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時候沒有打字機,也沒有電腦,每天手寫一萬字似乎有些夸張,那么退一步講,即使每天寫五千字也是一項重大工程,雖然在清王朝歷史上對雍正皇帝的勤奮多有記載,那這里面有何奧秘呢?

雍正帝批奏折

回答/日堯居zr

自打清王朝建國以來清世宗勤政為清朝所有皇帝之最,即使查遍明王朝十三帝沒有一位皇帝可以與之相比,按照這個說法白天忙碌接見各位朝臣及處理政務(wù),特別是一些緊急政務(wù)需要親自處理,晚間再繼續(xù)熬夜,這不是常人辦得到的。

每天有許多奏折,如果都要求雍正帝親自處理,他是否能看得完,值得懷疑,何況還要親自“批紅”,這是一件強度極大的勞動,如果平均每天不要說十萬字,即使是五千字的奏折批示,干的完嗎?

我們試想一下;雍正帝后宮還有許多嬪妃需要應(yīng)付,我不相信如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的那樣,幾乎沒見雍正帝臨幸后宮嬪妃一次,即使是到后宮臨幸嬪妃,難道必須要調(diào)情直接就能完事嗎?

關(guān)于雍正帝每日親自處理奏折和親自批奏折“萬字”必定有他的說法甚至有更深入的貓膩。

皇帝的后宮

清代的皇帝每天向太后請安是必修之課,總不能磕一個頭就走吧!皇后時不時也要打個照面,即使按照雍正帝自己所說不好色,那么許多傳說是如何傳遍紅墻內(nèi)外的。

關(guān)于皇帝看的奏折也是很復(fù)雜的一件事情,比如“直陳御前密折”那是必須皇帝親自閱讀,并且在作出決定之后要親自作出批示,因為這些密折都是軍國大事,不可隨意處置。

所有密折的內(nèi)容皇帝要仔細(xì)閱讀,這些幾乎都是親近大臣陳奏軍事,人事劣跡,捕盜,河工,刑名等等私密事務(wù),個別的長篇大論,皇帝看奏折絕對不可疏忽,都是人命關(guān)天大事,奏報清楚,皇帝看不清楚不行,否則無法下達(dá)批示。

雍正六年以前,晝則延接廷臣,引薦官拚,傍晚觀覽本章,燈下批閱奏折,每至二鼓,三鼓,不覺稍倦,實六載如一日,此左右近侍及內(nèi)直大臣所備知者。

以上這是雍正帝自己所說和《世宗實錄》所記載,既然這樣記載,可以相信,可是按照科學(xué)理論去分析看;這又似乎超過常理,因為人的精力有限,又有些不太現(xiàn)實。

綜合以上我們了解到;以雍正帝的勤政,當(dāng)每天處理完紛雜的政務(wù)以后,晚上再通篇累讀千言奏折,了解全部內(nèi)容以后,還有思路透徹,更要說明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非常不易。我們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怡親王,十三阿哥胤祥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凡干大事是者,必有其替身不可呀!”

從很多清史中和許多清史資料記載看,雍正皇帝一定有替身,他在雍親王府潛邸時就有兩個替身,一個是武僧替身“性覺”大和尚,一個是文僧“文覺”大和尚,武僧性覺大和尚在雍正帝登基以后以不知去向,有可能再次出家修煉,還有可能被雍正帝滅口。

但是這位文僧“文覺”大和尚一直跟著雍正帝,公開的身份是代替雍正帝吃齋念佛,但是有資料記載的這位“文覺”大和尚經(jīng)常給雍正皇帝出一些金點子。

仔細(xì)去看,仔細(xì)去分析雍正帝的奏折,那些千言萬語和累計上千的批示,如果說沒有人在側(cè)贊襄真的無法使人相信,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查《永憲錄》于雍正五年有“文覺”大和尚云:

魏廷珍遭上訓(xùn)飭,雍正十一年,總督漕運時,上命“國師”文覺前往朝山,儀衛(wèi)尊嚴(yán)等王公,所過地方,官員膜拜如弟子。

種種跡象表明一定有一個人為雍正帝代筆,問題是能夠讓雍正帝相信之人為其代筆批示密折,而且此人一定了解朝廷政務(wù),按推理;這位文僧“文覺”一定是清世宗雍正帝密折代筆之人!

雍正帝所批奏折樣本

我是頭條號:日堯居,堅持原創(chuàng),杜絕抄襲。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聯(lián)系刪除。

最佳貢獻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