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著實難回答,因為“建造”一詞含義甚廣,而且花了多少錢,這個在史料里也是難統計的。
紫禁城的建造從最開始一直到現在,就沒停過,當然,花的錢也沒停過。
“紫禁城啥時候開始建的”
北京城本無紫禁城,這一切的起源都在于那個奪了侄子皇位的永樂皇帝朱棣。關于他為啥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史學界觀點頗多,這里就不贅述。
遷都,得有住的地兒,于是乎,在經過堪輿學家和建筑學家的無數次規(guī)劃后,最終選定了如今的故宮所在地建皇宮,取名紫禁城,寓意嘛就是說明我這宮殿是天上最牛的紫薇垣的投影,天上有天宮,而我這里就是人間的“天宮”。
據史料記載,紫禁城的籌備工作從永樂四年(1406年)就開始了,當然朱棣下令以南京皇宮為藍本來建造北京皇宮。
這準備工作一干就是11年,包括召集工匠、采集木料、石料等,其中采集珍貴的楠木最為重要,畢竟宮殿都是木結構建筑,而能體現皇家尊嚴的金絲楠木就很關鍵了。當時這些楠木多采集于云貴川的深山之中,困難很多,很多工匠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有著“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說法。
所以光從這一項看,你就很難計算出這些楠木到底多少錢!
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落成,這座氣勢恢宏的宮殿讓朱棣心里沾沾自喜,可沒想到才過了一年,前朝的三大殿就著火燒毀了,朱棣心感這是上天對自己“靖難之役”的懲罰,所以并沒有對三大殿進行修繕,同時還將辦公地點移到了太和門下,名“御門聽政”。
“斷斷續(xù)續(xù)的‘建造’”
紫禁城的“出生”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這可比女人懷胎十月長多了。而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它的建造就一直沒停過。
比如在明正統年間,重建了被燒毀的三大殿,此次修建離永樂年整整過了20年,三代人。
到了嘉靖皇帝時,三大殿又被毀,又重建,這次是1561年,離上一次又整整過了120多年。
好景不長,萬歷皇帝時,三大殿又起火,又重建,這次直到天啟皇帝時才修好(1627年)又過了60多年。
再后來就是明末時,李自成焚毀紫禁城,到了清朝,清皇帝又開始復建、重建,順治花了11年修復紫禁城中路建筑,康熙、雍正、乾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改建、重建。
清末時,慈禧太后還違背祖制擅自將自己的寢宮儲秀宮和翊坤宮打通,變成一個四進院落,成為紫禁城歷史上居住面積最大的人!
紫禁城的“建造”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時,就連現在故宮的工作人員們也在對各個宮殿進行修繕、清理,所以你要說它建造了多少年,如果從大的含義上來說,那真說不清,也許只要它存在一天,“建造”工作就會一直持續(xù)。
而花了多少錢,這就更是一個很難回答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