”,因為他保住了樊噲的性命。但是呂氏家族一些人還是主張?zhí)幩狸惼。陳平被嚇得六神無主,干脆那也不去,整天守在呂后的大門口,生怕有人去向呂后說壞話。因此,陳平每天噤若寒蟬,將功補過還來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替戚夫人說話而觸怒呂后呢?引火燒身的事情,陳平萬不會去做。

三、周勃很忙,顧不上,即便顧上也不會。劉邦去世前就將周勃派到燕國接管樊噲的軍權(quán)。當(dāng)時漢軍面臨兩線作戰(zhàn),一抵御匈奴,二平叛盧綰。所以,當(dāng)樊噲被押回長安后,周勃就成了漢軍統(tǒng)帥,自然也不可能干預(yù)到千里之外的事情了。

再說周勃是沛縣出生,追隨劉邦起兵,一路出生入。而呂后是劉邦的結(jié)發(fā)之妻,盡管是從外地遷往沛縣,但同樣屬于沛縣人。因此,僅憑這一點,周勃自然會站到戚夫人的對立面而支持呂后。

總之,宮廷之中的爭斗非常殘酷,多數(shù)人避之而唯恐不及,很少人愿意去趟渾水。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guān)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

6

呂后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為什么不阻止

呂后因為漢高祖寵愛戚夫人,更喜歡她的兒子劉如意,并想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戚夫人還一直為漢高祖吹枕頭風(fēng),所以,呂后對戚夫人的恨由來已久。

漢高祖去世后,劉如意因為有自己的封地,天高地遠(yuǎn),此時的呂后并沒有想到他。只是讓戚夫人在永巷做苦役,并削去了她的頭發(fā),脖子帶著鐵圈,穿著囚服舂米。

而沒有政治頭腦,對形勢看不清楚的戚夫人,竟然唱了一首讓她兒子喪命的歌,歌詞大意是兒子在做王,母親卻是奴隸,讓誰去幫跟兒子捎個信。

歌詞

子為王,母為。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女。

就是這首歌,將戚夫人想要依靠兒子獲得自由的心情表達(dá)的淋漓盡致。

對戚夫人恨意頗深的呂后怎么會允許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有翻盤的機會,那以后遭殃的可能是她和她的兒子劉盈,此前的太子之爭,她險些被廢后,她的兒子的太子之位險些不保。

為了以絕后患呂后才下令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對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也起了殺心。找了個借口讓劉如意來長安,趁劉盈不在用用毒藥殺了他。

重臣周勃,陳平為什么不阻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劉如意進宮后跟漢惠帝劉盈每天都吃住在一起,漢惠帝就早起了一會出去打獵,比漢惠帝小的劉如意貪睡,就這點時間呂后就把劉如意毒死了。

身為兒子的劉盈都能明白母親的心思,陳平,周勃怎么會看不明白。

呂后殺劉如意的心思昭然若揭。

陳平為謀臣,周勃也深諳政治,怎么會看不明白呂后的心思,而如果漢惠帝把他帶在身邊都保護不了,他們還能保護得了嗎?

另一方面,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對周勃,陳平等朝中重臣并不是特別信任,而呂后對劉姓皇族得屠殺,他們倆看在眼里,此時自是先要自保。

還有,呂后殺劉如意和戚夫人,只是戚夫人遭遇太殘酷了,周勃,陳平都是深諳政治,并且之前太子之爭他們是支持劉盈,兩虎之爭,必有一死,他們自是明白。

所以,不管周勃,陳平出于哪方面原因,他們都阻止不了呂后殺戚夫人和呂如意。

7

1、立嫡立長宗法制深入人心,戚夫人挑戰(zhàn)的不僅是呂雉和太子,而是宗法人心。

呂雉在開國重臣眼中是真正的老板娘,是大漢帝國根紅苗正的女主人。

呂雉是劉邦還是草頭平民時,就明媒正娶的嫡妻。

從道義上講,占據(jù)了國法認(rèn)可、民間認(rèn)同的正統(tǒng)地位。


而戚夫人就像是要搶占正宮的小三,雖受男主寵愛,

但不能起了“雀占鳩巢”的野心。

而戚夫人非要挑戰(zhàn)一下愛情的力量和宗法人心,到底哪個力量大?

戚夫人的柔情蜜意只有劉邦品嘗欣賞,在重臣眼中她頂多算一個漂亮的備胎。

在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已經(jīng)深入人心數(shù)百年的環(huán)境下,

戚夫人不自量力挑戰(zhàn)這個制度,不會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

結(jié)果敗得那叫一個凄慘。



2、戚夫人唯一的依托只有劉邦一人,沒有與其他人搞好關(guān)系的智慧和能力。

從張良為呂雉謀劃請“商山四皓”出山,為太子劉盈拉贊助來看。

功勛重臣都站隊在呂雉和劉盈一邊。

沒有政治智慧的戚夫人總覺得劉邦可以搞定一切。


平常和這些重臣元勛沒搞好關(guān)系,劉邦一死,

呂雉報私仇、除國恨的關(guān)鍵時刻,

誰肯觸呂雉這頭怒吼狂獅的霉頭。

去為和自己關(guān)系淺薄的戚夫人說情?



3、殺劉如意,是呂雉為兒子劉盈斬掉潛在威脅的必然。


劉邦活著時,最鐘愛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多次想改立他為太子,換掉劉盈。

這對呂雉來說,劉如意就是兒子劉盈最大的競爭對手,必須鏟除這個隱患。

自己和兒子的地位才能穩(wěn)定,未來的皇權(quán)才沒有隱患。


后來又殺掉劉邦另兩個兒子劉友、劉恢。

只有很不受劉邦待見的劉恒(漢文帝)韜光隱晦,

讓呂雉覺得沒有潛在的危險,才躲過呂雉的殘殺。

這是皇權(quán)制度下,為了那個唯一的皇位展開的廝殺。

屬于皇族家務(wù)事,外臣哪個是千年老狐貍,

誰真會“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4、呂雉一貫簡單、粗暴、狠辣的剪除異己習(xí)慣,讓大臣們閉緊了反對的口舌。

殺人不過頭點地,

但韓信、彭越一大批猛人悍將都被呂雉殺得人芽不留,

想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栗。


即便有人想發(fā)表一下不同意見,

只要一想到被剁成肉醬的彭越等人。

再多的話也只能爛在肚子了。



所以,呂雉令人發(fā)指的殺人過程中,沒有聽到任何重臣們反對的聲音。

但是,呂雉一死,正是周勃、陳平這些重臣立刻發(fā)動政變絞殺了呂氏全族。

可見,重臣們并不是不反對她的做法。

只是,不愿逆勢而行,

留得青山在,秋后算總賬!

8

替戚夫人說話,也要有個理由吧,周勃、陳平、張良三個人都沒有替戚夫人說話的理由,究其原因:利益使然罷了。

首先說張良,劉邦要廢劉盈的太子之位,這下呂雉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但是效果不大,劉邦鐵了心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群臣進諫都沒有太大用處。這個時候,有人向呂雉推薦了張良,呂雉找到張良后,張良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我不便于插手!”但在呂雉軟磨硬泡下,張良還是松了口,他告訴呂雉,可以去請出商山四皓,用來作為太子的羽翼,這樣一來陛下認(rèn)為太子根基已經(jīng)牢固,就會放棄自己廢長立幼的念頭了。呂雉按照張良的謀略去做,果然最終讓劉邦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打算。

因此,張良是擁護太子劉盈繼位的,他不可能去幫助戚夫人和劉如意。作為謀臣,張良本身一無兵,二無權(quán),無法左右大局,這和韓信、蕭何二人不同。蕭何有權(quán),韓信掌兵,因此蕭何遭到了猜忌,韓信遭到了誅殺,這和他們對劉邦構(gòu)成潛在威脅有關(guān)。

接下來說陳平。陳平善于出奇謀妙策,深通人性陰暗面,因此他在和周勃奉劉邦的命令去殺樊噲的時候,就選擇了抗命不遵,因為他知道劉邦快不行了,以后必然是呂雉說了算,自己這次殺了樊噲,下一個人頭落地的人恐怕就是自己和周勃了。他選擇把樊噲送給京城,交給劉邦自己處置,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兩不得罪了。當(dāng)半路上聽說劉邦去世之后,陳平甩掉了大部隊和周勃,自己單人獨騎返回京城,在劉邦靈柩前哭訴,他聲淚俱下訴說自己沒有按照劉邦的要求殺死樊噲,作為臣子是不忠,這番話打動了呂雉,也讓陳平擺脫了危機。

這樣的人在大勢已定,天下已經(jīng)在呂雉掌握之下的時候,去救戚夫人和劉如意,陳平還沒有嫌自己活的長。和張良類似,陳平也是謀臣,他也必須依靠于人,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他也是有心無力。

最后說說周勃。這位是個帶兵之人,能打仗,對于劉邦也算是忠心耿耿,但是缺少謀略,對于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不會去挽救,因為劉邦最后選擇的是呂雉和劉盈,呂雉不是篡位專權(quán),劉盈的繼位是合法的,劉邦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用了非劉氏不得為王的白馬之盟來約束。

只有在諸呂封王后,周勃才最終站在了諸呂的對立面上。而呂雉當(dāng)政時,周勃這個太尉無兵權(quán),屬于被架空的狀態(tài),他能有什么作為呢?

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孝惠帝劉盈繼位合理合法,大臣們沒有異議,呂雉作為輔政之人,她的作為也沒有人回會去干涉,張良不會,陳平、周勃也不會。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9

只要不危及自身,他們?yōu)槭裁匆柚?他們傻。?/p>

10

陳平、周勃、張良他們沒有必要去阻止呂雉誅殺戚夫人、劉如意。戚氏并沒有很強的政治勢力,劉邦在生前也未為戚氏留下太多政治資本。戚氏與呂氏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所謂無利不起早,想取得大臣們的幫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戚夫人與劉如意母子二人與這三位大臣并沒有什么利害關(guān)系,他們自然也沒必要為此而得罪掌握實權(quán)的呂雉,更何況三位大臣在當(dāng)時的政治立場上明顯偏向于呂雉。

(劉邦劇照)

比如劉邦生前曾想廢除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雉連忙求救于張良,張良便建議太子請"商山四皓"出山以穩(wěn)固自身地位,最終使得劉邦放棄更易太子的想法。由此可見,在劉如意與太子劉盈之間,張良更傾向于扶保太子黨。

(陳平劇照)

陳平、周勃非常擅長政治投機,他們在當(dāng)時也選擇站隊呂后。劉邦在病重之際,有人進讒言說呂后與其妹夫樊噲欲在劉邦死后興兵剿殺戚夫人與劉如意。因此劉邦下詔立即誅殺樊噲,命令陳平與周勃去做這件事。陳平心知在劉邦死后統(tǒng)治天下的人必然是太后呂雉,而樊噲既是呂雉的妹夫,也是呂雉的左膀右臂,萬一因為誅殺樊噲而得罪呂雉就得不償失了。于是陳平與周勃商量,決定先不誅殺樊噲,只是將樊噲關(guān)在囚車之中,打算押至長安后由劉邦再行決斷。陳平還未至長安,劉邦就病逝了,樊噲得以獲生。呂雉便投桃報李,任命陳平為郎中令,周勃則在日后被拜為太尉,二人受到了呂雉的重用。

由此可見,三位大臣的政治立場都不站在戚夫人、劉如意這一邊,他們既沒有動機也沒有立場去犯險保護戚夫人、劉如意。

(呂雉)

再者說了,劉如意是在深宮中被呂雉偷偷毒死的,戚夫人也是在深宮中被害死的,可以說,呂雉是完全繞過朝堂而在深宮之中采用殘酷的方式。太后在深宮中有絕對的權(quán)威,又有足夠深厚的根基,陳平、周勃即使想保戚夫人母子也保不住。他們身為外臣本來就很難知曉深宮之事,更何況呂雉采用的方式還是暗殺、謀殺,大臣們當(dāng)然難以對戚、劉母子插手相助。陳平、周勃尚且如此,更別說無官在身的張良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