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個問題,那就要怎么看了。個人以為,上個世紀大部分的人是以過日子的方式來懂人生,而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終于可以既過日子又懂懂人生了。
過日子的意思好理解,懂人生好象高了一個層次,其實從字面意義上講,人生就是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這一過程。我們權(quán)且取題主之義,把人生理解為人的一生從稚嫩到成熟到老練的這一種過程。那么,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懂人生和不懂人生的。上個世紀,由于科學技術(shù)不太發(fā)達,生產(chǎn)力較為低下,物質(zhì)生活較為緊張,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講,人首先是要滿足食物、性等生理需求,大部分人先得過日子。在生存是本能,活命最要緊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是顧不上去懂不懂所謂人生的;蛘哒f,他們懂的人生主要就是過日子,算是以過日子的方式來懂人生吧。而現(xiàn)在,物質(zhì)條件好了,吃得飽穿得暖,就有閑暇剔著牙縫去驗證管仲的“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理論,體驗一下小資,想一想未來,暢談一下人生了。所以也就算是既過日又懂人生吧。
過日子大家都會,但要說懂人生,其實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不容易的事。真要裝逼格的話,人生這個詞語的內(nèi)涵和外延太豐富了!路遙的《人生》,余華的《活著》,動不動洋洋灑灑上百萬字,難道把人生說清楚了嗎?也怕未必。王羲之曾說:“后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或許,珍惜當下,過好日子,才是真懂了人生。
唉,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端午,即使現(xiàn)在,也得過日子,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