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再聊聊天津的得名原因r
說起天津因何得名,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會說到:明成祖朱棣起兵與侄爭天下,在此渡河。成祖登基后,為紀念此事,在此筑城設(shè)衛(wèi),命名為天津,意為天子渡河之處。r
此說沒有什么毛病,但細想想,就有不完整的地方,讓人產(chǎn)生疑問。其一,朱棣爭天下時,渡河之處多了,從北京到天津就多有河汊,為何單單紀念此處?其二,為何命名為天津而不是天渡或皇渡之類的?其三,如果天津僅僅是一個紀念的地方,為何要專門派最心腹之人太子少師姚廣孝親自去勘察筑城?r
簡單介紹一下姚廣孝。姚廣孝本為游僧,法號道愆,除了不研習佛經(jīng),天文地理陰陽數(shù)術(shù)風水相面文學政治無一不精,實際上是朱棣的第一心腹和第一軍師。燕王敢于起兵“靖難”,和這個精通扶龍數(shù)術(shù)的第一軍師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r
區(qū)區(qū)一小衛(wèi),卻令姚廣孝親力親為,必定有天大的原因。實際上,朱棣大軍必須從天津渡河,就是這個軍師推演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燕王欲得天下,是風水天文規(guī)定了的,而絕不是什么簡單的路過經(jīng)過。此渡,上應天相,下合地勢。r
我們知道,夜間天上有條“銀河”,其東南隅,有星座叫“天津”,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屬于二十八宿的女宿,意為“天上的銀河渡口”。天津星官有亮星九顆,最亮者為天津四。(燕王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r
實際上,燕王出兵之時,就已經(jīng)做好了遷都北京的打算,為了制造順應天意的輿論,朱棣和姚廣孝必須找到帝王學的根據(jù)。r
流經(jīng)天津的海河,古代有很多稱謂,最早稱“沽”(注意讀音為“孤”),也曾稱白河、黃河等。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宋元之時,海河有一個最高大上的名字——銀河!(現(xiàn)在天津還有一個地標“銀河廣場”,其名大概即源于此。)r
我們看看天象:銀河東南有天津星官,為天上銀河渡口,天津四最為明亮;r
再看看地勢風水:北京東南亦有“銀河” ,其東南應有渡口,朱家老四最有天子氣!r
還有一個旁證:現(xiàn)在的濱于海河的天津火車站叫天津站,當?shù)厝私袞|站?稍谶^去,這個火車站叫老龍頭火車站,查地方志,此地歷來稱老龍頭。r
這樣,在此所筑之城,就必須合于天象,就必須叫天津!r
也就是說,天津是明王朝的王氣所在,是運脈所在。r
朱棣登基的第二年,即增設(shè)天津衛(wèi),立即由姚廣孝親自選址建衛(wèi)城。其后兩年,才宣布營建北京“行在”,準備天子戍邊。r
和其他衛(wèi)所相比,天津衛(wèi)有幾個特別的地方:r
其一,天津衛(wèi)一直是軍事單位,不屬地方州府管轄,終其大明一朝,始終直轄于中央,這在整個京師之外的衛(wèi)所中較為罕見。r
其二,天津衛(wèi)的士兵沒有對外征戰(zhàn)的任務,即使到明末,皇帝也沒有征調(diào)天津衛(wèi)的士兵。r
其三,天津衛(wèi)不屬于皇帝親衛(wèi),卻只在皇帝的故鄉(xiāng)皖北選兵,允家屬隨遷。注意不是征兵,是選兵。二百多年從未改例,使得天津城及周邊口音與皖北無異,成了“天津話”。家鄉(xiāng)子弟專守龍脈,自古皆然。r
其四,天津衛(wèi)的任務是保護河漕、衛(wèi)漕、海運碼頭,保護各“務”——運河關(guān)口、稅。現(xiàn)天津周邊的“X家務”r
的地名,就是當時河運稅務機關(guān)的遺留。也就是說,天津是大明朝的錢袋子,也是王朝后勤基地,這應該出乎很多人的預料。r
其五,天津自元朝興起,至明早期富庶繁華,成為當時的“深圳”,遠超當時州府,周邊的獨流、勝芳,亦因之興起。有文章稱天津興起于清朝洋務運動時期,是為讀書太少的緣故。r
其六,天津衛(wèi)直轄于中央超過五百年。至清康熙時設(shè)天津縣,不久升天津州,隨后立即升為天津府,依舊和附近的保定府等同為直轄府。清晚期,天津作為北洋通商大臣駐地,直轄于總理衙門。只是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袁世凱兼任直隸總督,而李、袁又常年在天津辦公,讓人誤以為天津是直隸總督駐地。實際上,此時直隸總督駐地一直是保定——而直隸總督也根本不是地方官!哆h了,另文可專談。r
總之,天津的稱謂,主要源于借名天津星官。加上本地合于天象,被帝王學認定是天子龍氣所在。袁世凱起家于天津。清帝遜位后,做民國大總統(tǒng)覺得不過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其背后亦有另一個“道愆”相之。后來各高官貴族紛紛寓居天津,不完全因為距離京師近,多是與天津的風水氣脈有關(guān)。r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