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康熙皇帝受漢文化影響,對自己的子孫開始使用字輩,并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輩字+另一字。他在世時,已經見到了親曾孫(如康熙長孫弘晳之子永琛,生于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后使用了三個字輩,即胤、弘、永三輩,同時規(guī)定后一字的偏旁分別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強調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輩分幼子的嚴格區(qū)分使用:“圣祖仁皇帝選擇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載入紅摺,于此內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迴避,實屬錯謬。嗣后,日旁字除已經命名外,均不準用。玉旁字除欽賜名外,均命更改!保ā稓J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
這成為了清朝皇家子孫取名的一項典制。
日字旁,則是康熙孫輩的字輩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為雍正帝。他繼位后講究避帝王名諱,徑將兄弟們的名字中與自己共用的字輩“胤”改成“允”,那還是不改他們都是胤字輩。
所以說,雍正先后生育的十子,無論幼殤還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輩,而不是“幾乎都是弘字輩”。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解,無外乎雍正為了拉攏重臣年羹堯,故將其妹年妃所生的諸子名字,改“弘”為“!,并將另一字不按康熙規(guī)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別。
作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諱弘歷?此啤皻v”沒有日旁,這是后來簡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給他取名的字樣為“弘曆”。
雍正給使用字輩取名的諸子選擇第二字時,也是費盡心思,都是光輝、時光的意思,如“暉”“昐”“昀”“時”“晝”;或與光輝、時光相關的字,如“曆”“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