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軍為什么被稱為八路軍?這個問題似乎有些不嚴謹,因為抗戰(zhàn)中的“我軍”,除了八路軍,至少還有新四軍(由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改編而來)。
當時我軍改編有兩次。第一次是1937年8月2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二次改編是9月12日,番號更新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為什么現(xiàn)在不少人不知道十八集團軍只知道八路軍?
傳統(tǒng)的說法是“八路軍”這個稱呼在我軍已經(jīng)廣為人知,已經(jīng)習慣叫八路軍了。其實,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1個月不到,就“習慣”了?真正的原因,是我黨我軍想在抗戰(zhàn)大局下保持相對獨立。這個不是瞎猜,上證據(jù):8月22日至25日連續(xù)4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我軍的戰(zhàn)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現(xiàn)在,很多人知道八路軍,卻常常忽略它前面的定語是“國民革命軍”,就是這個道理。
八路軍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但改編中有一些內幕則鮮為人知。剛開始,國民黨方面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只承認3個團,后來讓步承認三個師,但師以上不能設指揮部,毛澤東和朱德留洋,而且副師長、副旅長、副團長、副營長、副連長甚至副排長,以及師政訓處處長,旅、團、營、連的指導員都得由國民黨派員擔任?傊,對方的目的就是極力限制我軍規(guī)模和編制。后來。由于七七事變爆發(fā),國民黨方面才做了讓步。
對這次改編,不少紅軍官兵其實心里非常抵觸,特別不愿意脫下紅星帽戴國民黨軍的帽子,畢竟過去10年,雙方一直是勢不兩立、仇深似海的生死對手。所以,為了讓廣大紅軍將士盡快完成思想轉變,做了許多思想政治工作,比如“白皮紅心”就是當時提出的著名口號。
國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這次改編,對抗擊日本侵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使“八路軍”這三個字成為抗戰(zhàn)史上最著名的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