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說到堂兄弟了,其實兩人既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光緒做皇帝之后也勉強可以算是親兄弟。


同治皇帝載淳是咸豐皇帝奕詝與慈禧(葉赫那拉杏貞)的兒子。而光緒皇帝載湉是醇賢親王奕譞與福晉葉赫那拉婉貞之子。奕詝為道光皇帝旻寧第四子,而奕譞為道光第七子,所以同治與光緒的父親是親兄弟,從父親這邊算,他們倆是堂兄弟。


慈禧太后與醇親王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都是葉赫那拉惠征之女,惠征曾任吏部筆帖式,因考核優(yōu)異,外放道員。慈禧通過選秀入宮,步步高升成為懿貴妃后,婉貞也參加選秀,落選,被指定配予
奕譞為嫡福晉,為奕譞生下四男一女,其中后來成為光緒帝的載湉為其第二子。所以從母親的角度,同治與光緒是表兄弟。

同治帝十九歲早逝后,咸豐皇帝一脈無后,群臣商議由何人繼承皇位,最后慈禧拍板,選定了自己妹妹的兒子載湉,從私心來說,一來是載湉年幼,可以由她繼續(xù)把持朝政,二來載湉關(guān)系相比其他皇室子弟與她更親近,是自己的親外甥,所以選定了載湉。為了防止明朝嘉靖皇帝作為正德帝的堂弟繼承皇位后,為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xiàn)王爭皇帝名份的大禮議事件再度發(fā)生,于是,載湉入繼為咸豐皇帝之子,從法理上來說,他脫離了與奕譞的父子關(guān)系,成為咸豐帝奕詝的兒子。從這個角度,同治與光緒可以算是親兄弟。

順便提一句,后來光緒死后無后,繼承皇位的溥儀也是出自醇親王一支,是末代醇親王載灃之子,載灃為奕譞第五子,是光緒的異母弟,所以溥儀是光緒的親侄子。

最佳貢獻(xiàn)者
2

從父系角度論,同治帝和光緒帝是堂兄弟。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是宣宗成皇帝(道光帝)第七子,也就是同治帝的父親文宗顯皇帝(咸豐帝)的七弟。

從母系角度論,同治帝和光緒帝是表兄弟。光緒帝的生母、醇親王奕譞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是同治帝的母親慈禧太后的胞妹。

從宗法角度論,同治帝和光緒帝是親兄弟。光緒帝繼位的官方表述是: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之子,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tǒng)為嗣皇帝。因此,光緒帝在宗法上是咸豐帝的兒子,所以和同治帝也有親兄弟的關(guān)系。

同治帝和光緒帝的關(guān)系還有一層,那就是光緒帝如果生有兒子,必須作為同治帝的嗣子,這也是在讓光緒帝繼承皇位的兩宮皇太后懿旨中明確的。

但是,懿旨沒有明確這個作為同治帝嗣子的兒子必定是繼承皇位的那個,這可能在未來造成政治上的危機,因此,經(jīng)過吳可讀死諫等一系列事件,在技術(shù)上繞過清室秘密立儲的家法(如果確定哪個皇子是同治帝的嗣子就等于將其公開立為儲君,違背只能秘密立儲的家法),確定了這個原則:

無論光緒帝有多少兒子,其繼承皇位的那個兒子,必定就是同治帝的兒子(紹膺大寶之元良,即為承繼穆宗毅皇帝之圣子)。

當(dāng)然,我們知道光緒帝后來沒有親生兒子,所以出現(xiàn)了蘊含廢帝企圖的所謂“大阿哥”事件,也所以溥儀是兼祧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在宗法上,溥儀的爸爸同時是同治帝和光緒帝,而不是載灃。

3

有答主說這兩個人沒關(guān)系,這怎么可能,都是清朝的皇帝,肯定有一些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必然是有血緣聯(lián)系的。

事實上,同治是光緒的堂哥和表哥。同治是咸豐的兒子,但是同治死后無所出,所以在挑選繼位者時,就沒法選擇子嗣。同時基于慈禧要把控政局的考量,慈禧選擇了光緒,光緒是同治的堂弟,同時光緒之母還是慈禧的妹妹。這樣一來,慈禧和光緒關(guān)系其實很近,便于其操縱政局。

事實上,光緒雖執(zhí)政長達(dá)34年,但是自己親征能說上話的機會其實很少。這也反過來說明慈禧挑選確實對自己是極為有利的。

4

同治皇帝是滿清入關(guān)以后的第8位皇帝,光緒帝則是第9位皇帝,從順序上來看,光緒帝是繼承了同治皇帝的帝位,同治帝和光緒帝是前后相承的兩位皇帝,按照清朝父死子繼的慣例,光緒帝應(yīng)該是同治帝的兒子,不過很明顯不是,同治帝名字叫愛新覺羅.載淳,光緒帝的名字叫愛新覺羅.載湉。

從名字上面看,光緒帝和同治帝是兄弟而非父子。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與慈禧太后的唯一的兒子也是唯一的子嗣,咸豐帝在熱河病逝后,同治皇帝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帝位。同治帝繼承帝位的時候6歲,由于慈禧太后對同治皇帝疏于管教,所以同治帝后來經(jīng)常私自出宮游玩,后來不幸染上了性病,并且因此而喪命(官方的說法是同治帝死于天花),同治皇帝去世的時候,膝下無子,而當(dāng)時適合繼承帝位的人很多,但是慈禧太后為了將皇位繼續(xù)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慈禧太后就選擇了自己的妹妹的兒子載湉繼承了皇位。

光緒帝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和咸豐皇帝奕詝是同父異母,醇親王的大福晉即光緒帝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叫葉赫那拉.婉貞,所以從輩份上來看,慈禧太后是光緒帝的大姨,而同治帝又比光緒帝年長,所以同治帝是光緒帝的大表哥。

不過二人的關(guān)系還不僅僅是表兄弟那么簡單,光緒帝進(jìn)宮入承大統(tǒng)后,實際上就是過繼給了咸豐帝,所以二人又可以稱作親兄弟。二人在臨終的時候都是膝下無子,最終慈禧太后選擇了光緒帝親弟弟的兒子溥儀即位,同時為同治帝和光緒帝立嗣。

同治帝和光緒帝都是過早去世,二人的人生都是悲劇的,光緒帝相對而言更悲慘一些。

5

同治皇帝名載淳,光緒皇帝名載湉,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到兩人的親緣關(guān)系非常近,既是愛新覺羅氏的載字輩,名字的偏旁又同是三點水,同治的父親是咸豐皇帝,即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詝,光緒的父親是第一代醇親王奕譞,即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從父系上來看,二人是堂兄弟,也就是說同治皇帝的爸爸是光緒的四大爺,光緒的父親是同治的七叔,這是二人之間的第一層關(guān)系。

咸豐皇帝

醇親王奕譞

兩位皇帝的第二層關(guān)系,兩人的母親又是親姐妹,慈禧太后是光緒生母的親姐姐,同治皇帝的母親慈禧太后是光緒的大姨,光緒的生親是同治皇帝的小姨,這么看,二人又是表兄弟的關(guān)系。

兩位皇帝在父系母系兩方面均有極近的親緣關(guān)系,可以說沒有更近的關(guān)系了,但其實他們倆之間還有更進(jìn)一步的關(guān)系。在同治帝駕崩后,清皇室要在近支皇族中挑選一名繼承人,由于慈禧太后還想再次垂簾聽政,否決了從皇族中擇選“載”字輩下面的“溥”字輩,如果溥字輩當(dāng)了皇帝,那就算是過繼給同治皇帝為子,她也就是太皇太后,而不是太后,沒有臨朝理政的權(quán)利了。所以,她選擇了光緒帝載湉,等于是以醇王之子過繼給已故的咸豐皇帝為子,從家法倫理上,光緒就成了她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的親弟弟,那么她再次垂簾的機會就變得合理合法了。很多人對于兩位皇帝既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的事情都很清楚,不過其實他們在禮法上還屬于親兄弟。

6

愿為解答!

同治帝和光緒帝是一爺公孫,都是道光帝的孫子。

同治帝生父是咸豐帝(排行老四),生母是慈禧太后;光緒帝生父是第一代醇親王奕譞(排行老七),生母是慈禧太后胞妹。老四咸豐和老七奕譞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所以說同治帝和光緒帝即是堂兄弟,又是兩姨弟。

有問題歡迎繼續(xù)溝通交流~

—————歡迎關(guān)注 神州風(fēng)土物產(chǎn)—————

————神州風(fēng)土物產(chǎn) 品讀魅力神州————

7

幼小皇兒如同幼稚園寶寶,他們自個兒成長階段樹苗般稚嫩,都讀不懂什么叫國與家,怎么懂得富國民強抵抗外侵,自己都保護不了

8

他們倆的媽是親姐妹(慈禧太后和她的妹妹),他們倆的爹是一個爺爺(道光帝),但是同治的爹(道光帝的四兒子)是咸豐皇帝,光緒帝的爹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因為同治吃喝玩樂嫖娼不務(wù)正業(yè),18歲就死于梅毒,當(dāng)然名義上是死于天花。同治沒有后代,慈禧太后情急之下,把自己親妹妹的長子載湉立為皇帝,年號“光緒”。

滿清末年后宮“數(shù)十年沒有兒啼”,自同治之后便斷子絕孫 。光緒死后又把醇親王的庶子載醇的兒子溥儀扶上皇帝的位置,做了三年皇帝,便煙消云散了。

同治因為慈禧太后獨斷專行,空有大志不能有所作為,光緒帝倒有雄心壯志,可惜在慈禧太后的獨斷專行之下不能有所作為。

滿清不滅天理不容。

9

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是道光皇帝的孫子,不過他們不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是親兄弟,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也就是說他們是堂兄弟兼表兄弟。

同時光緒還是同治宗法上的弟弟,在清朝同治是入關(guān)后第八位皇帝,光緒是清朝第九位皇帝。

同治皇帝的父親是咸豐皇帝,母親是慈禧太后。

光緒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母親是醇親王嫡福晉葉赫那拉氏。

咸豐皇帝是道光第四子,在位十一年。一生只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夭折,因此只有同治活了下來。

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第七子,由咸豐做主娶了慈禧的妹妹葉赫那拉氏,他們生了幾個兒子只有光緒活了下來。

所以同治和光緒是雙重兄弟關(guān)系。

同治十三年,年青的同治皇帝死去,我沒有子嗣,因此沒有繼承人,肯定要從宗室中選擇繼承人。按照慣例要選擇同治下一輩人,因為這樣算是給同治立嗣。不過慈禧和慈安太后商量后,害怕給同治立嗣,自己無法繼續(xù)掌權(quán),因此打著為同治立嗣的名義選擇了光緒皇帝。

因此光緒過繼給了咸豐,成為同治宗法上的兄弟。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