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若從儒家思想的弊端這一角度來理解,孔子確實是罪人。尤其是從從近代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這一角度而言。
毛主席說過一句話:“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這句話有助于我們理解孔子的罪過。
1.對于女性之罪
很多人抓住孔子在《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中說的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不放,認為這就是他歧視女性的重要證據(jù)。
事實上,這里的“女子”并不是泛指所有的女人,而只是特指一些在皇帝旁邊進獻讒言的女人。但這是不是就是說他很尊重女性了呢?非也。孔子的儒家倫理思想對于女性還是存在著偏見與誤解。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婦人相對與丈夫來說的附庸地位,孔子認為,一個社會要安穩(wěn)就需要有一套共同的價值體系,而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倫理思想就是這一束縛女性的價值觀,它強調(diào)社會要“夫為妻綱”,也就是妻子的活動要以丈夫為準繩,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則強調(diào)婦人要從父、從夫甚至是從子,這在現(xiàn)代社會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由于這些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我國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一直不高,囿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普通家庭德女子失去了受教育權,成為了文盲,還有一些諸如裹腳德封建陋習也是十分不合常理。
2.對于底層人民之罪
孔子的學說說到底是一種維護統(tǒng)治者利益的精英學說。它側重的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與統(tǒng)治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底層群體尤其是農(nóng)民的感受。
大家知道“士農(nóng)工商”,“士”是排在首位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而這一切又跟孔子以及其后人的儒家學說脫不開干系。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為了維護士人階層的利益,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并得到漢武帝的認可,于是從漢朝起,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然而,上面講過,儒家思想過分側重于知識分子的利益,這就形成了一種知識壟斷,于是很多知識分子漸漸開始空談誤國,沒有從社會實際出發(fā),亂講一通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
他們的隨便一提也許就會統(tǒng)治者采納成為一種政策,而這種政策的出發(fā)點是他們自身的狹隘利益集團,但是政策最后的落腳點卻是在農(nóng)民這里。因此,很多政策上的不協(xié)調(diào)使底層人民深受其苦。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的壟斷化漸漸形成了愚民的風氣,很多老百姓只是渾渾噩噩地活著,沒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梢赃@樣說,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又很大的因素在于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愚民思想與那些束縛社會進步的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