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飛過江南的彩蝶,還是想定格在一顆春枝;觀海觀山的船帆,還是想回眸一個海岸。男男女女,走走停停,不就是找那一個岸嗎?

世無常,心叵測,片刻的棲息都是奢侈品。長相守就讓給閑得蛋疼的文人去編了。

孟小冬也在靠岸,一個男人的岸。

她尋覓到了嗎?那么美貌傾城的姑娘,都說林徽因美得當時無倆,如果太監(jiān)拿出孟小冬和林徽因的相片,我會翻了孟小冬的牌。

1907年,孟小冬出生北平一個鋪滿陽光的小巷,梨園世家,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媽媽的媽媽的媽媽都是唱戲的,家里到處都是唱戲聲,連打呼嚕都有京劇唱腔的韻味。

九歲那年,姑父給她專講,學唱老生。所以孟小冬京劇藝術的胎教,幼教,高叫,大叫都是頂呱呱的。

十二歲登臺,十四歲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先后與張少泉,露蘭春,姚玉蘭同臺,小小年紀,不動如山,步動穩(wěn)健,音聲繞梁不絕,居然有大家風范。

1925年,孟小冬再回北國,尤如七劍下天山,片片寒光映千里。

這年北平大舞臺有一場南北名家京劇薈萃。所有電影戲劇劇本開始出來生生死死的都是小蝦米,最后出場才是大魚龍蝦。

倒數(shù)第一是梅蘭芳的《霸王別姬》,倒數(shù)第二是余說巖的《打漁殺家》,倒數(shù)第三是孟小冬的《上天臺》,你會說不是第三嗎?

你再看后面還有誰? 馬連良,荀慧生。

十八歲孟小冬就與京劇頂尖泰斗平分天下了。

最紅的旦角是梅蘭芳,男扮女裝,男演女,比女人更嫵媚,更妖嬈。迷倒眾生。 最紅的生角孟小冬,女扮男裝,女演男,裝容行坐,威武雄壯,男聲中不側漏絲毫女聲。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就有人撮合兩人合作《四郎探母》《游龍戲鳳》,戲中角色顛鸞倒鳳,精彩浪漫,轟動京師。 一個是伶界的王,如日中天,一個是須生皇后,光艷照人;閮A慕,因戲生情,莫完莫了。最終帥哥靚妹睡到一起,結為夫婦。

那時隔著三米遠的距離,孟小冬看梅蘭芳,寧愿跪下。如今隔著一層薄紗,再看梅蘭芳,有點失望。

香港天王張國榮,多年后演了一場電影《梅蘭芳》,僅僅演一場,張國榮就在女人的角色里出不來,喜歡女人,喜歡女人香,喜歡女人裝,他干脆做女人了。

男人的身,女人的心,折磨得張國榮香消玉殞。

梅蘭芳演女人那么多年,基本與女人不差半分。溫柔善感,嬌嬌滴滴,孟小冬女兒身心,怎么受得了這個?

1926年,梅家來了一個京城闊少,王惟琛,愛戀孟小冬已到鐵圍山尖,沒有孟小冬寧愿去死。

梅蘭芳不出,一個姓張朋友出去,被槍走火打死,然后王惟琛已斃命當場。

梅蘭芳不會安慰美人孟小冬,孟小冬一度在佛門清心。

梅蘭芳母親死后,孟小冬要以兒媳身份帶孝,梅蘭芳的大老婆不許。

鴻溝越來越深。 經(jīng)過六年愛戀,這對戲劇佳偶終于走到盡頭,各自離開。從此是路人,有一次南北戲劇連演,孟小冬看見有梅蘭芳,就轉身離開。梅蘭芳傷孟小冬多深,可見一般。 孟小冬在梅蘭芳那里,根本得不到男人的有力的肩膀。她都是一個女孩,怎么能再去靠另一個女孩子? 離開梅蘭芳,孟小冬身邊男人簇擁,難得有一個入得了她的法眼?梢猿煽,不可以出錯。


1931年,孟小冬拜余說巖為師,心無旁騖,歷時六年,京劇精進,成為余派傳承人。

孫科,張學良可以站在父親的江山上俯瞰萬物。像杜月笙這些底層人,父親只有一個茅屋,一切還得自己開疆。多年個人拼殺,杜月笙已坐到上海灘土皇帝的位置。

杜月笙也是個男人,是男人就要被孟小冬迷倒。杜月笙早已倒在孟小冬的石榴裙下,只是他沒敢跟別人說。

杜月笙是黑道人物,可以用下三濫的把孟小冬收編。這孩子不。 杜月笙的小妾是姚玉蘭,姚玉蘭是孟小冬的金蘭姐妹,可以像張善琨蹂躪陳燕燕一樣,喊小妾下藥。這孩子也不?

胡蘭成才高八斗,玩女人像流氓。 杜月笙是流氓,玩女人像文人。

十年算什么,杜月笙就這樣默默關注孟小冬,孟小冬有難他就出現(xiàn),孟小冬沒事他就退下。然后在很遠的地方關愛。

杜月笙像一個園丁,靜靜地守護孟小冬這多精致的花,不問收成。 1946年,北平動蕩,杜月笙包機把孟小冬接到上海。姚玉蘭,杜月笙的小老婆,在夢中多次聽到杜月笙呼喊孟小冬。已知杜月笙的情苦。從旁撮合,杜月笙和孟小冬終在一床相望。

杜月笙那么多精心關懷,孟小冬怎能不知?她只想有一個安靜的港灣,?克郎厝崛跣〉呐畠盒。 1949年,杜月笙要死不活了,準備全家去香港。

孟小冬說,我是以丫鬟還是小姐的名義去呢?

孟小冬還是想要一個名分,那怕杜月笙立馬死了。她也要靠著他。亂世,真正能夠保護自己的人,不多。

到了香港的第二年,杜月笙就死了。孟小冬教徒為生,直到年老。 孟小冬嫁給風燭殘年的杜月笙,僅僅是杜月笙給了她不曾有的安全。 男人,有時你伸出一只有力的肩膀來,說不定就有一朵女人花來住。 還不需要太多。

最佳貢獻者
2

說起孟小冬,是萬萬繞不開梅蘭芳和杜月笙的。縱然孟小冬是色藝雙絕的一代坤伶,被人稱為“冬皇”,但她一生始終被這兩個男人所羈絆。這兩個男人先后娶了她,但似乎都忘了給她一樣東西。那是什么東西呢?

(孟小冬)

本來,孟小冬和梅蘭芳可謂珠聯(lián)璧合,兩人被稱為“乾坤絕配”。梅蘭芳才華橫溢、器宇軒昂,是伶界大王。孟小冬風華絕代,風韻傾城,是坤伶第一。這樣的天作之合,真是羨煞世人。

但是,孟小冬卻最終選擇了離開梅蘭芳,投入到了青幫大亨杜月笙的懷抱,這是為什么呢?

1925年,已在南方聲名鵲起的孟小冬,從上海到天津、北京演出。當年4月,她在北京的首演劇目《四郎探母》,就贏得了挑剔的北京觀眾一致好評。甚至有劇評人寫到:“在女須生地界,孟小冬不敢說后無來者,至少可說是前無古人!

這年的8月,孟小冬第一次遇到了梅蘭芳。當時孟小冬演出《上天臺》結束后,在通道里邂逅了出演《霸王別姬》的梅蘭芳。孟小冬尊敬地招呼了一聲“梅大爺”。此后,兩人合作的機會逐漸增多,從《四郎探母》到《游龍戲鳳》,直唱得臺下的觀眾如癡如醉,也讓臺上的兩人入情入景,頗有假戲真做的意味。

雖然此時的梅蘭芳已有兩位夫人,其中一位還是大名鼎鼎的京劇名旦福芝芳。不過,在眾人的竭力撮合下,這一對才子佳人還是在眾望所歸中走到了一起,于1927年正式結為夫妻。

不過,婚后的孟小冬似乎被梅蘭芳雪藏起來了。她既沒有住進梅府,也沒有再頻繁登臺唱戲。兩人情投意合地安靜生活了一段時間,直到后來幾起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梅蘭芳)

首先是“綴玉軒”血案。

孟小冬婚后,被梅蘭芳安置在東城無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取名為“綴玉軒”,這里既是兩人的愛巢,也是眾多朋友團聚之處。

一日,正當梅蘭芳和朋友們談文論藝之時,一個孟小冬的崇拜者,持槍闖了進來,質問梅蘭芳為何要將孟小冬藏起來,并開槍報復。虧的警察及時趕到,梅蘭芳才逃過一劫,但其好友無辜被傷。

這件事也將梅蘭芳夫婦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有人猜測孟小冬是兇手之妻,而梅蘭芳則是第三者,奪人所愛遭致追殺。盡管都是些毫無根據(jù)的道聽途說,但作為名人梅蘭芳,和命案牽扯在一起,總是讓人掃興。兩人之間由此心生罅隙,似乎再也無法恢復甜蜜平靜的生活。

第二起事件是赴美演出。

1929年,梅蘭芳受邀赴美演出,究竟該帶誰同行,成了梅蘭芳的一塊心病。他的本意是想帶著孟小冬。不過福芝芳卻死活不同意,還以腹中的胎兒相威脅。最后,一氣之下的梅蘭芳干脆誰也不帶,只身去往美國,這也讓孟小冬心生怨恨。

(孟小冬和梅蘭芳)

第三起是吊孝事件。

1930年8月,剛剛訪美回國的梅蘭芳抵達天津,就得知大伯母去世的消息,不得不火急火燎地趕回北京,為伯母置辦喪葬事宜。

作為“雙祧”的梅蘭芳,在伯母去世后,妻妾兒女理應披麻戴孝,為老人家送葬,以盡孝道。但當孟小冬收拾一番,削了短發(fā),戴了白花后來到梅府,卻被下人攔在了門外不讓進,而且口稱“孟小姐”。

這讓孟小冬驚愕不已。雖說她一直沒能住進梅府,但也是梅蘭芳明媒正娶的太太,怎么現(xiàn)在居然成了別人眼中的客人“孟小姐”!

此時的福芝芳再次懷孕,當?shù)弥闲《祥T吊孝后,再次以腹中胎兒相威脅,死活不讓孟小冬進門。在福芝芳看來,如果讓身穿孝服的孟小冬進了門,就等于承認她的名分,承認她就是梅家人了。

委屈郁悶的孟小冬找到了梅蘭芳,希望他能為自己主持公道。不料梅蘭芳居然也對著她揮揮手,不耐煩地說:“你回去吧,趕快回去吧!”

這件事讓孟小冬心灰意冷,她忽然間明白了梅蘭芳在面對感情問題時,是怯弱和自私的。她這生恐怕都沒法成為梅家的一分子,“梅蘭芳太太”這個名分,恐怕是不可能得到了。

于是,孟小冬選擇了放手,并在1933年9月登報聲明,從此和梅蘭芳成為路人。據(jù)說,孟梅兩人在分手后,孟小冬曾對好友說過:“今后的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個一跺腳就滿城亂顫的人。”

(孟小冬和杜月笙)

離開梅蘭芳后,孟小冬拜入余叔巖門下,潛心學習余派京劇,繼續(xù)登臺演出,并成就了“冬皇”美名。

實際上,杜月笙對孟小冬的傾慕由來已久。從他迎娶名須生姚玉蘭開始,就對孟小冬念念不忘。直到孟小冬離開梅蘭芳,重新在上海登臺演出,杜月笙又看到了希望,對孟小冬展開了猛烈追求。

他先是邀請黃金榮的太太林桂生出面做媒,后又讓自己的太太姚玉蘭親自出面。在這兩人的一再撮合下,正值感情空白、心灰意冷的孟小冬有些心動了,她也希望找到一個歸宿,于是就跟了杜月笙。

杜月笙對孟小冬可謂千依百順,呵護有加。在生活中總是對她禮敬愛慕,還親熱地稱呼她為“媽咪”。不過,年老的杜月笙似乎忘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直到1950年,杜月笙想移居歐洲,要為身邊人辦理護照時,孟小冬才平靜地問了一句:“我跟了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這時的杜月笙才恍然大悟,終于在他63歲時,給了42歲的孟小冬一個名分,雙方舉行了遲來的婚禮。一年后,杜月笙在香港去世,晚年的孟小冬寓居臺灣,于1977年5月離開了人世。

(參考資料:《一個真實的孟小冬》《梅蘭芳和孟小冬》等)

3

孟小冬(1907~1977),出生于上海梨園世家,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孟從九歲開始學藝,主要專攻京劇老生。

由于她天資聰慧,加上扮相老成持重,這和她天真爛漫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給人耳目一新“小大人”的感覺。

孟小冬“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經(jīng)常早起吊嗓子,走身段,12歲首次登臺一炮而紅,14歲躋身上海知名京劇演員行列。

我們都知道,京劇的根在北京,小冬為了進一步深造,以提高演唱水平,在18歲時(1925年),只身來到北京,通過引薦拜京劇名家余叔巖為師。余叔巖是京劇老生泰斗,孟小冬有幸成為了余派最小的關門弟子。

(孟小冬)

有名師的指點,加上后天的努力,孟小冬的老生唱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老的少的都喜歡看他的戲,在京劇界有“冬皇”之雅稱。

有道是:“人紅是非多”,就在孟小冬的演藝事業(yè)進入輝煌階段,她卻遭遇了“戀愛失敗和緋聞加身”的雙重打擊。

咱們先說說孟小冬戀愛失敗的經(jīng)過:

孟小冬在北京京劇界紅得一塌糊涂,期間和旦角名家梅蘭芳(1894~1961)搭戲過程中擦出愛的火花。

當時好事者也極力玉成這對金童玉女,“一個是女扮老生的名家,一個是男扮旦角的魁首,陰陽顛倒、雌雄互換,本身就噱頭十足!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暗生情愫,1925年底二人同居在了一起。

(梅蘭芳和孟小冬)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娶”。這句話用在梅蘭芳和孟小冬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梅蘭芳比孟小冬大13歲,他在16歲(1910年)時娶王明華為妻,王明華也是京劇演員。結婚后,王為梅相繼生下了一兒一女。

然而不幸的是,一雙兒女先后被疾病奪去生命。夫妻痛苦異常,家中充滿了壓抑感。

轉眼10年過去了,由于王明華在生下一雙兒女后做了絕育手術,這就意味著她再不能生育。

為了梅蘭芳傳宗接代,在王明華操持下,1921年,梅蘭芳娶了福芝芳。(福芝芳的身份不是妾,她的家人要求和王明華同等身份,當時稱為“平妻”)

(王明華和梅蘭芳)

講了一些題外話,目的是告訴大家,此時孟小冬介入梅蘭芳家庭的復雜性,嫡妻和平妻對梅蘭芳感情深厚,而梅蘭芳又很喜歡孟小冬,但不能給小冬身份。所以二人只好在外租房同居,換言之,孟小冬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存在著。

這種見不得光的日子,最后竟然被一件轟動的槍殺案而暴露。

就在梅蘭芳和孟小冬同居期間(1925年),某天中午,一個名叫王惟琛的年輕人來找梅蘭芳。當時梅蘭芳的老友張漢舉恰好做客,他主動前去招待這個年輕人。

年輕人問梅蘭芳在哪里?張漢舉問找梅先生有何事?王惟琛說梅蘭芳搶了他的未婚妻(孟小冬),來找梅蘭芳是把這事兒說清楚,要么把孟小冬還給我,要么拿10萬元平了這事。

(梅蘭芳和福芝芝及子女)

恰在這時梅蘭芳走了進來,張漢舉趕緊對他說:“你去為這位先生準備10萬元,意思是讓梅蘭芳馬上離開這里!

王惟琛一看梅蘭芳,搶步上前要捉他,張漢舉死死拖住年輕人。梅蘭芳見識不妙轉身就跑,到另一間屋撥通電話報了警。

警察很快包圍了梅宅,王惟琛慌亂中拔槍打死了張漢舉,隨后警察擊斃了負隅頑抗的王惟琛。

此事很快被小報渲染成了情殺案,梅蘭芳的鐵桿粉絲們辱罵孟小冬是狐貍精,不知羞恥當小三破壞梅蘭芳的家庭。

孟小冬百口莫辯,此時梅蘭芳沒有出頭為她辯解,這讓小冬傷心至極,于是離開了梅蘭芳。

孟小冬拖著疲憊的身體情緒低落,一度差點削發(fā)為尼。孟和梅的愛情故事戛然而止。

(杜月笙和孟小冬)

1931年,孟小冬回到了上海,在上海大劇院演出期間結識了杜月笙。

原來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姚玉蘭是孟小冬的師姐,有這層關系孟小冬成了杜公館的常客,久而久之被杜月笙的細心呵護所感動,一個被愛傷透心的女人最容易被老男人俘獲芳心。孟小冬成了杜月笙沒有名分的情人。

1950年的某一天,逃亡香港的杜月笙正式迎娶孟小冬,孟小冬喜極而泣,終于擺脫了19年來杜月笙的情人身份。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大家說孟小冬幸福嗎?

文/秉燭讀春秋

4

在杜月笙四姨太姚玉蘭的撮合下,號稱冬皇的孟小東做了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消息不徑而走,一時間議論紛紛。
其中不乏嘲笑者,嘲笑孟小東終究未能擺脫做妾的命運,因為他先是嫁給梅蘭芳,后是杜月笙,嫁的這兩個男人都是已經(jīng)有了妻室。雖然兩人當時都名聲大噪一個是京劇名角,一個是滬上聞人。但是都是妾室,尤其后來的杜月笙,剛開始連妾室都不算,在杜月笙去香港的時候,算計一家人的護照,沒有名分的孟小東才有意無意的跟杜月笙要來了名分。
杜月笙于是象征性草草的辦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兩人算是有了名分。要知道,一開始,孟小東作為京劇世家,余派傳人,很早時候就名滿京津,更是被天津的報紙稱呼為冬皇,意思是戲劇之皇!如果偷換概念,孟小東當時的聲望換在今天,那就是一線女星的地位,別說做妾,就是明媒正娶,追求者肯定絡繹不絕,門庭若市。
可惜,她在當時,才色雙絕,依然只能做個小妾,這并不是她一個人的命運,當時蜚聲滬上的露蘭春,先是嫁給黃金榮,后來又和人私奔,三十多歲郁郁而終,命運何其相似!歪史認為,她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命運是因為長久以來對于戲子的歧視,在港臺流行音樂以前,演藝人員無論名氣多大,都是差不多最底層的,長期被讀書人歧視,一直是下九流,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不會把演藝人員看高。
即使固定,秦淮八艷一時間名聲很大,但最后不是小妾就是孤獨一世!因為獨尊儒術的關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決定了所有的營生都不如讀書,讀書人掌握言論權之后有言傳身教。
另外,古代一直重視農業(yè),除了耕田之外的事情就是讀書,正所謂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皇帝認為讀書人可以管理天下,種田的可以提供稅收,這兩樣都是穩(wěn)定天下的有效途徑。造成演藝事業(yè)的低落,被官府歧視,視為低賤行業(yè)!在讀書人和皇帝嚴重,歌姬,戲子一直成為配角,所以沒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