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樹錚(1880年-1925年),字又錚,時人稱之“小徐”(為同另一政治大佬徐世昌區(qū)別),自幼才思敏捷,有“神童”之譽。生逢亂世,徐樹錚堅信只有武力才能定國興邦,于是20歲那年投筆從戎,機緣巧合與段祺瑞相識,后者慧眼識才,將其收歸麾下,隨后又保薦徐東渡日本學習軍事。

??

為報知遇之恩,徐樹錚終其一生為段祺瑞出謀劃策,作為段的首席智囊,段對“小徐”言聽計從,恩寵備至,甚至為了提拔他不惜與自己的老上司袁世凱“對抗”。事實上,在段祺瑞大權(quán)在握期間,他的大部分謀略皆來自于徐樹錚。


1919年,因俄國國內(nèi)局勢動蕩,失去了對外蒙古的控制,而日本人則企圖趁虛而入。在這種形勢下,徐樹錚上書北京政府,要求收復外蒙。6月,徐樹錚被任命為西北籌邊使、西北邊防軍總司令;10月,率領(lǐng)軍隊開入外蒙境內(nèi),并強勢逼迫駐扎在庫倫的日軍繳械。11月,徐世錚所部開進烏蘭巴托,外蒙古王公俯首稱臣,蒙古全境回歸中國。


孫中山對徐的此次壯舉贊譽不已:“吾國久無班超傅介子其人,執(zhí)事(指徐)于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歸復,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鼓舞者也!”

??徐樹錚精于書法,擅長詩詞古文,文武雙全。在國外游歷期間,曾受到法國總統(tǒng)杜梅爾格等政要的接見。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為民族立下大功的將領(lǐng),卻在1925年12月30日在被馮玉祥派人槍殺于廊坊。為什么馮玉祥要這么做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徐樹錚早就對馮玉祥的人品不滿,質(zhì)疑其對北洋政府的忠誠,曾屢屢設(shè)謀消減馮的實力,甚至越過段祺瑞直接罷免過馮的職務(wù)。


2. 1918年徐樹錚擅作主張殺死了人稱“陸屠夫”的軍閥陸建章,而馮玉祥正是陸建章一手提拔的,而且又把內(nèi)侄女嫁給馮玉祥,知遇之恩加上親眷之誼,馮玉祥對徐樹錚也早有殺心。


3. 徐樹錚雖天資聰明,但為人卻專橫跋扈、恃才傲物,除了段祺瑞,無論是袁世凱、黎元洪還是徐世昌、張作霖等,都不喜歡他,可謂仇家遍朝野。


4. 1925年的馮玉祥,其實力已超過段祺瑞。而此時的徐樹錚依然一心想將段祺瑞推上總統(tǒng)寶座,重掌大權(quán),這都讓馮玉祥芒刺在背。


因此,抓住機會的馮玉祥毫不留情地對徐樹錚下了黑手,一代梟雄就這樣以悲劇謝幕。


參考文獻:

徐櫻:《先父徐樹錚將軍事略》,《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章伯鋒、李宗一主編.《北洋軍閥》第2卷:武漢出版社,1990年

石玉新、楊小波主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

最佳貢獻者
2

馮玉祥要殺徐樹錚,主要還是因為此時他和張作霖矛盾激化,擔心徐樹錚會給自己帶來威脅。至于替陸建章報仇則只是順帶目標,或者說是借口而已。

1925年12月30日,北京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臨時執(zhí)政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在赴京面積段祺瑞以后,坐火車離京時,在廊坊被馮玉祥手下大將張之江劫持,并最終被殺。隨后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發(fā)出通電,宣布是自己殺了徐樹錚,目的是為父報仇。

陸建章是馮玉祥的老長官,也是他妻子的姑父。應(yīng)該說馮玉祥能在北洋軍中從一個大頭兵扶搖直上,陸建章的扶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來馮國璋和段祺瑞爭權(quán),陸建章支持馮國璋,站在了段祺瑞的對立面。徐樹錚為了壓制馮國璋,在天津誘殺了陸建章。因此很多人認為馮玉祥此舉是為了給陸建章報仇。不過實際上馮玉祥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除隱患。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時,馮玉祥因為和直系骨干吳佩孚矛盾激化,最終在段祺瑞的拉攏下倒向了張作霖。在大戰(zhàn)期間率軍返回北京發(fā)動兵變,囚禁了賄選大總統(tǒng)曹錕,直系因此大敗。

戰(zhàn)后張作霖和馮玉祥共同扶持段祺瑞重新出山,出任臨時執(zhí)政。不過此時的段祺瑞手中無兵,其實是張作霖和馮玉祥手中的傀儡而已。段祺瑞只能利用張作霖和馮玉祥的矛盾從中漁利,這臨時執(zhí)政做的也是有些無趣。

隨著張作霖和馮玉祥的矛盾日益激化,雙方逐步開始撕破臉,都在準備和對方展開一戰(zhàn)。就在此時,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突然來到北京,外界都傳言徐樹錚是得到了意大利等過的援助所以才進京,想幫助段祺瑞東山再起。

此時控制北京的是馮玉祥,他自然不愿意在和奉系對峙的情況下北京城內(nèi)再出現(xiàn)一支態(tài)度不明的軍事力量。而且徐樹錚也是一個膽大妄為之人,馮玉祥擔心他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因此馮玉祥才會利用陸承武為父報仇的名義直接殺了徐樹錚,以清除隱患。至于為陸建章報仇,這個只是順帶目標而已。

3

馮玉祥殺徐樹錚完全是出于私怨,更多是因為軍閥對立關(guān)系,應(yīng)該說,馮玉祥這事做的很窩心,在北洋時期,軍閥之間只要投降下野,就不會制人于死地。但軍閥之間為了利益各為其主不擇手段,他們之間的恩怨更是糾纏不清。殺徐樹錚不能用對錯來形容。


徐樹錚(1880年—1925年),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和軍事風云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徐樹錚13考中秀才,可謂神童。1901年從家鄉(xiāng)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10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一生兩大功績分別是輔佐段祺瑞成為北洋政府元首,可以說,如果沒有徐樹錚,段祺瑞就不會成就偉業(yè)。有人說徐樹錚之于段祺瑞,猶如劉玄德之于諸葛亮,如曹孟德之于郭奉孝。徐樹錚也常常以此自詡,固有“小扇子軍師”之稱。徐樹錚與靳云鵬、吳光新、傅良佐并稱皖系的“四大金剛”。徐樹錚并非以征戰(zhàn)沙場被重用,而是以謀略和政務(wù)見長。徐樹錚無疑是最受段祺瑞信賴和倚重的謀臣?梢哉f,段祺瑞一生功績與徐樹錚密不可分。


徐樹錚一生最大功績就是迫使外蒙古撤銷自治,使得外蒙重新納入中央政府管轄。沙俄政府趁辛亥革命,中央政府混亂的時候,唆使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高層脫離中國政府獨立。1912年2月5日,外蒙建立所謂的"大蒙古國"。1913年11月2日,當時的北洋政府袁世凱發(fā)布了《中俄聲明文件》,承認外蒙擁有獨立的自治權(quán)(沒有承認外蒙獨立)。外蒙古的獨立無疑是對中國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的挑戰(zhàn)和踐踏。徐樹錚從中看出了危機和嚴重性,徐樹錚說道:"外蒙一去,內(nèi)蒙震動;蒙不安,奉必危;奉危,滇藏必牽動。藩廳一撤,瞬即豆剖瓜分矣,安得不背城借一作孤注之想乎!"


在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任西北邊防總司令。全權(quán)處理外蒙事務(wù)。在徐樹錚的操作之下,外蒙取消獨立。隨即袁世凱發(fā)布《大總統(tǒng)令》,反對外蒙取消自立。24日,外交部長顧維鈞照會俄國駐華公使,廢除中俄蒙協(xié)約,外蒙古再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場危機就此解除。孫中山先生對徐樹錚功績大為贊賞,對此的評價是:"吾國久無陳湯、班超、傅介子其人,執(zhí)事于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攜貳,幾于日蹙國百里。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復歸,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之不已"。孫中山還說:"徐樹錚收回蒙古,功實過于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可沒。"


而馮玉祥要殺徐樹錚完全是出于公報私仇。就是因為徐樹錚殺了他的舅舅陸建章。陸建章(1862—1918),字朗齋,袁世凱嫡系。是北京警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兼北京軍政執(zhí)法處處長。為人殘忍好殺,當時被北京人稱為“陸屠夫”。陸建章和段祺瑞雖然都是袁世凱嫡系,但陸建章和段祺瑞關(guān)系不睦,在袁世凱死后,二人的關(guān)系更是惡劣。二人關(guān)系雖然惡劣 。但還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問題是,徐樹錚死看不上陸建章小人得志的樣子,一直想找機會除掉這個禍害,在1918年,各大北洋軍閥在天津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總統(tǒng)選舉的問題,當時的代理總統(tǒng)馮國璋。而曹錕希望陸建章幫他說服馮國璋,打擊段祺瑞的勢力。好讓自己去掉代理二字,而這次會議。給了徐樹錚等一個絕佳的機會。


6月14日,徐樹錚打電話邀請陸建章,說要事相商,陸建章根本沒有想到徐樹錚敢明目張膽地對自己下手,到了徐樹錚的司令部以后,陸建章在毫無戒備之下,被槍殺在徐樹錚的后花園中。應(yīng)該說,殺陸建章絕對是徐樹錚一個錯誤。殺陸建章輪不到他動手。而馮玉祥的舅舅恰恰的陸建章。而且馮玉祥的元配夫人是陸建章妻子的侄女。陸建章被殺讓內(nèi)侄馮玉祥十分悲憤,立誓要除去徐樹錚,為陸建章報仇。但徐樹錚對此毫不戒備和在意,他甚至不知道有馮玉祥這么個人。


1924年正在香港的徐樹錚聽說政局發(fā)生劇變,老領(lǐng)導段祺瑞重新出山,被奉為執(zhí)政十分高興。立即返回北京;鼐┮院螅鞓溴P一心想將段祺瑞推上總統(tǒng)寶座。但此事讓馮玉祥感到不快,又想到自己舅舅被殺不由得殺心頓起,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樹錚在眾人送別下乘火車離京赴津。京畿警備司令鹿鐘麟將這一情況通報在張家口的馮玉祥,并請示該如何處置。馮玉祥立即指示鹿鐘麟將徐樹錚逮捕槍斃。鹿鐘麟讓國民軍第五師師長張之江執(zhí)行,于12月30日凌晨2時在廊坊截住徐樹錚所乘列車,穿著睡衣的徐樹錚被“請”出列車并挾入張營,隨即遭槍殺。徐樹錚死的時候也不過45歲。而段祺瑞雖然對徐樹錚的被害感到痛不欲生,卻因處于馮玉祥的控制而無能為力。


這里要說的是,徐樹錚為人傲慢。目中無人。而且為人專橫跋扈、鋒芒畢露。造成他軍閥中人緣極差。他被馮玉祥槍殺的時候,幾乎人人叫好。應(yīng)了那句話出來混,早晚都要還。徐樹錚一生飛揚跋扈、恣意妄為,在他誘殺陸建章時。大概也不會想到就這一天。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guān)注和點評。

4

徐樹錚:孫中山眼里的當代班超,為何會被馮玉祥殺死?

中國歷史上,能被稱為"當世班超"的人,都是響當當?shù)拇笥⑿邸R驗,班超是中國文人幾乎難以逾越的高峰。

班超做了什么?

班超是史學家世家,父親是史學家班彪,哥哥是班固,妹妹是班婕妤。一家人三個史學家。班超自己投筆從戎,到西域去了。班超在西域以36人平定了叛亂,這種逆天的行為,在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就我的觀察來說,中國歷史上做到像班超這樣殺伐果斷,快速評定叛亂的事情,恐怕只有三個人。

第一個是王玄策。一個人逃亡吐蕃,借兵滅掉北印度五個國家。

第二個是袁世凱。帶著一個衛(wèi)隊闖進朝鮮王宮,粉碎日本侵略圖謀,差點把朝鮮變成中國的郡縣。

第三個是徐樹錚。帶著5000兵力進入外蒙古,逼迫蒙古王公取消獨立。

這三個人中,水分最大的就是徐樹錚。

王玄策和袁世凱做的事情,既有軍事又有外交,而且是少量兵力在國外發(fā)動政變。這種行為,外交的成分相對比較大,后期也能夠通過政治和外交的手段對國外勢力有較強的控制。

尤其是袁世凱,那才是真正的當代班超。

袁世凱在朝鮮,兩次發(fā)動政變驅(qū)逐日本,要知道當時清廷在漢城的實力,遠不如日本!

相比之下,徐樹錚在外蒙古做的事情就太差了。

徐樹錚之前,北洋政府派出的外交官陳毅在外蒙古折沖斡旋,長袖善舞,讓大多數(shù)王公開始放棄獨立立場。徐樹錚以來,以軍事高壓對付對付蒙古王公,離心勢力更加嚴重了。

所以,對徐樹錚在蒙古做的事情,很多人有非議。甚至有人說,為什么徐樹錚撤軍之后外蒙立即獨立?就是被徐樹錚欺負慘了。

孫中山為什么把徐樹錚稱為"當代班超"?

孫中山這個人,簡直就是帽子批發(fā)公司的。只要他對某個人有好感,或者說需要爭取他,就會給對方一個特別高的帽子。孫中山給蔡鍔一個"再造民國第一人",給黎元洪一個"當世圣人"稱號。至于不合作的曹錕,他就是一個"豬仔總統(tǒng)"。

從這個角度來看,孫中山說徐樹錚是"當代班超",實在是很正常。

事實上,徐樹錚作為皖系軍閥的中堅力量,段祺瑞的代言人,與孫中山也長期保持了比較好的私交。

也就是說,孫中山給徐樹錚頒發(fā)的"當時班超"這個稱號,水分比較大,當不得真。

那么,問題來了,孫中山眼里的當世班超,怎會被孫中山的重要合作者馮玉祥給殺死呢?

表面來看,是報私仇。

馮玉祥的伯樂是陸建章,陸建章一手把馮玉祥提拔到了混成旅旅長的位置上,讓他成了一方諸侯,后來的所有成就,都從陸建章開始。皖系軍閥組織安福俱樂部,準備武力統(tǒng)一全國,陸建章卻以北洋元老身份到處串聯(lián),直系軍閥蠢蠢欲動。徐樹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陸建章。

徐樹錚自己破了規(guī)矩,就別怪別人報仇。

可是,當我們仔細來看北京政變之后的情況,就發(fā)現(xiàn)私仇好像不是主因。

1925年馮玉祥發(fā)動政變,推翻了直系軍閥的統(tǒng)治,同時邀請直系軍閥以外的三大頭領(lǐng)前來北京共商國是。三大頭領(lǐng)分別是掌握東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掌握兩廣地區(qū)的孫中山,三造共和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段祺瑞。

很明顯,算上馮玉祥,四大勢力中最弱的是段祺瑞。所以徐樹錚勸段祺瑞,不要去北京。但是段祺瑞去北京當了執(zhí)政,徐樹錚就開始為他到處找支持。

徐樹錚的想法是,段祺瑞不能成為馮玉祥的傀儡,要聯(lián)合張作霖、孫傳芳等人打掉馮玉祥!孫傳芳是英美勢力支持下的直系軍閥,和吳佩孚一樣,都是討厭馮玉祥的人;張做了代表日本勢力,也一樣討厭馮玉祥。而馮玉祥的背后恰恰是蘇聯(lián)。

馮玉祥和孫中山一伙,段祺瑞和張作霖一伙,再加上直奉聯(lián)合后,張作霖段祺瑞手里又多了中原王吳佩孚和東南王孫傳芳。馮玉祥和孫中山,由蘇聯(lián)支持,一個是西北王一個是華南王,勢力差的太多太多。

這個時候,不殺了徐樹錚,還等他主持直奉聯(lián)合搞死蘇聯(lián)派嗎?

不過,事實證明,馮玉祥殺了徐樹錚,也并沒有改變歷史軌跡。

段祺瑞依然是空頭執(zhí)政,坐等著東北王、中原王、東南王、華南王、西北王五王相爭。東北王離北京最近,打敗西北王自己當了安國大元帥,卻被主子日本抄了后路。華南王加buff,對中原王和東南網(wǎng)完成雙殺。

馮玉祥,最終還是什么都得不到。

徐樹錚和陸建章,再加上之前的宋教仁,之后的蔡公時,充分證明了在軍閥混戰(zhàn)的大背景下,所謂的外交官、說客,最危險,死的最快。

5

1945年,也就是徐樹錚被刺后的二十年后。馮玉祥收到立法院的傳訊,說原告徐道鄰,要告馮玉祥殺害他的父親。

但馮玉祥根本不予理睬,他對隨行的記者說“徐樹錚不僅禍亂國家,賣國求榮,殘害百姓,他殺的人也不知道多少,如果要控訴,徐樹錚才是真正的對象!

這本來是國民黨高層導演出來的把戲,因自抗日戰(zhàn)爭開始,馮玉祥就竭力主張抗日,多次發(fā)表指責國民政府的言論。于是他們慫恿時任家庭教師的徐道鄰出來拉馮玉祥下水。

馮玉祥自然知道這是陰謀,索性不予理睬。要真惹急了,他不怕爆料。國民黨一些要員,也擔心馮玉祥上法庭,亂說話。于是并沒有認真執(zhí)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那馮玉祥為何要指責徐樹錚“禍亂國家,賣國求榮,殘害百姓”

徐樹錚(1880-1925)

說起徐樹錚,就不得不提段祺瑞。作為段祺瑞的“靈魂”、“小扇子軍師”,徐樹錚先后幫段祺瑞組建北洋政府,炮制出諸如:“府院之爭”、慫恿張勛復辟、“巴黎和會”簽字、鎮(zhèn)壓“五四愛國運動”、引導奉軍入關(guān),制造“三.一八慘案”、勾結(jié)日本帝國主義等。

除以上原因,還有一個是私人恩怨,稱作“殺我良師”,馮玉祥不好在大庭廣眾面前提。

1918年6月14日,陸建章應(yīng)徐樹錚之邀,到駐津奉軍司令部一談,陸所北洋前輩,又是所謂的“將軍”,自然沒有懷疑。誰知陸建章,剛進入花園秘室,徐借口出去,當即一名士兵,直接向陸建章開槍。當日,徐樹錚致電北京政府剝奪陸建章一切軍職、勛位、革除“將軍”稱號。

陸建章是直系馮國璋的一員大將,早在1918年初,徐樹錚通過拉攏張作霖、提出“聯(lián)奉打直”計劃,后又在北京,和王揖唐等人組成“安福俱樂部”,通過收買政客,操縱選舉,包辦新國會等手段,來對付主和直系。

陸建章對馮玉祥有知遇之恩,當初要不是他賞識馮,可能馮玉祥早死在北京,因辛亥革命,馮玉祥參加灤州起義失敗,被清軍押到京師。時北京京防務(wù)執(zhí)法處處長正是陸建章,因聽聞馮偉人和帶兵有一套,不僅沒有定馮玉祥的罪,還把自己的內(nèi)侄女嫁給他,供其衣食?梢哉f,沒有陸建章,就不會有馮玉祥!

馮玉祥(1882-1948)

最為重要的是,馮玉祥作為段祺瑞的幕后黑手,一手把持國務(wù)院不說。多次縱容自己的手下,如“皖系四大金剛”之一的傅良佐,跟馮玉祥率領(lǐng)的十六混成旅。經(jīng)常在駐地、軍餉、被服問題,處處壓制馮玉祥。

并在1917年4月1日,徐樹錚下令免去馮玉祥旅長一職,經(jīng)受這一番羞辱,馮玉祥自然恨徐樹錚入骨

6

徐樹錚,段祺瑞的心腹謀士,段祺瑞可以三造共和,他功不可沒。

他曾經(jīng)收復外蒙,被譽為一代民族英雄。

他心思敏捷,文武雙全,出將入相的人物,但是此人又太鋒芒畢露,獨斷專行,和當時很多的軍閥鬧的很僵。

其中就有一個人,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更是不惜下黑手,除之而后快。

他就是陸建章。

陸建章,殺人如麻,死在他手里的革命黨,群眾不計其數(shù),被稱為“陸屠夫”,早在陸建章?lián)碜o袁世凱稱帝時,就已經(jīng)和陸建章所代表的皖系產(chǎn)生利益的沖突,后因徐樹錚策反了陸建章的部下陳樹藩二人結(jié)怨,此后陸建章更是和徐樹錚代表的皖系軍閥,針鋒相對。

令陸建章和段祺瑞大為光火。

而后,陸建章討伐安徽督軍倪嗣沖,再一次和皖系軍閥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直接的沖突。

因此,1918年6月,徐樹錚把陸建章引誘到他的司令部,在其后花園內(nèi),將其殺害。

一時轟動天下。

北洋軍閥,雖然互相爭奪打地盤,但是都是凡事留一線,一般不會下死手,更不會向徐樹錚這樣下黑手。雖然他們這些大軍閥們打來打去,但是輸了通電下野做寓公,還是有著情分往來,而徐樹錚此舉,就已經(jīng)算是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而且還是下黑手,陸建章此人,雖然大家都沒有什么好感,徐樹錚在將其殺害以后更是列舉了各種罪狀,一時之間并沒有誰為此人出頭。

但是,此仇終究還是被一個人給記下了。

那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和陸建章的關(guān)系莫逆,不僅是親戚關(guān)系,陸建章更是他馮玉祥的救命恩人。當年在灤州起義失敗被捕后,也是在陸建章的幫助下方能僥幸逃脫。

所以,徐樹錚下黑手殺害陸建章這個仇,馮玉祥是記在心里了。

1925年,段祺瑞執(zhí)政,當時的徐樹錚在北京四處游走鼓吹三系聯(lián)合,為打擊馮玉祥制造聲勢。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的馮玉祥,對徐樹錚忍無可忍,他決定要立即除掉徐樹錚。

在得知徐樹錚返津時間以后,在12月30日凌晨,在廊坊車站,睡眼朦朧的徐樹錚,就這樣死在了馮玉祥的部下,張之江的槍下。

徐樹錚一代人杰,卻因為政治斗爭刺殺陸建章,而最后他也死在了刺殺之下。

(圖中分別是徐樹錚,陸建章,楊宇霆)

正所謂,一飲一啄,一因一果。

歡迎關(guān)注,祝你幸福。

以上。

7

徐樹錚是北洋軍閥皖系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皖系首領(lǐng)段祺瑞的心腹謀士。馮玉祥之所以一定要殺他,原因很簡單,兩個人之間有仇。而且是仇深似海。

徐樹錚曾暗殺了馮玉祥的舅父陸建章。陸建章是馮玉祥原配夫人劉德貞的侄女,同時陸建章還是馮玉祥的老上級。

1918年6月13日,陸建章被馮國璋叫到了天津開一場會議,而喊陸建章的目的是為了讓陸建章說服“保定王”曹錕重回直系,并與李純合作,這樣一來,會議的局勢就有利于馮國璋,不利于段祺瑞了。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心腹,所以徐樹錚計劃了一場謀殺。當陸建章到達天津后,徐樹錚邀請陸建章到駐津奉軍司令部談話,陸建章到達后,在花園中被衛(wèi)士開槍打死。

馮玉祥要殺徐樹錚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徐樹錚反對馮玉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時,馮玉祥發(fā)動了北京政變,軟禁了大總統(tǒng)曹錕,段祺瑞也重新出山,當了民國臨時執(zhí)政。當時徐樹錚正在出國游歷。

1925年,徐樹錚回到了上海,國內(nèi)此時局面混亂,馮玉祥和張作霖正在爭奪地盤,浙江有孫傳芳崛起,張作霖的奉軍也隨之南下。而段祺瑞已經(jīng)成為了馮玉祥的傀儡。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心腹,肯定希望段祺瑞重振雄風,掌握大權(quán)。于是徐樹錚打算勸說張作霖和孫傳芳息兵和好,共同對付馮玉祥。

馮玉祥得到了徐樹錚針對他的情報,于是起了殺心。

1925年12月29日,徐樹錚離開京城去往天津,在途中被馮玉祥的心腹鹿鐘麟派人逮捕槍斃。事后,馮玉祥將此事推脫給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但各地報紙都披露幕后殺手是馮玉祥。

徐樹錚被殺,沒有任何人去追究,段祺瑞失去了臂膀,也沒有能力去追究。1926年的4月,段祺瑞辭職隱居,從此皖系退出歷史舞臺。

8

以段祺瑞徐樹崢為代表的皖系軍閥,和馮玉祥本身的直系有很多矛盾。

但此事有特殊原因。

皖系軍閥與直系軍閥同出一門,高層如段祺瑞馮國璋都是袁世凱門徒,因各領(lǐng)親屬鄉(xiāng)黨門生成為派系,但香火情分不減,哪怕爭權(quán)奪利互相拆臺都留有余地。尤其軍閥失敗利索通電下野,交出地盤軍隊,勝利者不會繼續(xù)追究,甚至將軍被俘都不會死,更不會對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同學痛下殺手。

不過,徐樹崢有些出格了。

徐樹崢屬皖系軍閥的小字輩,有才也有朝氣,更是收復外蒙的民族英雄,但難免年輕氣盛,行事偏頗了些。

陸建章:

陸建章是直系軍閥,1918年居中策動馮玉祥等各地軍閥共同反對皖系北京政府以武力統(tǒng)一全國的軍事計劃,引起陸軍部長徐樹崢不滿。6月初,督軍團天津開會,陸建章自持老北洋身份去參加,14日被徐樹崢命令警衛(wèi)從背后槍殺。對此,陸建章外甥女婿的馮玉祥始終記恨在心。

顯然,破壞和諧傳統(tǒng)的徐樹崢就難免遭到殘酷的報復。

皖系軍閥沒落后,徐樹崢參與了很多反直活動也加深了仇恨。1925年12月29日,徐樹崢離開段祺瑞自京去津。鹿鐘麟電告張家口馮玉祥,馮指示逮捕處決。第五師師長張之江親自帶領(lǐng)軍隊于次日凌晨在廊坊攔截火車,拉徐樹崢下車槍斃。

由于馮玉祥將陸建章兒子做為招牌,聲稱報私仇殺的徐樹崢,7年前曾包庇徐樹崢行為的段祺瑞只能啞口無言。

9

1925年12月30日凌晨,河北廊坊車站雪地里一聲槍響,一代梟雄徐樹錚被殺 。徐樹錚因在收復外蒙的軍事行動,居功甚偉,被當時的孫中山譽為“當代班超”,而殺人者,是當時直系驍將,后來大名鼎鼎的“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

說到馮玉祥殺徐樹錚,先來說說徐樹錚是何許人吧。徐樹錚,字又錚,1880年出生,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

因區(qū)別于同時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民國初年,徐樹錚即登要津,叱咤風云。先后任軍學司司長、軍馬司司長、將軍府事務(wù)廳長,民國3 年(1914 年)5 月,徐樹錚任陸軍部次長,年僅34 歲,為次長中最年輕者。

袁世凱帝制失敗,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段祺瑞為國務(wù)院總理,徐樹錚復任陸軍次長兼國務(wù)院秘書長。

而被稱為“小徐”。徐樹錚是清末秀才,后來棄文從武,為皖系首腦段祺瑞所賞識,因此著力栽培,成為段祺瑞最為信賴的智囊和股肱之臣。段祺瑞視其如自己子弟,為了推薦他,甚至不惜當面與袁世凱翻臉。?

徐樹錚書法遒勁,詩詞雅致,精通經(jīng)史,經(jīng)常與當時名士林琴南、張謇、柯紹忞、馬通伯談學論道,相交甚篤。1925年訪問英國,在皇家學院以“中國古今音樂沿革”為題進行演講,連《泰晤士報》都發(fā)表文章大加贊譽?梢娖湮奈潆p全,絕不是一般的魯莽武夫。

1919年,時任西北籌邊使的徐樹錚兵不血刃,就將受到沙俄控制而以“自治”名義分裂出去的外蒙古重新回歸祖國懷抱。這是他人生最輝煌的頂峰,功勞之高,連孫中山先生也認為堪比漢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等名將。

而要說到馮玉祥殺徐樹錚,就不能不說徐樹錚殺陸建章。陸建章,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曾任北洋軍第四鎮(zhèn)第七協(xié)統(tǒng)領(lǐng)(相當于第七師師長)、袁世凱總統(tǒng)府警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兼北洋軍政府執(zhí)法處處長、威武將軍督理陜西軍務(wù),殺人如麻,有“陸屠夫”之稱。

特別是在陜西期間,橫征暴斂,甚至以24萬銀元將“昭陵六駿” 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等珍貴文物賣給外國人。因此在陜西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各方人士的不滿與義憤,陜民多次爆發(fā)“反袁逐陸”運動。

加上陸建章雖然是安徽人,卻投身直系,還多次策動反對皖系將領(lǐng)反對段祺瑞,這自然引起了段祺瑞和

很多人都說,馮玉祥殺王樹錚,有很大理由是為自己的老上司陸建章報仇。不否認有這個理由,但是馮玉祥人稱“倒戈將軍”,其私德如何可想而知,為陸報仇,也許只是順帶的事兒!

說到底,馮玉祥是個軍閥,無利不起早,他殺徐樹錚,肯定是為了自己。看了“史論縱橫”大神的回答,說馮玉祥殺徐樹錚,其實就是一個投名狀。

當年沙俄操縱外蒙古獨立,是徐樹錚帶兵收復外蒙,而蘇聯(lián)在外蒙古獨立一事,與沙俄一脈相承。所以,蘇聯(lián)對于徐樹錚,相當之惱火,而馮玉祥則是蘇聯(lián)扶持的軍閥。

馮玉祥暗殺徐樹錚,其實是為了廢掉段祺瑞。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軍師,可以說皖系軍閥的政令,皆出自徐樹錚之手,沒有徐樹錚,段祺瑞的皖系根本就無法成為北洋三大系之一。

1920年直皖大戰(zhàn),段祺瑞的精銳基本被打了個精光,皖系基本屬于茍延殘喘的局面,他們說仰仗的,只剩下段祺瑞的名聲了。但是,徐樹錚還在。只要有徐在,段便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馮玉祥老奸巨猾,豈能不懂這一點?

1925年徐樹錚從歐美日本等地考察歸來時,為段祺瑞籌集了不少財力,并取得不少經(jīng)驗,想要幫助段祺瑞東山再起,并且當上大總統(tǒng)職位。因此,當馮玉祥收到這個消息時,才會想要直接在廊坊車站把徐樹錚截殺。所以說,這是馮玉祥要殺徐樹錚的一個主要原因。

失去徐樹錚的段祺瑞,再也沒能重現(xiàn)往日的輝煌。徐樹錚雖然囂張跋扈,至少在名義上他收復了外蒙古。只是可惜,大好的江山,失而復得,又得而復失!

對于馮玉祥殺徐樹錚的原因,你是怎么看的?

10

馮玉祥是軍閥中最無恥的攪屎棍子!倒戈將軍九姓家奴!

建國后捧他是因為他曾親蘇親共!但同樣也叛蘇反共!最終被燒死在船上!

這類人從沒有真正的立場和政治主張!有奶便是娘!為利親也傷!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