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確實有三位皇帝,在登位之前屢次三番表示不想上位,他們是宋英宗趙曙、宋欽宗趙桓、宋寧宗趙擴,三人的情況不同,拒絕當皇帝的理由也不相同。

宋英宗趙曙畫像。

宋英宗趙曙,他是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13子,宋仁宗本來生有幾個兒子,但皆夭折,于是把剛滿4歲的允讓13子接到宮中領養(yǎng),賜名趙宗實,沒兩年仁宗又生了個兒子,于是8歲的趙宗實被攆出宮,打道回府,幾年后仁宗兒子又死了,再把趙宗實接回宮,還授了職位,本來要把趙宗實先立為皇子,提上日程的時候,又聽說后妃懷孕了,此事擱置,結果生的是女娃,不久趙宗實父親去逝,回到地方守喪,期間朝廷授官職,被趙宗實屢次推脫,仁宗快死時,才立為皇子,改名趙曙,而趙曙依舊推遲,原因就一點,仁宗不灑脫,自己僅是個替代品,只是因為仁宗沒有子嗣自己才會被立為皇太子的。

宋欽宗趙桓畫像。

宋欽宗趙桓,他是宋徽宗的長子,16歲就被立為了皇太子,不出意外下一任皇位肯定是他的,1125年10月,金軍滅了遼國后大軍南下攻宋,宋徽宗驚慌之余下詔禪位于26歲的皇太子趙桓,說白了宋徽宗不想自己的清明盛世成了亡國之君,把兒子拉出來頂了雷,趙桓也不傻,推辭當皇帝的事情,他也不想當亡國之君去背鍋,但圣命不可違,結果也表明,宋徽宗哪里是病了,禪位后的徽宗一路狂奔到鎮(zhèn)江,眼看安全了,又開始逍遙快活,所以趙桓是“被皇帝”了。

宋寧宗趙擴畫像。

宋寧宗趙擴的又是一種情況,宋朝有內(nèi)禪的傳統(tǒng),宋光宗25歲就當了皇太子,但直到18年后才繼位,那時都43歲了,于是光宗很惱火父親孝宗遲遲不讓位給自己,私下也多次旁敲側擊,甚至讓吳太后吹風,但孝宗以太子尚小為由拒絕,光宗惡狠狠的覺得自己都白發(fā)了,還尚以為童,是在侮辱自己,于是父子關系惡劣。最后孝宗在光宗43歲時禪位,幾年后孝宗去世,光宗由于父子關系惡劣,打死不主持父親的葬事,惱火的吳太后把趙擴拉過來聯(lián)合大臣們,欲奪光宗皇位扶他兒子趙擴,當時趙擴哭喊著不干,他認為父親光宗在位,又還活著,自己這是篡位,大逆不道,吳太后鐵腕弄了個黃袍加身,光宗被禪位了,趙擴“被皇帝”了。

最佳貢獻者
2

宋朝確實有三位皇帝,在登基之前幾次三番的表示不想干,這三位分別是宋英宗、宋欽宗和宋寧宗。不過三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還需要我們挨個來看。

不想當皇帝的宋英宗

這皇位更迭,還要說起在宋英宗之前的宋仁宗來,仁宗仁宗,他在位的時候不與民爭利,百姓都非常愛戴他,可惜天不遂人愿,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他的親生兒子沒有一個能活到成年的。

可是王朝總得有一個皇儲吧,于是迫于無奈,宋仁宗就從宗親中找到了趙曙,并且過繼到了自己膝下。但是趙曙年紀非常小,雖然在皇宮里錦衣玉食,他卻過的并不開心,一有機會就想回去見親生爹娘。

趙曙在皇宮待了四年后,宋仁宗又有了一個親生兒子。宋仁宗見趙曙這么不樂意呆在皇宮,自己又有了一個親生的,所以就讓趙曙回家去了。可是趙曙還沒開心過久,命運又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宋仁宗的兒子又夭折了。

趙曙再怎么不樂意回去,也由不得他了。不過他在走的時候,還跟父母說要給他留好房間,等皇帝再生了兒子后,他就可以回來了。

可惜,這一次趙曙再也回不去了。等到宋仁宗去世后,本該順利繼承皇位的趙曙,倒像是被踩了狗尾巴似的,死活不愿意當這個大宋皇帝,最后差不多是滿朝臣子黃袍加身逼他登上的皇位。

不敢當皇帝的宋欽宗

宋欽宗和宋英宗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在宋英宗繼位的時候,大宋王朝還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北邊的遼國也和宋朝交好,每年送上足夠的保護費就行了。宋仁宗死的時候,就連遼國上下都是一片哀榮。

而宋欽宗繼位卻是一地雞毛,他老爹宋徽宗給他留下的雞毛。當年遼國的東北女真部崛起,反抗遼國的統(tǒng)治,并且建立的金國。而宋徽宗不好好搞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竟然想要和金國一起夾擊遼國,真是與虎謀皮。最后呢?宋朝凈打敗仗,遼國幾乎都是被金國滅掉的。

而等到金國與宋朝接壤后,就開始以宋朝違約為由大舉南下。這個時候還是宋徽宗當政,他一看東西兩路大軍攻來,就亂了陣腳,想要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墒撬頌橐粐蛩闾优,大臣們和百姓也不會同意的。

宋徽宗沒辦法南下,只能坑兒子了。他打算把皇位禪讓給兒子宋欽宗,然后自己趕緊南下。結果可想而知,宋朝就沒有幾個皇帝不是軟蛋的,宋欽宗也是一樣,都不怎么硬氣。眼看著老爹要跑,丟下一地雞毛給自己,宋欽宗那真是痛苦不已,死活不答應。

最后宋欽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比宋英宗還要狠,被宦官和大臣們架著,都幾近氣絕,就差沒一口氣背過去了。

不便當皇帝的宋寧宗

宋寧宗和前面兩位的情況又有很大不同。宋朝一直有內(nèi)禪的傳統(tǒng),當?shù)幕实勰昙o差不多了,就內(nèi)禪給下一輩了。而宋光宗25歲當上皇太子,可是一直等到了18年后才繼位,那時已經(jīng)是43歲,這在古代年紀也不算小了。

宋光宗就對父親宋孝宗心生怨恨,在當皇太子的時候就惱火父親宋孝宗遲遲不讓位給自己。但是宋孝宗以太子尚小為由拒絕了他,宋光宗就惡狠狠的說自己頭發(fā)都白了,還尚以為童,這是在羞辱自己吧。于是父子兩人的關系越發(fā)惡劣。

宋孝宗一看這樣下去也不是這個事,就在宋光宗43歲的時候禪讓給他了。幾年后宋孝宗去世,而宋光宗由于父子關系惡劣,所以不打算主持宋孝宗的葬事。于是惱火的吳太后把宋寧宗趙擴拉來聯(lián)合大臣們,罷宋光宗的皇位扶他兒子趙擴登基。

趙擴哭著喊著不干,認為他老爹在位,自己這是篡位,屬于大逆不道。但是在吳太后的支持下發(fā)動宮廷政變,奪了宋光宗的皇位,趙擴當上了皇帝。

3

皇帝代表著至高的權力,從明朝景泰帝朱祁鈺不愿還帝位給自己的哥哥朱祁鎮(zhèn)到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不難看出,帝位對皇子們的誘惑力!

然而在宋朝時期,卻出現(xiàn)了一件怪事:皇帝的位子放在眼前,還有人不愿意接手。

為什么宋朝會出現(xiàn)拒絕當皇帝的事情呢?

1.“二次進宮”的宋英宗趙曙!

宋仁宗趙禎是一個仁明的君主,可是很可惜,他的兩個兒子都過早的夭折了。所以他就找了弟弟濮王趙允讓的兒子過繼給他,當成繼承人培養(yǎng),這個人就是趙曙。可是,四年以后,宋仁宗又生了一個兒子,趙曙不得不返回家,取消了太子的稱號?墒,又過了四年,新生的皇子又夭折了,這回宋仁宗又派人去把趙曙接回宮中,這么一折騰,把趙曙嚇得不輕,死活也不愿意去了,誰知道什么時候叔叔趙禎再生一個兒子,自己得讓人隨意的踢來踢去!

所以,宋仁宗派人來的時候,趙曙就三番五次推脫,說自己生病了,不能去,宋仁宗只好下令,抬也得抬回來,萬般無奈,趙曙只得前往,臨行前,還對人說,“守好我的房屋,當皇上有了兒子,我就回來!”

2.“靖康之恥”的宋欽宗趙桓!

宋朝“靖康之恥”我們都不陌生,直接導致了北宋南遷,兩個皇帝做了階下囚。上有岳飛的“滿江紅”,下有金庸的“神雕英雄傳”,直面書寫了這個故事。

拒不做皇帝的就是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趙桓。因為老爹宋徽宗看到金軍南下,呈現(xiàn)勢不可擋的情形時,為了逃跑和不做“亡國之君”就著急把皇位傳給趙桓。

趙桓起初死活不愿意,可是宋徽宗命人將皇袍直接穿在了趙桓身上,就這樣,宋欽宗被迫做了皇帝。金軍打過來了,沒有辦法,只得議和,可悲,兩年后,金軍攻破汴梁,兩個皇帝都做了階下囚!

3.“違背父意”的宋寧宗趙擴!

趙擴是宋光宗的兒子,宋光宗的皇位來自于宋孝宗。因為一個李皇后導致了光宗和孝宗的父子關系比較差,孝宗生病了,光宗也不去探望。

孝宗死后,光宗沒有舉辦喪事,導致了群臣怨聲載道,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大家就擁護趙擴繼任為新皇帝,可是,趙擴知道自己的皇位父親沒有授意,怕落得一個不忠不孝的名頭,就拒不登基,直到太皇太后命人將皇袍穿到他的身上為止,這就是宋寧宗!

所以,宋朝的三位不愿意當皇帝的皇帝,最后都成了皇帝,且都沒有如意長久,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情形太過曲折,當事人心有拒意也不足為奇!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4

1.宋朝一共有十八位帝王,其中有三位皇帝拒絕登基,分別是第五帝-趙曙,第九帝-趙桓,第十三帝-趙擴。

2.第五帝-趙曙,當時皇帝很久沒有兒子出生,便找皇帝弟弟的4歲兒子,也就是趙曙,相當于替補,等趙曙長到9歲的時候,皇帝有了第一個個兒子,趙曙果斷被拋棄,但是很快皇帝的兒子沒幾年就病死了,趙曙又被撿回來了,如此又是幾年過去,皇帝又生了第二個兒子,又是沒幾年病死,趙曙已經(jīng)快被逼瘋,十五歲的趙曙以為能穩(wěn)做帝位,這時候又傳來皇宮又有人懷孕了,趙曙再次感到失望,沒想到的是,這次生的是個女嬰,可是皇帝不死心,想著我還能生,可這時候皇太后看不下去了,派人把趙曙綁進宮,這次就這樣決定了,立趙曙為太子,趙曙拼命拒絕,覺得這只是鏡花水月,他再也不要這樣大喜大悲的過日子了。

3.第九帝-趙桓,趙桓是當時皇帝的大兒子,皇帝昏庸,導致金人打進了京都,為了推卸責任,就把位置讓給了趙桓,趙恒肯定是不愿意接受,家事都被老子給敗完了,拿兒子我來頂缸,而且金人都打進家門口了,我上位就是一個死,也是拼命拒絕。(靖康之恥被抓的皇帝兩父子就是趙桓和他父親)

4.第十三帝-趙擴,趙擴的父親是個妻管嚴,因為她挑撥離間的關系,趙擴父親和趙擴爺爺?shù)年P系并不好,當時趙擴的父親可是皇帝,趙擴的爺爺死了,趙擴的父親因為討厭的關系不去主持葬禮,這可是大不孝,何況他還是皇帝,于是很快報應來了,皇帝開始患了神經(jīng)病,時而清醒時而迷糊,百官們建議趙擴當皇帝,趙擴的老爸不肯,死死守著玉璽,就是不交出來,趙擴不想父親難受,自然推脫,拒絕做皇帝。

5

有人喜歡當皇帝,自然就有人不愿意去當皇帝。其實你不必要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xiàn)象。

可以那我的夢想來說一下,比起皇帝,像是我就更加喜歡當一個親王,世襲罔替的那一種,無所事事的那一種,當然也有些面子的那一種。這樣的親王,豈不是要比做一個所謂的皇帝要好很多嗎?至少,肯定比做皇帝要舒服很多。

其實,在早期的王朝,皇帝可能是要舒服一些的。因為在早期,對于皇帝的職責是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的。尤其是像秦始皇那個時候,所以接連幾個皇帝都做的有些問題,而且還很不幸造成了新一輪的災難。于是后來的越來越多有關皇帝的規(guī)矩開始建立起來了,當了唐的時候,李世民也有一句最出名的話語流傳了下來,民可載舟亦可覆舟。

這是什么意思。做皇帝,你看似是君臨天下,但是與此同時,你也被天下所綁架。這種綁架有許多有形的,更是有許多無形的。更可怕的是,無形的往往更具壓力。

來自最底層的人們需要皇帝給他們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一個富足的國家。于是這些就是皇帝的責任,所以作為一個皇帝,他必須去付出全部的精力去管理天下,甚至是對待皇后,妃嬪,他還有著一種叫做雨露均沾的責任。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所以,當皇帝好嗎?其實也沒有那么大的多吸引力。在國富民強的時候,以及子嗣多的時候許多不愿意的也就沉寂了下去。但是國家危亡之際了呢?弱國呢?壓力很大的。

所以還是做一個閑散王爺吧。有錢又可以好好的浪。

6

三位分別是宋英宗趙曙,宋欽宗趙桓和宋寧宗趙擴

1.宋英宗趙曙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之前的皇帝是宋仁宗,他一開始的三個兒子都早夭了,因此他在宗族里面過繼了一個小孩,這個人就是后來宋英宗。

宋英宗的身體一直不好,而且他自己本人也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只是因為仁宗沒有子嗣自己才會被立為皇太子。

2.宋欽宗推辭當皇帝的事情,是不想當亡國之君去背鍋。當時,金國兵鋒正盛,滅了遼國,一路南下,直逼開封,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在又驚又嚇中昏倒,被灌藥救醒之后,讓皇太子繼位。這是因為宋徽宗自己不想當那個亡國之君。

3宋寧宗趙擴是宋朝第十三個皇帝。當時他的父親宋光宗還在位,在他的爺爺宋孝宗去世的時候,宋光宗拒絕親自主持葬禮,趙汝愚等人趁機與外戚韓侂胄等人聯(lián)手,在高宗吳皇后的支持下,擁立當時還是嘉王的趙擴。他本人因害怕步自己父親的后塵,是極力推脫的。

7

皇帝是最高權利的象征。古今中外對權利的追逐是相當激烈的,中國古代各朝皇子們?yōu)榱说巧系畚唬瑹o所不用其極,甚至弒兄殺父,隋有楊廣,唐有李世民,都是殺兄登上皇位的;饰,一個讓任何人都垂涎欲滴的職位,掌天下之柄,呼風喚雨,何其風光!

但是皇位真的是那么好坐的嗎?答案并不是,當上皇帝,那就是一種責任,對天下人的責任,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朝代更替,皇帝一茬換一茬,莫不如是。要說還有人不愿意當皇帝的嗎?還真有,宋朝就出現(xiàn)了三位。

第一位: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趙曙皇位的由來,還需要從他上一任皇帝宋仁宗趙禎說起,宋仁宗在位40多年,一直沒有子嗣,因為他的子嗣沒有一個活到成年的,大都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這也算仁宗皇帝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吧。

沒有子嗣就意味著宋仁宗百年之后皇位就沒有繼承人,為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于是宋仁宗就在自己的宗室中尋找,就這樣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被選中了,也就這樣趙宗實在一歲的時候就被過繼給叔父趙禎,并改名為趙曙。

宋仁宗去世后,趙曙本應繼承大統(tǒng),滿朝文武來接他,但是他一副驚恐的樣子,一直退讓不肯接受,最后太后都出來了,差不多黃袍加身逼他登上皇位,此情此景,可見他是有多么的不待見這個皇位。

至于他為啥不想當這個皇帝?這和他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趙曙從一歲時被接到皇宮獨自生活,期間宋仁宗誕下一子,趙曙得以回到父母身邊,但是四年后那個小皇子又夭折了,趙曙又不得已回到宮中,在他內(nèi)心深處皇位對他來說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能陪在父母身邊。

第二位:宋欽宗趙恒

趙恒是宋徽宗趙佶長子,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其父宋徽宗南逃,就禪位給自己的長子,大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意思。在面對金兵的鐵蹄之下,趙恒也怕呀,死活都不當皇帝。

第三位:宋寧宗趙擴

趙擴的皇位由來也是被黃袍加身,趙擴的父親光宗在其爺爺孝宗皇帝去世后,稱病打死不肯為孝宗皇帝主持喪禮,視為不孝,被大臣們借機彈劾想要改立趙擴為皇帝。不過趙擴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塵,為天下唾罵,極力推辭。但是礙不過權勢過重的趙汝愚逼迫,加上太皇太后命人將黃袍強披在其身上,眾大臣山呼萬歲才接受登基事實。

眾人爭奪得頭破血流的皇位,這三位卻極力退卻,也為歷史增添點趣味。如果皇位讓你當,你會怎么做?

8

宋朝拼死拒絕登基的三位皇帝分別是宋英宗趙曙,宋欽宗趙桓和宋寧宗趙擴。

宋英宗趙曙

宋朝常常出現(xiàn)無嫡親子嗣繼承大統(tǒng)的局面,這可謂是個奇怪現(xiàn)象,而宋英宗就是一例,宋英宗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重孫,宋真宗趙恒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曙四歲時(景祐二年)被無子的宋仁宗接入皇宮撫養(yǎng),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后撫養(yǎng),打算讓他做為繼嗣。可宋仁宗并非不能生育,還是一直想有自己的親兒子繼承皇位,所以就長時間沒有設立儲君,每當有大臣對他勸諫,宋仁宗都會往后推脫,恰在景祐四年(1037年),宋仁宗的長子出生即薨。趙宗實還好繼續(xù)留在宮里做備胎。

寶元二年(1039年)宋仁宗次子趙昕出生后,趙宗實失去了繼續(xù)做備胎的必要,皇帝仁宗只好將趙宗實給送回家去了。

后來,宋仁宗的次子、三子相繼夭折,備胎儲位的事兒再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群臣請求仁宗仍將趙宗實接回宮里。趙宗實雖然再次回到皇宮,可這次曲折的經(jīng)歷使他變得謹小慎微,整天擔驚受怕,害怕仁宗再生一子,自己儲位難保,因而心情難免壓抑,而且這備胎的儲位一拖就是三十年,遲遲不能定為儲君,直至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趙宗實才被冊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曙。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駕崩。召趙曙繼位,趙曙聞聽,驚恐中連聲說道:“我不敢為,我不敢為”,轉身就往殿外跑,宰相韓琦等人急忙上前挽留,連拉帶拽,將他拖回,曹皇后見狀命人給他解發(fā)戴冠,穿上御衣龍袍,他才心中稍安,做了皇帝,是為英宗,宋朝第五位帝王。

宋欽宗趙桓

宋欽宗是北宋的第九位皇帝,他的帝位來自臨危即位,其父就是風流天子宋徽宗,宋徽宗當聽到金軍第一次進犯汴京,就嚇得面無人色,正說著”沒想到金人竟敢做出這種事來”,突然間兩眼發(fā)直,氣塞昏厥,一個跟頭從龍椅上跌了下來,不省人事,大臣們慌了神,連忙搶救,趙佶才悠悠地蘇醒過來,醒來后就把帝位禪讓給宋欽宗趙桓,徽宗自己驚慌失措又擔驚受怕,連夜也顧不上吃晚飯就逃跑了,金兀術聽說后,選派精騎快馬加鞭也沒有追上,宋徽宗狼狽不堪地連皇后、皇子也跑丟了。

面對徽宗的臨陣脫逃,懦弱的欽宗繼位時,是又泣哭又硬賴,幾次哭暈過去,被大臣們強行扶上皇位,全程懵懵懂懂地做了皇帝,改年號靖康,想的是挺美“靖難安亂,保衛(wèi)社稷”,卻以投降議和之策禍國喪身,上演了一幕亡國的悲劇。

宋寧宗趙擴

宋寧宗趙擴是宋光宗趙惇的第二子,宋光宗又是宋孝宗趙昚的第三子,南宋皇帝宋孝宗趙昚,在宋高宗去世以后,孝宗也已年過花甲,面對金國仍要稱臣納貢,愈發(fā)覺得心灰意冷,對政事也感到厭煩,于是決定提前讓位,宗室趙惇戲劇性的被選中。趙惇先封恭王,就藩地在恭州,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再即帝位,即宋光宗。光宗趙惇自詡此地“雙重喜慶”,故又將恭州升格為重慶府。這也是重慶地名的由來。

然而光宗繼位以后,由于他的皇后李氏生性悍妒,又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有她從中作梗,致使孝宗對光宗的皇后李氏不滿,光宗趙惇又怕老婆,這又造成孝宗與光宗父子失和,父子二人雖同居皇宮大內(nèi),卻長時間互不來往,等到孝宗病逝,群臣向光宗報告了孝宗的死訊,光宗仍不出宮奔喪,幾天以后,孝宗大殮,光宗還不肯出面主持喪禮,這時朝野上下亂作一團,最后由太后出面,由光宗的太子趙擴主祭,并在孝宗靈柩前繼位當了新皇帝,即宋寧宗,宋寧宗當時也一再推辭,“恐負不孝之名”,因他父皇光宗還活著。

禪位大典舉行完畢,光宗還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皇帝參拜他,方才知道,可惜為時已晚,也無可挽回了,這也是光宗寵了媳婦得罪娘一一一兩頭為難、左右為難,趙惇糊里糊涂上位,又稀里糊涂下臺。

9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了解宋朝這三位拼死拒絕登基的皇帝是誰,以及他們所處的局面。

第一位皇帝:宋英宗趙曙

趙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兒子,也是宋朝第一位不想當皇帝的皇帝。宋仁宗久未得子,好不容易生下兩個又相繼夭折,趙曙因此兩次被立為皇儲,又兩次被廢儲。慶歷七年(1048年),趙曙再次被迎入皇宮,這次卻未給予任何名份,充其量就是皇儲的遞補。原因是仁宗自認為正當盛年,以后可能繼續(xù)得子,不再急于建儲;但拖延六年后,也沒有得到兒子。可以想象,這是趙曙倍感煎熬的六年,他終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隨時擔心皇帝得子,使自己第三次遭受遣返的折磨。

嘉祐八年,仁宗因病駕崩,遺命趙曙登基。已被閑置十六年之久的趙曙聞詔后,驚恐不安,懷疑消息有假,況且出身藩王,稍有不慎便會成為皇位更替斗爭的犧牲品,遂佯裝稱病,堅辭不出。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找不到繼承人的大臣們只好用擔架將趙曙抬出,將其推坐龍椅之上,跪拜山呼萬歲,才完成登基大典。

即使成為皇帝,趙署依然想要擺脫,在仁宗皇帝的入葬時,還提出要守喪三年讓大臣代理軍政來逃避,不過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對,只好接受這個“殘酷”的結果。不過可能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登基不到三天的趙署真的病倒了,后來也僅僅在位五年就駕崩,死時才36歲。

第二位皇帝:宋欽宗趙桓

欽宗趙桓,宋朝第九帝,徽宗長子。他不想當皇帝,主要是對當替罪羊的恐懼。

當時北方金軍經(jīng)常南下侵擾,河北淪喪后,宋徽宗害怕自己成為成為“亡國之君”,果斷退位,并將皇位傳給了趙恒。

趙桓深知自己只是替罪羊的角色,自然不肯從命。不過徽宗自然有辦法,在金軍直逼開封時,看到前方傳來的情報,直接氣昏過去,在氣昏之前還不忘寫下皇太子繼位詔書。

趙桓聞詔,不啻晴天霹靂,一則,他尚未有過登基準備,難以應付業(yè)已混亂不堪的局面;二則,他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過是代人受過,斷然不肯從命;三則,他并非雄才睿略之主,沒有亂世中奮起國運的魄力,唯知保命要緊。

對于皇位趙桓推辭不受,無奈之下,眾人只得強行給其穿戴完畢。次日,趙桓在垂拱殿接受群臣朝拜,又欲推辭下殿,被強行拉住,最終在眾人三呼萬歲的口號中,極不情愿地默認了既成事實。

趙桓繼位后,改元靖康,以示安寧康泰之意。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后金軍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虜北上,后來死在異域苦寒之地,結局悲慘。

第三位皇帝:宋寧宗趙擴

寧宗趙擴,宋朝第十三帝,光宗次子。

趙擴繼位時他的父親宋光宗仍然健在,但是在趙擴爺爺宋孝宗病逝時,繼位的光宗以病為由拒絕親自主持喪禮,被大臣們借機彈劾想要改立趙擴為皇帝。不過趙擴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塵,為天下唾罵,極力推辭。但是礙不過權勢過重的趙汝愚逼迫,加上太皇太后命人將黃袍強披在其身上,眾大臣山呼萬歲才接受登基事實。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