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實,單論吃飯的時間,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飯菜再豐富,能讓人吃進肚子里的,總量應(yīng)該是差不多。我們不妨換個視角,不糾結(jié)吃飯時間,從“吃什么”以及“怎么吃”兩個方面,看看古代皇帝的飲食。

漢代皇帝常吃的是牛羊肉,所謂“烹羊宰!保巢牟诲e,但是烹飪水平不高;唐代宮廷的肴饌有了不少記載,如武則天令宮女采摘百花制作的“百花糕”,燒尾宴上的“水晶龍鳳糕”,還出現(xiàn)了“看席”,其實就是形制華美、寄有寓意、主要供食客觀賞,而并不為了吃的肴饌,有了看席加正餐,一頓飯下來怎么也得三五個小時吧;宋、元、明三朝,皇帝的宴席愈發(fā)豐盛,吃得更加精致,花費的時間肯定也不會比前朝短。

下面重點說說清朝。奢侈浪費,注重禮制,是歷代宮廷飲食文化的共同特點,只是這兩點在清宮廷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歷代皇帝中,清代的皇帝比較“勤政”,每天六點以前起床,分早晚兩頓飯,早上在早晨6點到8點,晚上在12點到下午2點。除了正餐,還有小食點心隨意供應(yīng),皇上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據(jù)說乾隆皇帝的小吃中,光粥就有二十多樣可供選擇。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于吃飯。吃飯的時間并沒有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皇帝吩咐傳膳,太監(jiān)們就一點一點地把餐具、食物一一端上來。繪著金龍的漆器盒、印著龍紋的瓷器,盛放著各種精美的食物,每樣菜在送來之前都要有太監(jiān)嘗過,東西擺好之后,皇帝終于可以用膳了。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zhuǎn)發(fā)~

一只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lǐng)略美食背后的趣味與文化。^_^

最佳貢獻者
2

吃飯這種事情,有的人吃的快,只要幾分鐘便能解決一頓飯;有的人吃得慢,一頓飯能吃上幾個小時,特別是在喝酒的時候。

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去記錄別人吃頓飯要多久,除非是的沒事做的。你還真別是,在中國古代,還真是專門有一那么一群人,專門是記錄皇帝們一天的所作所為,當然也包括吃飯。他們會把皇帝每天的行為記錄在冊,名叫《起居注》。

目前來說,清代皇帝的《起居注》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比較詳細的記錄皇帝一天的行為。我們可以來看一下皇帝們每天的時間安排:

1、 5:00 - 7:00:起床、請安、早讀;

2、7:00 - 9:30:早膳;  

3、9:30 - 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wù);  

4、11:00 - 14:30:午休、晚膳;

5、14:30 - 17:00:看書學(xué)習(xí)、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17:00 - 21: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寢。

看到這張時間表第一條的時候,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和我一樣深吸一口涼氣,每天早上5點起床,還是挺辛苦的;不過看到第四條時候,你又會覺得當皇帝還是蠻舒服的。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5點起床,大概是保留其祖輩的傳統(tǒng)。女真族人未入關(guān)之前,世居?xùn)|北,太陽升起比較早,天亮的早,所以起床也早吧。

言歸正穿,我們從這張時間表上可以看到,清朝的皇帝們,早膳的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晚膳(包括午休)則是更是長達3個半小時。當然了,吃頓飯自然是要不了這么久的。把時間搞長一點,留給時間給消消食嘛!

既然說到了吃飯時間,那就順便看看清朝的皇帝一頓飯到底有多少個菜,我們就以自稱為十全老人的隆皇帝為例。

先來看早膳(截圖來自清宮《膳底檔》):

再來看晚膳(截圖來自清宮《膳底檔》):

看了這個菜單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么感想啊?

3

古代皇帝吃飯也是有規(guī)定時間的,并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隨心所欲,除一些特珠的情況,大部分皇帝吃飯的時間都是在半個時辰,如果用小時換算,也就在1個小時以內(nèi),我們現(xiàn)在舉行的大型宴會時間都是在1小時左右,這實際上就是套用了古代皇帝的吃飯時間。

皇帝用餐時,太監(jiān)們各司其職,嚴格按照原有的套路,不能擅作主張,所用的菜品也是在皇帝的旨意中不斷完善的,很多人認為皇帝用餐時108道菜,即64道正菜,44道點心和水果,這是誤傳的,清朝最喜歡享受用餐的慈禧,吃飯時也不過十幾道菜而已,在清朝,還有一個最節(jié)儉的道光皇帝,他的用餐是絕不可以浪費,用餐時間也是很短,即使偶爾有剩余,他會賞給太監(jiān),有些菜還會賞給宮中的妃子和宮女,有時也賞給大臣們,F(xiàn)在的一些宮庭劇中,皇帝用餐時還有妃子和宮女陪伴,這完全是生編胡造。

有二種情況時間會長些,皇帝舉辦的家宴,皇子、皇孫們會悉數(shù)到場,皇后與皇妃也會到來,皇帝全家一團和氣。另外,皇帝與近臣討論一些不便在朝堂之上說的事情,康熙帝晚年請大臣佟國維吃飯,皇帝希望佟國維退養(yǎng),提撥佟國維侄兒隆可多為九門提督,皇帝的真正用意是希望隆可多輔佐皇四子雍正,而此時的佟國維是力;拾俗訛樘拥摹

4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皇帝都離不開食物,沒有食物的話人早就死了。只不過平民和皇帝吃的東西不一樣罷了;实凵砭痈呶,吃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山珍海味,這么說吧,只要是皇帝想吃的東西,就算是遠在外國,都會有人想方設(shè)法去取得這件食物,上貢給皇帝。

一般來說,古代皇帝除去“滿漢全席”之外,平常吃的東西也十分的豐富,每次吃飯都有將近上百種佳肴呈上給皇帝享用。古代當中皇帝吃飯也不叫吃飯,而是被稱之為用膳。并且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有專門的太監(jiān)和宮女來伺候皇帝,負責(zé)端茶倒酒夾菜什么的。


皇帝每吃一道菜之前,都會有一個嘗試食物的太監(jiān),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有人在飯菜中下毒,毒害皇帝。如果有人先試吃的話,那么皇帝的性命就會得到保障。要是有人在飯菜中下毒的話,第一個死的是那個太監(jiān),而不是皇帝。




要是按照清朝皇帝用膳的標準來說的話,皇帝一天要用膳兩次正餐,第一次是在上完早朝處理完朝堂政事過后,皇帝便會去吃飯來填飽肚子。中午的話都是不吃飯的,中午主要吃的是一些點心。直到傍晚的時候,才會開始第二次的正餐,深夜就是夜宵了。

皇帝的正餐,一般都有70-80到菜左右,這只是那些菜而已,除去菜的話還有那些水果甜品什么的,都是一同呈上來給皇帝用的。要是皇太后就更加高貴了,皇太后比皇帝的菜還要多,通常在108道左右。



等到一切的東西都上完之后,皇帝就開始用膳了,其實并不一定每一道菜品皇帝都會吃。畢竟這么多才皇帝肯定有喜歡吃的食物,所以很多菜都會浪費掉。

但對于皇帝來說,這都是小事情,畢竟皇帝有錢。如果說,每一道菜品皇帝都只吃一口的話,就算是一分鐘嘗試一個菜品,花費的時間也在一個小時起步。

期間肯定也會休息一下,并不會一直吃,畢竟人的肚子就這么大。怎么可能吃的了這么多東西,一個小時,算是比較正常的用膳時間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