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時期的名士,中國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經(jīng)把徐庶徐元直、鳳雛龐統(tǒng)、臥龍諸葛先生介紹給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劉備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物,必成大事。
結果這幾個人劉備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沒有成大事。有人認為這一句話后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如果結合后一句話來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劉備沒有成功復興漢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營,龐統(tǒng)死在落鳳坡,而諸葛亮隕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問,司馬徽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難道他有私心?
這里有一種說法,說是司馬徽眼光極為長遠,看出司馬懿未來可成大事,司馬家必奪天下,但是當時司馬懿成氣候需要時間,所以他雪藏了司馬懿,期待有一天司馬懿一飛沖天。
這種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且不說司馬徽和司馬懿之間到底是不是叔侄親戚關系,還沒有定論,就算是叔侄,司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遠了吧,簡直是超越時空。要知道,司馬懿的爆發(fā)幾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馬徽的眼光真的有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真的。
那么回過頭來再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給劉備,到底為什么呢?司馬徽介紹徐庶等人給劉備是發(fā)生在三顧茅廬之前,躍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約公元207年左右,當時的司馬懿在干什么呢?
當時的司馬懿還是文學掾,說白了就是個門客,無職無權。和當時的徐庶、龐統(tǒng)、諸葛亮等人比起來,根本就是毫無名氣。司馬徽再傻,也不會傻到把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人介紹給劉備吧。
況且從地圖上來看,司馬徽久居河南,而司馬懿的活動范圍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帶,這完全是兩個圈子里的人,沒有任何的交集。司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馬懿的為人,他當然不可能隨便亂介紹。
前面說過,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根本沒有奪天下的想法,是后來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沒落,才讓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發(fā)。
還有一點,當時的司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過洛陽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還要大。而劉備呢,當時就像一個流浪漢一樣四處奔走。
退一萬步講,司馬徽把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司馬懿愿意嗎?放著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著劉備到處跑,以司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這樣的事情。他不可能為了所謂的“義”而放棄自己現(xiàn)有的富貴生活。
此外,歷史上對于司馬徽過于神話了,其實他也是一個有弱點的人,有一句成語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講的就是這位天天只會說別人好話的司馬徽。他不會堅持原則,也不敢得罪人,見誰都說好,遇到什么事都說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荊州后,想把他請出來重用,但是過了沒多久,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綜合來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為司馬家日后的發(fā)達留下火種,他還沒有那種神一般的預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