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確實有三位皇帝,在登位之前屢次三番表示不想上位,他們是宋英宗趙曙、宋欽宗趙桓、宋寧宗趙擴,三人的情況不同,拒絕當皇帝的理由也不相同。
宋英宗趙曙畫像。
宋英宗趙曙,他是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13子,宋仁宗本來生有幾個兒子,但皆夭折,于是把剛滿4歲的允讓13子接到宮中領養(yǎng),賜名趙宗實,沒兩年仁宗又生了個兒子,于是8歲的趙宗實被攆出宮,打道回府,幾年后仁宗兒子又死了,再把趙宗實接回宮,還授了職位,本來要把趙宗實先立為皇子,提上日程的時候,又聽說后妃懷孕了,此事擱置,結果生的是女娃,不久趙宗實父親去逝,回到地方守喪,期間朝廷授官職,被趙宗實屢次推脫,仁宗快死時,才立為皇子,改名趙曙,而趙曙依舊推遲,原因就一點,仁宗不灑脫,自己僅是個替代品,只是因為仁宗沒有子嗣自己才會被立為皇太子的。
宋欽宗趙桓畫像。
宋欽宗趙桓,他是宋徽宗的長子,16歲就被立為了皇太子,不出意外下一任皇位肯定是他的,1125年10月,金軍滅了遼國后大軍南下攻宋,宋徽宗驚慌之余下詔禪位于26歲的皇太子趙桓,說白了宋徽宗不想自己的清明盛世成了亡國之君,把兒子拉出來頂了雷,趙桓也不傻,推辭當皇帝的事情,他也不想當亡國之君去背鍋,但圣命不可違,結果也表明,宋徽宗哪里是病了,禪位后的徽宗一路狂奔到鎮(zhèn)江,眼看安全了,又開始逍遙快活,所以趙桓是“被皇帝”了。
宋寧宗趙擴畫像。
宋寧宗趙擴的又是一種情況,宋朝有內(nèi)禪的傳統(tǒng),宋光宗25歲就當了皇太子,但直到18年后才繼位,那時都43歲了,于是光宗很惱火父親孝宗遲遲不讓位給自己,私下也多次旁敲側擊,甚至讓吳太后吹風,但孝宗以太子尚小為由拒絕,光宗惡狠狠的覺得自己都白發(fā)了,還尚以為童,是在侮辱自己,于是父子關系惡劣。最后孝宗在光宗43歲時禪位,幾年后孝宗去世,光宗由于父子關系惡劣,打死不主持父親的葬事,惱火的吳太后把趙擴拉過來聯(lián)合大臣們,欲奪光宗皇位扶他兒子趙擴,當時趙擴哭喊著不干,他認為父親光宗在位,又還活著,自己這是篡位,大逆不道,吳太后鐵腕弄了個黃袍加身,光宗被禪位了,趙擴“被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