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史論縱橫扯一扯!
北洋軍閥在袁世凱死后,逐漸形成皖系、直系、奉系軍閥輪番執(zhí)政的局面,其中皖系1916-1920是皖系,1920-1924是直系,1924-1928是奉系,北洋政府從袁世凱死后到張作霖被炸死,政權(quán)交迭之頻繁,也是軍閥混戰(zhàn)的表象。
第一個下野的北洋皖系大首領,就是段祺瑞,1920年的時候直皖大戰(zhàn)后,段祺瑞宣布下野,結(jié)果就跑到了天津,誰都知道天津是段祺瑞的死對頭曹錕的老巢,段祺瑞跑到天津其實是給曹錕出了難題,都知道直皖不對付,但是以段祺瑞的威望誰也不能把他怎樣,反而曹錕擔心段祺瑞在他的地界上出問題。
后來很多軍閥下野后都往天津跑,比如徐世昌、曹錕、孫傳芳等都是如此!只有吳佩孚不入租借,沒有去天津,在北京待著!
那么,為什么北洋軍閥首領失敗后,都往天津跑?
首先,天津是北京咽喉,是列強當年侵略中國的橋頭堡,在天津有九國租界,基本當時在世界上有點能耐的,不在天津弄塊租界,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列強。
當時的天津并不比北京差多少,與北京頻繁的政權(quán)交迭形成對比的是,天津雖然魚龍混雜但是因為有列強庇護,反而很安全,像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皇宮后,選擇到天津落腳,各地的大軍閥紛紛都在天津買房置地,久而久之,天津反而成了政府要員下野后的聚集地,各種政客和野心家都在這種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次,天津也是北洋軍閥發(fā)家的地方,北洋軍閥源于北洋新軍,北洋新軍最開始就是在天津小站練兵,雖然后來都混的有模有樣,但是在小站的時候,都是一個小兵,北洋這些大軍閥,當年在天津小站的時候,其實都是朋友,因此,北洋圈里有一個說法,只要你繳槍,就不殺你!
從天津小站走出的民國總統(tǒng)有五位,總理有九位,可以說天津?qū)τ诒毖筌婇y都有特殊的情況。
最后,還是天津是個好地方!相對于北京,天津還是個出海口,交通便利很發(fā)達,文化生活也很豐富,比如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就特別喜歡待在天津,時常登臺唱戲,當時還想有一種說法,袁克文是北方青幫的老大,雖然袁世凱死后開始窮困潦倒,但是死后據(jù)說有兩千妓女送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天津有兩千妓女,說明當時的風俗業(yè)有多發(fā)達!
當軍閥為了什么?權(quán)、錢、兵!下野之后窮的就剩錢了,得不得找一個好地方花!
很多人說,當時的上海比天津要發(fā)達,為什么不選擇上海和武漢呢?
那是因為,北洋軍閥和南方的軍閥壓根就不對付,北洋軍閥說到底還是同根同源,要是落到南方軍閥比如革命軍手里,那就沒好了!
綜上,天津的確是北洋軍閥下野后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