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則天死后,相當(dāng)女皇女主的人太多,所以,保全武氏就相當(dāng)于保全女皇皇冠。

武則天是唐高宗皇后,在高宗時就被封為天后,與高宗并稱為“二圣”。

高宗死后,武則天獨霸朝政,臨朝稱制,把唐中宗李顯變成傀儡皇帝。這樣過了幾年,武則天感覺不過癮,干脆就自立為了武周皇帝。當(dāng)了15年武周皇帝的武則天,經(jīng)常擔(dān)心被人推翻,除了采取大肆屠殺異己、高官厚祿收買提拔大臣之外,還組織大批文人學(xué)士撰寫《玄覽》、《青宮紀(jì)要》、《少陽正范》、《紫樞要錄》等書為自己制造輿論;讓高僧出書,把武則天說成是彌勒佛化身下凡;令僧人薛懷義率萬人毀掉乾元殿,改建成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稱為“萬象神宮”;又命薛懷義鑄造大神像,高約四層樓高,神像的小手指可容納數(shù)十人,又建五層樓高的大殿安放;又令人鑄造銅鐵天樞,武后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高達105尺,下為鐵山,用銅鐵二百萬斤,官府不夠用,就征收農(nóng)民的銅鐵農(nóng)具;把京都洛陽改稱為“神都”;還把兒子李顯(皇嗣)賜姓為武;又不斷改元紀(jì)年,先后改為:弘道、光宅、垂拱、永昌、天授、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證圣、萬歲通天、萬歲登封、神功、圣歷、久視、長安等。

上圖:武則天

武則天這樣折騰了二十來年,到公元705年正月,秋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柬之,以及天官侍郎崔玄暐、左羽林衛(wèi)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衛(wèi)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文武大臣率領(lǐng)軍隊闖進皇宮進行平亂,把武則天平了下來,給李顯恢復(fù)李姓,扶上皇位,武周朝結(jié)束,史稱“唐朝復(fù)辟”。十個月后武則天病死,年八十二,后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李顯當(dāng)上皇帝三天后,還給武則天增加封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武則天死后,謚為:大圣則天皇后。李顯還把太子賓客武三思封為司空,擔(dān)任相國、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附馬都尉武攸暨為司徒。

到唐隆元年,把武則天的封號改為天后;景云元年,改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為天后圣帝,不久,又改為圣后;開元四年,改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那為什么武則天沒有如呂后一樣被滅族呢?

其一、李顯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大臣們打狗還要看主人哩,所以,沒有對武氏一族窮追猛打。這與呂后以后由文帝即位不同,文帝不是呂后的親兒子,故大臣們打擊呂氏無所顧忌。

其二、李顯雖然當(dāng)皇帝,但是由皇后韋氏掌權(quán),每臨朝,韋后即置幔坐殿上,預(yù)聞?wù)隆V凶谶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國。韋后的愛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子武崇訓(xùn),她恃寵專橫,,勢傾朝野,所以,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上圖:韋后

其三、韋后有極大的野心,想效法武則天當(dāng)女皇,武崇訓(xùn)也唆使安樂公主請中宗廢太子,立她為皇太女。所以,他們就不能否定武則天,有武則天的地位存在,他們就能光明正大地去爭取當(dāng)女皇。

其四、到了公元710年,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后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發(fā)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等,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韋后之亂宣告結(jié)束。但是,太平公主的丈夫就是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jì),太平公主的權(quán)勢也是權(quán)傾朝野,所以,武氏家族依然不受影響。后來太平公主又與李隆基產(chǎn)生內(nèi)斗。

上圖:太平公主

其五、到了唐玄宗時期,勵精圖治,改革朝政,重用賢人,武則天遺留下來的惡習(xí)得到糾正,但是因為玄宗的寵妃是武惠妃,其姑祖母就是武則天,所以,在武惠妃的關(guān)照下,武氏族人依然平安無事。

最佳貢獻者
2

“得人心者得天下”,呂后背離了人心,導(dǎo)致了呂氏的覆滅,武則天順應(yīng)了人心,武氏則得以保全!

呂后死后:呂氏為何迎來的是覆滅?

呂后死后,呂氏很快的便迎來了覆滅,呂氏一族被誅殺殆盡,呂氏因何遭此厄運?

雖然在劉邦死后呂后是實際掌權(quán)者,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當(dāng)時的人心卻仍是向劉的,這點從太尉周勃拿著將令進入北軍說道:

“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

軍隊中士兵全部袒露左臂便可看出,人心向劉。

而呂后的做法是拼命的提升呂氏的的地位,如大封呂性王,等,在呂后臨死時還將南北二軍的指揮權(quán)全部交給呂氏中人,維護呂氏的統(tǒng)治,呂后背離了人心。

天下人心向劉而不向呂,呂氏只有一族孤軍奮戰(zhàn),而劉氏卻有百族擁護,所以最后的結(jié)果注定了是呂氏失敗,劉氏勝利。

武則天死后:武氏為何得以保全?

武則天死后,武氏似乎沒有什么波動,而后期更是繼續(xù)執(zhí)掌大權(quán),如武三思仍然逍遙快活,甚至把發(fā)動神龍政變的大臣們相繼迫害,這又是為什么呢?

主要是武則天順應(yīng)了人心,人心向李不向武!

武則天早期也想過,要將自己的大周王朝傳承下去,她也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提拔武氏中人,大殺反對武氏的大臣,但是她殺了一批還有一批,殺之不盡,武則天最后終于認命了,人心向李不向武,倘若自己倒行逆施,不僅不利自己的大周王朝,反而會害了武氏。

武則天看到了此點,最后決定歸政于李氏,立自己的兒子李顯為太子。武則天為了保全武氏,還采用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通婚。

武則天讓武家子弟娶李家姑娘,又讓李家子弟娶武家姑娘,這樣一來武家有李,李家有武,李武兩家不可分割,逐漸的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

武則天死后,武家果然得以保全,這也可以看出武則天的英明。

時刻錄品歷史

呂后背離了人心,想要繼續(xù)讓呂氏執(zhí)掌大權(quán),而呂氏的力量明顯不能與天下人抗衡,最后呂后族滅。

武則天順應(yīng)了人心,歸政于李氏,并且采取一系列手段,親近李武兩家,最后武氏才得以保全。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3

其實,女人跟女人是不一樣的!

呂后是第一個當(dāng)權(quán)的皇后,而武則天是史上唯一正統(tǒng)女皇帝,兩人并稱呂武,只不過兩人的結(jié)果卻截然不同。呂后去世后,在陳平、周勃的主導(dǎo)下,呂家勢力被連根拔起,呂家的男男女女被殺得一干二凈。

史料記載:

“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盡管武則天也曾大肆屠戮官員和政敵,但武則天的結(jié)果卻好很多。神龍政變后,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被暫時軟禁,但李顯和公卿們并沒有難為武則天。李顯還率領(lǐng)百官去看望武則天,之后每十天李顯都要去問候母親。

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在上陽宮去世,終年八十二歲。武則天雖然去世,政權(quán)回到了李唐手中,但武家的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舊活躍在政治舞臺。那么為何呂后死后,呂家被清算,武則天死后,武家卻安然無恙呢?

一、呂后死抓著權(quán)力不放,而武則天主動放權(quán),放棄皇位

呂后這個人權(quán)力欲極重,從戚夫人的遭遇可以看出,幾乎可以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戚夫人為了改立太子和呂后結(jié)仇,但明顯戚夫人不是呂后的對手,最終被做成了人彘,慘不忍睹。殺人不過頭點地,呂后報復(fù)戚夫人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何要如此虐待?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只要呂后還活著,她就不會允許旁人分她的權(quán),哪怕她死了,她也要繼續(xù)讓呂家掌握權(quán)柄,絕不讓他人染指。

史料記載: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chǎn)居南軍。”

呂后病重之時,并沒有反思這一生的得失,反而讓呂祿統(tǒng)領(lǐng)北軍,呂產(chǎn)統(tǒng)領(lǐng)南軍。呂后認為,只要將軍權(quán)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那么呂家的富貴就能延續(xù)下去。在彌留之際,還告誡呂祿、呂產(chǎn)等人,要控制好軍隊,不要被旁人挾持。

劉邦的原配夫人就是呂后,呂后跟隨劉邦顛沛流離,經(jīng)過千難萬險才修成正果,成為一國的皇后。因此,呂后在軍中和政壇都有一定的威信,在劉邦去世后,呂后可以直接接手權(quán)力。

然而,一個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權(quán)力的交替無法避免,即便呂后再強悍,她也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而且呂后為了手中的權(quán)力,極力打壓劉氏子弟,也給矛盾埋下了伏筆?偠灾,呂后將權(quán)力看得太重,她沒有及時放權(quán),使得劉氏宗室和呂家的矛盾越積越深,直到最后爆發(fā)的那一刻。

顯而易見,武則天的政治覺悟要高于呂雉,武則天雖說也進行了大清洗,但她可以做到知人善任,也提拔了很多賢臣、能臣,為國家做出了相應(yīng)的貢獻。在武則天晚年,他聽從了狄仁杰建議,將李顯立為太子,也就是說武則天已經(jīng)決定還政李唐,哪怕沒有神龍政變,李顯仍會成為天子。

史料記載:

“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親屬皆赦之!

到了晚年,武則天逐漸體會到,天下還是李唐的,這是民心所向,如果逆天而為,必定會遭到報應(yīng)。還不如做個順?biāo)饲,反正李顯也是她的兒子,怎么說也是合情合理。武則天的遺詔中,去掉了皇帝的稱號,改為則天大圣皇后,也正是這一點,給眾卿和百姓留了一個好印象。

二、漢文帝不是呂后擁立的,而李顯的太子位是武則天確立的

呂后本就和劉氏皇族勢不兩立,呂后所立的后少帝劉弘也不會被承認,呂氏倒臺后,陳平、周勃選擇了劉邦的第四子劉恒。換言之,劉恒不是呂后擁立的,而是被眾卿推選出來的,所以劉恒沒有必要去保護呂氏集團。

所謂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呂后在位期間將事情做得太絕,呂家權(quán)傾朝野,也沒挑選好合適的繼承人,讓呂家一度陷入孤立無的境地,只能淪為刀下之鬼。

武則天同樣考慮到繼承人的問題,其一是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其二就是自己的兒子,李顯、李旦。母子關(guān)系怎么都比姑侄關(guān)系近,況且侄子也無法將姑姑供奉到太廟當(dāng)中,在眾卿的奉勸下,武則天同意還政李唐,立李顯為太子。

確立了太子之位,也就確立了接班人,同樣安定了人心。既然李顯的權(quán)力是武則天賦予的,那么李顯就不會將武家斬盡殺絕,哪怕有了神龍政變,武家子弟照樣可以存活下來,況且李顯本身就跟武家走得比較近。

而且武則天自己也不認為女人當(dāng)政是好事,臨終前她還警示李顯:

“皇兒,提防韋后。”

三、陳平、周勃手腕強硬,唐中宗李顯比較窩囊

陳平、周勃都是開國元勛、國家重臣,陳平六出奇計,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周勃官拜太尉軍功卓著,在軍隊中威信甚高。陳平、周勃很清楚,既然要發(fā)動政變,奪回劉氏江山,就要斬草除根,所以呂氏子弟幾乎被屠戮一空。

陳平是玩陰謀的頂級大師,而周勃是軍界大佬,果決且強硬,和諸王里應(yīng)外合,干凈利索地將呂氏連根拔起。

我們反觀李顯,這位仁兄在武則天在位期間就是十分懼怕母親,因為武則天接連整死了他的兩個哥哥,李弘和李賢。為了保命,李顯只得夾起尾巴做人,性格也是比較懦弱。

在張柬之發(fā)動神龍政變途中,要求李顯跟他們一同前往,李顯卻回復(fù):

“兇豎誠當(dāng)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后圖!

意思就是,小人應(yīng)該殺,但會不會驚動了陛下,還是以后再說吧。

可見李顯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即位之后,李顯同樣沒有帝王的氣魄。韋后和武三思勾搭成奸,武三思和上官婉兒眉來眼去,這些李顯都看在眼中,卻習(xí)以為常、不為所動。武三思給李顯戴了一頂又一頂綠帽子,而身為皇帝的李顯卻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懦弱,沒有第二種解釋。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李顯的縱容下,韋后權(quán)傾一時,到了最后竟然將魔掌伸向了皇帝,李顯就這么不明不白地被毒死,告別了他悲催的一生。

總而言之,武則天要比呂后高明一些,結(jié)果也好不少,武則天知難而退,明哲保身,留了個好名聲,而呂后抓著權(quán)力不放,呂家也就成了他人的眼中釘、肉沖刺。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jì)第九》、《資治通鑒·第二百零八卷》

4

謝邀,我來談?wù)勎业目捶ǎ?/p>

存世子嗣的多寡

對于呂后、武則天這類離經(jīng)叛道的強勢人物,想要死后其政治遺產(chǎn)不改弦更張,那么她們就得慎重選擇繼承人。因此本節(jié)就從這點,展開敘述及分析。首先呂后的繼承人,處于外強內(nèi)弱的狀態(tài)。據(jù)《漢書》記載,劉邦有八個兒子:漢惠帝劉盈、齊王劉肥、漢文帝劉恒、劉如意、劉長、劉友、劉恢、劉建。待到呂后駕崩時,存世的有劉肥之子劉襄為齊王,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恒。

其中齊王劉襄的弟弟劉章,作為人質(zhì)被扣押在漢宮。20歲的他一膀子力氣無處施展,郁郁不得志終日飲酒作樂。有一回呂后宴請群臣,命他按照軍法做監(jiān)酒官。結(jié)果一個呂氏家族之人,因不勝酒力而被他殺死。一時間敢怒不敢言的群臣,對他是刮目相看。在外朝像劉章這樣的劉氏還有很多,最終他從他的媳婦口中,也就是呂氏女子處得知呂產(chǎn)等人犯上作亂的計劃,暗地派人迅速將情報通知了哥哥齊王劉襄,這才將陰謀扼殺于搖籃之中。

——呂后「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所以呂后死后的局面,是萬分緊急卻又無可奈何。史書上對于漢惠帝的子嗣,并沒有做出明確的交代,只是說呂后取宮人之子為太子繼承皇位,至于劉強、劉不疑、劉弘、劉朝、劉武等人,到底是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是更加撲朔迷離。

與呂后的尷尬形勢不同,武則天可以選擇的繼承人很廣,外朝的李氏家族勢力被一掃而空。據(jù)《新唐書》記載唐高宗李治有八個兒子:李忠死于麟德初年、李孝早夭、李上金在載初年間死于流放的途中、李素節(jié)亡于載初年間被武承嗣所誣陷,剩下的李弘、李賢、李顯、李旦為武則天所生。至于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孫,多半在徐敬業(yè)的舉事中身亡。

軍方大佬的向背

在剿滅呂氏的事件中,周勃與陳平起了決定性作用。貼在他二人身上的標(biāo)簽有兩張:一張是劉邦的老臣,另一張是被呂后打壓。當(dāng)我們在梳理神龍政變時,也會發(fā)現(xiàn)有軍方大佬參與,他們分別是御林軍的敬暉、桓彥范、楊元琰、李多祚等。與周、陳不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是武則天提拔上來的。

敬暉是絳州太平人,通過明經(jīng)步入了仕途。在圣歷初年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出任了衛(wèi)州刺史。當(dāng)時河北的突厥實力逐漸上升,為了防范突厥的入侵。在秋收的季節(jié),當(dāng)?shù)毓賳T令百姓筑城,把碩果累累的糧食擱置在城外。敬暉到任之后,改變了策略以收割糧食為主,修葺城墻為輔,受到了當(dāng)?shù)匕傩盏暮迷u。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事后武則天得知了消息,對敬暉是贊賞不已,再次擢升他為夏官侍郎、泰州刺史。大足元年武則天巡視長安,臨走前特意安排敬暉擔(dān)任洛陽副留守一職。雖然他們出身貧寒,在武則天的英雄不問出處下,獲得了建功立業(yè)的機會,這就是武則天退位后不死的重要原因。

娘家人能力深淺

見風(fēng)使舵是個貶義詞,可關(guān)鍵時候能救命。神龍政變后,武三思等人迅速放棄抵抗,投靠李氏保全了性命。與他們不同的是,呂氏毫無自知之明。漢惠帝劉盈殯天后,呂后是痛哭卻無淚。陳平起先是不知其意,后來在張良之子的剖析中,驚出了一身冷汗。為了自保陳平向呂后上書,請求冊封呂氏男子為王。

呂臺為呂王、呂產(chǎn)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八年的時光匆匆溜走,彌留之際的呂后,做了身后事的安排。將守衛(wèi)皇宮南、北軍,分別交給了呂產(chǎn)和呂祿二人,并再三叮囑不要離開皇宮半步?上У牟渴鸷苤苊,奈何執(zhí)行的人很傻帽。最終周勃將北軍的軍權(quán),從呂祿手中騙過來,又通過自身的號召力搞定了北軍,將呂產(chǎn)砍死在廁所里面。其他的呂氏不是被砍頭,就是被亂軍所殺,不分老弱婦孺一個不留。

綜上所述,呂氏會落得滿門被滅的局面,一是無人繼承呂后的政治遺產(chǎn);二是在軍中的威望頗低;三是自身的能力太弱。武則天的情況則完全相反,有李賢繼承自己的皇位,有她提拔的軍中大佬幫襯,有擅長保命的家族,所以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END——

5

你好,我是茶館閑言,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呂雉死后呂家被滅族,武則天死后武家卻能夠得到保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呂家后人嚴(yán)重威脅著朝廷重臣和劉氏皇族的生存,不死不足以令人安心;而武家的人卻對當(dāng)時的掌權(quán)者不具備威脅,甚至還有利用價值

呂雉和武則天掌權(quán)的時候,都是獨攬大權(quán),心狠手辣,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重用外戚,也殺了很多人,尤其是皇族宗親。但兩人值得稱道之處都在于,所有的這些血腥屠殺都只發(fā)生在帝國高層,并沒有對百姓造成太多影響。因此國家運行整體平穩(wěn),老百姓仍能安居樂業(yè)。

1

呂雉死后,留下的遺詔是:“以呂產(chǎn)為相國,以呂祿女為皇后!

也就是說,呂雉希望呂氏族人可以繼續(xù)掌握朝政,控制劉氏皇族,而朝臣和皇子皇孫,還會繼續(xù)忍受呂氏帶來的白色恐怖,這怎么能行呢。

于是,朝廷重臣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以及皇室宗親劉澤、劉襄等一致同意,發(fā)動政變,將呂氏族人全部殺害,以絕后患。

當(dāng)時,除了呂雉外孫張偃被廢掉魯王外,其余如趙王呂祿、樊噲老婆呂須、燕王呂通等呂氏族人全部被殺。

為了防止被秋后算賬,呂雉擁立的現(xiàn)任皇帝劉弘被眾人廢掉,連帶呂雉的另外幾個孫子一同被人斬殺。

如此可見,漢朝君臣深受呂雉迫害,更是想徹底斷絕呂后的勢力。因此,不光是呂氏族人,凡是被認為可能和呂雉有關(guān)的人,幾乎均被斬殺。

2

武則天死之前,皇權(quán)其實已經(jīng)回歸李唐宗室。

而武則天死之后,在詔書中要求“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并將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璦、柳奭的親族子孫全部赦免!

就在武則天下臺后不久,曾有人告誡擁立李唐宗室復(fù)位的張柬之等人:“二張雖已除,可呂產(chǎn)、呂祿(呂后族人,此處借指武三思一黨)還在,斬草不除根,終當(dāng)復(fù)生!”

可張柬之等人不以為然:“大局已定,他們不過是砧板上的肉,還能有何作為?況且,血已經(jīng)流得夠多了,該適可而止了!

也就是說,武則天已經(jīng)重新做起了唐高宗媳婦,并對之前的所作所為表達了懺悔。更重要的是,皇權(quán)業(yè)已回歸李唐宗室,武氏族人已經(jīng)不成威脅,自然也就沒有將武氏斬草除根的必要。

之后,隨著唐中宗李顯和功臣集團矛盾日益尖銳,唐中宗甚至再次起用漏網(wǎng)之魚武三思,用以對抗張柬之等功臣集團。

所以,呂后的族人必須死,是因為呂氏族人嚴(yán)重威脅著其他人的生存;而武則天的族人得已保全,關(guān)鍵就在于李唐皇族已經(jīng)成為徹底掌握朝政大權(quán),而武氏族人則成為砧板上的肉,被人任意拿捏,自然死與不死,也就沒有太大區(qū)別了。

這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一起評論出來,共同討論。

6

總結(jié)一下,呂后和武則天所面對的局勢不同,繼承人也是問題

先說呂后,漢初時期,漢朝主要有三方勢力,皇族、功臣、外戚三者相互制衡,按照能力、資歷、功勞、威信而言,功臣集團是最有勢力的。

現(xiàn)實卻不是功臣集團把握權(quán)力。呂后家族一方面裂土封王,一方面把控中央政府最高政權(quán),同時,戌衛(wèi)帝國都城的南軍和北軍也聽令旗下,一句話,權(quán)力大的讓人睡不著覺。

更要命的是,呂后的兒子惠帝去世太早,孫子又年幼,沒有后續(xù)鎮(zhèn)壓群臣的皇室血脈。最后的結(jié)局,只能被雙方連手清理出局。

再說武則天,面對的三方勢力有,武三思為首武氏集團,李旦為首李氏集團,太平公主為首的武,李混合集團。三者相互制衡。

武則天后來的太子,李顯是一個關(guān)鍵人物,早年一直過軟禁一樣的生活,所以班底力量小,缺乏搶班奪權(quán)的實力,由于力量小只能維持武則天所營造的政治局面,小心維持三方勢力。

如果他選擇殺干凈武氏,那么武三思的武氏集團,太平公主的武,李呼和集團都會受到打擊,那么李氏家族就會奪權(quán)。

7

武則天高明之處,就是老了聽了狄仁杰的話,召廬陵王李顯還朝,把武家天下還給李家天下。李顯即位,仍號“中宗”。武則天去世前,遺照去掉皇帝稱號,稱“則天大圣皇后”,與高宗合墓,這就是現(xiàn)在的乾陵,“一墓兩朝帝”。

8

呂雉和武則天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迷戀權(quán)力,都臨朝稱制,獨攬大權(quán),都心狠手辣,手段殘忍,并且主政期間,都有效延續(xù)了先王的政策,讓國家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政績斐然,最后,兩人在位時,外戚都非常強大,甚至一度危機到劉李兩家的社稷傳承。然而細心的人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兩人都駕崩后,她們的家族卻面臨的結(jié)局是完全不同的,呂雉死后,呂雉家族被周勃和陳平統(tǒng)統(tǒng)誅殺,而武則天死后,武氏家族都還活得好好的,甚至武三思在中宗時期還非常吃香,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呂后之所以掌權(quán),最大的希望可能就是讓自己的呂氏家族能夠繼續(xù)壯大,希望讓所有的呂姓子孫都能夠享受榮華,然而讓呂后沒有想到的是,在其歸西之后不久,所有呂姓家族的子孫丟了小命,包括和呂姓有關(guān)的其他氏族,比如樊噲的整個家族也被滅了?墒牵愃频臍v史也發(fā)生在武則天時代,而媚娘歸西之后,武姓家族依然是當(dāng)時大唐最強大的實力之一,既沒有被滅族,反而有更加囂張的趨勢,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神龍政變發(fā)生之后,武則天的反應(yīng)非常出人意料,她并沒有過多指責(zé)唐中宗李顯,也沒有做出什么過激行為,而是坦然接受了既成事實。不久之后,武則天正式退位,臨終前還主動要求去除皇帝身份,以皇后身份入葬唐高宗乾陵。

與其說這是武則天服軟,倒不如說是在和兒子唐中宗做交易,用自己的退讓換取善終和武氏家族的平安。對于唐中宗而言,晚年的武則天已經(jīng)徹底放棄了武氏子弟立自己為儲;神龍政變之后,武氏子弟更加再也無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倒不如送個順?biāo)饲榻o老媽,保全武氏家族的富貴。

唐中宗雖然庸,但并不昏。只有留下武氏子弟,自己將來才有和“五王”討價還價的本錢!否則,自己只能淪為“五王”的傀儡。更何況,武氏子弟再壞,好歹也是自家表兄弟,“五王”算什么?外人!誰更靠得?不言而喻……事實也的確如此,神龍政變之后,“五王”權(quán)勢熏天,最終唐中宗正是利用武氏子弟成功搞掉了“五王”!可見,當(dāng)初唐中宗留下武氏子弟還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9

中國古代歷史,能夠當(dāng)權(quán)的女子無非也就兩個,一個就是呂后一個就是武則天,但能夠死后保全家族的也就只有武則天一個。為什么呢?

武則天這么一個有野心的人,她通過各種手段登上了皇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把親兒子趕下了臺。但是武則天與呂后不同之處在于,別的女性哪怕是當(dāng)上一個寵妃,都極力的給自己的族人爭取更多機會,然后形成一個互相的支撐,不過這也成了很多朝代里的一個隱患。r

但是武則天卻不是,對于自己的娘家人,她從來沒有特別優(yōu)待過,一是不需要家族的支撐了,還有就是因為她不想自己家人有了太多的權(quán)力,然后對王朝生出了二心。而且在所有人都以為江山從此都會姓武的時候,她又交還到了兒子手上,其實她這么做,是給家里人掃清了敵人,才讓自己的家族保全下來。

所以說武則天比呂后高明之處就在于,把事情看的特別透徹,你們覺得誰更聰明呢?



10

我是小任,淺談歷史,請多指教!


呂后和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兩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一個臨朝稱制,一個稱帝,他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在兩人死后,兩人的家族遭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呂氏被滿門誅滅,而武氏不僅沒有被清算,而且得到了優(yōu)待!

呂后和武則天的事跡大家都了熟于胸,小任直接分析其中的原由!

一:繼承人的關(guān)系原因

呂后死時,其子劉盈早已經(jīng)死去八年,雖然留下六個兒子,但都年幼,且都是庶出,注定繼承不了皇位,而在呂后晚年,大肆屠殺劉氏宗族,手段殘酷,惹的劉氏宗族和功臣派極度不滿!呂后在其死后,齊王劉襄舉兵,聯(lián)合功臣派清除了諸呂,最后才推劉恒為帝!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后,傳位給自己的親兒子太子李顯,自己被尊太上皇!雖說皇家無情,但李顯還是感念母子情,尊武則天為則天大圣皇帝,對武氏一族不僅沒有清算,而且大力封賞!

二:雙方家族勢力不同

呂后時期,呂家勢力如日中天,呂后想讓呂氏后人都能權(quán)貴,讓所有的諸侯王都娶呂氏女兒做王妃,呂氏后人大多都是朝廷高官要職!呂后的兩個侄兒的相國是呂產(chǎn),大將軍呂祿,京城禁軍掌握在呂產(chǎn)和呂祿手中!呂后不顧白馬之盟,封呂氏三個王!在呂后死后,如果不誅殺呂氏,新帝根本沒法繼位!呂氏一門權(quán)勢太重,不得不殺,這是呂氏一門被誅滅最根本的原因!

武則天時期,對于家族壓制較多,武氏一門雖然享受榮華富貴,但權(quán)利并不是很大,以至于最后武家的人還得依附和討好武則天的寵臣二張,在神龍政變后,武家沒有威脅新帝的實力!

三.兩人的最后態(tài)度不同

呂后在臨死之前,一直念念不忘呂家的榮華富貴和權(quán)勢,他將呂家兩個最重要的人也就是他的兩個侄子呂產(chǎn)呂祿叫到跟前囑咐:在她死后,不要送喪,呆在軍營,不要輕易出來,以免遭到不測!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后,也看透了!在她死時,留下遺詔,去除自己的帝位,以皇后的身份和李治合葬,并赦免她的政敵王皇后、蕭淑妃一族,以及褚遂良等人的親屬!

兩人最后的態(tài)度可以說明,兩人所追求的不同!一個追求的事絕對的權(quán)利,一個追求的事家族的權(quán)勢!

政治的斗爭往往是血腥殘酷的,呂后和武則天在對國家的安定繁榮上都有巨大的功獻,對百姓對國家也都有功獻,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對待家族上,兩個人也不一樣!

呂氏一族的權(quán)利已經(jīng)成為了劉氏宗族最大的威脅,如果不誅殺呂氏一族,劉氏坐不穩(wěn)皇帝,更有可能大漢天下改姓呂;而武氏一族沒有威脅到皇帝的權(quán)利,再加上時局以及其他的的一些原因,兩個家族的命運也就是是截然相反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