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宋高宗趙構的支持,岳飛肯定能收復大宋的失地。

就請朋友們一起來說說吧!

一、岳飛的主要功勛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

岳飛先后4次從軍,他天生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300斤,開腰弩八石(宋時計量單位),讓伙伴們十分地敬佩。為了堅定信念,岳母在岳飛后背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

靖康元年,趙構還沒有當皇帝時,岳飛帶一支300人的隊伍,在侍御林殺敗金軍。接著,岳飛在馳援開封作戰(zhàn)中,13次打敗金軍,晉升為修武郎。??????

建炎四年,岳飛以百人敢死隊沖下牛頭山,擾亂金兀術的軍心。后在金軍撤退之時,率大部隊大破金軍,乘勝收復了建康。??????

紹興元年,平定了游寇李成、張用等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tǒng)制。??????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渡江,攻占郢州、隨州等重要城鎮(zhèn),收復了襄陽六郡等大片失地。被南宋封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南宋最年輕的節(jié)度使。??????

紹興六年,岳家軍兵分兩路路,收復了商、虢等州。不久,又進行了第三次北伐,獲得了襄漢戰(zhàn)線的全面勝利。??????

二、趙構是個投降派

趙構,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

趙構天性聰明,博聞強記。

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南宋。

建炎四年宋高宗趙構抽調(diào)精兵鎮(zhèn)壓荊湖、江西等路的農(nóng)民起義軍。??????

紹興二年,趙構遷都杭州,南宋朝廷得到了初步的穩(wěn)定。

紹興十一年,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持議和的決心。不久,他與秦檜合謀制造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殺害。同金朝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和大散關以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

即使在秦檜死后,趙構仍委任主和派萬俟卨、湯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250000兩、絹250000匹外,送給金統(tǒng)治者賀正旦等人的禮物也達數(shù)以W計。??????

三、假如趙構支持,岳飛肯定能收復大宋的河山。

趙構的性格和個人利益來看,支持岳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趙構善于打小算盤,他怕金軍進犯,更怕岳飛等武將的勢力壯大(有先祖趙匡胤的陰影????),他安于現(xiàn)狀,胸無大志,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做個霸王,也蠻舒服的嘛!??????

但是,假如、萬一……趙構支持岳飛,那會出現(xiàn)一種什么樣的局面呢?

岳飛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金國雖然勢頭正旺,但頻繁更迭君主,新舊國策難以融合,朝內(nèi)政見不一。而南宋這邊一直是趙構當政,政令執(zhí)行通暢,舉國上下,早已把雪“靖廉之恥”當做了國家之頭等大事。

地利——南宋士兵有從北方遷徙過來的,也有親戚居住北方的,他們對北方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熟悉的程度可以說是,閉上眼睛摸也摸得著。這對南宋士兵的作戰(zhàn),無疑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再者,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物產(chǎn)富饒,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吃飽喝足的將士必然是精神抖擻,奮勇殺敵。??????

人和——南宋的子民渴望收復失地,失地的子民更渴望回歸大宋。趙構支持岳飛,投降派成了無根之萍,君臣一心,萬民意志一致。這對岳飛的收復大業(yè),在財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和有力的保障。

總之,有了趙構的支持,岳飛再無后顧之憂,他將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一定會“重新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雖然,金兵鐵騎金甲,彎弓強弩。但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所凝聚的力量,更是無堅不摧,戰(zhàn)無必勝的。(月滿山)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最佳貢獻者
2

如果趙構全面支持岳飛,岳飛也不可能收復北宋原有失地的。因為金國的軍事實力遠高于宋朝,這一點兒趙構比岳飛看的清楚。尤其是平原作戰(zhàn),宋軍毫無勝算;春右阅,水網(wǎng)密布,不利于金國騎兵作戰(zhàn),而南宋長于水軍,因此金軍在淮河以南很難取勝,雙方以秦嶺與淮河一線為界。

岳飛只所以在中原地區(qū)連敗偽齊,是因為在本土做戰(zhàn),一是當?shù)乩习傩照J同宋朝統(tǒng)治,不認可偽齊統(tǒng)治,民心向宋,給宋軍全面支持。二是軍隊的糧草運輸距離短,能夠保障宋軍的后勤線。一旦宋軍進入金軍的領地做戰(zhàn),將失去地利人和的因素,勝利的希望就會很渺茫。

岳飛在平原無法戰(zhàn)勝金軍,頂多是欺負欺負偽齊軍,但仍然無法消滅偽齊。

柿子要挑軟的捏,岳飛遇金軍則避,專門欺負偽齊軍。經(jīng)常不聽指揮,坐視友軍敗亡,割據(jù)湖北,掌握人事權、兵權與財權,不許中央派員進入,趙構對其恨之入骨。

3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飛,岳飛完全有能力徹底打敗金國,收復北宋河山。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岳飛多次打敗金兀術,曾經(jīng)把金兀術的軍隊殺得尸橫遍野。

二,岳飛破解了金兀術的“拐子馬”。金兀術訓練了一支非常強大的精銳騎兵部隊,都穿著重甲,用牛皮繩貫穿起來,三人為一組,號稱“拐子馬”,宋軍無法抵擋。

這個“拐子馬”的描述,和《水滸傳》中呼延灼用“連環(huán)馬”進攻梁山,非常相似。徐寧上梁山之前,梁山?jīng)]有人能破解呼延灼的“連環(huán)馬”,梁山軍隊被呼延灼的“連環(huán)馬”騎兵部隊打得大敗,直到湯隆說徐寧的鉤鐮槍可以破“連環(huán)馬”,所以梁山用計把徐寧請上梁山,呼延灼的“連環(huán)馬”騎兵部隊被梁山軍隊大敗。

岳飛破“拐子馬”的方法和徐寧的鉤鐮槍破“連環(huán)馬”的方法也非常類似。

金兀術調(diào)動一萬五千多拐子馬騎兵部隊,前來襲擊岳飛的部隊。岳飛下令步兵手持麻扎刀沖入敵陣,不要抬頭仰視,只管砍馬蹄。拐子馬都是連在一起的,只要一匹馬倒地,其他的兩匹馬就無法前進,宋軍奮力攻擊,于是大敗金軍。

金兀術大哭著說:“自從海上起兵以來,全都是靠它取勝,今天算完了!”

從金兀術的這句話,可以看出,金兵南下,北宋軍隊之所以敗得那么慘,就是因為金國的“拐子馬”太厲害,宋軍根本無法抵擋?墒菂s被岳飛破解。被破解的金兀術的“拐子馬”再也逞不了威風,金國軍隊的殺傷力也大大降低。

金兀術增加兵力又來攻擊岳飛的部隊,岳飛部將王剛率五十名騎兵偵察敵情時與敵軍相遇,王剛奮力斬殺了敵軍將領。岳飛當時正出來視察作戰(zhàn)地形,望見黃色塵土鋪天蓋地,他親率四十名騎兵突入敵群戰(zhàn)斗,打敗了這股援軍。

看到吧,王剛的五十名騎兵偵察兵加上岳飛視察作戰(zhàn)地形的四十名騎兵,加起來九十名騎兵,打敗金兀術的援軍,說明岳飛的作戰(zhàn)能力實在勇猛善戰(zhàn)。

三,《宋史?岳飛列傳》中明確記載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前,岳飛的抗金形勢非常好,他得到敵占區(qū)的百姓大力支持。書上是這樣描述的:

這段文字說:岳飛在紹興五年,派遣梁興等人廣布朝廷恩德,招撫結納兩河地區(qū)的豪杰,山寨寨主韋銓、孫謀等人率部眾歸附,金人的動態(tài),山川險要,岳飛都掌握了確實情報。磁州、相州、開德、澤州、潞州、晉、絳、汾、隰等地區(qū),都約定日期一同起兵,與官軍相會合。他們所打的旗幟以“岳”字為號,父老百姓們,爭相拉著車,牽著牛,載運干糧送給義軍,頭頂著香盆來迎候岳飛的軍隊,犒勞軍隊的百姓充滿了道路。

岳飛抗金深得敵占區(qū)的百姓歡迎,岳飛也很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招撫結納兩河地區(qū)的豪杰。換句話說,就是招安眾多的占山為王的山寨,把他們的力量也納入抗金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們約定日期一同起兵,和官軍會合,都打“岳”字旗,共同抗金。岳飛通過他們掌握了金軍確實情報。

或許有人又會說,岳飛勾結強盜山寨,所以皇帝不能容忍岳飛的所作所為,所以召回岳飛。

戰(zhàn)亂時期,很多正直的人被迫走上占山為王的這條路,開明君主不會因此著急給他們定罪,都會赦免他們,讓他們成為上陣殺敵的戰(zhàn)將。比如三國時期,趙云在公孫瓚死了以后,他沒有歸附劉備之前,在臥牛山呆過幾天時間,周倉、廖化比趙云呆在臥牛山的時間更長。劉備如饑似渴地巴不得得到他們,哪里還會嫌棄他們曾經(jīng)占山為王?特殊時期特殊對待。

岳飛得到兩河地區(qū)豪杰的支持,力量大增。

四,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之前,金國很多將領已經(jīng)投降。

這段話是說:金兀術想在河北強行征兵,來抵擋岳飛,河北之地,沒有一個人聽他的。金兀術不由得嘆息說:“自我朝興起于北方以來,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挫敗。”

金軍大帥烏陵思謀一向號稱兇狠狡詐,這時也無法控制他的部下,只能勸告說:“不要輕舉妄動,等岳家軍來了就出降。”

金軍統(tǒng)制王鎮(zhèn)、統(tǒng)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人都率部投降。

金國龍禁衛(wèi)龍虎大王的屬下忔查千戶高勇之流,都秘密地接受岳飛的旗幟和文告,從北方前來歸降。金國將軍韓常打算率五萬部眾歸附岳飛。岳飛非常高興,對部下們說:“一直進抵黃龍府,我和諸位開懷暢飲!”

岳飛抗金的形勢進展到這里,距離徹底打敗金國就差最后一步,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飛,岳飛完全可以徹底打敗金國,收復北宋河山。

4

打戰(zhàn),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斗爭,不得不承認岳飛的驍勇,愛國,毫無疑問的民族英雄,即便如此,要得考慮國家實力,國家實力不允許。

一、人心,可謂面合心不合,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算盤,都打著小九九,人心不齊,如何其利斷金。

二、國庫空虛,趙構荒淫,野史記載“陽痿”,上梁不正下梁歪,國庫支持不了持久戰(zhàn)。

三、國民素質(zhì),生活讓我們總結了這樣的經(jīng)驗:吃肉的比吃素的更有力氣。女真族自來游牧,練就了杠杠的身體,綜合實力比趙世集團強大。

四、趙構喜歡當老大,這是根本,怎能容忍二帝。


5

本題目只談正史,不提演義。

從情感來說,我很愿意岳飛“直搗黃龍”,念及靖康之恥的悲慘,我甚至愿意“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成為現(xiàn)實。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需要實力才能完成的。

就像網(wǎng)絡上一句很著名的話那樣:沒有實力的憤怒一文不值。


現(xiàn)在解題目。

如果趙構支持岳飛收復失地并“迎還二圣”的話,不只是岳飛,就連趙構自己也將面臨“國破家亡”的結局,至于岳飛,則更是身敗名裂。

從軍事實力而言,南宋軍力與金軍相差甚遠,無論是宋史記載還是金國歷史記載,都沒有岳飛“大獲全勝”的記錄,至于“朱仙鎮(zhèn)大捷”和“大破拐子馬”等精彩故事,都只是在話本小說中才能“一窺芳蹤”。

為嘛如此呢?因為趙構在臨安稱帝后,金人非常惱怒,舉國兵力南下意圖踏平南宋,重演靖康之變,然而金軍在黃淮、兩湖和江淮地區(qū)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宿敵:水軍。

金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如果戰(zhàn)線拉得太長的話,糧食補給就只能靠“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模式從宋朝政府勒索獲取。

在靖康之變的前后,北宋政府為了委曲求全,幾乎是傾盡全力滿族金人的索取,然而靖康之變后,領教了金人的貪婪索取,宋朝政府終于長了點記性,不再輕言談判。

趙構在一路難逃的過程中,也有意無意的實施了堅壁清野的舉措,讓沿途的城市村莊不給金人留下一粒糧食,水井也填上,甚至路邊的野草也盡可能毀掉。

金軍本想一路南下暴揍南宋,卻一路補給困難,饑腸轆轆的金軍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越往南,水域越多,降雨量也更加豐富,所以不善水戰(zhàn)的金兵也越吃虧。

金軍將戰(zhàn)線拉得太長,從西北塞外不毛之地出發(fā),想占據(jù)東南的魚米之鄉(xiāng),豪言壯語怎么睡都可以,但實施起來卻不是說的那般輕巧。

最終,金兵在黃天蕩被韓世忠打的差點全軍覆沒。

以上說這么多貌似和岳飛北伐無關,但您瞅準嘍,岳飛北伐和金軍南下的道理一樣,戰(zhàn)線拉得太長,補給就成了難題,而且是無解的難題,最終這個難題會造成全軍覆沒,身敗名裂的慘劇。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目前我們熟知的岳飛“屢戰(zhàn)屢勝”“大破金軍”以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說法,都來自岳飛孫子岳珂的著述,正史中并無相關記錄。

而且更尷尬的是,岳飛的名作《滿江紅》,也并非岳飛本人作品,因為岳飛之子霖和岳飛之孫岳柯所編著的《岳武穆集》中,都沒有“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這首詞。

后世有人考據(jù)說這首詞應為明朝將軍王越所作,因為他有何岳飛相同的遭遇。

不管怎樣,岳飛的愛國熱忱不容置疑,然而,即便是趙構原意傾盡全力支持岳飛收復失地,也僅只是能收復故都開封而已,以岳飛的軍事才能和宋朝軍隊的戰(zhàn)斗力,如果一切順利,也只能止步于河南境內(nèi)而已。

因為岳飛絕大多數(shù)捷報,都是剿滅的地方流民和部分嘩變的宋軍士兵而已,所謂岳家軍大敗金兵的故事,只是故事而已。

小說和評書中的許多戰(zhàn)績,故事原型脫胎于岳飛剿除偽齊政權的部分戰(zhàn)果。而偽齊政權,是北宋滅亡后被金人扶植起來的第二個傀儡政權,其戰(zhàn)斗力相當于汪精衛(wèi)時期的稅警團,隨便招募三五十個香港古惑仔,就能滅掉上千個稅警團的建制。

這種貨色,簡直就是龍?zhí)字械凝執(zhí)祝蹼u中的弱雞。

和他們相比,即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賈寶玉也能成為蓋世英雄,更遑論是岳飛這樣盡忠報國的名將了。

事實上,岳家軍的實力,打敗如鐘相楊幺那樣的農(nóng)民起義軍毫不費力,收拾偽齊那樣的蝦兵蟹將也能游刃有余,但若和金國正規(guī)軍硬扛,真的勝算渺茫。

“捷報頻傳”確實可以鼓舞士氣,弘揚愛國情懷,然而如果真要救亡圖存,非得有硬核實力不可,否則就是以卵擊石。

綜上所述,即便是趙構支持岳飛收復失地,勝算也很小。

另類君言盡于此,告辭!

6

岳飛是南宋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抗金名將,他精通韜略,有勇有謀,《宋史·岳飛傳》:“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這也正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趙構支持,岳飛完全可以收復北宋江山,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岳飛取得郾城、穎昌大捷后,金兵精銳盡失,消滅了金軍的有生力量,金宋兩軍己實現(xiàn)了攻守轉換,宋軍開始轉守為攻。金兀術退還開封自保,接連的失利使他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岳飛鑒于當時完勝的戰(zhàn)局,上書爭辯陳奏:“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jīng)敗衄,銳氣沮喪,內(nèi)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杰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二是金軍斗志喪失,沒有斗志的軍隊注定失敗,據(jù)《宋史.岳飛傳》所載:郾城大捷后,金軍大帥烏陵思謀無法控制部下,只能勸告部下說,大家不要輕舉妄動,等岳家軍來了就出降。金軍統(tǒng)制王鎮(zhèn)、統(tǒng)領崔慶等將領都率所部投降,以至于金軍禁衛(wèi)軍龍虎大王的屬下忔查千戶高勇之流,都秘密地接受了岳飛的旗幟和文告,從北方前來歸降。金國大將韓常不愿再戰(zhàn),打算率五萬部眾前來投降歸附。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連金軍主帥金兀術也連夜準備從汴京開封撤逃,汴京乃北宋京都,收復京城,淪陷十多年的中原故土就可望收復了。難怪岳飛興奮地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三是北方淪陷區(qū)人民不滿金國統(tǒng)治,心向南宋,愿意與岳飛里應外合共同抗擊金軍,岳飛也派人聯(lián)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梁興、董榮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qū)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shù)刂伊x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軍作戰(zhàn),北方許多州縣的民間抗金力量也紛紛揭竿響應,截至七月初,曹、懷、衛(wèi)、孟等州都被攻克。至此,岳飛所部和由他聯(lián)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術盤踞的汴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之勢?菇鸲窢幱辛烁镜霓D機。

四是金國的奴隸制制度和高壓政策不得民心、不合時宜,金國統(tǒng)制區(qū)的漢人、遼(契丹)人,蒙古人起義造反,斗爭不斷、內(nèi)亂頻繁,淪陷區(qū)人民心向南宋盼望宋軍北伐予以解放,民心所向就是力量,這也正是岳飛收復北宋失地的大好時機。

就在抗金戰(zhàn)爭既將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趙構受秦檜蠱惑,連下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也難怪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還是岳飛分析判斷的對,岳飛被害后,南宋再也無力北伐,無法北定中原,岳飛所料一語成讖。

金國對蒙古部落實施的殘酷減丁政策,使得那里有壓迫那里就有反抗,導致了以報仇雪恨為名的成吉思汗的崛起。

7

北宋的趙構,就是一個欺內(nèi)怕外的皇帝,趙構時代,北宋也有很多主戰(zhàn)派,岳飛最大的主戰(zhàn)派,也是有很多投降派,還出了個歷史上最可怕的漢奸:秦檜,趙構聽秦檜,岳飛可能會造反,(所以莫需有)趙構就聽信秦檜,投降了金朝。如果趙構一向支持岳飛的主戰(zhàn)一邊,清除那些漢奸,同全國人民一同抗戰(zhàn)。北宋的歷史就會有很長。

8

第一,所謂的“朱仙鎮(zhèn)大捷”只出現(xiàn)在岳飛的孫子岳珂的《鄂王行年編》里面,除此之外,宋與金兩國都毫無記載。宋史專家鄧廣銘認為“朱仙鎮(zhèn)大捷”是岳珂的虛構之言。

第二,在金國的記載里,讓金國軍隊遭受到重大損失的一共就兩次:吳階的“和尚原”與張榮的“縮頭湖”之戰(zhàn)。順帶提下,張榮這個如果不是讀過宋史的了解的沒幾個,張榮是個湖匪,當初岳飛不戰(zhàn)而退放棄泰州后,是張榮與金國部隊在縮頭湖大戰(zhàn)打敗了金人,收復了泰州。這兩次戰(zhàn)役,一個是山地,一個是水戰(zhàn),都是金國不擅長的領域。

第三,1140年岳飛的北伐,實際上是南宋軍隊打的一次有限的反擊戰(zhàn)而已。金元術同時面對的是南宋的幾支軍隊攻擊,面對河南這一片區(qū)域,他的軍隊是薄弱的,所以前期岳飛能夠占領不少地方。當金元術收縮兵力,集中對付岳飛的時候,岳飛也只能撤回江南了。

我們不談讓岳飛收復北宋的河山,只說讓岳飛守住河南,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呢?可以看看宋理宗時期吳潛關于防守河南的折奏:葢自潼關而至清河,上下二三千里,非精兵十五萬人其守不固。然兵必資糧,人日食一升有半,則日用米約十二萬石。姑自九月置守三月罷守,亦計用米八十四萬石,不知何所取給。借使吾之事力可以趣辦,然糧必須夫運,一人致逺其力可負七斗,八十四萬石之米非調(diào)一百四十萬夫不可,不知何所取備。

在宋理宗的時候,光守河南的花銷南宋就吃不消。那么在宋高宗時期,如果要北伐,花銷恐怕更是天文數(shù)字,趙構拿的出來嗎?或者說是江南的老百姓拿的出來嗎?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9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先說一下我的結論:即便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收復北宋半壁河山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這里面,我們要面對的,不是一場或者幾場戰(zhàn)術性質(zhì)的勝利。在某一場戰(zhàn)斗之中,通過某一個特殊的人物甚至是一陣大風,一次暴雨,都有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根本原因。但是對于經(jīng)過多年失敗,在江南狼狽奔突的南宋朝廷,要想完全打敗金國,收復失地,甚至“直搗黃龍”,需要的就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首先從政治層面,北宋末年統(tǒng)治階級腐敗的治理體系,已經(jīng)從根本上做了“自宮”,已經(jīng)不具備與正在日益強盛的金國抗衡的基礎。如果說汴梁城破,“徽欽二帝”被俘還僅僅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后來金國大軍長驅(qū)直入江南,已經(jīng)是兩國實力對比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的結果。

然后從經(jīng)濟層面來看,趙構依靠忠于朝廷的主戰(zhàn)派東征西討,勉強撲滅了南宋各地農(nóng)民起義軍,終于形成了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完整的統(tǒng)治局面,國庫空虛到了極致。為了維持各地抗金力量與金國的侵略對壘,已經(jīng)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只是為了不讓金國南下,為了保住半壁江山,不得已而為之。

不管征收“遼餉”還是“練餉”,都是對江南農(nóng)民額外的盤剝壓榨。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一旦出現(xiàn)這種局面,不但金國南侵無法抵抗,整個南宋朝廷都有可能被徹底顛覆。

回到問題,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只能是一種心情,但是從行動上并沒有太多的選項。岳飛取得的勝利,也僅僅是在抵抗的前提下不斷獲得,但是在北伐之路上,前進的步伐遠遠不夠——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所以說,就算拋開趙構私心,舉整個南宋之力支持岳飛,也會由于涸澤而漁式的統(tǒng)治導致南宋內(nèi)部的首先崩潰,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徹底收復失地,迎二圣還朝這樣口號式的目的。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認識,一樣能對您的問題有幫助,謝謝。

10

就事論事。我個人認為不太可能恢復中原,至少短期內(nèi)無法。當時宋金差距太大,岳飛雖強,但不可逆天,能取的一些軍事上的勝利,但絕無可能恢復北宋疆土。當時應緩一緩或有希望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