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的時候,但凡多少有點能耐,就能拉個隊伍自立山頭。所以陳涉在大澤鄉(xiāng)起義之后,立刻就群雄并起遍地烽煙了!
只要多拉點隊伍,盡可能多占點地盤,也就越有本錢,自然也就能封侯稱王了!在陳涉的這段時期,大家都在忙著搶占地盤。這時候的韓信在干什么?韓信卻是在忙著蹭飯、釣魚和鉆褲襠。
等到項梁經(jīng)過淮陰的時候,韓信這才拎著那把據(jù)說是祖?zhèn)鞯膶殑尤肓隧椓旱年犖椋黄渌侗嫉巾椓宏犖榈哪切┤耍际抢约旱娜笋R加入的。韓信在后來的幾年當(dāng)中,卻始終只是個執(zhí)戟郎中的角色!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韓信自己沒有組建山頭的能力,也就是說韓信不具備做為一個君主的基本素質(zhì)!韓信沒有自己成事的能力,只能在別人的手下做事!
韓信歸附于劉邦之后,這才開始嶄露頭角。從在項梁、項羽手下的默默無聞,到在劉邦建功立業(yè),說明韓信終于跟對了人,而這個人也只能是劉邦!
武涉在替項羽說服韓信時說:“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蒯通則認(rèn)為“天下權(quán)在于信!蹦敲韓信在各方勢力中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呢?能否達(dá)到三國時期蜀國或吳國的份量呢?
韓信的主要功績,是從魏王反叛開始,直到占領(lǐng)齊國。韓信的資本基本上都是在這段時期積攢的。
從魏王反叛開始,劉邦就派韓信、張耳和曹參前去討伐。韓信一直是和張耳一起統(tǒng)兵。曹參則是與韓信分兵而攻,有時候還與韓信合兵一處。(這點很微妙,后面經(jīng)常是如此安排!)等到韓信與張耳攻占了代地之后,劉邦就把韓信的精兵全都給收走了!
韓信與張耳再次領(lǐng)兵攻打趙國的時候,曹參又是與韓信分兵攻打。等到攻占了趙國之后,劉邦就奪去了韓信的兵符,并且把他手下的將領(lǐng)重新做了調(diào)整。
劉邦這時候命令張耳鎮(zhèn)守趙地,然后任命韓信為相國,帶領(lǐng)趙國那些沒有被劉邦帶走的士兵去攻打齊地。這時候曹參以左丞相的身份和韓信一起去的!
韓信采納李左車的計策,勸降了燕國。韓信遣使向劉邦匯報,并且請求立張耳為趙王。劉邦因此封了張耳為趙王。(這個時候韓信為什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
直到韓信和曹參攻占了齊地之后,韓信在各方勢力的比重也就愈來愈大了!
武涉和蒯通勸說韓信“三分天下”的時候,韓信所擁有的地盤已經(jīng)打下了魏、趙、代、燕、齊等地。這時候韓信有個十萬以上的軍隊?wèi)?yīng)該不成問題。
韓信為什么不自立與劉項成鼎足之勢呢?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
韓信多次被削兵,韓信只要訓(xùn)練出自己的精兵,就被劉邦調(diào)走。尤其是劉邦奪去韓信兵符之后,又把將領(lǐng)重新做了一次調(diào)整。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很難建立自己的嫡系。
其次就是韓信打下的這些地盤,韓信也是還沒有完全徹底地控制。
曹參經(jīng)常與韓信分兵,其實有很多地盤是曹參打下的。
攻占了魏地之后,魏地直接就由劉邦管轄。攻占了代、趙之后,這塊地方就由張耳來管轄了!燕地只是降服,并沒有被攻占,還是由燕王臧荼控制著。
至于最后攻占的齊地,實際上還是韓信和曹參打下的!就是這塊兒齊地,一直也沒有徹底征服。韓信帶兵與劉邦共同攻打項羽的時候,曹參則繼續(xù)留在齊地平服那些還沒有降服的勢力。
這么一看,韓信控制的地盤其實也沒有多大!
其三韓信沒有自己的團(tuán)隊。
韓信手下沒有幾個出色的將領(lǐng),擊敗項羽的龍且軍隊的是曹參。
真正屬于韓信的人,好象只有蒯通和李左車兩個人。蒯通只是勸韓信自立;李左車在出了一次計謀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事跡了!
這時候的韓信看起來就是被孤立的一個人!
如果韓信采納蒯通的建議自立,必須先要擺平曹參才行。曹參一會兒與韓信合兵,一會兒又與韓信分兵,始終與韓信若即若離。這還真不好擺平!
韓信自立之后,身處趙代之地的張耳,會選擇站在哪一方?
韓信曾經(jīng)勸說劉邦立張耳為趙王。韓信是為了拉攏張耳做的順?biāo)饲,還是為了給自己打下齊地之后稱齊王鋪路?這就不得而知了!
憑著和劉邦的交情,在看看韓信的手段,張耳肯定不會站在韓信一邊。至于那個燕王臧荼就更別指望了!
整個過程看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韓信從始至終被劉邦牢牢地控制住了!
【我喜歡以連續(xù)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jié)點。】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guān)注@寄暇學(xué)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