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而是太后烏雅氏不讓年妃參加,而且她此舉的目的,其實展示其最高權(quán)謀。

要想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太后烏雅氏做德妃的時候說起:

烏雅氏在康熙帝在位期間,一直奉行“以德服人”的為人準(zhǔn)則,并被康熙帝封為德妃。后來又因為老十四胤禵的一番神操作,不僅沒得到康熙帝的訓(xùn)斥,相反,還得到了重用,同時德妃烏雅氏,也成功榮升為皇貴妃。

可以說,烏雅氏在康熙帝在位期間,一直勤勤懇懇,用良好的品性,及好的名聲換來了子女的飛黃騰達(dá)?墒窃谟赫奂次恢,太后烏雅氏的智商仿佛直線下降,給人的感覺是既愚蠢又愚昧,最終害死了自己,害苦了老十四胤禵。

但,我們都誤會她了,太后烏雅氏才是劇中隱藏最深的女性權(quán)謀高手,即使臨死關(guān)頭,還勝了一局。

一、

德妃,康熙朝四大妃之一,雖家世低微,但憑借能生能養(yǎng),一直深受寵愛。雖然不及其他妃子,但在不久的將來,她卻成為了全天下權(quán)勢最大的女人。

這也跟她良好的品德和名聲有關(guān),在《雍正王朝》中,至少有好幾處透露這個信息:

比如太子胤礽復(fù)立之時,老十四胤禵替老八胤禩打抱不平,跟老十三胤祥打了起來,最終惹惱了康熙帝,在康熙帝被氣暈之后,看看德妃的神操作。

惹惱康熙帝的并非老十四胤禵一個人,還有老十、老八和老九。同樣是前來求情,其他阿哥的生母,要么跪在地上瑟瑟發(fā)抖,要么就像受寵的宜妃(老九胤禟生母)一樣,給康熙帝按按肩,捶捶腰,撒個嬌,求個情。

當(dāng)然,這也不是宜妃第一次這樣做,早在老四胤禛江南賑災(zāi)的時候,她就去給老九胤禟求情的同時,不忘說點老四胤禛的壞話。這段劇情在李德全追郭妃(郭妃就是宜妃)的小狗時就有闡述,正所謂打狗也得看主人,也從側(cè)面表明,康熙帝當(dāng)時跟宜妃在一起。

別忘了,當(dāng)時康熙帝可是得急著見大不列顛的使者的,時間這么緊,不可能還跑去后宮尋歡,只能是宜妃特意找的他。

同樣來求情,德妃跟他們不同的地方在于,一進(jìn)來先承認(rèn)錯誤,而且把兒子還綁了過來,試問,哪個父親見得了這種架勢,氣自然就全消了。

既然都是來請罪的,不把罪人帶來,這叫請罪嗎?

二、

面對康熙帝的時候,德妃可謂是無懈可擊,唯唯諾諾,從不在康熙帝面前嚼耳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面對其他妃子時,同樣是恩德并施,從不落井下石,向來最低姿態(tài)處事。

比如大阿哥胤禔被永久圈禁了,其生母是惠妃納喇氏,也是康熙四大妃之首,平時掌管后宮的。但是因為其子被圈禁了,從此地位一落千丈,甚至于過六十大壽,竟然沒有一個人去給拜壽。

但德妃不這樣,在她過壽時,曾經(jīng)跟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講了:

“前不久,大阿哥的生母納蘭娘娘六十整壽,竟沒有一個人過去叩壽,還是我過去陪她說了半天話!”

大阿哥的人或許擔(dān)心受牽連,不敢去拜壽,或許是沒有資格進(jìn)后宮拜壽。但不管怎么說,烏雅氏此舉必然會讓大阿哥那派心存感激,甚至?xí)蹟n到老四或老十四身邊。同樣心里受到感動的是康熙帝,至少德妃給人的感覺就是為人隨和,不考慮結(jié)黨或結(jié)派,不關(guān)心朝政,不寡恩,不樹敵,還識大體。

對待后宮德妃相當(dāng)有人緣,也沒有聽說過誰背后跟她爭風(fēng)吃醋,或者暗中報復(fù)。對待外人同樣是不逾祖制,不越禮,完全盡到了一個后宮妃子的操守。

比如老四和老十四去拜壽,烏雅氏叫人撤掉了眼前的簾子:

“把這勞什子簾子攏起來,方才是怕有外客,他們兩個是我腸子里爬出來的,沒得裝神弄鬼的做什么?”


三、

德妃烏雅氏在雍正帝即位之前,智商一直在線,而且把兩個兒子的關(guān)系處理得還算融洽。

至少在康熙帝看來,老四胤禛又替老十四胤禵攔刀,又舉薦他當(dāng)大將軍王,這兄弟倆是和氣的。烏雅氏也在不斷給老四胤禛灌輸親兄弟的概念,比如一個腸子爬出來的,都是兄弟,都是為了朝廷等。

但在雍正帝即位之后,太后烏雅氏卻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一向注重禮儀與祖制的她,卻接連做出有違祖制之事,這是為何?

不排除,她心里理想的即位人選是老十四胤禟的想法,畢竟老十四胤禵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又是小兒子,固然寵愛。但,都已經(jīng)升為皇太后了,還故意穿皇太妃的服飾,這不像是深居宮里多年的德妃做出來的事情啊,這是為何?

其實她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一是打擊后宮那些太妃們,隱忍了這么多年,她是要篩選一下敵我。果然,這件事上宜妃就犯了大忌,康熙帝靈堂之上,她竟然跪在了烏雅氏前面。

而老八胤禩又來了場神助攻,也說明,此時,烏雅氏勢力單薄:

“列為皇太妃,十四弟這種哭法,既傷了身體,又壞了禮法,太妃們都是長輩,求你們出面勸勸他!”

十四弟哭,最該勸的當(dāng)然是太后烏雅氏,而不是什么太妃,誰是太妃?后宮誰當(dāng)政?

當(dāng)然,烏雅氏是不會動彈的,她要看看宜妃怎么做,是順?biāo)浦蹜?yīng)了老八胤禩的請求,還是有自知之明,推了這個差事:

“德姐姐,我不是有意的,今兒這事,你做主吧!”

四、

宜妃所作所為還算是識大體的,烏雅氏憑借此舉,讓宜妃心甘情愿地主動讓位,而不是通過雍正帝命令讓位,是烏雅氏自行樹立威信的開端。

事后,果然宜妃被整了,理由跟這個情節(jié)如出一轍:

“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太后烏雅氏不肯穿太后的衣服,第二個原因,也是她后半生一直在努力的原因,便是為了給老十四胤禵爭取更大的權(quán)力,或者,保住大將軍王職務(wù)。

其實,太后是以母親的身份出現(xiàn)在老十四胤禵面前的,她的想法便是,如果從皇上和臣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老十四胤禵的行為必然站不住腳。如果從母子角度,以及讓雍正帝認(rèn)可老十四胤禵是兄弟的身份,或許能網(wǎng)開一面。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國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將軍王!”

顯然,她遇到了愚笨的兒子,她的靠血緣關(guān)系壓制老十四胤禵的希望破滅,于是她又拿出第二個方法,就是用封建禮儀來壓制,叫他下跪拜見雍正皇帝。

但是,老十四胤禵還是不肯拜,于是雍正帝當(dāng)場下跪,冊封烏雅氏為太后,至此,全場人員下跪行禮。

烏雅氏此舉,雖然讓雍正帝有點難堪,但是讓雍正帝當(dāng)著眾人面冊封皇太后,自己還是不情不愿接受的。而且還是靠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才迫使老十四胤禵下跪行禮,雍正帝欠自己一個人情。

五、

后來烏雅氏不再為老十四胤禵的大將軍王擔(dān)憂,而開始關(guān)心他的婚事,但此話并不那么好提。趁著西北戰(zhàn)事又起,烏雅氏找來了雍正帝:

“先帝爺留下的二十四個骨肉,雖然都是我的親兒子,但從娘肚子里生出來的就你們兩個。娘老了……一閉上眼睛就是你們兩個……那天你對我說,要舉薦你十四弟出任大將軍王,問我放不放心,那時候我心里好喜歡!

看過后面的劇情,我們也知道了,烏雅氏此舉并非是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是給他賜婚。

我想起一個笑話,講一個女兒跟她父親說自己吸毒、濫交、還借高利貸等等。等父親擔(dān)心的不行時,她突然講,其實是期末考試沒考好,其父不僅不怪罪,還相當(dāng)慶幸。

這就是烏雅氏的高超權(quán)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出一個雍正帝不可能答應(yīng)的條件。然后話題一轉(zhuǎn),再提出一個很容易答應(yīng)的條件,由不得雍正帝拒絕,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啊。

果然,雍正帝面對第一個請求,沒等烏雅氏說完,就以后宮不能干政拒絕了。但凡雍正帝有點人情味,也會答應(yīng)第二個請求的,還得給老十四胤禵的婚禮大辦特辦。

可惜,烏雅氏失算了,雍正帝不僅沒答應(yīng),還把人家的未婚妻,喬引娣弄自己身邊了。

本來烏雅氏有足夠的時間緩和雍正帝跟老十四胤禵的矛盾,但是她日子不久了,于是在臨死前,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

病床之前,驅(qū)趕年妃,還指著她的鼻子講:

“你給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見年家的人!”

六、

年妃有錯嗎?

當(dāng)然沒錯,她早就跟年羹堯斷絕來往了,再說一個后宮女子,烏雅氏不是不清楚她的人品。為什么早不趕她走,晚不趕她走,偏偏等雍正帝來了,再趕她走呢?

其實就是為了暗中向雍正帝強(qiáng)調(diào),當(dāng)初選擇年羹堯而沒選擇老十四胤禵,是你走的一步錯棋。從而讓雍正帝有對太后烏雅氏,對兄弟老十四胤禵產(chǎn)生愧疚感。

果然,等把身邊的人都趕走之后,烏雅氏跟雍正帝講了:

“皇上,額娘看起來沒有幾天好活了,我自己生的兒子自己知道,你一個還有你那個不爭氣的十四弟一個,都是要強(qiáng)的人,可我還是那句話,打虎還靠親兄弟……”

烏雅氏這句話很有分量,雖然你是皇上,我也親切的稱呼你一聲皇上,可是你別忘了,你終歸是我兒子。你的娘是不行了,就要去見閻王了,但你還有一個兄弟,你不能不管他,即使他不爭氣,但打虎還靠親兄弟。

換任何一個正常人,老娘快死了,求兒子照顧一下兄弟,這個請求太重,根本不能反駁。

而且你當(dāng)初選的年羹堯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一點時間已經(jīng)證明了一切!

可惜,不是烏雅氏不夠強(qiáng),而是雍正帝他不按套路出牌啊,還是拒絕了烏雅氏,不僅拒絕了,還把老十四胤禵叫過來訓(xùn)斥一番。

但是,烏雅氏死后終歸是勝了最后一局,在年妃跑來守靈時,皇后開口了:

“太后臨終前講了,不想再見你,你回避一下!”

當(dāng)著眾人的面,講了太后的臨終懿旨,誰敢反駁?

這已經(jīng)成了遺詔了,威力可想而知,烏雅氏不敢對雍正帝怎么樣,只能通過迫害年妃的方式達(dá)到自己的目的。而雍正帝,終究沒敢對老十四胤禵下手,保全了他的性命。

而且,對于年妃,他更是不敢說一句好話,硬生生把這個好的姑娘逼死了,年秋月臨終前的一句“告訴鄔先生,我先走了”,更是給了雍正帝致命一擊。

你為了權(quán)力,為了皇位,老娘不要,兄弟不要,下屬不要,老婆也不要,后來兒子都不要了,你注定是一個孤家寡人。

太后烏雅氏確實是一個權(quán)謀高手,在正常出牌的前提下,沒有人能找到她的破綻,偏偏雍正帝不是常人。但是她跟雍正帝的幾次交鋒來看,最終,還是勝了!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是一個悲情女子。如果沒有權(quán)力之爭,年秋月與鄔思道或許就能雙宿雙棲。可惜命運沒有給她機(jī)會,許多事情都身不由己,甚至在婆婆的喪禮上,都被雍正的皇后驅(qū)逐。

進(jìn)了皇家門,并非皇家人

年秋月最初入雍王府,身份只是奴婢,基本沒有話語權(quán)。在福晉眼里,對秋月的第一印象就是奴婢,這個印象標(biāo)簽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這就好比,小時候以“外號”稱呼發(fā)小,即使后來有各種頭銜,但在發(fā)小心里,那個“外號”永遠(yuǎn)都會對號入座。

后來,胤禛表面上給秋月“抬旗”,其實是為了杜絕謀士與武將的勾結(jié),強(qiáng)行棒打鴛鴦。

隨著年羹堯職位的提升,胤禛為了拉攏他而娶了年秋月?墒悄挠衷鯓幽?古今中外,豪門從來不是嫁進(jìn)去了就能融進(jìn)去,秋月也沒有跨過那道坎。大婚當(dāng)晚,秋月無奈的表情、無辜的眼淚就已經(jīng)預(yù)示著她不會幸福。

更無情的是,胤禛這個“工作狂”,根本沒有心思洞房;ê迷聢A夜,胤禛居然還在安排工作,寫信給李衛(wèi),讓其好好監(jiān)視“大舅哥”,這也從側(cè)面證明了胤禛沒把秋月當(dāng)自己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門第觀念比較重的皇家婆婆眼里,秋月的地位只會更加卑微。

從始至終,胤禛家人不是把秋月當(dāng)下人,就是當(dāng)棋子,反正沒人當(dāng)她自家人。

為了配合雍正剪除年羹堯的行動,對年秋月下手

在古代朝堂上,帝王為了拉攏某一家族會寵信出自那個家族的妃子,反之,則會冷落。戰(zhàn)國時的秦國就將此招式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比如秦王為了聯(lián)楚抗齊,就會寵幸楚國妃子、重用楚國外戚,而對齊國人冷淡。

同理,雍正為了拉攏年羹堯,會對秋月好點,提升她在宮中的品級,反之,則會“卸甲、卸甲”。簡單點說,雍正對年秋月的態(tài)度就是他與年羹堯君臣關(guān)系的“晴雨表”。

當(dāng)時,年羹堯飛揚(yáng)跋扈,早就引起百官與雍正的不滿。雍正也開始著手清理年羹堯,已經(jīng)剝奪了他的大將軍職位。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是一位“賢內(nèi)助”,特別會配合自己的老公,比如,康熙年間爭奪大將軍職位時,他們夫唱婦隨,把胤禵“忽悠”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

而在太后喪禮上,她同樣充當(dāng)這類角色,驅(qū)逐年秋月,是為雍正“解憂”,這也可以看作是對朝臣發(fā)出的“信號”:年秋月不受皇家歡迎,我們已經(jīng)與年家劃清界限,年羹堯的事沒完,后面還有動作,各位臣工彈劾的力度還要加大。

秋月與太后的婆媳關(guān)系始終不太好

有一次,太后生病,后宮妃嬪前往探望。太后看到秋月就來氣,立刻將她攆出去。以秋月的性格,肯定不會對太后不孝順,為何太后如此討厭她?

因為太后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雍正,另一個是胤禵。胤禵是太后親自撫養(yǎng)長大,又是小兒子,所其太后特別疼胤禵。

西北戰(zhàn)事吃緊的時候,太后心中的大將軍人選是胤禵。但雍正卻不信任這個弟弟,明升暗降讓其坐“冷板凳”,把大將軍的職位給了年羹堯。

這下太后就不舒服了,而胤禵還時不時跑來火上澆油。太后心里會怎么想?她肯定會覺得是年羹堯搶了胤禵的大將軍職位,所以對年羹堯心懷不滿,而這種不滿會牽連到她與秋月的“婆媳關(guān)系”。

后來,年羹堯不爭氣,讓雍正進(jìn)退兩難。太后的兩個兒子都被年羹堯得罪了,這就更讓太后討厭秋月了。

既然太后在生前都排斥秋月,死后肯定也不愿意看到她。雍正的皇后既懂事又孝順,肯定會與婆婆站在一條線上,驅(qū)逐秋月是繼續(xù)執(zhí)行太后的意志。

3

這個問題雖然很簡單,但是其背景卻異常復(fù)雜,包含著大清兩大懸案的背景因素,一是雍正登基懸案。而是太后之死懸案!队赫醭返臄⑹卤容^簡單,但是所基于的歷史事件卻十分復(fù)雜,所以我們結(jié)合史實來解讀一下這個問題。

雍正皇帝,十四爺允禵和太后烏雅氏是親生母子關(guān)系,這點人所共知。但是三人的關(guān)系卻并不和諧,這卻是史實,不和諧的因素很多,大抵有這么幾條:

一是胤禛出生之時,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宮女,按照清朝皇宮的規(guī)矩,她出生的孩子就必須交由妃嬪以上級別的妃子撫養(yǎng),胤禛很幸運,被康熙最寵愛的赫舍里氏,即后來的孝懿仁皇后撫養(yǎng),赫舍里氏家族的龐大背景成為胤禛將來重要的支持力量。但是最為親生母的烏雅氏,確是悲催無比的,因為親生的孩子自己沒有參與撫養(yǎng),感情自然淡化,由此產(chǎn)生的母子隔閡難以言喻。

二是老十四允禵的原因。這是烏雅氏自己生養(yǎng)的孩子,感情自然一直很要好,毋庸置疑?滴跬砟辏趦蓮U兩立太子情況下的十年間,一直都沒有再立太子。準(zhǔn)格爾部入侵西藏之后,康熙委任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高調(diào)凸顯允禵的地位,在當(dāng)時的朝野,皆以為老十四就是未來康熙的繼承人,作為德妃的烏雅氏,內(nèi)心滿滿的也想著自己親生的兒子允禵能夠繼承皇位。但是,理想被無情的事實擊碎,與她母子關(guān)系不好的老四當(dāng)了皇帝,這在烏雅氏的內(nèi)心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如鯁在喉。

這些因素與年妃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意味著,雍正與其母親烏雅氏以及老十四允禵會因為感情的不同而產(chǎn)生政治上的偏見和差異,他們的矛盾狀況會折射到皇室及朝廷的方方面面。

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分屬于八爺黨成員的老十四允禵被解除了兵權(quán),由年羹堯代替出任撫遠(yuǎn)大將軍,年羹堯就是年妃的哥哥。要知道,雍正皇帝用年羹堯,是頂了很大壓力的。為什么呢?因為自家兄弟允禵在西北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并不是說一定非要用年羹堯才能勝任,但是雍正皇帝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不得不啟用自己藩邸的奴才年羹堯。德妃烏雅氏,實在是女人不懂政治,天真的以為康熙在世的時候,老四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的故事會重演,依然會讓自己的親兄弟掛帥,出任大將軍。

而在康熙駕崩后的真實歷史中,烏雅氏根本就不認(rèn)為老四會當(dāng)皇帝,以多種借口和舉止表現(xiàn)出對胤禛的不滿,比如不受太后之位等等,對于任用年羹堯代替允禵,歷史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烏雅氏對這件事一定是耿耿于懷的。

太后心疼小兒子允禵是人之常理,但是缺乏政治頭腦,以至于母子二人的見地偏差越來越大,清史上的“太后之死”成為母子關(guān)系惡化的一樁巨大懸案。這其中的牽扯自然少不了年羹堯的事兒。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在西北,耗盡了大清的國庫才拿下羅布贊旦增,保證了西北的穩(wěn)定,為雍正坐穩(wěn)朝堂打下了基礎(chǔ)。但是,其后年羹堯作威作福,飛揚(yáng)跋扈卻遭到整個朝野的反對,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集團(tuán)率先發(fā)起了打擊年羹堯的斗爭。

年羹堯從一個威武的大將軍倒臺了并最終被賜死,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自然會被八爺黨,甚至是后宮拿來作為抨擊雍正用人方略失策的把柄。一直心疼老十四允禵的太后烏雅氏在大病之中還指責(zé)雍正,正是允禵耳旁風(fēng)的結(jié)果。

太后死后,年妃參加太后葬禮,雍正的皇后烏拉氏不讓她參加,實際上是為她好,從一個丫頭變成皇妃,一個哥哥年羹堯生死如戲,一切都是政治擺設(shè)和犧牲品。作為雍正,即使再怎么刻薄寡恩,攤上這樣的家事,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wù)事”,他內(nèi)心并不舒服。而在生的時候,烏雅氏因為小兒子允禵的政治失敗遷怒于年羹堯和年妃早已經(jīng)不是什么宮闈秘事,讓她回避這場喪事,實際上也是避免年妃卷入更多的麻煩。

當(dāng)然,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是因為年妃早產(chǎn)子夭折不適,故雍正未讓其參加太后葬禮。《雍正王朝》改編了這一歷史史實。

4

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后臨終前的那句“我不想見年家的人”。

去世前太后烏雅氏,對于雍正和年羹堯,可謂是充滿的怨恨之情,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十四阿哥胤禵的關(guān)系。

《雍正王朝》劇情中盡管沒有特別交代,但是從烏雅氏對待雍正和十四阿哥的態(tài)度上,明顯可以感覺到烏雅氏更疼愛胤禵,這個自己的小兒子,這也是因為胤禵是烏雅氏自己親手帶大的,而雍正則是從小寄養(yǎng)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那里,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必然是比不上烏雅氏與胤禵之間的感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烏雅氏打心里是希望十四阿哥胤禵能夠繼承皇位,而雍正去全力輔佐自己的弟弟。于是乎,在自己的壽誕的時候,當(dāng)聽到雍正要舉薦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烏雅氏是非常的高興,不僅僅是因為他看到了兄弟的齊心,更重要的是,當(dāng)上的大將軍王就以為離皇位更近了一步。畢竟當(dāng)時連八爺黨的各位皇子都這么看,更不要說這個久居深宮的小老太太了。

然而最終的結(jié)果是雍正登上了皇位,烏雅氏心中必然是感到了非常的失望,甚至感到的是雍正的欺騙,也是對于雍正,對于年羹堯是充滿了極度的怨恨。

一來,雍正假意推舉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讓胤禵遠(yuǎn)離京城不說,更是與他做了交換,將年羹堯放在了陜甘總督的位置上,而正是年羹堯在雍正登基之后,成為了胤禵的掣肘和牽制,被迫交出兵權(quán),屈服于雍正。

二來,即便是胤禵沒有坐上皇位,終歸是自己的兒子當(dāng)上了皇帝,但是作為母親希望看到的是自己兒子能夠出人頭地,然而青海發(fā)生叛亂,雍正放著自己的弟弟胤禵不用,非要用年羹堯。在她看來,都是年羹堯搶了自己兒子的差事,讓自己的兒子的才能不能施展,受到了壓制,因而對于年羹堯的恨,對于雍正的恨也就更深了一層。

三來,就是烏雅氏從胤禵口中得知了年羹堯的斑斑劣跡,什么目無君主,什么奢靡腐敗,什么結(jié)黨營私,掏空了整個國家的國庫,成為了朝廷上下口中的禍害,于公于私也對年羹堯更加的嫉恨,與此同時,對于造成這一切局面的雍正皇帝,烏雅氏也必然有著說不盡的憤怒。

于是,心中的憤恨不斷積累,在加上兩個兒子之間關(guān)系又是極度緊張,宛如仇人一般,最終烏雅氏的生命也伴隨著雍正和胤禵兄弟二人的爭吵,走到了盡頭。臨終前,烏雅氏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怒火發(fā)泄給雍正,于是只能將所有的怨恨發(fā)泄在年妃以及整個年家身上,于是就有了那句“不想見年家的人”。


皇后烏拉那拉氏,將年妃請出了太后的靈堂,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更多的也是其賢德的體現(xiàn)。

年妃作為烏雅氏的兒媳,雍正的妃子,在太后的靈前盡孝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但是烏雅氏在臨終前既已留下了這樣的話,年妃再次出現(xiàn)在靈堂之上,無疑是給雍正除了一個難題。

如果雍正不將年妃請出去,那么就是違背了太后臨終前的“意愿”,背上了不孝的罵名,特別是十四阿哥胤禵也在靈堂之上,也等著看雍正的笑話。但是如果將年妃請了出去,不僅將極大的折損雍正的威嚴(yán)與聲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己對于年羹堯以及整個年家的態(tài)度,這樣會引發(fā)朝中新一輪的動蕩,此時的雍正也還沒有想好要如何處置年羹堯,更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發(fā)生。

于是,就在雍正兩面犯難的時候,皇后烏拉那拉氏站了出來,替雍正唱了這個“黑臉”。

作為后宮之主,皇后將此時已經(jīng)是皇貴妃的年氏請出,身份、地位上都說得過去,畢竟其他人還真沒有這個權(quán)力。與此同時,皇后的行為更多的出于家事,而不是國事,也就不會讓雍正遭受非議。

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皇后的處理恰到了好處,幫助了雍正,也避免了尷尬。而縱觀整部《雍正王朝》,皇后烏拉那拉氏絕對是劇中女人中的“戲精”,特別是籌備賀禮的那一段,她與雍正一唱一和,把胤禵忽悠在其中,為之后雍正的計劃實施做好了鋪墊,而這也足可見烏拉那拉氏的賢德與能力。

5

謝邀@問答 。雍正的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喪儀基于一個歷史事實進(jìn)行創(chuàng)作的。那就是年妃并沒有參加孝恭仁皇后的喪儀!

那年妃為什么沒有參加太后喪儀呢?


因為年妃在太后崩前13天,由于動了胎氣,早產(chǎn)了一個男嬰,夭折了,(就是雍正的第九子福沛)年妃身心倶傷。

根據(jù)史料分析,年妃的早產(chǎn)應(yīng)該跟她本身體質(zhì)有關(guān),因為年妃先后生了三個男孩都沒能夠序齒,可謂命苦也!若年妃生下的男孩若是得以存活一個,怕歷史都有可能改寫。


本來體質(zhì)就不行,又因為康熙大喪,終日行三跪九叩之禮,未免動了胎氣,F(xiàn)在剛隔半年又逢太后大喪,正逢年妃又在月子里,所以丈夫疼老婆,不讓她再終日跪在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此刻年羹堯?qū)τ谟赫齺碚f開始變得重要了。因而無論哪個角度來講,年妃沒有出現(xiàn)在太后的喪儀上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之所以說開始變得重要,那是因為此刻年羹堯還沒有取代延信,全面掌握西北軍權(quán)。)

但是在《雍正王朝》里,編劇刻意把年妃這事跟胤禵沒有回得了西北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就把烏雅氏那種老太太疼小兒子,偏心眼的細(xì)節(jié)給刻畫出來了。


80后以后的孩子因為大都是獨生子,無法體會那種老人“一碗水端不平”,但是在很多80后以前出生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愛恨情仇”。

其實老人本身的出發(fā)點是都希望孩子們過得好,但是因為每個人的境遇其實是不一樣的,所以必然有好有差。而且年長的通常委屈感會更重,因為年長的不但要奮斗自己,還要拉扯弟妹,為整個大家庭付出。但是時間一長這便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了。

而弟弟因為小,卻享受著整個家庭的關(guān)愛。當(dāng)大哥開始為自己小家付出的時候,弟弟還不樂意了。而父母總是把老大給自己的補(bǔ)貼補(bǔ)給偷偷給弟弟。還要讓老大幫助弟弟。老大自然也不滿意了,都是一個爹娘生的,憑啥你那么寵他?我又算什么?

而雍正和胤禵就是一個家中老大和老小之間的關(guān)系。


更何況,雍正并非由烏雅氏親自撫養(yǎng)大的。所以在烏雅氏眼中,你胤禛都當(dāng)皇帝了,一定得拉扯胤禵。你沒當(dāng)皇帝的時候,就曾舉薦胤禵當(dāng)大將軍王,現(xiàn)在你當(dāng)皇帝了,就更應(yīng)該幫襯胤禵了。

但是在烏雅氏提要求的時候,她并不沒白這里面的政治背景。她不知道胤禵從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雍正的政敵;更不知道胤禛在此刻面臨多大的困境。


她只知道年羹堯囂張跋扈,搶了自己兒子胤禵的大將軍的位子。她甚至可能認(rèn)為康熙是把位子傳給胤禵的,都是因為年羹堯奪了胤禵的兵權(quán),胤禛甚至是篡位的。

所以野史里會按照這個邏輯編成,孝恭仁皇后指著雍正鼻子罵,做夢也沒想到是你當(dāng)了皇帝。所以才拿頭撞柱子。

在《雍正王朝》里,年妃就是年羹堯的替罪羊,被烏雅氏恨屋及烏。


烏雅氏立下不準(zhǔn)年家人參加自己葬禮的遺詔。所以年妃當(dāng)場被雍正的皇后趕回去。表面上雍正的皇后在執(zhí)行遺囑,但是只要編劇稍微發(fā)揮一下,那又是一場宮斗大劇。我們可以聯(lián)想下皇后并沒有給雍正生下任何嫡嗣;年妃的三個孩子莫名其妙死掉。但幸運的是《雍正王朝》的劇情并未像這個方向展開。

再回頭看看《雍正王朝》里的年妃,整個人生活得就是一個悲劇。


本來胤禛府里包衣奴才;先被用來照顧?quán)w思道;當(dāng)她愛上鄔思道的時候,就因為政治需要,被鄔思道做媒嫁給胤禛做側(cè)福晉;然而此刻又當(dāng)年羹堯替罪羊被烏雅氏記恨;最后又因年羹堯太狂妄,被雍正拿來出氣;最后一刻死的時候還在惦記鄔思道。


然而正史里的年妃出身書香門第,年家可不只出了一個年羹堯。他成為胤禛的側(cè)福晉是康熙賜的婚,她和胤禛關(guān)系很好,后來也沒有受到年羹堯的牽連。但是正史上的年妃真的活得比電視劇里的年妃更幸福嗎?反正炒米沒有答案!

文/炒米視角

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關(guān)注或吐槽

6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

《雍正王朝》是難得的一部好劇。除了把四爺表現(xiàn)得過于大公,大事件上當(dāng)做歷史初級讀物還是可以的。

里面的男演員,八爺、十爺、十三爺、十四爺、烏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國強(qiáng),都是教科書級的出演。這是一部講述男人間權(quán)利斗爭的大戲,女子在其中只是“萬綠從中一點紅”,點綴的,但也推動劇情。作者給每個男主配了一個紅顏知己:十三爺?shù)陌⑻m,十四爺?shù)膯桃罚滴醯臑跹攀,雍正的年秋月。!?/p>

年秋月,四爺府中的包衣,年羹堯的妹妹。最初負(fù)責(zé)照顧烏先生,并產(chǎn)生了感情。但因為四爺要重用年羹堯,年秋月就成了四爺?shù)膫?cè)福晉,進(jìn)而成為年妃。她也從一個連主子都敢頂撞的小丫頭,成了小心謹(jǐn)慎、受氣包一樣的妃子。

太后過世,后妃都去守喪。到年妃行禮的時候,皇后站出來把她攆了出去。并不是皇后有意為難她,而是太后到死都不待見她!她可憐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無辜的;实廴缤蠖鄶(shù)的兒子,選擇無條件地站在母親一方。這成了壓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太后為何如此厭惡年妃?還得從她哥哥年羹堯說起:

德妃的兩個兒子——胤禛和胤禵,只能用出色形容,一個做了皇帝,一個是康熙朝統(tǒng)兵的大將軍王。但偏偏這一母所出的兄弟倆卻圈不到一個籠子里。為了皇位斗得跟烏雞眼似的,一見面就掐。

作為母親當(dāng)然希望兄弟和睦?善膬蓚兒子就是不和,更麻煩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烏雅氏是偏愛心疼小兒子的。總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啟用他?捎赫粌H不能啟用他,還要處處防著他。怎么可能再讓他回青海帶兵?!

胤禵,最初站隊八爺黨,后來為自己謀劃。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現(xiàn)叛亂,因為九子奪嫡的復(fù)雜局面,大家都盤算著誰能出任這個帶兵的大將軍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屬意的皇儲。十四爺更是堅信。

但康熙帝突然駕崩,他從戰(zhàn)地趕回來的時候,黃瓜菜都涼了!大位已經(jīng)屬于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種的不甘心,但已經(jīng)于事無補(bǔ),只能任性使氣,包括去母親那里打小報告。

母親當(dāng)然疼愛小兒子,希望他再有機(jī)會大展宏圖,也一有機(jī)會就找大兒子說。但她的倆兒子已經(jīng)水火不容。她越這樣,大兒子越反感。一句:祖宗的規(guī)矩,后宮不得干政。讓烏雅氏這個太后也是無話可說。

她覺得是年羹堯搶了她二兒子大將軍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堯的種種劣行不斷地傳到太后的耳朵里,太后這個氣!她拿她的皇帝兒子沒辦法,拿在外帶兵打戰(zhàn)的年羹堯沒辦法;為自己小兒子再無出頭之日覺得委屈與著急,氣大兒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順帶著替大兒子在重用年羹堯時候的各種忍氣吞聲著急。。。

管不了大兒子,管不了二兒子,太后的怨氣如何發(fā)泄,就拿兒媳婦出氣了。她覺得她倆兒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兒子的再不能一展才華,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對于年羹堯的厭惡到無以復(fù)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這個在宮里的年妃!

一個麻利的姑娘,被歲月熬成了受氣的小媳婦。

7

只看《雍正王朝》劇情的話,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是有道理的。



第一,因為太后臨終前曾讓年妃滾出去,并發(fā)誓不想再看到年家的任何人。主要是由于太后對年羹堯奪了他的小兒子老十四胤禵的撫遠(yuǎn)大將軍之位感到極度不滿,卻又不敢對雍正說什么,只好把這個氣撒在年妃身上,認(rèn)定是年家的出現(xiàn)破壞了這兄弟倆的關(guān)系,畢竟胤禵之前能夠當(dāng)上撫遠(yuǎn)大將軍,還是雍正的推薦,但太后并不知道這背后的權(quán)謀,只是單純覺得這是兄弟情誼所致。

第二,當(dāng)時年羹堯權(quán)勢熏天,不僅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就連雍正都拿他沒辦法,只能拿年妃“卸甲”來撒撒氣。在這關(guān)鍵時刻,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也是很穩(wěn)妥的。



第三,如果出于宮斗的角度考慮,皇后以此來打擊年妃,也不是不可能的呀,不過《雍正王朝》從不屑于展現(xiàn)宮斗這些,所以這也算是達(dá)摩君瞎猜的吧。

當(dāng)然在歷史上,年妃也確實沒有參加太后的喪儀,但原因并不是太后恨她,而是因為她在太后去世前曾誕下一子,但隨即夭折,生理心理上都不太適宜參加皇家重大儀式,故被雍正恩準(zhǔn),可以不用參加喪儀。

另外,諸如“卸甲”一類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會出現(xiàn)在年妃身上,因為太后去世時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當(dāng)時年羹堯剛剛奉旨督辦西北軍務(wù),但還尚未接任撫遠(yuǎn)大將軍,所以也不存在年羹堯權(quán)勢熏天的事。



而且年妃自始至終也沒有因年羹堯的沉浮而影響到雍正對她的恩寵。雍正三年年妃病逝,雍正輟朝五日為其舉喪,這對于素以“工作狂”而聞名的雍正來說,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8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里面,雍正的母親也就是皇太后,對年家的人相當(dāng)?shù)牟粷M,主要是因為年羹堯奪了她心愛的小兒子撫遠(yuǎn)大將軍,并且她的小兒子一直被軟禁也和此有關(guān)。而皇后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也是為了年妃好。




雍正在登上皇位之前,年羹堯可謂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為雍正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登上皇位之后,雍正還有很多隱患,例如十四王爺曾經(jīng)作為大將軍王,掌握過很大的兵權(quán),對雍正有一定的威脅。而年羹堯作為雍正的心腹,取代十四王爺掌握西北的兵權(quán),為雍正政權(quán)的穩(wěn)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十四王爺當(dāng)年掌握兵權(quán),對雍正擁有極大的威脅,所以雍正在真正掌權(quán)并奪去十四王爺兵權(quán)之后,肯定不可能放過他,不久就將他軟禁起來。十四王爺之所以能夠活命,還在于他和雍正是一母同胞,否則的話他早就步八王爺?shù)暮髩m呢。太后因為疼愛小兒子,懇求雍正放過他弟弟,但是雍正這樣的人物怎么可能答應(yīng),所以一直在敷衍太后,十四王爺自始至終都處于軟禁之中。



太后對雍正沒有辦法,所以就對造成這一切的皇帝的得力助手年羹堯極其的不滿。因為在她看來,正是年羹堯從中助紂為虐,才導(dǎo)致她的小兒子如今落得如此悲慘的局面。當(dāng)然太后心里也明白,這一切是雍正的主意,只不過她對雍正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只好把氣撒在年羹堯和他的家族身上。



而年羹堯由于不在宮中,太后對他沒有辦法,只好對在宮中的年羹堯的妹妹年妃發(fā)泄自己的不滿。而且太后臨終前,留下遺言說讓年妃滾出去,并且說不想再見到年家的任何人。既然太后這么說了,皇后也只好從中進(jìn)行協(xié)調(diào),讓年妃不要參加太后的喪禮。因為作為皇帝,雍正不太好開這個口,但是如果年妃不離開的話,又容易讓皇帝背負(fù)上不孝的罵名,所以這種時候,作為皇后出面是最為合適的了。



正因為如此,皇后讓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事實上是為年妃好。因為既然太后已經(jīng)發(fā)話,年妃實在是不太適合在呆在葬禮現(xiàn)場;实塾植惶贸雒,所以自然是作為后宮之主的皇后出面最為合適的了。

9

向敬之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仁壽皇太后在永和宮病逝。

《雍正王朝》以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之事,史料未載,留下猜疑:太后喜歡幼子允禵,結(jié)果年妃之兄年羹堯替代了允禵的撫遠(yuǎn)大將軍職位,成為了雍正打壓允禵的幫兇。

其實,年妃未參加太后喪儀,是編劇結(jié)合史料的想象。

仁壽皇太后去世的十三日前,年貴妃(元年二月冊封)誕下一子,即福沛,當(dāng)日夭折。太后駕崩,年妃理應(yīng)戴孝,但在坐月子、又處于喪子之痛中,可能被雍正特別照顧,不參與哭喪。

從年妃產(chǎn)子旋殤的事情來看,她應(yīng)該是在上年十一月康熙駕崩時,長時間磕頭致哀行禮,導(dǎo)致胎兒受了嚴(yán)重影響,或胎死腹中,或者新生即死,嚴(yán)重?fù)p壞了身體。故而,她在生產(chǎn)之后,不免重病在床。

此時,年羹堯雖然奉旨主持西北軍務(wù),在調(diào)遣軍兵、動用糧餉上,節(jié)制邊務(wù)辦餉大臣及川陜、云南督撫提鎮(zhèn),成為了雍正在西北的軍事代理人。但,此時的年羹堯并不驕縱,在為滿洲皇家賣力。更重要的是,允禵的撫遠(yuǎn)大將軍印,不在年羹堯手中,而在繼任撫遠(yuǎn)大將軍延信手中。

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重臣不假,同時也曾是康熙的重臣。他的妹妹年氏成為雍正側(cè)妃,是康熙的指婚。仁壽皇太后還不至于昏聵得因雍正閑置幼子,而遺恨年家兄妹。

10

這一段是電視劇《雍正王朝》里最大的BUG之一,時間上與真實歷史完全割離,其內(nèi)容也無史實嚴(yán)重不符。只能這么說,電視劇《雍正王朝》里的這一段完全是為了劇情需要杜撰出來的。



真實歷史上,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于雍正元年,彼時烏雅氏剛剛當(dāng)上皇太后不久,連兒子清世宗(雍正帝)給她預(yù)備的徽號“仁壽”都還沒來得及上,烏雅氏便成了孝恭仁皇后……至于說孝恭仁皇后臨終前留下遺言,不讓年妃參加喪禮就更加說不通了。雍正元年正是年羹堯權(quán)勢最為鼎盛的的時期,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康熙帝)前腳剛?cè)ナ,后腳清世宗便強(qiáng)令大將軍王允禵即刻返京奔喪,讓肅武親王豪格的孫子延信“護(hù)撫遠(yuǎn)大將軍印”(代理撫遠(yuǎn)大將軍),接管了允禵的兵權(quán)。但是,清世宗對延信這位與允禵關(guān)系良好的堂兄也并不放心。在讓延信“護(hù)撫遠(yuǎn)大將軍印”的幾乎同時,清世宗又命時任川陜總督年羹堯星夜火速趕往西北大營,與延信共同管事,實際上就是用大舅哥年羹堯架空了“護(hù)撫遠(yuǎn)大將軍印”的堂兄延信。自此,年羹堯成為了事實上的代理撫遠(yuǎn)大將軍。不久之后,也就是雍正元年,清世宗又借口戰(zhàn)事吃緊,將年羹堯扶正,讓年羹堯成為了真正手握重兵、節(jié)制數(shù)省駐軍的撫遠(yuǎn)大將軍。



換句話說,雍正元年是清世宗和大舅哥年羹堯的“蜜月期”,這一點從雍正元年清世宗那些肉麻的“朱批”也能看得出。這個時候的清世宗指望著年羹堯幫自己穩(wěn)定局面、順帶著還希望他能盡快為自己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給年羹堯難堪。試想,就算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與敦肅皇貴妃年氏婆媳不和、就算烏雅氏因為另一個兒子允禵而反感年羹堯。再退一萬步,即便烏雅氏真有遺言,不讓年氏參加喪禮,清世宗也絕對不可能同意!更加不可能讓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出面。如此一來,豈不等于是明著打年羹堯的臉?且不說雍正元年清世宗和年羹堯尚在“蜜月期”,即便彼時清世宗內(nèi)心已經(jīng)忌憚年羹堯、甚至對年羹堯產(chǎn)生了反感,也斷然不會在明面上做出這樣的事情。畢竟,彼時年羹堯手握重、節(jié)制數(shù)省駐軍,一旦生出亂子,清世宗也無法收場。



更何況,清世宗與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母子關(guān)系其實非常一般。因為烏雅氏生清世宗時地位低下,差不多就是后來所謂的“官女子”。所以,清世宗自幼便被父親清圣祖交給了自己的表妹兼繼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yǎng)。之后,烏雅氏又生下了允祚、允禵兩個兒子,因為地位變了,允禵是烏雅氏自己一手帶大的,母子感情要遠(yuǎn)比烏雅氏與清世宗的感情深厚。而且,烏雅氏也明顯一碗水不端平,與清世宗的關(guān)系一直比較冷淡。這就注定了清世宗尊烏雅氏為皇太后僅僅是因為這是自己的親媽,并沒有太多的母子情分。那么,烏雅氏的話對清世宗又能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呢?從這個方面來看,清世宗也太不可能在雍正元年因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遺言去開罪年羹堯!



不僅如此,事實上清世宗和敦肅皇貴妃年氏的感情還是很不錯的。雍正三年,年氏病重,這個時候清世宗實際上已經(jīng)在著手處置年羹堯了?墒,因為年氏病重,清世宗希望她能夠走得不那么鬧心,硬是押后了對年羹堯的處置,直到年氏去世之后,才正式對年羹堯下手。而且,在年氏臨終前,清世宗還將年氏晉封為了皇貴妃,死后又將年氏葬入了自己泰陵的地宮,謚“敦肅”。在年氏之前,唯一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的只有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正牌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年氏是第一位!如果清世宗為了年羹堯的事遷怒年氏,他完全可以不這么做!但是,他的確這么做了。可見,年氏這位清世宗潛邸時期的側(cè)福晉與清世宗并不完全是政治聯(lián)姻,二人的夫妻感情還是很深的。這一點從年羹堯倒臺之后清世宗仍然非常鐘愛年氏唯一活著的兒子皇八子;菀材芸吹贸,以至于多年之后清高宗(乾隆帝)都不得不承認(rèn)“皇考最鐘愛八阿哥”!試問,清世宗面對年羹堯即將倒臺的事實,對年氏尚且如此,又怎么可能讓提問者所說的那一幕發(fā)生呢?



因此,提問者所說的這個問題,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里杜撰的情節(jié),說白了就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年羹堯不得人心!而真實歷史上并沒有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劇情需要。電視劇《雍正王朝》里同樣的BUG還有,如將雍正四年清世宗處置允禩與雍正八年怡賢親王胤祥去世硬生生聯(lián)系到了一起,這同樣是劇情需要,真實歷史上二者并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