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guān)于寶劍的傳說,從小耳濡目染,十分向往,尤其是看了巜鶴驚昆侖》、巜江湖奇?zhèn)b傳》的小說后,整天沉迷于“架起簸箕云,口吐白劍光...”其實十大名劍記載都是上古的傳說,如巜史記》、巜越絕書》、巜吳越春秋》,看來大多數(shù)都是只見于假想或文化渲染的產(chǎn)物。

一,圣道之劍一一軒轅劍

又名夏禹劍,是一把圣道之劍。圣道指圣帝、圣王之道。象征勇氣、智慧、仁愛、正義,位居中華十劍之首,傳說在黃帝陵中。

二,真摯情意之劍一一干將、莫邪

根據(jù)搜神記卷十一《三王墓》的記載,有兩個版本的傳說。

1. 復(fù)仇之劍

干將是一個名鐵匠(今天應(yīng)該稱為大師),楚王命其造劍,干將花了三年時間鍛造成了一對寶劍。干將清楚的認識到,成功之時,便是自己消失之日。因為楚王要使寶劍獨步天下,絕對不允許干將的存在。

干將之妻莫邪,恰在交劍之日生了一個男孩,干將認為自己將不可能回來了,便留下雄劍,埋于南山的大松樹下,留給孩子長大后為父報仇。

干將死后,莫邪生下一男孩,取名赤,長大后,楚王為了斬草除根,便派人要弄死赤。

赤逃進大山,遇見一位俠義之士,決定為赤報仇,條件是赤要將自己的頭和寶劍交給他。沒有一點遲疑,赤完全照辦。

之后,俠義之士完成了承諾,為赤報了仇。于是寶劍留了下來,一把叫干將,一把叫莫邪。

2. 殉情之劍

干將為吳王闔閭鍛劍時,爐中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精不化,劍就無法完成鍛造。

莫邪不願干將被殘忍的吳王所殺,于是縱身跳進鍛鐵爐。鐵水熔化,劍完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將、莫邪。

但是,寶劍一出,干將、莫邪化為雙龍騰空而去。

不過,現(xiàn)代冶金技術(shù)的權(quán)威認為這不是一個純粹的神話,“莫邪投爐”時,因為人體含有大量的磷,在鍛劍過程中,會滲進鐵質(zhì)中,起到化學(xué)催化作用。曾有著名的研究人員,仿制勾踐劍和夫差矛,就使用了原始的木炭和草木灰。干將、莫邪二劍依法炮制,也成功了。所以干將、莫邪之劍應(yīng)該代表最高鍛劍水平。

后記

蘇州閶門外虎丘山下的一潭碧水,幽深神秘,曾在山上照象時發(fā)思古之幽情,這座吳王動用十萬民伕,耗時三年的墓穴,據(jù)說埋劍三千。很有可能干將、莫邪二劍位于其中,吳王別出心裁的用深邃的泉水密封墓門,倒是用劍道和古泉詮釋了中國劍文化的神秘。

最佳貢獻者
2

干將莫邪最早出自出漢代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后來由歷史上諸多著作摘錄和引用,F(xiàn)如今,最流行的版本為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干將莫邪的故事。

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闔間命令干將夫婦鑄劍,并且要求鑄出勝過越國的好劍。干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但金鐵始終不化,吳王以童女童男三百人投于爐中,金屬熔融,這才鑄造出干將、莫邪一對雌雄寶劍。

由于知曉楚王性格乖戾,特在將雌劍獻與楚王之前,將其雄劍托付其妻傳給其子,后果真被楚王所殺。其子成人后成功完成父親遺愿,將楚王殺死,為父報仇。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

后來我們用“干將莫邪”泛指寶劍!案蓪ⅰ眲γ旧硪舶岛c吳地的關(guān)系!案伞奔词菂,“將”同“匠”,“干將”即是吳國劍匠。

吳越為何盛產(chǎn)名劍?除了擁有煉劍所需的礦產(chǎn)、水源以及出眾的鑄劍師外,還因為此處以丘陵、盆地為主,戰(zhàn)爭主要依靠水兵、步兵,劍就成了這種近距離格斗中不可或缺兵器。另一方面,吳、越民族好勇輕死。

《越絕書》記載,干將劍在晉代由張華得而復(fù)失。蘇州古城區(qū)內(nèi)的干將路,舊稱干將坊,為干將居住的地方,此路東通相門,又稱干將門或?qū)㈤T,門外有干將墓,《吳郡志》記載,曾在此挖出過半截干將寶劍,而另半截仍在墓中。

3

干將莫邪的故事是傳說,可能也有歷史痕跡,就象歷史所說“越女劍”中的越女一樣,都是讓人難以捕捉又似乎有存在的蹤影,使人千古難解,又讓人禁不住想探究其中奧秘。

傳說干將是吳國人,號稱楚國鑄劍第一名師,楚王命干將鑄劍,他與妻子莫祁共同打造了兩把寶劍,一把命名干劍,一把命名莫邪。為防楚王下毒手,干將只把莫邪劍獻與楚王,讓兒子將干將劍秘藏起來。楚王得到莫邪劍后,果真痛下殺手,以防其他寶劍問世。后來,干將莫邪的兒子為父報仇,殺了楚王。

浙江湖州德清境內(nèi)有一名山稱莫干山。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命干將到今莫干山劍池鑄劍,在此過程中鐵汁經(jīng)久不下,其妻莫邪詢問原因,干將告之:當年我?guī)煾涤龅竭@樣情況時,夫妻二人一起投入爐中,然后劍成。莫邪聽后道:師傅能做的事我也能做。隨后,夫妻二人剪掉頭發(fā)和指甲,毅然投入爐中,鐵汁乃下,鑄成雌雄二劍,雄劍取名干將,雌劍取名莫邪,此山就稱莫干山。

4

是傳說故事,是否有真劍都很難說,何況要保存下來。

干將莫邪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最早出自出漢代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后來由歷史上諸多著作摘錄和引用,F(xiàn)如今,最流行的版本為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干將莫邪的故事。

故事梗概: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后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铘)。

由于知道楚王性格乖戾,特在將雌劍獻與楚王之前,將其雄劍托付其妻傳給其子,后果真被楚王所殺。其子成人后成功完成父親遺愿,將楚王殺死,為父報仇。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

擴展資料:

“干將莫邪”其最早的文獻記載在漢代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劍在戰(zhàn)爭中起著重要作用,各國的鑄劍技術(shù)迅速發(fā)展,其中,尤以吳越地區(qū)為代表,吳越之劍制作精良,形狀合理、質(zhì)地優(yōu)良,總體水平高于其他各地。

而“弒君”是春秋時期存在的史實!拌T劍”和“弒君”“復(fù)仇”的演繹,串聯(lián)成了最為讀者熟悉的干將莫邪傳說的基本情節(jié)。

干將莫邪的故事,是從春秋戰(zhàn)國諸侯群雄激烈紛爭的歷史背景中逐步虛飾演化的結(jié)果。

5

干將莫邪寶劍和干將莫邪夫妻的故事,在古城蘇州已傳說了2500多年,很久以來,古城蘇州就有紀念干將的地名,卻一直沒有紀念莫邪的地名。近日,這一歷史遺憾得到了彌補——蘇州古城東側(cè)命名了一條莫邪路。 蘇州古城是春秋時期(約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吳國的首都。相傳,吳國人干將與其妻莫邪善于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干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后來,干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為了紀念干將,古代蘇州人把與干將墓相近的古城正東城門稱為“干將門”,后又改為今天的相門。 1982年,蘇州古城進行改造,并命名為“干將路”。1994年,在新一輪古城改造中,干將路向東西兩邊進一步延伸,成為一條長約7000米,橫貫古城東西的主干道。今天的干將路風(fēng)格獨特,采用的是蘇州古城中傳統(tǒng)的“兩路夾一河”格局,南北兩邊是兩車道的單行道,中間則為一條清澈的小河,小河兩岸又有漂亮的綠化帶,成為蘇州城中的一條亮麗的風(fēng)景線。 有了漂亮的干將路,卻沒有“莫邪路”,崇尚歷史文化的蘇州人一直覺得是一個遺憾,因為在他們心中,干將與莫邪不僅是一對夫妻,而且同是鑄劍名家,是聰明、美麗與力量的象征,是蘇州輝煌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年前,蘇州市歌舞劇團編演的大型舞劇《干將與莫邪》獲得了文化部大獎,從那時起,建一條“莫邪路”的想法便產(chǎn)生了。今天,這個愿望終于成為現(xiàn)實。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