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歷史】為你深入解讀:
說起年號,腦袋里第一個蹦出的就是唐太宗的“貞觀”,因為這個暑假全家去了一趟西安,親身體會了一下長安的魅力,才深刻體會到“貞觀之治”的偉大。
言歸正傳,“貞觀”這一年號想要表達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治理國家,反映了李世民治國理政的核心觀點。
而李世民為政,確實也沒有背離這個觀點(雖說晚年有點昏聵,也情有可原),最終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這也是我為什么喜歡這個年號的原因。
那么歷史上還有哪些有趣的年號呢,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
一、年號制度的建立。
什么是年號呢?年號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過去用于紀年的年號,往往也是重大歷史變革的標志。
自漢武帝首次使用年號之后,歷代帝王無不以年號彰顯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國理念,寄托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年號共有八百多個。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相當一部分年號都與《周易》有關,或直接源于《周易》的經(jīng)傳文本,或由《周易》的理念衍生出來。
按歷史慣例,每逢新君登基或統(tǒng)治期間遇到祥瑞災異、政局變化等都要改元,即啟用新的年號。因事關重大,新的年號多由皇帝按自己的意思命名,或由大臣們先擬出幾個名號,再由皇帝欽定。
如北宋熙寧末年,因王安石罷相,宋神宗決定從幕后走到前臺,親自出馬主持變法。于是下令改元,命近臣先草擬名號。
近臣草擬了三個名號呈上去,分別叫“平成”、“美成”、“豐亨”,結果宋神宗均不滿意,最終把新年號定為“元豐”。
二、歷朝歷代有趣的年號。
1、漢武帝提出中國第一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建元”是西漢漢武帝劉徹的年號,總共使用了六年!妒酚洝ば⑽浔炯o》載: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云。”
這就是建元年號的由來,建元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自然意義重大,這是首開先河的大事。
2、“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
至此,,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zhàn)時期.,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tǒng)一發(fā)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腐敗,,和現(xiàn)在有得比,,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
3、“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全國并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jié)約,,并以身作則,,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大官反而提心吊膽,,過得很不踏實.。
4、唐太宗“貞觀”年號意為以正道治理國家。
唐太宗從《周易》中取年號時十分注重其內(nèi)涵,他在位期間只用了一個年號,這個年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貞觀”。
“貞觀”一詞,出自《周易》“系辭下傳”:“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這里的“貞”,其含義是“正”,天地之道,貞正守一,無私覆無私載,才能成其大觀。
5、“洪武”。
洪武是年號名,共使用三次,洪武的含義是:洪大的武功。指政治軍事上雄才大略的功績。
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即吳王位,在紀年上以至正二十七年為吳元年,次年朱元璋稱帝,“洪武”成為明朝的第一個年號。
有明一朝在年號的制定程序上,通常是由翰林儒臣預先擬定幾個備選方案,而后呈奏新君從中選擇其一作為正式的年號。
唯獨“洪武”是個例外,它是由朱元璋本人親自創(chuàng)制的。
國初兵事正盛,與眾多開國君主所取的年號一樣,洪武便有張顯武事之威的意思,從字面看亦不失淮右豪杰之氣。
總結
綜上所述,從秦始皇到溥儀,中國將近2400多年的封建歷史,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都想彰顯其“受命于天”的使命。
從宋神宗的希望變法的成功,到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反映了封建帝王們的寄托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當然了,相比其他的年號,我認為唐太宗“貞觀”年號取得最好,畢竟大唐盛世最令人神往。
-END-
點擊上方關注【新銳歷史】,多平臺認證優(yōu)質作者,專注于歷史領域,有趣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