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墜龍事件,最早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1989年12月《中外書摘》第3卷第4期的《人間奇事》專欄里,題目為《我所看到的黑龍》。
此文由奶牛場退休干部任殿元口述,杜爾伯特圖書館副館長任青春整理而成。在這篇文章中,任殿元向讀者講述了一個據(jù)他所說是他親眼所見的一起發(fā)生在1944年的黑龍江省東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南岸的墜龍事件,這就是“松花江墜龍事件”。
以下是任殿元自述的親見松花江墜龍的內(nèi)容(為方便讀者的閱讀,以下以第一人稱進行描述):
1944年8月(具體的時間,任殿元說記不清了),我父親任佰金領(lǐng)著我和叢來順、謝八等一起駕船出江打魚,與我們同行的還有4條船、共有10多個人。這天早上,我們跟往常一樣,將船只開到牡丹江南岸,然后下網(wǎng)捕魚。正當我們開始捕魚時,突然發(fā)現(xiàn)遠處陳家圍子村后頭聚集著很多人,吵鬧聲此起彼伏。
我父親見此,就將船靠了岸,上岸后就向站在岸邊的一個人打聽,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那個人就小聲的告訴我們:“黑龍江里的黑龍落到沙灘上了!”(關(guān)于黑龍江有這么一個傳說:話說很早以前,東海有一條白龍,經(jīng)常是在海中為非作歹,經(jīng)過的漁船經(jīng)常被他故意掀翻,白龍的胡作非為最終惹怒了東海龍王,龍王將他貶到了北疆?墒潜毁H于此的白龍并未收斂自己的行為,他依舊是在這里興風作浪,沿江的百姓是苦不堪言。就在百姓只能望江興嘆之時,一條黑龍從天而降,同白龍展開廝殺,最后黑龍戰(zhàn)勝了白龍。此后,在黑龍的庇佑下,沿江地區(qū)是風調(diào)雨順,百姓安居樂業(yè)。沿江百姓為感謝這條善良的黑龍,從此就將這條江叫做“黑龍江”。)
我父親和其他漁民一聽到居然有龍落到這里,是連漁網(wǎng)都不收了,飛快地跑向了那個老鄉(xiāng)說得海灘。當我們趕到了海灘后,我們被眼前所見的一幕給驚呆了!只見一個黑色的巨型動物橫臥在沙灘上,粗略看下足足有10多米長,它的頭頸很細,頭像牛的腦袋一樣大,形狀略呈方形,上寬下窄,同時它的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有點像牛角,但比牛角更短更直,厚度約10厘米。
它還長著七八根長須子,又粗又硬,時不時就抖動一下,嘴巴特像鲇魚嘴,又扁又寬,大約有30多厘米長,因為它一直沒有張開嘴,所以看不到它的牙齒和舌頭。它的小腿比我父親的胳膊還粗,還長著4個爪子,不過因它的爪子被沙子所淹沒,所以看不清楚它有幾個趾。它的尾巴比前身還細,足足有八九米。這個黑色的巨型動物整個形象就像一個巨型的四腳蛇,只不過它通身長有鐵青色的鱗片(肚皮和爪子上的鱗是粉白色的),形狀就和鯉魚鱗差不多。因為當時有很多的蒼蠅在它的身邊飛來飛去,所以它時不時的還會發(fā)出“咔咔”聲。
當時,隨著“黑龍江的黑龍掉到海灘上!”的消息的傳開,陳家圍子村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臥子等好幾個村的村民都趕過來,足足有上百條聚集在此。在陳家圍子村村長陳慶的指揮下,村民先是在這巨型動物的上方蓋了一頂足足20米長的大棚,之后為防止它被曬死,陳慶還讓村民抬著水去往它的身上澆,水一澆上去,這個動物身上的鱗就會隨之一抖。
我和我的父親和同伴就這樣站在那里看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直到我父親說“走吧,明天再來看!”,我們才戀戀不舍地上了船。在船上大家是議論紛紛,叢來順說:“如果這個‘水蟲’沒有尾巴的話,那它就是黑龍江里的禿尾巴老李”,謝八說:“這一定是黑龍江里的黑龍,你沒看它通身都是黑色的嗎?”,就這樣我們是一路聊著天,連魚都忘記捕了。
在我們離開的當天下午,就突然下起了大雨,到夜晚更是變成了暴雨,是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和我父親就駕船直奔陳家圍子村,但是趕到那里一看,卻發(fā)現(xiàn)昨天“黑龍”橫臥的那個的地方現(xiàn)在只剩一條深溝,那條龍已不知去向。之后,我們向當?shù)厝舜蚵牎昂邶垺钡娜ハ,當(shù)厝酥恢前胍棺叩模窃趺醋叩,到哪兒去了,卻是不知道。但是,我們當時去“黑龍”昨天趴臥的地方查看時,曾見距它趴臥的沙溝東北處還有一條深溝,明顯能看出是它站立起來時形成的,這說明它極可能是朝東北方向走的,可是怎么走的,卻始終是個謎。
以上就是任殿元自述的親見松花江墜龍的基本內(nèi)容。從他所描述的來看,這個墜落在陳家圍子村后沙灘上的巨型動物,顯然就是我們中國傳說中的龍。它有鱗片,有四爪,有龍須,額頭有角,頭顱像牛頭,嘴巴像魚嘴,身體像放大版的四腳蛇,這些描述無一例外都在向我們闡述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在陳家圍子村后沙灘上的就是我們此前只有在傳說中才聽聞過的中華圖騰—龍。
松花江墜龍事件是真的嗎?世間真的存在龍?龍真的是從天而降,落入陳家圍子村后沙灘的?
只能說,以現(xiàn)在的科學理念來看,這件事多半是假的。
龍的傳說,在中國雖說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但是若我們仔細去了解中國龍文化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神話描述中的神龍,其實壓根就不存在。近代學者聞一多先生曾在《伏羲考》中這樣說過:“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jié)果”。
龍歸根結(jié)底就是我們勤勞的勞動人民所虛擬出來的一種生物。對于這個理論,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在考古學準備在考古中所發(fā)現(xiàn)的那些珍貴的關(guān)于龍的文物。
比如被考古學家們譽為中國第一龍的紅山玉龍。它龍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紅山玉龍的龍形象,顯然與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龍的形象相差甚遠。
其實我們仔細去觀察先秦之前所出土的龍文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時期的龍形都是不一樣的,有豬形、有蛇形、有鱷魚形等等。為什么先秦之前的龍形都是不一樣的呢?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龍最初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它是由多種動物的特征混合而成虛構(gòu)生物。
由此,既然龍根本就不存在,松花江墜龍事件中的所謂的龍又怎會存在呢?很有可能墜龍事件,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一個傳說,信的人多了,便有人將這個傳說當成了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
當然,任殿元老人所講述的“松花江墜龍事件”也并非是絕對就是假的,也有可能是真的,只是他看到的巨型動物并非是龍,而是其他生物。
對于此事,我覺得有以下二種可能:一這個巨型動物是此前從未被發(fā)現(xiàn)的動物,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二由于時間間隔太久,回憶者在細節(jié)部分,記憶有所偏差,從而將一只蛇類或魚類生物,誤以為是龍。
借用網(wǎng)友的一句話,自從有了高清的照相機,這些神奇的事情就再也沒有發(fā)生過了?偟谜f,不可能存在龍!龍只是古人虛構(gòu)出來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