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政權,是我國古代王朝中不可忽略的王朝。雖然元朝只有短短九十八年,還不到一百年?墒钦摴糯醭瘜裉斓臍v史貢獻,元朝不亞于任何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
元朝首先最重要的歷史貢獻在于統(tǒng)一和擴大疆域。
自唐代滅亡之后,迎來了混亂的五代十國,之后則是宋、遼、金、西夏、吐蕃、大理之間的長達三百六十年的分裂對峙局面。期間沒有一個王朝能夠統(tǒng)一,也沒能在疆域上恢復漢唐的輝煌。
而元朝的出現(xiàn)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宋遼金夏長達三百年間的分裂對峙局面。元朝第一次以大一統(tǒng)王朝將蒙古地區(qū)全部、青藏地區(qū)全部和云貴地區(qū)全部納入版圖,還在臺灣島設立澎湖巡檢司,進行管理。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朝代。其疆域大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基本奠定了現(xiàn)在中國的版圖。
《元史?卷五十八》: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漢梗于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
因為元朝的出現(xiàn),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青藏地區(qū),蒙古地區(qū),云貴地區(qū),臺灣等地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領土。
其次是制度,元朝在地方制度上創(chuàng)立了行省制度,后來發(fā)展成明清的省級制度,這個制度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
元朝時期因為疆域廣大,以前的秦漢的郡縣制,唐宋的州縣制已經不能符合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不能適應當時的實際情況。元朝創(chuàng)立了行省制度。
就是將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qū)(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區(qū)),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qū),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陜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并為一級政區(qū)名稱。當時元朝在中央朝廷設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又在諸路重要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qū)。
元人稱其制為:“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
每個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兩員(從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兩員(從二品),其品秩與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為一,置郎中、員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
行省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tǒng)領路、府、州、縣;距離省治遠的地方,另設宣慰司統(tǒng)之,作為行省的派出機構。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基層行政設施。
元朝行省制,是對秦漢以來的郡縣制的發(fā)展,對后來的省市縣的三級行政區(qū)劃帶來深遠影響。使帝國中央在中央集權的同時也能對地方進行有效管理。
還有就是元朝開鑿了今天的京杭大運河,現(xiàn)在京杭大運河還是僅次于長江的內河航運黃金水道。
我們從歷史知道隋煬帝開鑿了隋唐大運河,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在洛陽交匯。這條運河在唐宋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墒窃谖宕畤谓饘χ牌陂g,因為黃河決堤改道,隋唐大運河原有的河道已經荒廢,不再暢通。
元世祖忽必烈起用郭守敬對運河進行了疏浚與整修。分別開挖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自此元代運河航線不必繞道洛陽,全程縮短了約900公里。對于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和鞏固國家統(tǒng)一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這條運河就是現(xiàn)在的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在元明清時代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為奠定了北京的政治地位,為元明清在北京奠定大一統(tǒng)創(chuàng)造了基礎。
當然元朝還有元青花,元曲等歷史貢獻,在這里不再一一訴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